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发展成本与区域经济金融研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定。
初步估算,出生在贫困地区的一个孩子到读完大专至少需要8万 元的家庭支出,一个地区如果每年少出生5000人,每年可节约 2200多万元,延续18年可节约近4亿元人民币。这仅从个人生 存支付成本估算,如果加上人的污染治理、社会管理、个体行为、医 疗救助等支出,节约的资金就更多。如果把这部分节约资金用来 投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就更快?发展成本不就更低?所以降.低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追在眉睫。
各级政府对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政府做得太多或太少或处事错误就会影响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各级政府固然对各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不时地会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损失。有些地区为了发展区域经济,寻机四处跑项目、要资金,大量支付了前期花费,增加了大量的管理成本,这很正常,但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有利局部则损害全局。比如地方政府把跑来的资金提出10%左右的管理费,再把项目分解给下一级乡镇,乡镇再提出10%~15%的管理费,把项目分解给关系户,到工程完工时部分项目款已被管理费等截留,再用剩余的项目款搞工程,其质量数量可想而知。虽然对一个区域、一个乡镇表面上得到了小发展,但对全局来讲,支付的发展成本却十分高昂。另.外官本位思想和各种检查评比现象表现突出,迎来送往、公款吃喝、请客送礼、逐级进贡,都增加了管理成本。
因决策失误未能弥补市场缺陷而带来的资源浪费成本。各级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都是人存政存、人走政息,在发展问题上都是一个调,各有各的唱法,你唱你的、我做我的,加上3至5年换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上没有有效的保障,特别是区域经济这一块,无法免除各种经济调控、战略决策的万无一失和各种失误带来的损失。又如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这“两驾马车”在调节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与节奏方面总是按照全局经济走势,特别是参照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温度”及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当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过热、轻度通货膨胀出现时,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周期规律、滞后规律、季节规律的影响,经济才处于起步发展时期,需要积极有效且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的支持,恰恰在这时受到全国统一的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的制约,固定资产投资大量闲置、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货币及资本市场萎缩,拖欠及“三角债”阻滞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企业停工停产及开工率不足时常发生,增加了资金成本、投资预期成本和社会经济秩序治理成本二故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区别对待,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突出区域调控这个中心,尽量降低负面影响以及治理成本的支出。
制度因素:人事管理制度、机制不健全,造成人才匮乏与人才浪费现象并存,干部选拔、国家公务员录用尽管逐步引入竞争机制,但需要在录入、使用、退出的整个环节都纳入竞争机制和成本管理的新理念,建立新机制,加快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降低大量冗员受财政供养的被动局面,把闲散人员纳入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之列,同时加大国家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和.制度机制建设,节省大量的成本支出。另外作为“经济人假说”和“社会人假说”都说明人有自私自利和追求利益最大化之性,“除非是自己的、否则不努力”,这是人性的一般客观表现,在经济发展上必须做到产权明晰、制度分明。还有制度、文化、道德、宗教等将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发展成本的高低。
知识和资本积累因素:履行节约意识越强,专业科学知识越普及,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积累基础越厚,发展成本越低;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以上因素都不断地增加了发展成本。
三、发展成本对社会财富积累及发展速度的影响。
国家财富学说的一般理论表明,当发展成本低、社会经济效益高时,发展速度越快,财富积累就越多;反之,财富积累就越慢、越少。正如瑞典经济学家伦达尔指出:“一个发展型国家是一个承担积累财富的国家,它的整个国家权力涉及到其他民族国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的产生、积累是剩余价值带来的,社会主义必须重视积累,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由此可见,“经济决定政治,增长决定积累,积累决定财富,经济发展竞争规律适合社会发展和财富积累的规律”。
无论任何国家和任何地区的计划经济还是自由经济,都是由“发展成本”决定其发展速度,不讲求“发展成本”的发展是不经济的发展,以前国家、地区宏观发展计划没有过多地计较社会发展成本,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发展成本。
(一)从成本竞争来看。
降低社会发展成本,社会才有竞争力,发展速度才能提高。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直接由发展竞争力决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发展成本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集中到一点就是企业的低成本。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到一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低成本。
(二)从国家竞争力来看。
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最少有四项指标,即经济绩效、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决定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就是发展成本,所以说发展成本决定发展速度。例如,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竞争力的具体指标涵盖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方面,要提高竞争力,必须降低这几方面的发展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快速发展。
从中可以看出,经济绩效、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基础设施效益率的高与低决定发展竞争速度,要提高发展速度,必须降低四要素的发展成本。 个产权明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国家发展成本远比计划、市场加计划的国家发展成本低,其发展速度要高得多,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如此。如前东西德、前苏联和美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口可见发展成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从财富原始积累的总量和速度来看。
