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文化大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和岳激流的谈话算不上争吵。但是这件事依旧让易之感到了愤怒,很大程度上他明白这样的愤怒是来自于对自己内心看法的逃避,于是产生了对岳激流的迁怒。如果他更糊涂一点,那么他就能理所当然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岳激流身上,然后表示自己的所有观点都是正确的。如果他更聪明一点,他就不至于在一开始就陷入了混乱的境地。但是他既不够聪明又不够蠢,身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在迷茫的时候理所当然就会感觉到痛苦。
这样的心情,甚至没有办法向其他人倾诉。
学生们将自己作为标杆,自己的迷惑说出来会让他们也陷入混乱,那之前他说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还有什么意义,
而身边关系稍微近一点的人……朱怀仁的立场原本就尴尬,而且和政治牵连太深,当朋友可以,但是决计要想办法远离一些信息。岳激流已经和自己吵了一架,还有一位前辈赵静章先生,却同样因为其立场的问题让易之没有办法去求助。
易之是许多人心中的指路明灯,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何尝不希望在自己的道路上能够有一盏指路明灯?他也希望能有一位博学多识德高望重的老师,在他迷茫的时候能够给他一点指引,而不是让他一个人在这里苦苦思索。这样一个人摸索着道路的感觉太过寂寞了,让人难受。
坐在书桌前,易之心情烦躁地随便抽了一本书翻着,虽然眼睛盯在书上,整个人的思维却是混乱的。
烦乱的思绪渐渐被压了下去,因为他很清楚,逃避不是个办法,他总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在想什么的。
于是放空了大脑,整个人呆愣地坐着,虽然心底依旧感到不愉快,却没有之前暴躁的感觉了。
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了现实的存在——他在这里坐了好几个小时了,现在窗外的光已经黯淡了下来,已经到了傍晚时分。
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苦笑着,易之下意识地低头看了一眼手上摊开的书,准备像是平时那样在看到的地方夹上书签。
然后他看见了一句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整个人都被震住了。
明明是早就知道甚至是烂熟的话,在易之经历了和岳激流的争吵,察觉到内心的迷惘,为自己的迷茫痛苦纠结之后,如晨钟暮鼓,一下子被他看到了内心深处去。
就像无数的同时代的学生一样,易之也曾经经历过自以为是到过分的年纪。而对于屈原这个人,虽然知道是个诗人,是个忠臣,但是当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在悲哀于不得重用,君王不信任,国家衰微的时候,总会审美疲劳到觉得这个人令人烦腻。而自比香草美人更是惹人发笑,大男人家家的至于这么苦情吗?
知音世所稀,易之曾经以为自己大概是无法理解屈原的内心的。带着一点居高临下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味道的蔑视心态让他这么想。但是当他在这样一个时间点,看见这样一句话的时候,从时间的彼方如洪流一样浩浩荡荡而来的情感猛烈地冲垮了他用“习以为常”筑起的心理建设。
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经历,甚至于苦恼的原因也有着那么多不同,但在此刻,凭借着这一句话,手足并用在那条被荒草湮没的小径上不断寻找,不断前行的共鸣感,让他们跨越时空产生了某种神秘的交汇。
屈原会知道未来有这么一个人因为他的一句话动容吗?
或许。
每一个用心创作文字的人,总希望有人能与他共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华夏,有着太过悠久厚重的文明,前人将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感触记录下来,流传到了后世。于是即使是三岁小儿也吟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熟悉之中失却了对那些字里行间微妙情绪的敏感。但人们也总能够在那些相似或者不似的场景中,偶然突然触碰到了远隔时空的另一人的情感,将囫囵吞下的那些字句反刍,然后才体会到其中深刻的意味。
就像易之现在这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上,看了几遍就背了下来。知道这算是名人名言,除此之外并无他物。而在时隔十几年之后的现在,他却反复将这一句话放在嘴里咀嚼起来。
他此刻的迷惘,对于自己思想的不确定,和旁人的争吵,对这个时代一切的格格不入感,为了保全自己而做出本来不愿意做的选择的难过,这一切,何尝不是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呢?但是像是他这样一个从内心深处软弱的人……不过是在这条路上左右逡巡,谈什么“吾将上下而求索”?
但是,假使把他此刻感受到的痛苦和无奈放在那浩大的历史长河中,算得了什么呢?
