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检验与临床医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2.培养:接种沙氏培养基、血平板均可生长,不同种类可产生不同的色素。
3.鉴定:培养24~48h出现小菌落,粗颗粒样,表面干燥,涂片染色为革兰阳性纤细分枝菌丝,具弱抗酸性,可初步确定。星形奴卡菌45C可生长,与其他奴卡菌可鉴别。
4.药敏:首选青霉素,然后为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和磺胺。
分枝杆菌属(terium)
本菌属归属于放线菌科。已发现的分枝杆菌有100多种,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人体和动物体内,主要引起肺部病变,尚可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的病变,常见的有淋巴结炎、皮肤软组织和骨骼系统感染,对严重细胞免疫抑制者还可引起血源性播散。临床将分枝杆菌分为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麻风杆菌及腐物寄生性分枝杆菌(无致病性):
1.结核分枝杆菌:是人类分枝杆菌病最主要的病原体,因其胞壁含有大量脂质成分,抵抗力强、能耐低温、耐干燥,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6~8个月,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痰液的尘埃可保持8~lOd的传染性。该菌对湿热敏感,60℃半小时、80℃以上5min以内可死亡在煮沸条件下可完全杀菌,所以对于痰液污染物可通过焚烧灭菌。
另外,结核分枝杆菌对紫外线抵抗力差,日光直射4h即可死亡。虽然在70%~75%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但由于乙醇能使痰中的蛋白质凝固,因此不宜用于痰的消毒。
对人类致病的结核分枝杆菌包括人结核分枝杆菌、牛结核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统称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不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临床症状相似,治疗也相同。我国以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等多途径感染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组织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时排出颗粒形成气溶胶,当易感者吸入气道达肺中后,其中90℃的菌体可经粘膜纤毛运动而排除,只有一小部分进入肺泡,被肺泡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因菌体的脂类等成分能抵抗溶酶体的作用,故细菌能够在巨噬细胞内繁殖,导致巨噬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结核杆菌可再度被巨噬细胞吞噬,通过巨噬细胞将细菌带至其他部位。这种渗出性炎症,即为原发性感染,原发病灶多见于肺尖、下叶的上部接近胸膜处,多能自愈,形成纤维化或钙化灶。机体内有潜在感染灶的人,一般来讲,有l0%可能复发,在感染的最初几年危险性最高。在AIDs病人中,肺结核多为原发性,进展迅速,经血流播散局部的纤维化和干酪样病变较少。93%的从未经治疗患者中分离到的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敏感,对两药或三药治疗方案反应良好。但由于发生基因突变,目前2/3以上的临床分离株对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
2.麻风分枝杆菌:是麻风病的病原菌。麻风病是由于细胞免疫缺陷,使感染的麻风分枝杆菌大量繁殖形成局部肉芽肿所致,可影响皮肤、外周神经,表现为皮肤感觉缺失和周围神经增厚。从鼻肉芽肿上脱落的菌体是传播的主要原因,可因密切接触引起感染。麻风杆菌在体外不能培养。
3.非结核分枝杆菌(NTM):NTM属于环境分枝杆菌,主要来源于污水、土壤、气溶胶。流行病学显示NTM的感染率日趋上升。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具有以下特点:
(1)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为机会性感染,患者多为老年基础肺疾病者、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AIDS患者等。
(2)该菌的致病力较结核分枝杆菌低,它所导致的疾病往往进展缓慢、病程较长,且病灶范围小,症状轻。
(3)多合并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NTM是AIDS的主要机会致病菌,最常见的感染是鸟一孢内分枝杆菌。
(4)可与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感染,多见于有空洞的结核患者身上。
(5)对抗结核药具天然的耐药性,临床疗效不佳。
(6)肺部症状与X线表现程度不符,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症状较轻,但胸片可表现为广泛的病灶。
l,标本直接检查
(1)显微镜检查:1直接涂片检查:厚涂片,挑取痰或其他处理过的标本约O.lml,涂抹于载玻片上,经自然干燥和火焰固定后作抗酸染色,镜检。报告方法:(一):全视野(或100个视野)未找到抗酸菌;(+):全视野发现3~9个;(++):全视野发现10~99个;(+++):每视野发现l~9个;(++++):每视野发现10个以上(全视野发现1~2个报告抗酸菌的个数)。2浓缩集菌涂片检查:将采集标本离心,取沉淀涂片,或采用漂浮集茵法,集菌后标本经反复多次涂片使涂层加厚,一般取3~4接种环,涂片面积直径大约15mm,干燥固定后染色镜检。
