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综穿]目标,名留青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潘影的话,可谓是晴天霹雳,把慕容建中炸的外焦里嫩。
尼玛,外面的狼还真是防不胜防啊!一个个的都来觊觎他的女儿。好不容易KO掉杨延昭,本以为安枕无忧,谁知道杨延辉早就已经暗度陈仓;千防万防,死死盯着赵光义这个老淫棍,就怕他看上影儿。谁知道,他虽然没有产生将影儿纳入后宫的念头,但还是看上了。不过,却是为儿子订下这个儿媳妇。而且,这个儿子的地位还很特殊。
慕容建中当然知道赵恒是谁。那可是赵宋的第三代国君,宋真宗。赵恒原名为赵元侃,不是李皇后所生,是庶子,上头还有两个哥哥。他只是皇位的第三顺位者。但赵光义长子赵元佐因为忤逆赵光义被厌弃,而前年次子赵元禧又暴毙,赵元侃才成了皇位的继承人。赵光义将赵元侃改名为赵恒,封他为襄王,有意要立他为太子。
赵光义现在完全把赵恒当做他的继承人。除了即将册封他为太子之外,还为他组建幕僚,提拔一些新锐加入赵恒的“太子党”,而鼎鼎大名的寇准就在其中。但赵恒毕竟在朝中根基浅薄,他的那些个幕僚跟杨家、潘家,还有八贤王的势力相比,简直就是相形见绌。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赵光义虽然知道三家都对赵宋忠心耿耿,尤其是赵德芳更是皇室中人。但他们对大宋忠心,不代表对一定对赵恒服气。赵恒原本只是个透明人,德才不显,骤然让他做继承人,恐怕难以服众。于是,赵光义就想拉拢人为赵恒造势。而联姻是最好的方式。杨家实力不错,在大宋军方的影响很大,但因为种种事情,尤其是杨延昭和金斧权杖的这件事,赵光义始终对杨心有,再加上杨八妹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小萝莉,明显不适合;至于赵德芳,他的第一个孩子才刚刚满月;算来算去,还是潘影最合适。和潘家联姻的好处显而易见,如今已经是燕国公的慕容建中俨然是大宋百官之首,不论在朝堂还是在军中都很有影响力。而且,潘家就潘旭一个独苗,不像杨家,熊孩子一窝。又没有什么远方表亲。朝中的外戚势力也不会很大。最多显赫一时罢了。而对于潘影本人,赵光义也是很满意,不说潘影和赵恒年龄相仿,潘影的容貌是一等一的好,称得上倾城倾国。言行举止也颇有大家风范。配得上太子妃的位置。赵光义这是直接无视了她和杨延辉之间的事。
可是,赵光义对潘影很满意,但慕容建中对赵恒却很不以为然。虽然正史中,潘美确实有个女儿嫁给赵恒。但他却从来没想过这档事。他压根没有把赵恒当成女婿的人选。应该说,所有皇室中人都被他排除在外。除了后宫佳丽三千之外,皇家还有烦不胜烦的勾心斗角。他可不想女儿一辈子葬送在那里。而且,赵恒这个人慕容建中也颇为不屑。姑且不论那个非常有争议的檀渊之盟。单单就说他为政方面的那些个事。他当政时期虽然有咸平之治,但也有很多昏聩的举动,比如伪造天书,为自己歌功颂德。也许是阿谀奉承的话听得太投入了,居然真以为自己功德无量,还数次去泰山封禅,也不想想他何德何能?竟然跟秦皇汉武比,真是个笑话。
尽管他知道跟赵恒结亲之后,他就是未来的国舅爷,潘家将更加鼎盛。他的任务也就更加顺利。但他却打心里排斥这么做。不说赵恒这个人他看不上。他看得出,女儿也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意思。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潘影的一颗心完全在杨延辉身上。她本身对这场政治联姻也很烦恼。就是为了女儿他也不能答应。这不是逼着女儿往火坑里跳嘛!