资本和其他财富的原始积累量是一个国家发展起步的基础,资本和物质资料及资源多的国家其发展速度远比少的国家快,而资本积累少、资源匮乏的国家其发展速度则显得较慢。
(四)从国家对发展成本的重视程度来看。
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本的管理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发展速度的快慢。讲求发展成本、核算社会管理投资、比较分析投入与效益,在最大限度地保持最小的投入的情况下,取得最快发展速度的效率型社会,其发展速度最快。
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其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应包括核心竞争力、成本管理核算力、社会效率、资本和财富的积累(节约)率等多种能力,发展能力越强发展速度就要越快。
四、对发展成本的概括及结论综上所述,“发展成本”应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支付的所有发展费用及成本。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未必实现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进步会不断降低其发展成本;社会发展涵盖的内容更多,包括人的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的教育文化、政治宗教法律、民主文明、民族精神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等。经济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是目的。本文从成本管理角度出发,多角度论述了“发展成本”这个命题,可望对当前国家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政府体制改革职能转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焕发出“发展成本”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现将本文的结论归纳为以下几点:
结论之一:发展成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成本,不能把发展成本仅仅归结到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而支付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方面,“发展成本”应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支付的所有发展费用及成本。
结论之二:无论是微观经济发展成本还是宏观经济发展成本,都是由大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组成,发展成本自然由不变资本投入和可变资本投入组成。不变资本带来发展的“硬成本”,可变资本形成发展的“软成本”。
结论之三:发展成本可以进行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硬成本)可以按折旧的办法计人当年发展成本之列,社会发展成本可以按当年财政支付的各项投资(事业费、办公费、工资支出等)和中间耗费纳入当年发展成本。有了发展成本的初步计算,其一,能够对一个区域各年度的发展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对区域间的发展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对国家间的发展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发展资金使用效益、发现和纠正低效率、革除体制障碍、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其二,能够从成本管理的角度精打细算财政支付,提高全社会成本意识,降低执政成本、决策成本、管理成本、发展成本;能够正确把握财政预算,降低各种中间消耗,提高投入与效益的评估与事后监督透明度,对发展节水、二节能、节约型社会,效率型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其三,能够在进一步加大政府职能转换,整合人才资源、加强机制建设、精简机构与人员、提高成本效率及控制人口增长、降低人口消耗、扩大财富积累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论之四:微观经济成本管理的理念一般适应宏观经济及社会的成本管理范畴,把发展成本从经济领域引向社会领域,把政府作为出资人,进而对社会进步社会管理引入成本管理的新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对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加快发展速度大有益处。
结论之五:经济发展的快慢取决于发展成本这个核心竞争力。
一般情况下,经济成本越低,经济增长越快;财富积累越多,发展速度就越快。但在宏观经济运行的特殊情况下,投入一定量的经济成本,经济增量上升,而未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结论之六:“要加快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必须在尽量节省对不变资本投入的情况下,花大气力降低可变资本的投入,提高创造剩余价值的人的生产潜力”,在有限的生产资金要素中花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发展受益。
结论之七:社会主义必须重视积累,积累是财富及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扩大积累与履行节约同等重要;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就是创造财富的新理念。“经济决定政治、增长决定积累、积累决定财富,经济发展竞争规律适合社会发展和财富积累的规律。”
五,降低经济社会发展成本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成本”是一个经济学的新论题,对宏观经济管理、调控、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降低发展成本必须从决策管理建设、法制机制建设、观念意识建设等方面人手,把发展成本作为各级政府及宏观调控部门的决策依据据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参照系数;作为财政预决算收入分配的参照指数;作为发展效果与成本支出的比照依据;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口发展计划的主要依据a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把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与增长、成本与效率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加强发展成本管理、降低各种耗费,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发展效率,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有效、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实施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科学的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是秩序、经济、效率、人本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发展。