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混在大明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王廷相尽管对自己的才能信心实足,却也是谦逊的说了一句,“下官何德何能,值得阁老如此夸赞。”
刘健看着他双眸之中透漏出的自信,有些奇怪的暗道,“我只不过是夸夸而已,这位怎么还夸出自信来了?果然是不经夸啊!”
不过王廷相本来就是极为自信之人,只是平常不太会表露出来而已。
刘健对他不了解,自然会产生这种想法也不足为奇。
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又自顾自地继续说了下去,“其实先帝也不是一个有魄力的君王,不过至少看人的眼光倒也不差,也愿意给与朝众大臣足够的信任,才让我大明现在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虽然之前我对皇上最近所作所为颇有微词,唯恐坏了先帝开创的这大好局面。不过在见到你之后,倒是让我想明白了一点。”
想明白了什么?王廷相抬头看向刘健,一脸探询之意。
刘健站了起来,走到窗边望着外头春意盎然之景。背负着双手,回头望了他一眼,淡淡说了一句,“皇上看人的眼光倒也不差。”
王廷相一愣,正想说些什么,前者已经回过头去了。
“其实对于一名帝王而言,在老夫看来魄力未必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慧眼识英才’的眼光。若是你能够找到一批贤能的大臣又愿意信任他,未必不能开创一番大业。王侍讲,若是皇帝真的愿意相信你,你又真的有报效朝廷之心的话。不妨借着皇帝对你的信任,守住先帝留下的这番盛世基业,将来青史留名必有你一席之地。”
王廷相这时候也明白过来,这位内阁大佬跟自己讲了一大堆是为了什么。原来是想让自己借着宠臣的身份,让皇帝不要再继续闹腾下去了,也好将先帝开创的这大好局面维持下去。
自然他先前的那些夸奖之词,或许也是为了引出接下来的那番话,而做出的一番铺垫了,也当不得真了。
他倒也不在意这些虚名,至于维持先帝开创的盛世基业……想到皇帝不时流露出的那些野心勃勃的想法。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大佬还是低估了皇帝的心气。
而且按照郑德那拉着不走倒着走的脾气,你若是真让他做个守成之君。估计他会立马翻脸,恨不得马上做出一番成就给你看看。
所以让王廷相去劝他躺在孝宗皇帝的功劳簿上打滚,十有**肯定是起反作用的。
再说了王廷相也是志向远大,三十出头的人心气也高,对于刘健的这番话却也是不服。为何你能够和先帝携手中兴我大明江山,却要让我和当今圣上一起守着功劳簿过日子,你这意思不是明摆着我不如你吗?”
所以他也暗暗下了决心,决定做出一番大事给刘健好好看看。
当然刘健话里肯定没有这个意思,也不知道他的话反倒起了相反的作用。激起了一个有志青年的斗志,算起来他这番心思倒也没有白费了。
不过这结局是否是他想看到,就未必可知了。
“青史留名下官愧不敢当,而身为天子之臣,报效朝廷自当义不容辞。”
听了王廷相这番近乎承诺的话,刘健三人对视一眼,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毕竟前者是皇上跟前的红人,有些话他们说和后者说,效果可谓是完全不一样的。若是有他在皇上身边,三人至少安心不少。或许也可以让皇帝少闹腾出一些事儿来,不是吗?
当然他们若是知道王廷相内心真实所想所想,恐怕就不会这样想了。
“其实下官前来,是为了送官印而来的。”
王廷相倒也没忘了自己来这的目的。赶紧对外招呼一声,很快将一方银质官印端了上来。
和一般的官印不同,这方官印不是长方形的,而是正方形的。长宽都和一般的正一品官印宽度是一样。
看着这番和朝廷规定的官印规格不一样的官印,三人面面相觑,这是一枚官印吗?怎么看着好别扭吧!
刘健出声询问道,“这枚官印为何造型如此奇特?”