慕容建中深吸一口气,说道:“放心吧。没事。一切都交给爹吧。你不用担心。没人能强迫你,我的女儿值得这世上最好的。”
“爹……”潘影感动地哽咽道。
慕容建中笑着安慰道:“好了。爹会一直站在你这边的。虽然杨延辉那小子我很不爽,但既然是你非他不可,爹也尊重你的选择。”
“不过,他要是敢欺负你,一定要告诉爹,爹帮你教训他。不要怕给爹和你哥哥惹麻烦。我们是你在这世上最亲的人。”
潘影点点头,然后又坚定地说道:“爹,你放心吧。女儿知道。我会幸福的。”
“嗯。”慕容建中有点心酸,女儿真的长大了。本来还想着多留几年的,现在却留不住了。或许潘旭说的不错。比起其他人,杨延辉才是潘影最好的归宿。有什么情谊比得上青梅竹马?他们都相互了解彼此,有多年的情谊在,他们一定能幸福吧。他看得很清楚,女儿虽然因为银镜公主的事,正在跟杨延辉冷战。不过,她心里终究还是有杨延辉的。她本就是口硬心软的人。最后还是会原谅杨延辉。虽然这件事并不是他的错。
“赵恒的事交给爹,一定不会委屈你的。不过,你先别告诉杨延辉,就让他好好着急一回。免得整天摆着一副死人脸。”慕容建中很坏心眼地说道。女儿他留不住,但杨延辉那小子想娶他女儿也没那么容易。非得好好折磨他,让他知道知道他女儿有多宝贝。虽然以杨延辉的品性绝不可能是渣男,但毕竟千难万难才得到的宝贝才更叫人珍惜。
慕容建中想的好好的。但奈何总是有猪队友出来坏事。
潘影听了慕容建中的劝告后,勉强绷着脸依旧跟着杨延辉冷战,对他的讨好视而不见。即使杨延辉听说了赵恒的事情,着急来问他,她也是不冷不热地回应。可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崔应龙又突然冒出来捅破了这一切。一向管不住自己的嘴的潘旭更是直言他严词拒绝了这桩婚事。
是的。慕容建中确实是直接拒绝了赵光义,而且他的态度极其强硬,坚决不同意潘影嫁入皇家。直言潘影和杨延辉青梅竹马,两情相悦,非卿不娶,非君不嫁。还说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让赵光义最后无话可说。
对于这件事,他可不敢给什么模凌两可的答案。要不然赵光义故意曲解,那他岂不是太对不起女儿了。
赵光义本想通过结亲,为儿子拉拢潘家。可没想到慕容建中拒绝得这么彻底,根本不给他留机会。而且,潘影和杨延辉还是搞到一块。也就是说潘家和杨家最终还是成了姻亲。再加上潘旭和杨延辉的情谊,潘杨两家虽称不上同穿一条内裤,但关系比起以前,更加亲近。这无疑会打破朝中的平衡。所谓无党无派,千奇百怪。朝中的百官都尿一块去了,对于当皇帝的未必是好事。
“看来得另立一派啊!”赵光义暗想道。
宦海沉浮多年,慕容建中的政治敏感还是挺灵敏的。他当然知道这样一来,他肯定会受到赵光义的打压。赵光义也很快很扶持新的更听话的人上台。这个人,他用十二指肠想都知道他是谁。
一定是那个“大事不糊涂”的吕端。
只是,现在朝堂的格局已经形成,吕端虽然论资历,论德行都不在话下,但他也只是“大事不糊涂”,根本就不是一个精明的人。他虽然是个正直的人,一向坚持原则,但绝不是一个好的领袖。要不然,当初赵光义怎么不扶持他。说到底,吕端也是赵光义无奈之下的选择。
事实果然如慕容建中所料。接下来,赵光义不遗余力地支持吕端,将他升为4参知政事。可效果依旧不明显。现在大宋的朝堂,文官以慕容建中为首,武官以杨继业为首,在加上代表宗室的赵德芳,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吕端根本就插不进来。这样的局面原本是赵光义喜闻乐见的。但现在他才发现,现在已经有了尾大不掉之势。如果是泾渭分明倒还好,但现在这三派相互之间都有联系,都很有默契。那可就不妙了。赵光义很怕赵宋会像春秋时的晋国一样,公卿越来越强势,国君越来越势弱。最后被公卿霸占了朝政。