发展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的发展,包括人的知识文化教育、道德素质修养、人格人品塑造;第二是社会的发展,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民主、市场公平、司法公正等;第三是经济发展,包,含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增强国防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是“发展”而不是“增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把握好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韵发展速度。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质量、速度、结构、效益的统一。二是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降低无效投资和中间消耗,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以城带乡、以工带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地方积极性,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成本,促进中西部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发展战略计划纳入法定程序,避免因换届等人为因素的干扰与篡改;树立地球生命平衡循环发展的大环境理念,高度重视资源生态环境的改善,统筹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六是坚持改革开放,把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纳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发展成本的范畴,分析各国、各地区区位优势、成本优势、比较优势,从决策阶段就介入更高层次的国际技术经济的合作与竞争。
七是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一,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又要正确处理人与地球其他生命和谐发展的关系,以及为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奠定物质和文化基础。八是加大对宏微观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管理与监测,区别区域、东西、城乡、部门的发展差异和特殊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必须要有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国际社会竞争与发展白热化的今天,要使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快速、高效、秩序、协调发展,与科学决策是分不开的,要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步骤、重点、速度与资源、技术、潜力、环境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要广泛聘请专家学者和各行各业技术人才参与决策评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各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代表参加决策,如五年规划、年度发展计划、重大项目开发等。一旦形成科学决策就必须用一定的法律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发展不动摇,稳定投资不动摇,任何个人和团体无权更改,因特殊情况必须更改时应该通过法定程序进行,使各项发展决策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环境,使价值规律、竞争规律、成本规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无形之手”的调节作用。
一是重新审视政府责任,重新整合政府功能。把政府职能定位成凡个人能依法自立自主的事,社会组织不要管;凡社会组织能依法自立自主的事,政府不要管。果断把政府中许多微观执法行为与公共服务活动采取委托授权形式或者通过公共招标方式向社区、民间团体和其他社会中介组织转移,使政府职能引入竞争机制、成本机制。政府的角色就是制定“游戏”规则和监督执行规则、提供游戏场所,并对违规者加以处罚制裁。.同时结合政府职能定位,抓好机构、人员的精减,以法律强化编制管理,通过减人减事来减支,降低行政运作成本。 是全面清理和大幅减少行政性审批,对于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全置于“阳光”操作之列。三是建立灵活的行政用人机制,在社会管理范畴引入竞争、淘汰、成本管理、能出能进等经济管理机制,使行政用人始终保持旺盛的进取性和活力,使行政管理成本与行政效率、人口比例达到最佳结合点。四是大力精减政府机构、合并职能,使职能决定机构,彻底革除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小政府、大市场,使政府有效地服务于市场 经济,确实让市场主体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优胜劣汰、技术进 步,实现发展。
(三)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加大对法制、制度、机制建设,降低执 政成本。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是 民意政治的客观体现,能够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 体制才符合时代的政治要求。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触 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政治体制改革的快与慢都牵扯到经济 体制与生产力发展的快与慢。邓小平曾经深刻地指出:“人民现在 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如果没有改 革开放的成果,‘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发展进步是我们最大 的政治,政治民主、社会文明、人民富裕是我们最大的政治。必须 把发展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加快发展必须 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降低执政成本,降低意识形态成本,从成本 管理的角度出发,加大对执政法律法规、执政制度、机制‘的建设,用 制度和法制来控制和约束执政成本的过快增长,使执政体制进一 步符合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取决于执政机制、体 制,尤其是决策机制、执法机制、监督机制、干部任免机制,这些机 制体制的改革实际上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从另一个角度 说,一是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党 内民主制度,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二是消除官僚‘主义,提高 执政效率,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革除各种体制障碍,调动全社会的 积极因素推动发展;三是建立科学的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建立平 等、自由、民主、正义的国家运转机制和制度。
(四)加大对软硬件项目建设投资的监督力度,革除**,实施 监察纪委下查一级,确保基础设施、城建项目的科学管理,迅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
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三农”投资力度和转移支付的增大,项目资金将逐年增加。所以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与监察力度,尽最大努力降低争取项目的前期费用,降低立项资金在使用当中的“跑、冒、滴、漏”,在项目工程结束后执行审计监察制度。例如,县以下100.元万以上的工程由县以上审计监察部门在结算报告书上先认定、后结账;50万元以下由县审计监察部门认定,责任到人,对玩忽职守者严格查处。通过审计监察制度的执行,降低项目资金“渗漏”,确保工程质量和数量,降低国家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国有资产、国家项目资金的审计监察应该实行下查一级。目前审计监察纪委体制对发挥监督职能有一定影响,建议实行人、财、物独立的垂直管理,不接受地方的干涉与影响,真正发挥监督职责,确保国有资产、国家投资、地方投资效果与质量,切实降低管理成本、发展成本。