“陛下说了,没有品级的官印就是这个制式。”
王廷相借用的乃是皇帝也就是郑德的原话,连他都不明白皇上为何连官印的制式都要改。难道就是因为它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制,所以凡是祖宗定下的一切他都要反对吗?
难道他就如此痛恨“祖宗之法”吗,因此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也实在太荒谬了吧。
当然若是他敢去问郑德的话,后者肯定会淡淡的回一句,“因为我觉得这些官印做的太丑了,所有想制作个精美好看的。”
也不知若是王廷相知道这个真相后,会不会郁闷地吐出一口血来。
心念电转,看到刘健三人都朝自己往来,显然是想问官印的有关情况。王廷相可不想接受一番唾沫横飞的质询,赶紧拱手道,“下官还要赶紧回去给陛下复命,就不再内阁逗留了,告辞。”
说完便赶紧溜之大吉。
看着王廷相迅速离去的背影,三位看的是目瞪口呆,互相对视一眼。
“这王侍讲是怎么了,跑这么快?”
“对啊,我还有事情没有问他呢!”
“或许是皇上真的有事找他吧。不说了,看看官印吧。”
“也好……”
三人点了点头,赶紧回到书案前,将一张白纸张开。谢迁赶紧端上红色的印泥,刘健蘸了蘸,将官印盖在一旁的一张白纸上。
“大明内阁总理大臣印”九个用九叠篆镌刻的大字。
三人对视一眼,脸色微微有些严肃。对于将国号镌刻在官印之上,可是前所未有之事,这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三人顿时陷入了深思之中。
当然此刻的三人不会知道,因为这方官印导致几百年后的历史学家,对于“大明首位内阁总理大臣是谁”这一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有的人认为第一个拥有这方官印的刘健,在接手这枚官印的时候便已经是大明第一位内阁总理大臣了。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官印并不能作为证据,只有得到皇帝亲自册封任命的李东阳才是首位内阁总理大臣。
纷纷扰扰,争论了几百年依旧莫衷一是。
当然若是刘健或则李东阳两位当事人知道此事后,或许会淡然一笑,并不在意这种虚名。
nbsp; 王廷相尽管对自己的才能信心实足,却也是谦逊的说了一句,“下官何德何能,值得阁老如此夸赞。”
刘健看着他双眸之中透漏出的自信,有些奇怪的暗道,“我只不过是夸夸而已,这位怎么还夸出自信来了?果然是不经夸啊!”
不过王廷相本来就是极为自信之人,只是平常不太会表露出来而已。
刘健对他不了解,自然会产生这种想法也不足为奇。
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又自顾自地继续说了下去,“其实先帝也不是一个有魄力的君王,不过至少看人的眼光倒也不差,也愿意给与朝众大臣足够的信任,才让我大明现在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虽然之前我对皇上最近所作所为颇有微词,唯恐坏了先帝开创的这大好局面。不过在见到你之后,倒是让我想明白了一点。”
想明白了什么?王廷相抬头看向刘健,一脸探询之意。
刘健站了起来,走到窗边望着外头春意盎然之景。背负着双手,回头望了他一眼,淡淡说了一句,“皇上看人的眼光倒也不差。”
王廷相一愣,正想说些什么,前者已经回过头去了。
“其实对于一名帝王而言,在老夫看来魄力未必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慧眼识英才’的眼光。若是你能够找到一批贤能的大臣又愿意信任他,未必不能开创一番大业。王侍讲,若是皇帝真的愿意相信你,你又真的有报效朝廷之心的话。不妨借着皇帝对你的信任,守住先帝留下的这番盛世基业,将来青史留名必有你一席之地。”
王廷相这时候也明白过来,这位内阁大佬跟自己讲了一大堆是为了什么。原来是想让自己借着宠臣的身份,让皇帝不要再继续闹腾下去了,也好将先帝开创的这大好局面维持下去。
自然他先前的那些夸奖之词,或许也是为了引出接下来的那番话,而做出的一番铺垫了,也当不得真了。
他倒也不在意这些虚名,至于维持先帝开创的盛世基业……想到皇帝不时流露出的那些野心勃勃的想法。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大佬还是低估了皇帝的心气。
而且按照郑德那拉着不走倒着走的脾气,你若是真让他做个守成之君。估计他会立马翻脸,恨不得马上做出一番成就给你看看。
所以让王廷相去劝他躺在孝宗皇帝的功劳簿上打滚,十有**肯定是起反作用的。
再说了王廷相也是志向远大,三十出头的人心气也高,对于刘健的这番话却也是不服。为何你能够和先帝携手中兴我大明江山,却要让我和当今圣上一起守着功劳簿过日子,你这意思不是明摆着我不如你吗?”