(2)核酸检测:用PCR法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该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大于95%。
(3)抗PPDlgG的检测: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PPDlgG抗体可作为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肺结核病人的血清阳性率为80%~90%。
2.分离培养:固体培养基培养法和液体培养基培养法。
3.鉴定:PCR反向膜探针杂交ELISA法;DNA探针;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分枝菌酸。
4.药敏: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增多使结核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应做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产单核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产单核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土壤、人和动物粪便中,它隶属于李斯特菌属,该属包括8个种,其中只有产单核李斯特菌对人有致病性。人类李斯特菌的主要传染源是健康带菌者,传播途径是粪一口,产单核李斯特菌也可通过胎盘和产道感染新生儿,引起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性肉芽肿等,死亡率较高。与病畜接触可致眼和皮肤的局部感染。妊娠妇女感染后可引起流产。
该菌偶尔还引起成人心内膜炎、败血症、结膜炎等。
1.分离培养:将血液标本(3~5ml)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两支脑心浸液(标本量的IO倍)培养基中。其中一支置10%C02环境中,37℃培养24~48h,各作一次血平板分离:另一支置4℃培养,每24h作一次血平板分离:连续4天,以后每周一次至四周。咽喉拭子、组织及粪便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置4℃培养,进行冷增菌,转种和培养方法同上。从血平板上挑取有β溶血环的菌落,做涂片染色镜检并进一步鉴定。
2.鉴定:触酶阳性,在血琼脂上有狭窄的β溶血环可在4℃冷增菌生长,25℃有动力,37℃无动力或动力缓慢。CAMP试验阳性。
3.药敏:首选氨苄青霉素,此外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红霉素等也敏感,磺胺、杆菌肽和多粘菌素耐药。
丹毒丝菌属(Erysipelothrix)
本菌属包括猪红斑丹毒丝菌( E.rhusiopathiae)和扁桃体丹毒丝菌(E.tonsillarum)o猪红斑丹毒丝菌是这个属中唯一感染人的一个种。
猪红斑丹毒丝茵( E.rhusiopathiae)
猪红斑丹毒丝菌是红斑丹毒丝菌病的病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鱼类、家畜、家禽和兔类,人类也可感染发病,但机会有限,主要因接触动物或其产品经皮肤损伤而引起类丹毒。以引起局部感染为主,全身感染者少见。偶可引发关节炎、心内膜炎和急性败血症。
1.涂片检查:革兰阳性杆菌,菌体细长,长短不一,单个存在或形成短链,有时可形成长丝状,且有分枝及断裂,与放线菌形态相似。
2.分离培养:初次分离要在厌氧环境下,传代后可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在含有葡萄糖或血液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3.鉴定:触酶阴性,克氏双糖管中产硫化氢,分解阿拉伯糖,动力阴性。
4.药敏: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等均敏感。
加特纳菌属(Gardnerella)
**加特纳菌(G.vaginalis)是加特纳菌属中仅有的一个菌种。
1.**加特纳菌是引起非淋菌性**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诊断依据是:**排出物增多,稀薄、均质、灰白色,有恶臭味,PH>4.5;有线索细胞,即**上皮细胞被革兰阴性小杆菌覆盖;胺试验阳性:10%KOH滴到**分泌物上,立即出现鱼腥味和氨味。
2.一般在诊断细菌性**炎时,常作临床简易试验协助诊断,不需作分离培养,这是因为无症状的妇女也常可培养出**加特纳菌。患细菌性**炎的妇女**加特纳菌呈100~1000倍增加,提示在细菌性**炎中本菌可能起重要作用。细菌性**炎可导致多种严重的妇科并发症,如子宫全切术后感染、绒毛膜炎、羊水感染、早产等,还能引起新生儿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败血症等。
1.**加特纳菌革兰染色从阴性到弱阳性,一般说来,实验室保存菌株趋向革兰阴性,新鲜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趋向革兰阳性,在高浓度血清中生长的菌株呈革兰阳性。
2.直接湿片镜检:取**分泌物加一滴或数滴生理盐水混合涂片,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菌性**炎患者可见大量**上皮细胞,少量脓细胞及无数成簇的小杆菌群集或吸附于上皮细胞表面,致使细胞边缘晦暗,呈锯齿形,即为线索细胞,提示**加特纳菌感染。
3.涂片染色镜检:取**分泌物涂片,干燥后固定革兰染色,若有革兰染色不定小杆菌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弧菌或革兰阳性细菌,而革兰阳性大杆菌(乳酸杆菌)缺乏或仅有l~5个的混合细菌群,可提示为细菌性**炎。
4.药敏:所有菌株对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和甲硝唑敏感;对奈啶酸、新霉素、多粘菌素和磺胺耐药。