(五)把“发展成本”切实纳入各级政府决策、投资和管理的重要考核指标,政府开展各种工作都要核算发展成本,尽量选择发展成本小、效率高的发展方案。
如前所述,发展成本包括软硬两个方面的成本支出,建议各级政府把发展成本纳入决策和对下级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列。使发展成本、GDP的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生态环保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综合指数成为评价各级政府的科学指标体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a选择多种发展建设思路及途径,节省发展成本、提高发展速度、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
(六)提高效率、加快发展,降低社会对能源、资源等各种浪费,加快社会财富积累。
从成本管理角。度出发,无论是降低成本扩大销售还是降低发展成本、提高社会竞争力,无论是增收节支还是减员增效,都是为扩大社会再生产和社会财富积累量为目一的,都是为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本国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可见,以资源、资本、资产等为特征的“财富”积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何等的重要。故在发展问题上除了要降低耗费成本外还要降低对资源。资金、资产的浪费。我们对森林、矿产、耕地、草原、水资源、资金、资产等的科学利用重视不够,造成乱砍滥伐、掠夺式开发开采形成的浪费,对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运用不当造成浪费,公私不明、产权不清形成对能源、财产、费用造成的浪费,公款吃喝、餐桌上的浪费,用公款请客送礼、讲排场、攀档次等造成的’浪费数据都是令人瞠目结舌韵,这在任何其他国家都是少有的。所以必须在全社会大力普及节俭意识,创造节约型社会,把节约资源当作创造财富,把减少浪费视为提高增长、把避免灾祸看做节省开支,把社会稳定看成是低消耗积累。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节约资源,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发展效率。奖励一切关于节水、节电、节能的创造发明,破除一切大吃大喝、比排场、摆阔气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节俭新风,有些风俗需要用制度和法.律周定下来。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创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把浪费视为破坏建设、把节约视为创造财富;把节俭作为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来考核。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议加快建立《反浪费法》的立法工作,把一切浪费行为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用经济和法律处罚的办法严禁一切社会浪费。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掀起的“三反”运动尽管有“左”的成分,但反浪费一项收效显著。相比之下,今天的状祝实在是一种倒退,没有理由等闲了(七)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出生,提高人口质,降低新增人口对财富的剥夺量 人口问题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问题之一,有位教育学家说:“中国有十三亿人,九亿在农村,把农村的孩子教育好了就是人力资源,教育不好就是人力负担。”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以下关系是降低发展成本、增加社会财富积累的关键:人口增长与人口成本的关系;土地面积减少与人口数量增多的关系;粮食安全与国家稳定的关系;人的成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人力资源与教育负担的关系;人口增长与就业压力的关系;人口消费与国家财富积累的关系;发展速度与发展成本的关系,综合国力提升与参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等,都取决于人的多少;人的素质高低。必须抓住关键,降低人口。出生率,尽快实现人口的负增长。同时在想方设法充分利用和用制度机制保障现有人才发挥直接生产力中,加快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养,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使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源,加大人口向西部转移、向国.外劳动力市场转移;必须把人口成本、人对资源的消费与国家财富的积累联系起来安排人口发展规划,降低发展成本;必须把对教育的合理投资与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培育适合未来发展和参与国际经挤竞争的强大人力资源,走可持续、有后劲、低成本、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发展道路。
(八)树立法制意识,做到民主和依法治国,最大限度地降低权力对法律的干扰。
权力过大可能会出现长官意志或政府管得过多和管得过少的问题,过多与过少都是政府的失误,或滋生**妨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目前在我国,由于受市场机制、利益多元化、竞争机制、多元文化的冲击,地区化、区域化以及多形式化的行政观念占据了执法系统的主导地位,法律文件的贯彻实施的观念被冲淡,执法的统一性被忽视,导致了行政权的分散化以及行政权与法制原则的严重脱节,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行政权力的盲目使用。如政出多门、行政决策没有连贯性、行政执法出现标准不一或“标准满天飞”。
有人说:“改革有绝招、满街大盖帽”,使被管理者难以适应行政权的分散化和行政弊端,故必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是充分而有序地反映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根本保障,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根本保障,是坚持执政为民,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举措。依法治国要正确处理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正确配置权利与监督制约机制,把执政党的领导权通过三种方式体现出来:一是通过将其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获得法律形式、实现对国家事务的政治领导,行政、司法机关及社会团体以遵守法律的形式与执政党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二是通过设在各机关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的表率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贯彻党的政治主张。三是通过向国家机关推荐干部,用干部落实党的主张。依法治国必须运用法律从制度上定义民主地位并保障民主的实现;依法治国必须运用法律规制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不按民主途径和正确方式运行,要防止权力运行的无序和混乱,就必须为权力设置轨道和规则,法律就是轨道和规则,保证权力运行的民主化。依法治国必须运用法律从社会层面上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实现社会的普遍民主,进而降低权力对法律的干扰,革除长官意志和瞎指挥,避免政出多门、行政执法标准不一、行政成本过高等多种弊端,促进国家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定。