他左右不了一个时代,也不是铸就时代的英雄。他的迷茫并不比学生们少。就像,就像那首诗说的——
就在之前的课堂上,他才引用了那首诗。
而现在他开始轻声念起这首诗来: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 -->>
和岳激流的谈话算不上争吵。但是这件事依旧让易之感到了愤怒,很大程度上他明白这样的愤怒是来自于对自己内心看法的逃避,于是产生了对岳激流的迁怒。如果他更糊涂一点,那么他就能理所当然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岳激流身上,然后表示自己的所有观点都是正确的。如果他更聪明一点,他就不至于在一开始就陷入了混乱的境地。但是他既不够聪明又不够蠢,身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在迷茫的时候理所当然就会感觉到痛苦。
这样的心情,甚至没有办法向其他人倾诉。
学生们将自己作为标杆,自己的迷惑说出来会让他们也陷入混乱,那之前他说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还有什么意义,
而身边关系稍微近一点的人……朱怀仁的立场原本就尴尬,而且和政治牵连太深,当朋友可以,但是决计要想办法远离一些信息。岳激流已经和自己吵了一架,还有一位前辈赵静章先生,却同样因为其立场的问题让易之没有办法去求助。
易之是许多人心中的指路明灯,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何尝不希望在自己的道路上能够有一盏指路明灯?他也希望能有一位博学多识德高望重的老师,在他迷茫的时候能够给他一点指引,而不是让他一个人在这里苦苦思索。这样一个人摸索着道路的感觉太过寂寞了,让人难受。
坐在书桌前,易之心情烦躁地随便抽了一本书翻着,虽然眼睛盯在书上,整个人的思维却是混乱的。
烦乱的思绪渐渐被压了下去,因为他很清楚,逃避不是个办法,他总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在想什么的。
于是放空了大脑,整个人呆愣地坐着,虽然心底依旧感到不愉快,却没有之前暴躁的感觉了。
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了现实的存在——他在这里坐了好几个小时了,现在窗外的光已经黯淡了下来,已经到了傍晚时分。
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苦笑着,易之下意识地低头看了一眼手上摊开的书,准备像是平时那样在看到的地方夹上书签。
然后他看见了一句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整个人都被震住了。
明明是早就知道甚至是烂熟的话,在易之经历了和岳激流的争吵,察觉到内心的迷惘,为自己的迷茫痛苦纠结之后,如晨钟暮鼓,一下子被他看到了内心深处去。
就像无数的同时代的学生一样,易之也曾经经历过自以为是到过分的年纪。而对于屈原这个人,虽然知道是个诗人,是个忠臣,但是当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在悲哀于不得重用,君王不信任,国家衰微的时候,总会审美疲劳到觉得这个人令人烦腻。而自比香草美人更是惹人发笑,大男人家家的至于这么苦情吗?
知音世所稀,易之曾经以为自己大概是无法理解屈原的内心的。带着一点居高临下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味道的蔑视心态让他这么想。但是当他在这样一个时间点,看见这样一句话的时候,从时间的彼方如洪流一样浩浩荡荡而来的情感猛烈地冲垮了他用“习以为常”筑起的心理建设。
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经历,甚至于苦恼的原因也有着那么多不同,但在此刻,凭借着这一句话,手足并用在那条被荒草湮没的小径上不断寻找,不断前行的共鸣感,让他们跨越时空产生了某种神秘的交汇。
屈原会知道未来有这么一个人因为他的一句话动容吗?
或许。
每一个用心创作文字的人,总希望有人能与他共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华夏,有着太过悠久厚重的文明,前人将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感触记录下来,流传到了后世。于是即使是三岁小儿也吟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熟悉之中失却了对那些字里行间微妙情绪的敏感。但人们也总能够在那些相似或者不似的场景中,偶然突然触碰到了远隔时空的另一人的情感,将囫囵吞下的那些字句反刍,然后才体会到其中深刻的意味。
就像易之现在这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上,看了几遍就背了下来。知道这算是名人名言,除此之外并无他物。而在时隔十几年之后的现在,他却反复将这一句话放在嘴里咀嚼起来。
他此刻的迷惘,对于自己思想的不确定,和旁人的争吵,对这个时代一切的格格不入感,为了保全自己而做出本来不愿意做的选择的难过,这一切,何尝不是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呢?但是像是他这样一个从内心深处软弱的人……不过是在这条路上左右逡巡,谈什么“吾将上下而求索”?
但是,假使把他此刻感受到的痛苦和无奈放在那浩大的历史长河中,算得了什么呢?
他左右不了一个时代,也不是铸就时代的英雄。他的迷茫并不比学生们少。就像,就像那首诗说的——
就在之前的课堂上,他才引用了那首诗。
而现在他开始轻声念起这首诗来: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