现在大宋的朝堂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赵光义为此感到深深地忧虑。如果公卿们像晋文公,晋襄公时那样忠心倒还好,就怕出现韩、赵、魏、智这样野心勃勃的公卿。这已经是比较乐观的结果了。要是出现一个王莽式的人物,那简直是赵宋王朝的灾难。他倒还有另一条路可以选,那就是竭力支持身为宗室的赵德芳,那倒也可以,不管怎么样那都是本家人。不管怎么样,这江山到底还是姓赵的。但他又害怕会因此像西晋那样,出现“八王之乱”。
虽然赵光义想得很多,想得很远,也越想越心急。但现在他却进退维谷,毫无办法。因为现在仅仅露出一丝端倪,三家的领袖对大宋确实忠心耿耿。他拿什么理由惩罚他们。上一次拿杨继业的小错说事,文武百官已经对他很不满了。
最后,赵光义只能安慰自己,时代毕竟不同了,大臣们或许根本没有这种心思。另一方面,他又一心要找一个机会,重新树立他为君的威严。凭借君威,将朝堂中的势力重新洗牌。
很快,赵光义等待的机会就来了。
话说去年幽州一战,辽国失去了燕云地区大片土地。大部分势力都被赶到长城以北,只有耶律斜的数万人还在云州苦苦支撑。消息一传到上京,辽国朝野一片哗然。尤其是萧太后,她完全没有想到宋军,或者说潘仁美这么厉害。面对辽国有数的良将耶律休哥,兵力还处于绝对劣势,竟然就这么干脆利落地解决了。而且,最令她惊讶的是,耶律休哥居然输得那么快,输得那么惨。
虽然萧太后感到很震惊,但她本来就是个刚强的女强人。很快她就回过神来。她当机立断,一面下令让耶律斜死守住燕云之地的其余四州,一面派军队不断袭扰燕山五州。尤其是居庸关,那里是辽军攻击的重点。
但是,慕容建中和杨继业在临走前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他们沿着长城和依靠燕山布置的防线,可谓是密不透风。辽队根本就占不到一点便宜。反而被宋军趁机打了几次反击,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长城以内的云州地区,辽宋双方也爆发了巨大的一系列冲突。耶律斜派出小股精骑,不断袭扰大宋边境,有的甚至越过燕山,直接偷袭宋军的粮道。对燕云地区作战的宋军造成极大的困扰。
战场上动真刀子,在不见硝烟的外交场合,辽人也不断在耍嘴刀子。幽州之战结束后不久,辽国萧太后就派人给赵光义送来一封国书,言辞更外严厉,信中督促宋军尽快撤离燕云十六州,归还辽国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还扬言要带着百万雄师南下,像数十年前的耶律德光一样,攻破汴京,俘虏中原王朝的国君。
赵光义看了这封国书,对此嗤之以鼻,根本没拿它当回事。不仅如此,还经常把它拿出来给朝臣看,对着辽国冷嘲热讽。
随后,辽国陆续又发来几封国书。但赵光义发现,辽国方面的言辞越来越平缓,越来越温和。一开始还叫嚣着让赵宋军队退出燕云地区,否则就挥军南下,教训赵宋王朝。很快,也许是辽国人发现这样没有效果,也不切实际,就没有再说让赵宋无条件归还燕云之地。但却要求得到一笔“赎燕费”。对于这样的无稽之谈,赵光义当然也拒绝了。还亲笔写了一纸国书,公然对辽国当政者冷嘲热讽,把他们贬得一文不值。而且,他还特地叫人搜集或杜撰出萧太后的艳史,将它编成小说演义,他亲自做注。书中的淫言秽语多不胜数,书中萧太后的形象败坏得非常彻底。就是个蛇蝎心肠,荒淫无耻的荡妇。值得一提的是,写这本书的小说家据说是杨韵提供的。赵光义将整整一本书寄到辽国。然后……,然后,辽国上下就像打鸡血了一样,疯狂地攻击大宋。连一直紧守城池的耶律斜也带着数万大军南下攻打朔州、应州,还差点让他攻下了。