初步估算,出生在贫困地区的一个孩子到读完大专至少需要8万 元的家庭支出,一个地区如果每年少出生5000人,每年可节约 2200多万元,延续18年可节约近4亿元人民币。这仅从个人生 存支付成本估算,如果加上人的污染治理、社会管理、个体行为、医 疗救助等支出,节约的资金就更多。如果把这部分节约资金用来 投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就更快?发展成本不就更低?所以降.低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追在眉睫。
各级政府对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政府做得太多或太少或处事错误就会影响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各级政府固然对各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不时地会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损失。有些地区为了发展区域经济,寻机四处跑项目、要资金,大量支付了前期花费,增加了大量的管理成本,这很正常,但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有利局部则损害全局。比如地方政府把跑来的资金提出10%左右的管理费,再把项目分解给下一级乡镇,乡镇再提出10%~15%的管理费,把项目分解给关系户,到工程完工时部分项目款已被管理费等截留,再用剩余的项目款搞工程,其质量数量可想而知。虽然对一个区域、一个乡镇表面上得到了小发展,但对全局来讲,支付的发展成本却十分高昂。另.外官本位思想和各种检查评比现象表现突出,迎来送往、公款吃喝、请客送礼、逐级进贡,都增加了管理成本。
因决策失误未能弥补市场缺陷而带来的资源浪费成本。各级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都是人存政存、人走政息,在发展问题上都是一个调,各有各的唱法,你唱你的、我做我的,加上3至5年换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上没有有效的保障,特别是区域经济这一块,无法免除各种经济调控、战略决策的万无一失和各种失误带来的损失。又如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这“两驾马车”在调节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与节奏方面总是按照全局经济走势,特别是参照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温度”及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当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过热、轻度通货膨胀出现时,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周期规律、滞后规律、季节规律的影响,经济才处于起步发展时期,需要积极有效且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的支持,恰恰在这时受到全国统一的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的制约,固定资产投资大量闲置、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货币及资本市场萎缩,拖欠及“三角债”阻滞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企业停工停产及开工率不足时常发生,增加了资金成本、投资预期成本和社会经济秩序治理成本二故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区别对待,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突出区域调控这个中心,尽量降低负面影响以及治理成本的支出。
制度因素:人事管理制度、机制不健全,造成人才匮乏与人才浪费现象并存,干部选拔、国家公务员录用尽管逐步引入竞争机制,但需要在录入、使用、退出的整个环节都纳入竞争机制和成本管理的新理念,建立新机制,加快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降低大量冗员受财政供养的被动局面,把闲散人员纳入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之列,同时加大国家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和.制度机制建设,节省大量的成本支出。另外作为“经济人假说”和“社会人假说”都说明人有自私自利和追求利益最大化之性,“除非是自己的、否则不努力”,这是人性的一般客观表现,在经济发展上必须做到产权明晰、制度分明。还有制度、文化、道德、宗教等将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发展成本的高低。
知识和资本积累因素:履行节约意识越强,专业科学知识越普及,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积累基础越厚,发展成本越低;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以上因素都不断地增加了发展成本。
三、发展成本对社会财富积累及发展速度的影响。
国家财富学说的一般理论表明,当发展成本低、社会经济效益高时,发展速度越快,财富积累就越多;反之,财富积累就越慢、越少。正如瑞典经济学家伦达尔指出:“一个发展型国家是一个承担积累财富的国家,它的整个国家权力涉及到其他民族国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的产生、积累是剩余价值带来的,社会主义必须重视积累,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由此可见,“经济决定政治,增长决定积累,积累决定财富,经济发展竞争规律适合社会发展和财富积累的规律”。
无论任何国家和任何地区的计划经济还是自由经济,都是由“发展成本”决定其发展速度,不讲求“发展成本”的发展是不经济的发展,以前国家、地区宏观发展计划没有过多地计较社会发展成本,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发展成本。
(一)从成本竞争来看。
降低社会发展成本,社会才有竞争力,发展速度才能提高。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直接由发展竞争力决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发展成本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集中到一点就是企业的低成本。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到一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低成本。
(二)从国家竞争力来看。
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最少有四项指标,即经济绩效、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决定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就是发展成本,所以说发展成本决定发展速度。例如,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竞争力的具体指标涵盖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方面,要提高竞争力,必须降低这几方面的发展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快速发展。
从中可以看出,经济绩效、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基础设施效益率的高与低决定发展竞争速度,要提高发展速度,必须降低四要素的发展成本。 个产权明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国家发展成本远比计划、市场加计划的国家发展成本低,其发展速度要高得多,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如此。如前东西德、前苏联和美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口可见发展成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从财富原始积累的总量和速度来看。