所以他也暗暗下了决心,决定做出一番大事给刘健好好看看。
当然刘健话里肯定没有这个意思,也不知道他的话反倒起了相反的作用。激起了一个有志青年的斗志,算起来他这番心思倒也没有白费了。
不过这结局是否是他想看到,就未必可知了。
“青史留名下官愧不敢当,而身为天子之臣,报效朝廷自当义不容辞。”
听了王廷相这番近乎承诺的话,刘健三人对视一眼,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毕竟前者是皇上跟前的红人,有些话他们说和后者说,效果可谓是完全不一样的。若是有他在皇上身边,三人至少安心不少。或许也可以让皇帝少闹腾出一些事儿来,不是吗?
当然他们若是知道王廷相内心真实所想所想,恐怕就不会这样想了。
“其实下官前来,是为了送官印而来的。”
王廷相倒也没忘了自己来这的目的。赶紧对外招呼一声,很快将一方银质官印端了上来。
和一般的官印不同,这方官印不是长方形的,而是正方形的。长宽都和一般的正一品官印宽度是一样。
看着这番和朝廷规定的官印规格不一样的官印,三人面面相觑,这是一枚官印吗?怎么看着好别扭吧!
刘健出声询问道,“这枚官印为何造型如此奇特?”
“陛下说了,没有品级的官印就是这个制式。”
王廷相借用的乃是皇帝也就是郑德的原话,连他都不明白皇上为何连官印的制式都要改。难道就是因为它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制,所以凡是祖宗定下的一切他都要反对吗?
难道他就如此痛恨“祖宗之法”吗,因此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也实在太荒谬了吧。
当然若是他敢去问郑德的话,后者肯定会淡淡的回一句,“因为我觉得这些官印做的太丑了,所有想制作个精美好看的。”
也不知若是王廷相知道这个真相后,会不会郁闷地吐出一口血来。
心念电转,看到刘健三人都朝自己往来,显然是想问官印的有关情况。王廷相可不想接受一番唾沫横飞的质询,赶紧拱手道,“下官还要赶紧回去给陛下复命,就不再内阁逗留了,告辞。”
说完便赶紧溜之大吉。
看着王廷相迅速离去的背影,三位看的是目瞪口呆,互相对视一眼。
“这王侍讲是怎么了,跑这么快?”
“对啊,我还有事情没有问他呢!”
“或许是皇上真的有事找他吧。不说了,看看官印吧。”
“也好……”
三人点了点头,赶紧回到书案前,将一张白纸张开。谢迁赶紧端上红色的印泥,刘健蘸了蘸,将官印盖在一旁的一张白纸上。
“大明内阁总理大臣印”九个用九叠篆镌刻的大字。
三人对视一眼,脸色微微有些严肃。对于将国号镌刻在官印之上,可是前所未有之事,这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三人顿时陷入了深思之中。
当然此刻的三人不会知道,因为这方官印导致几百年后的历史学家,对于“大明首位内阁总理大臣是谁”这一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有的人认为第一个拥有这方官印的刘健,在接手这枚官印的时候便已经是大明第一位内阁总理大臣了。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官印并不能作为证据,只有得到皇帝亲自册封任命的李东阳才是首位内阁总理大臣。
纷纷扰扰,争论了几百年依旧莫衷一是。
当然若是刘健或则李东阳两位当事人知道此事后,或许会淡然一笑,并不在意这种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