nbsp; 2.培养:接种沙氏培养基、血平板均可生长,不同种类可产生不同的色素。
3.鉴定:培养24~48h出现小菌落,粗颗粒样,表面干燥,涂片染色为革兰阳性纤细分枝菌丝,具弱抗酸性,可初步确定。星形奴卡菌45C可生长,与其他奴卡菌可鉴别。
4.药敏:首选青霉素,然后为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和磺胺。
分枝杆菌属(terium)
本菌属归属于放线菌科。已发现的分枝杆菌有100多种,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人体和动物体内,主要引起肺部病变,尚可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的病变,常见的有淋巴结炎、皮肤软组织和骨骼系统感染,对严重细胞免疫抑制者还可引起血源性播散。临床将分枝杆菌分为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麻风杆菌及腐物寄生性分枝杆菌(无致病性):
1.结核分枝杆菌:是人类分枝杆菌病最主要的病原体,因其胞壁含有大量脂质成分,抵抗力强、能耐低温、耐干燥,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6~8个月,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痰液的尘埃可保持8~lOd的传染性。该菌对湿热敏感,60℃半小时、80℃以上5min以内可死亡在煮沸条件下可完全杀菌,所以对于痰液污染物可通过焚烧灭菌。
另外,结核分枝杆菌对紫外线抵抗力差,日光直射4h即可死亡。虽然在70%~75%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但由于乙醇能使痰中的蛋白质凝固,因此不宜用于痰的消毒。
对人类致病的结核分枝杆菌包括人结核分枝杆菌、牛结核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统称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不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临床症状相似,治疗也相同。我国以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等多途径感染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组织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时排出颗粒形成气溶胶,当易感者吸入气道达肺中后,其中90℃的菌体可经粘膜纤毛运动而排除,只有一小部分进入肺泡,被肺泡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因菌体的脂类等成分能抵抗溶酶体的作用,故细菌能够在巨噬细胞内繁殖,导致巨噬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结核杆菌可再度被巨噬细胞吞噬,通过巨噬细胞将细菌带至其他部位。这种渗出性炎症,即为原发性感染,原发病灶多见于肺尖、下叶的上部接近胸膜处,多能自愈,形成纤维化或钙化灶。机体内有潜在感染灶的人,一般来讲,有l0%可能复发,在感染的最初几年危险性最高。在AIDs病人中,肺结核多为原发性,进展迅速,经血流播散局部的纤维化和干酪样病变较少。93%的从未经治疗患者中分离到的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敏感,对两药或三药治疗方案反应良好。但由于发生基因突变,目前2/3以上的临床分离株对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
2.麻风分枝杆菌:是麻风病的病原菌。麻风病是由于细胞免疫缺陷,使感染的麻风分枝杆菌大量繁殖形成局部肉芽肿所致,可影响皮肤、外周神经,表现为皮肤感觉缺失和周围神经增厚。从鼻肉芽肿上脱落的菌体是传播的主要原因,可因密切接触引起感染。麻风杆菌在体外不能培养。
3.非结核分枝杆菌(NTM):NTM属于环境分枝杆菌,主要来源于污水、土壤、气溶胶。流行病学显示NTM的感染率日趋上升。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具有以下特点:
(1)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为机会性感染,患者多为老年基础肺疾病者、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AIDS患者等。
(2)该菌的致病力较结核分枝杆菌低,它所导致的疾病往往进展缓慢、病程较长,且病灶范围小,症状轻。
(3)多合并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NTM是AIDS的主要机会致病菌,最常见的感染是鸟一孢内分枝杆菌。
(4)可与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感染,多见于有空洞的结核患者身上。
(5)对抗结核药具天然的耐药性,临床疗效不佳。
(6)肺部症状与X线表现程度不符,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症状较轻,但胸片可表现为广泛的病灶。
l,标本直接检查
(1)显微镜检查:1直接涂片检查:厚涂片,挑取痰或其他处理过的标本约O.lml,涂抹于载玻片上,经自然干燥和火焰固定后作抗酸染色,镜检。报告方法:(一):全视野(或100个视野)未找到抗酸菌;(+):全视野发现3~9个;(++):全视野发现10~99个;(+++):每视野发现l~9个;(++++):每视野发现10个以上(全视野发现1~2个报告抗酸菌的个数)。2浓缩集菌涂片检查:将采集标本离心,取沉淀涂片,或采用漂浮集茵法,集菌后标本经反复多次涂片使涂层加厚,一般取3~4接种环,涂片面积直径大约15mm,干燥固定后染色镜检。
(2)核酸检测:用PCR法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该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大于95%。