资本和其他财富的原始积累量是一个国家发展起步的基础,资本和物质资料及资源多的国家其发展速度远比少的国家快,而资本积累少、资源匮乏的国家其发展速度则显得较慢。
(四)从国家对发展成本的重视程度来看。
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本的管理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发展速度的快慢。讲求发展成本、核算社会管理投资、比较分析投入与效益,在最大限度地保持最小的投入的情况下,取得最快发展速度的效率型社会,其发展速度最快。
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其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应包括核心竞争力、成本管理核算力、社会效率、资本和财富的积累(节约)率等多种能力,发展能力越强发展速度就要越快。
四、对发展成本的概括及结论综上所述,“发展成本”应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支付的所有发展费用及成本。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未必实现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进步会不断降低其发展成本;社会发展涵盖的内容更多,包括人的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的教育文化、政治宗教法律、民主文明、民族精神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等。经济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是目的。本文从成本管理角度出发,多角度论述了“发展成本”这个命题,可望对当前国家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政府体制改革职能转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焕发出“发展成本”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现将本文的结论归纳为以下几点:
结论之一:发展成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成本,不能把发展成本仅仅归结到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而支付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方面,“发展成本”应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支付的所有发展费用及成本。
结论之二:无论是微观经济发展成本还是宏观经济发展成本,都是由大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组成,发展成本自然由不变资本投入和可变资本投入组成。不变资本带来发展的“硬成本”,可变资本形成发展的“软成本”。
结论之三:发展成本可以进行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硬成本)可以按折旧的办法计人当年发展成本之列,社会发展成本可以按当年财政支付的各项投资(事业费、办公费、工资支出等)和中间耗费纳入当年发展成本。有了发展成本的初步计算,其一,能够对一个区域各年度的发展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对区域间的发展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对国家间的发展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发展资金使用效益、发现和纠正低效率、革除体制障碍、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其二,能够从成本管理的角度精打细算财政支付,提高全社会成本意识,降低执政成本、决策成本、管理成本、发展成本;能够正确把握财政预算,降低各种中间消耗,提高投入与效益的评估与事后监督透明度,对发展节水、二节能、节约型社会,效率型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其三,能够在进一步加大政府职能转换,整合人才资源、加强机制建设、精简机构与人员、提高成本效率及控制人口增长、降低人口消耗、扩大财富积累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论之四:微观经济成本管理的理念一般适应宏观经济及社会的成本管理范畴,把发展成本从经济领域引向社会领域,把政府作为出资人,进而对社会进步社会管理引入成本管理的新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对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加快发展速度大有益处。
结论之五:经济发展的快慢取决于发展成本这个核心竞争力。
一般情况下,经济成本越低,经济增长越快;财富积累越多,发展速度就越快。但在宏观经济运行的特殊情况下,投入一定量的经济成本,经济增量上升,而未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结论之六:“要加快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必须在尽量节省对不变资本投入的情况下,花大气力降低可变资本的投入,提高创造剩余价值的人的生产潜力”,在有限的生产资金要素中花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发展受益。
结论之七:社会主义必须重视积累,积累是财富及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扩大积累与履行节约同等重要;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就是创造财富的新理念。“经济决定政治、增长决定积累、积累决定财富,经济发展竞争规律适合社会发展和财富积累的规律。”
五,降低经济社会发展成本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成本”是一个经济学的新论题,对宏观经济管理、调控、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降低发展成本必须从决策管理建设、法制机制建设、观念意识建设等方面人手,把发展成本作为各级政府及宏观调控部门的决策依据据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参照系数;作为财政预决算收入分配的参照指数;作为发展效果与成本支出的比照依据;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口发展计划的主要依据a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把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与增长、成本与效率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加强发展成本管理、降低各种耗费,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发展效率,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有效、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实施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科学的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是秩序、经济、效率、人本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发展。发展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的发展,包括人的知识文化教育、道德素质修养、人格人品塑造;第二是社会的发展,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民主、市场公平、司法公正等;第三是经济发展,包,含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增强国防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是“发展”而不是“增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把握好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韵发展速度。