赵光义见他的计策奏效,一边调兵遣将抵御辽军的进攻,另一方面继续刺激辽国敏感又脆弱的神经。再看看手中的战报,看到上面那一串辽军的伤亡数字,心中暗爽不已。即使战报上的伤亡数字有水分,需要打个折扣,但即使这样他也很高兴。经过他的这一番刺激,辽国气急败坏之下,疯狂而又混乱的进攻,现在恐怕损失不少。那开春之后辽人的抵抗力量就会被削弱。大宋就可以... -->>
潘影的话,可谓是晴天霹雳,把慕容建中炸的外焦里嫩。
尼玛,外面的狼还真是防不胜防啊!一个个的都来觊觎他的女儿。好不容易KO掉杨延昭,本以为安枕无忧,谁知道杨延辉早就已经暗度陈仓;千防万防,死死盯着赵光义这个老淫棍,就怕他看上影儿。谁知道,他虽然没有产生将影儿纳入后宫的念头,但还是看上了。不过,却是为儿子订下这个儿媳妇。而且,这个儿子的地位还很特殊。
慕容建中当然知道赵恒是谁。那可是赵宋的第三代国君,宋真宗。赵恒原名为赵元侃,不是李皇后所生,是庶子,上头还有两个哥哥。他只是皇位的第三顺位者。但赵光义长子赵元佐因为忤逆赵光义被厌弃,而前年次子赵元禧又暴毙,赵元侃才成了皇位的继承人。赵光义将赵元侃改名为赵恒,封他为襄王,有意要立他为太子。
赵光义现在完全把赵恒当做他的继承人。除了即将册封他为太子之外,还为他组建幕僚,提拔一些新锐加入赵恒的“太子党”,而鼎鼎大名的寇准就在其中。但赵恒毕竟在朝中根基浅薄,他的那些个幕僚跟杨家、潘家,还有八贤王的势力相比,简直就是相形见绌。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赵光义虽然知道三家都对赵宋忠心耿耿,尤其是赵德芳更是皇室中人。但他们对大宋忠心,不代表对一定对赵恒服气。赵恒原本只是个透明人,德才不显,骤然让他做继承人,恐怕难以服众。于是,赵光义就想拉拢人为赵恒造势。而联姻是最好的方式。杨家实力不错,在大宋军方的影响很大,但因为种种事情,尤其是杨延昭和金斧权杖的这件事,赵光义始终对杨心有,再加上杨八妹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小萝莉,明显不适合;至于赵德芳,他的第一个孩子才刚刚满月;算来算去,还是潘影最合适。和潘家联姻的好处显而易见,如今已经是燕国公的慕容建中俨然是大宋百官之首,不论在朝堂还是在军中都很有影响力。而且,潘家就潘旭一个独苗,不像杨家,熊孩子一窝。又没有什么远方表亲。朝中的外戚势力也不会很大。最多显赫一时罢了。而对于潘影本人,赵光义也是很满意,不说潘影和赵恒年龄相仿,潘影的容貌是一等一的好,称得上倾城倾国。言行举止也颇有大家风范。配得上太子妃的位置。赵光义这是直接无视了她和杨延辉之间的事。
可是,赵光义对潘影很满意,但慕容建中对赵恒却很不以为然。虽然正史中,潘美确实有个女儿嫁给赵恒。但他却从来没想过这档事。他压根没有把赵恒当成女婿的人选。应该说,所有皇室中人都被他排除在外。除了后宫佳丽三千之外,皇家还有烦不胜烦的勾心斗角。他可不想女儿一辈子葬送在那里。而且,赵恒这个人慕容建中也颇为不屑。姑且不论那个非常有争议的檀渊之盟。单单就说他为政方面的那些个事。他当政时期虽然有咸平之治,但也有很多昏聩的举动,比如伪造天书,为自己歌功颂德。也许是阿谀奉承的话听得太投入了,居然真以为自己功德无量,还数次去泰山封禅,也不想想他何德何能?竟然跟秦皇汉武比,真是个笑话。
尽管他知道跟赵恒结亲之后,他就是未来的国舅爷,潘家将更加鼎盛。他的任务也就更加顺利。但他却打心里排斥这么做。不说赵恒这个人他看不上。他看得出,女儿也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意思。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潘影的一颗心完全在杨延辉身上。她本身对这场政治联姻也很烦恼。就是为了女儿他也不能答应。这不是逼着女儿往火坑里跳嘛!