(3)抗PPDlgG的检测: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PPDlgG抗体可作为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肺结核病人的血清阳性率为80%~90%。
2.分离培养:固体培养基培养法和液体培养基培养法。
3.鉴定:PCR反向膜探针杂交ELISA法;DNA探针;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分枝菌酸。
4.药敏: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增多使结核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应做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产单核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产单核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土壤、人和动物粪便中,它隶属于李斯特菌属,该属包括8个种,其中只有产单核李斯特菌对人有致病性。人类李斯特菌的主要传染源是健康带菌者,传播途径是粪一口,产单核李斯特菌也可通过胎盘和产道感染新生儿,引起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性肉芽肿等,死亡率较高。与病畜接触可致眼和皮肤的局部感染。妊娠妇女感染后可引起流产。
该菌偶尔还引起成人心内膜炎、败血症、结膜炎等。
1.分离培养:将血液标本(3~5ml)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两支脑心浸液(标本量的IO倍)培养基中。其中一支置10%C02环境中,37℃培养24~48h,各作一次血平板分离:另一支置4℃培养,每24h作一次血平板分离:连续4天,以后每周一次至四周。咽喉拭子、组织及粪便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置4℃培养,进行冷增菌,转种和培养方法同上。从血平板上挑取有β溶血环的菌落,做涂片染色镜检并进一步鉴定。
2.鉴定:触酶阳性,在血琼脂上有狭窄的β溶血环可在4℃冷增菌生长,25℃有动力,37℃无动力或动力缓慢。CAMP试验阳性。
3.药敏:首选氨苄青霉素,此外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红霉素等也敏感,磺胺、杆菌肽和多粘菌素耐药。
丹毒丝菌属(Erysipelothrix)
本菌属包括猪红斑丹毒丝菌( E.rhusiopathiae)和扁桃体丹毒丝菌(E.tonsillarum)o猪红斑丹毒丝菌是这个属中唯一感染人的一个种。
猪红斑丹毒丝茵( E.rhusiopathiae)
猪红斑丹毒丝菌是红斑丹毒丝菌病的病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鱼类、家畜、家禽和兔类,人类也可感染发病,但机会有限,主要因接触动物或其产品经皮肤损伤而引起类丹毒。以引起局部感染为主,全身感染者少见。偶可引发关节炎、心内膜炎和急性败血症。
1.涂片检查:革兰阳性杆菌,菌体细长,长短不一,单个存在或形成短链,有时可形成长丝状,且有分枝及断裂,与放线菌形态相似。
2.分离培养:初次分离要在厌氧环境下,传代后可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在含有葡萄糖或血液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3.鉴定:触酶阴性,克氏双糖管中产硫化氢,分解阿拉伯糖,动力阴性。
4.药敏: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等均敏感。
加特纳菌属(Gardnerella)
**加特纳菌(G.vaginalis)是加特纳菌属中仅有的一个菌种。
1.**加特纳菌是引起非淋菌性**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诊断依据是:**排出物增多,稀薄、均质、灰白色,有恶臭味,PH>4.5;有线索细胞,即**上皮细胞被革兰阴性小杆菌覆盖;胺试验阳性:10%KOH滴到**分泌物上,立即出现鱼腥味和氨味。
2.一般在诊断细菌性**炎时,常作临床简易试验协助诊断,不需作分离培养,这是因为无症状的妇女也常可培养出**加特纳菌。患细菌性**炎的妇女**加特纳菌呈100~1000倍增加,提示在细菌性**炎中本菌可能起重要作用。细菌性**炎可导致多种严重的妇科并发症,如子宫全切术后感染、绒毛膜炎、羊水感染、早产等,还能引起新生儿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败血症等。
1.**加特纳菌革兰染色从阴性到弱阳性,一般说来,实验室保存菌株趋向革兰阴性,新鲜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趋向革兰阳性,在高浓度血清中生长的菌株呈革兰阳性。
2.直接湿片镜检:取**分泌物加一滴或数滴生理盐水混合涂片,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菌性**炎患者可见大量**上皮细胞,少量脓细胞及无数成簇的小杆菌群集或吸附于上皮细胞表面,致使细胞边缘晦暗,呈锯齿形,即为线索细胞,提示**加特纳菌感染。
3.涂片染色镜检:取**分泌物涂片,干燥后固定革兰染色,若有革兰染色不定小杆菌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弧菌或革兰阳性细菌,而革兰阳性大杆菌(乳酸杆菌)缺乏或仅有l~5个的混合细菌群,可提示为细菌性**炎。
4.药敏:所有菌株对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和甲硝唑敏感;对奈啶酸、新霉素、多粘菌素和磺胺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