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质量、速度、结构、效益的统一。二是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降低无效投资和中间消耗,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以城带乡、以工带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地方积极性,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成本,促进中西部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发展战略计划纳入法定程序,避免因换届等人为因素的干扰与篡改;树立地球生命平衡循环发展的大环境理念,高度重视资源生态环境的改善,统筹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六是坚持改革开放,把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纳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发展成本的范畴,分析各国、各地区区位优势、成本优势、比较优势,从决策阶段就介入更高层次的国际技术经济的合作与竞争。
七是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一,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又要正确处理人与地球其他生命和谐发展的关系,以及为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奠定物质和文化基础。八是加大对宏微观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管理与监测,区别区域、东西、城乡、部门的发展差异和特殊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必须要有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国际社会竞争与发展白热化的今天,要使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快速、高效、秩序、协调发展,与科学决策是分不开的,要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步骤、重点、速度与资源、技术、潜力、环境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要广泛聘请专家学者和各行各业技术人才参与决策评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各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代表参加决策,如五年规划、年度发展计划、重大项目开发等。一旦形成科学决策就必须用一定的法律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发展不动摇,稳定投资不动摇,任何个人和团体无权更改,因特殊情况必须更改时应该通过法定程序进行,使各项发展决策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环境,使价值规律、竞争规律、成本规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无形之手”的调节作用。
一是重新审视政府责任,重新整合政府功能。把政府职能定位成凡个人能依法自立自主的事,社会组织不要管;凡社会组织能依法自立自主的事,政府不要管。果断把政府中许多微观执法行为与公共服务活动采取委托授权形式或者通过公共招标方式向社区、民间团体和其他社会中介组织转移,使政府职能引入竞争机制、成本机制。政府的角色就是制定“游戏”规则和监督执行规则、提供游戏场所,并对违规者加以处罚制裁。.同时结合政府职能定位,抓好机构、人员的精减,以法律强化编制管理,通过减人减事来减支,降低行政运作成本。 是全面清理和大幅减少行政性审批,对于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全置于“阳光”操作之列。三是建立灵活的行政用人机制,在社会管理范畴引入竞争、淘汰、成本管理、能出能进等经济管理机制,使行政用人始终保持旺盛的进取性和活力,使行政管理成本与行政效率、人口比例达到最佳结合点。四是大力精减政府机构、合并职能,使职能决定机构,彻底革除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小政府、大市场,使政府有效地服务于市场 经济,确实让市场主体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优胜劣汰、技术进 步,实现发展。
(三)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加大对法制、制度、机制建设,降低执 政成本。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是 民意政治的客观体现,能够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 体制才符合时代的政治要求。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触 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政治体制改革的快与慢都牵扯到经济 体制与生产力发展的快与慢。邓小平曾经深刻地指出:“人民现在 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如果没有改 革开放的成果,‘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发展进步是我们最大 的政治,政治民主、社会文明、人民富裕是我们最大的政治。必须 把发展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加快发展必须 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降低执政成本,降低意识形态成本,从成本 管理的角度出发,加大对执政法律法规、执政制度、机制‘的建设,用 制度和法制来控制和约束执政成本的过快增长,使执政体制进一 步符合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取决于执政机制、体 制,尤其是决策机制、执法机制、监督机制、干部任免机制,这些机 制体制的改革实际上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从另一个角度 说,一是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党 内民主制度,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二是消除官僚‘主义,提高 执政效率,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革除各种体制障碍,调动全社会的 积极因素推动发展;三是建立科学的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建立平 等、自由、民主、正义的国家运转机制和制度。
(四)加大对软硬件项目建设投资的监督力度,革除**,实施 监察纪委下查一级,确保基础设施、城建项目的科学管理,迅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
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三农”投资力度和转移支付的增大,项目资金将逐年增加。所以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与监察力度,尽最大努力降低争取项目的前期费用,降低立项资金在使用当中的“跑、冒、滴、漏”,在项目工程结束后执行审计监察制度。例如,县以下100.元万以上的工程由县以上审计监察部门在结算报告书上先认定、后结账;50万元以下由县审计监察部门认定,责任到人,对玩忽职守者严格查处。通过审计监察制度的执行,降低项目资金“渗漏”,确保工程质量和数量,降低国家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国有资产、国家项目资金的审计监察应该实行下查一级。目前审计监察纪委体制对发挥监督职能有一定影响,建议实行人、财、物独立的垂直管理,不接受地方的干涉与影响,真正发挥监督职责,确保国有资产、国家投资、地方投资效果与质量,切实降低管理成本、发展成本。