慕容建中深吸一口气,说道:“放心吧。没事。一切都交给爹吧。你不用担心。没人能强迫你,我的女儿值得这世上最好的。”
“爹……”潘影感动地哽咽道。
慕容建中笑着安慰道:“好了。爹会一直站在你这边的。虽然杨延辉那小子我很不爽,但既然是你非他不可,爹也尊重你的选择。”
“不过,他要是敢欺负你,一定要告诉爹,爹帮你教训他。不要怕给爹和你哥哥惹麻烦。我们是你在这世上最亲的人。”
潘影点点头,然后又坚定地说道:“爹,你放心吧。女儿知道。我会幸福的。”
“嗯。”慕容建中有点心酸,女儿真的长大了。本来还想着多留几年的,现在却留不住了。或许潘旭说的不错。比起其他人,杨延辉才是潘影最好的归宿。有什么情谊比得上青梅竹马?他们都相互了解彼此,有多年的情谊在,他们一定能幸福吧。他看得很清楚,女儿虽然因为银镜公主的事,正在跟杨延辉冷战。不过,她心里终究还是有杨延辉的。她本就是口硬心软的人。最后还是会原谅杨延辉。虽然这件事并不是他的错。
“赵恒的事交给爹,一定不会委屈你的。不过,你先别告诉杨延辉,就让他好好着急一回。免得整天摆着一副死人脸。”慕容建中很坏心眼地说道。女儿他留不住,但杨延辉那小子想娶他女儿也没那么容易。非得好好折磨他,让他知道知道他女儿有多宝贝。虽然以杨延辉的品性绝不可能是渣男,但毕竟千难万难才得到的宝贝才更叫人珍惜。
慕容建中想的好好的。但奈何总是有猪队友出来坏事。
潘影听了慕容建中的劝告后,勉强绷着脸依旧跟着杨延辉冷战,对他的讨好视而不见。即使杨延辉听说了赵恒的事情,着急来问他,她也是不冷不热地回应。可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崔应龙又突然冒出来捅破了这一切。一向管不住自己的嘴的潘旭更是直言他严词拒绝了这桩婚事。
是的。慕容建中确实是直接拒绝了赵光义,而且他的态度极其强硬,坚决不同意潘影嫁入皇家。直言潘影和杨延辉青梅竹马,两情相悦,非卿不娶,非君不嫁。还说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让赵光义最后无话可说。
对于这件事,他可不敢给什么模凌两可的答案。要不然赵光义故意曲解,那他岂不是太对不起女儿了。
赵光义本想通过结亲,为儿子拉拢潘家。可没想到慕容建中拒绝得这么彻底,根本不给他留机会。而且,潘影和杨延辉还是搞到一块。也就是说潘家和杨家最终还是成了姻亲。再加上潘旭和杨延辉的情谊,潘杨两家虽称不上同穿一条内裤,但关系比起以前,更加亲近。这无疑会打破朝中的平衡。所谓无党无派,千奇百怪。朝中的百官都尿一块去了,对于当皇帝的未必是好事。
“看来得另立一派啊!”赵光义暗想道。
宦海沉浮多年,慕容建中的政治敏感还是挺灵敏的。他当然知道这样一来,他肯定会受到赵光义的打压。赵光义也很快很扶持新的更听话的人上台。这个人,他用十二指肠想都知道他是谁。
一定是那个“大事不糊涂”的吕端。
只是,现在朝堂的格局已经形成,吕端虽然论资历,论德行都不在话下,但他也只是“大事不糊涂”,根本就不是一个精明的人。他虽然是个正直的人,一向坚持原则,但绝不是一个好的领袖。要不然,当初赵光义怎么不扶持他。说到底,吕端也是赵光义无奈之下的选择。
事实果然如慕容建中所料。接下来,赵光义不遗余力地支持吕端,将他升为4参知政事。可效果依旧不明显。现在大宋的朝堂,文官以慕容建中为首,武官以杨继业为首,在加上代表宗室的赵德芳,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吕端根本就插不进来。这样的局面原本是赵光义喜闻乐见的。但现在他才发现,现在已经有了尾大不掉之势。如果是泾渭分明倒还好,但现在这三派相互之间都有联系,都很有默契。那可就不妙了。赵光义很怕赵宋会像春秋时的晋国一样,公卿越来越强势,国君越来越势弱。最后被公卿霸占了朝政。现在大宋的朝堂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赵光义为此感到深深地忧虑。如果公卿们像晋文公,晋襄公时那样忠心倒还好,就怕出现韩、赵、魏、智这样野心勃勃的公卿。这已经是比较乐观的结果了。要是出现一个王莽式的人物,那简直是赵宋王朝的灾难。他倒还有另一条路可以选,那就是竭力支持身为宗室的赵德芳,那倒也可以,不管怎么样那都是本家人。不管怎么样,这江山到底还是姓赵的。但他又害怕会因此像西晋那样,出现“八王之乱”。