(五)把“发展成本”切实纳入各级政府决策、投资和管理的重要考核指标,政府开展各种工作都要核算发展成本,尽量选择发展成本小、效率高的发展方案。
如前所述,发展成本包括软硬两个方面的成本支出,建议各级政府把发展成本纳入决策和对下级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列。使发展成本、GDP的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生态环保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综合指数成为评价各级政府的科学指标体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a选择多种发展建设思路及途径,节省发展成本、提高发展速度、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
(六)提高效率、加快发展,降低社会对能源、资源等各种浪费,加快社会财富积累。
从成本管理角。度出发,无论是降低成本扩大销售还是降低发展成本、提高社会竞争力,无论是增收节支还是减员增效,都是为扩大社会再生产和社会财富积累量为目一的,都是为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本国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可见,以资源、资本、资产等为特征的“财富”积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何等的重要。故在发展问题上除了要降低耗费成本外还要降低对资源。资金、资产的浪费。我们对森林、矿产、耕地、草原、水资源、资金、资产等的科学利用重视不够,造成乱砍滥伐、掠夺式开发开采形成的浪费,对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运用不当造成浪费,公私不明、产权不清形成对能源、财产、费用造成的浪费,公款吃喝、餐桌上的浪费,用公款请客送礼、讲排场、攀档次等造成的’浪费数据都是令人瞠目结舌韵,这在任何其他国家都是少有的。所以必须在全社会大力普及节俭意识,创造节约型社会,把节约资源当作创造财富,把减少浪费视为提高增长、把避免灾祸看做节省开支,把社会稳定看成是低消耗积累。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节约资源,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发展效率。奖励一切关于节水、节电、节能的创造发明,破除一切大吃大喝、比排场、摆阔气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节俭新风,有些风俗需要用制度和法.律周定下来。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创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把浪费视为破坏建设、把节约视为创造财富;把节俭作为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来考核。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议加快建立《反浪费法》的立法工作,把一切浪费行为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用经济和法律处罚的办法严禁一切社会浪费。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掀起的“三反”运动尽管有“左”的成分,但反浪费一项收效显著。相比之下,今天的状祝实在是一种倒退,没有理由等闲了(七)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出生,提高人口质,降低新增人口对财富的剥夺量 人口问题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问题之一,有位教育学家说:“中国有十三亿人,九亿在农村,把农村的孩子教育好了就是人力资源,教育不好就是人力负担。”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以下关系是降低发展成本、增加社会财富积累的关键:人口增长与人口成本的关系;土地面积减少与人口数量增多的关系;粮食安全与国家稳定的关系;人的成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人力资源与教育负担的关系;人口增长与就业压力的关系;人口消费与国家财富积累的关系;发展速度与发展成本的关系,综合国力提升与参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等,都取决于人的多少;人的素质高低。必须抓住关键,降低人口。出生率,尽快实现人口的负增长。同时在想方设法充分利用和用制度机制保障现有人才发挥直接生产力中,加快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养,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使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源,加大人口向西部转移、向国.外劳动力市场转移;必须把人口成本、人对资源的消费与国家财富的积累联系起来安排人口发展规划,降低发展成本;必须把对教育的合理投资与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培育适合未来发展和参与国际经挤竞争的强大人力资源,走可持续、有后劲、低成本、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发展道路。
(八)树立法制意识,做到民主和依法治国,最大限度地降低权力对法律的干扰。
权力过大可能会出现长官意志或政府管得过多和管得过少的问题,过多与过少都是政府的失误,或滋生**妨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目前在我国,由于受市场机制、利益多元化、竞争机制、多元文化的冲击,地区化、区域化以及多形式化的行政观念占据了执法系统的主导地位,法律文件的贯彻实施的观念被冲淡,执法的统一性被忽视,导致了行政权的分散化以及行政权与法制原则的严重脱节,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行政权力的盲目使用。如政出多门、行政决策没有连贯性、行政执法出现标准不一或“标准满天飞”。
有人说:“改革有绝招、满街大盖帽”,使被管理者难以适应行政权的分散化和行政弊端,故必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是充分而有序地反映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根本保障,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根本保障,是坚持执政为民,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举措。依法治国要正确处理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正确配置权利与监督制约机制,把执政党的领导权通过三种方式体现出来:一是通过将其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获得法律形式、实现对国家事务的政治领导,行政、司法机关及社会团体以遵守法律的形式与执政党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二是通过设在各机关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的表率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贯彻党的政治主张。三是通过向国家机关推荐干部,用干部落实党的主张。依法治国必须运用法律从制度上定义民主地位并保障民主的实现;依法治国必须运用法律规制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不按民主途径和正确方式运行,要防止权力运行的无序和混乱,就必须为权力设置轨道和规则,法律就是轨道和规则,保证权力运行的民主化。依法治国必须运用法律从社会层面上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实现社会的普遍民主,进而降低权力对法律的干扰,革除长官意志和瞎指挥,避免政出多门、行政执法标准不一、行政成本过高等多种弊端,促进国家各项事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