虽然赵光义想得很多,想得很远,也越想越心急。但现在他却进退维谷,毫无办法。因为现在仅仅露出一丝端倪,三家的领袖对大宋确实忠心耿耿。他拿什么理由惩罚他们。上一次拿杨继业的小错说事,文武百官已经对他很不满了。
最后,赵光义只能安慰自己,时代毕竟不同了,大臣们或许根本没有这种心思。另一方面,他又一心要找一个机会,重新树立他为君的威严。凭借君威,将朝堂中的势力重新洗牌。
很快,赵光义等待的机会就来了。
话说去年幽州一战,辽国失去了燕云地区大片土地。大部分势力都被赶到长城以北,只有耶律斜的数万人还在云州苦苦支撑。消息一传到上京,辽国朝野一片哗然。尤其是萧太后,她完全没有想到宋军,或者说潘仁美这么厉害。面对辽国有数的良将耶律休哥,兵力还处于绝对劣势,竟然就这么干脆利落地解决了。而且,最令她惊讶的是,耶律休哥居然输得那么快,输得那么惨。
虽然萧太后感到很震惊,但她本来就是个刚强的女强人。很快她就回过神来。她当机立断,一面下令让耶律斜死守住燕云之地的其余四州,一面派军队不断袭扰燕山五州。尤其是居庸关,那里是辽军攻击的重点。
但是,慕容建中和杨继业在临走前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他们沿着长城和依靠燕山布置的防线,可谓是密不透风。辽队根本就占不到一点便宜。反而被宋军趁机打了几次反击,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长城以内的云州地区,辽宋双方也爆发了巨大的一系列冲突。耶律斜派出小股精骑,不断袭扰大宋边境,有的甚至越过燕山,直接偷袭宋军的粮道。对燕云地区作战的宋军造成极大的困扰。
战场上动真刀子,在不见硝烟的外交场合,辽人也不断在耍嘴刀子。幽州之战结束后不久,辽国萧太后就派人给赵光义送来一封国书,言辞更外严厉,信中督促宋军尽快撤离燕云十六州,归还辽国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还扬言要带着百万雄师南下,像数十年前的耶律德光一样,攻破汴京,俘虏中原王朝的国君。
赵光义看了这封国书,对此嗤之以鼻,根本没拿它当回事。不仅如此,还经常把它拿出来给朝臣看,对着辽国冷嘲热讽。
随后,辽国陆续又发来几封国书。但赵光义发现,辽国方面的言辞越来越平缓,越来越温和。一开始还叫嚣着让赵宋军队退出燕云地区,否则就挥军南下,教训赵宋王朝。很快,也许是辽国人发现这样没有效果,也不切实际,就没有再说让赵宋无条件归还燕云之地。但却要求得到一笔“赎燕费”。对于这样的无稽之谈,赵光义当然也拒绝了。还亲笔写了一纸国书,公然对辽国当政者冷嘲热讽,把他们贬得一文不值。而且,他还特地叫人搜集或杜撰出萧太后的艳史,将它编成小说演义,他亲自做注。书中的淫言秽语多不胜数,书中萧太后的形象败坏得非常彻底。就是个蛇蝎心肠,荒淫无耻的荡妇。值得一提的是,写这本书的小说家据说是杨韵提供的。赵光义将整整一本书寄到辽国。然后……,然后,辽国上下就像打鸡血了一样,疯狂地攻击大宋。连一直紧守城池的耶律斜也带着数万大军南下攻打朔州、应州,还差点让他攻下了。
赵光义见他的计策奏效,一边调兵遣将抵御辽军的进攻,另一方面继续刺激辽国敏感又脆弱的神经。再看看手中的战报,看到上面那一串辽军的伤亡数字,心中暗爽不已。即使战报上的伤亡数字有水分,需要打个折扣,但即使这样他也很高兴。经过他的这一番刺激,辽国气急败坏之下,疯狂而又混乱的进攻,现在恐怕损失不少。那开春之后辽人的抵抗力量就会被削弱。大宋就可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