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触最深,震惊最大。
管子这本书,他不是一本而是一整套,从经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方面面阐述了管仲的治国理念,他发现这大概是诸子百家之中,唯一一本如此全面的政治经典,不像孔子是从仁义道德为核心出发,算是以德治国,法家玩的是权力,追求的是以制度治国,兵家讲一些利益,但主要还是讲胜败和军事问题,唯独这一本管子,他包罗万象,兼容包并。
值得注意的是,管仲本人比老子、孔子这些人所在的时代都早,也就是说,他早在诸子百家形成之前,就已经写了这么一本兼容包并的书。
朱敬伦从管子中看到了孔子的一些思想,比如尊王攘夷,这是孔子都很推崇管仲的原因之一。
管子说国有思维,曰礼义廉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如果不是读了管子,朱敬伦还以为这是儒家思想呢。管子说,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好像又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管子还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说,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说,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绳不信,不可以求直。看到这些又以为管子是法家中人。事实上管仲也被推为法家代表,不知道当初商鞅那些人是不是手持管子在立法。
最让朱敬伦惊叹的是,《管子》中的富民理论。最有力的是“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句名言,接着引出一段论述:民富则易治也。治国常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有秩序的国家容易富裕,混乱的国家肯定贫困,这种道理没错。
管子还说,“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留处”,让朱敬伦不由得想到后世无数穷国的人都脑门削尖往发达国家移民,不惜偷渡,同样中国北上广地区的学生绝对不会把户口转到外地,因为地辟举****留处啊。
朱敬伦又放下了书,以他的超强大脑,也需要好好消化一下,管子一书,当真是一字千金,每一字都需认真品读。
真是感慨万千,诸子百家都能从管子中找到影子,跟吕不韦编著的吕氏春秋杂而不精不同,管子虽然分门别类,可是思想却很统一,各家各派中能理出一整条清晰的逻辑线来。
这意味着:
管子是一套系统的政治思想体系!
他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解释社会,从法律的角度解释社会,也能从道德,从教育的角度来解释,更厉害的是他能把这些都窜连起来。
管子说,“明智礼足以教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生矣”,短短的一句话中,包含了教育(明智礼),立法(申宪令),经济奖励(庆赏),执法(振刑罚),民心(皆说善),做到这些就能“暴乱之行无由生矣”,也就是成为发达国家了。
感慨归感慨,当然朱敬伦也读到了许多管子中落后于时代的内容,比如用很大的篇幅解释农耕,警告统治者不要误农时等等,当然也不能说落后,因为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误一次农时弄不好就要亡了一个国家,就是到了明清这个封建末期,遇到灾荒,不也产生****。
虽然管子强调,从君王到官员都必须守法,君王要:“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官员要:“奉主之法,行主之令。”“有法度之制,故群臣皆出于方正之治而不敢为奸”,“百官之事,案之以法,则奸不生;暴慢之人,诛之以刑,则祸不起”。“法立令行,故群臣奉法守职,百官有常”。
强调法律要公正:“有法不正,有度不直,则治辟。治辟则国乱。”
强调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立而还废之,令出而后返之,枉法而从私,毁令而不全。“
还描述了法制社会的目标:“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即人人守法。
可是朱敬伦还是看出,管子的思想还是多有不足之处,比如基本上认为国君对于法律,只需要自治,需要自我约束,而不是法律能够强行约束君权。
在比如立法程序方面,管子说“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绳不信,不可以求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说的是法令是君臣共立,而不是全民共立,这一点跟现代法律思想还有差距。
但总之他在绝大多数方面,已经达到后世法治社会才会出现的各种要素了,而这是中国古人在两千七百多年前写出的书。
朱敬伦觉得他手持《管子》可以读的心绪共鸣,放下《管子》就能有强烈的以此治国的愿望,朱敬伦真的对管仲这个人时隔两千多年投去了深深的敬佩之心。
可有一点,《管子》真的是管仲写的吗?对此朱敬伦开始严重怀疑起来。
触最深,震惊最大。
管子这本书,他不是一本而是一整套,从经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方面面阐述了管仲的治国理念,他发现这大概是诸子百家之中,唯一一本如此全面的政治经典,不像孔子是从仁义道德为核心出发,算是以德治国,法家玩的是权力,追求的是以制度治国,兵家讲一些利益,但主要还是讲胜败和军事问题,唯独这一本管子,他包罗万象,兼容包并。
值得注意的是,管仲本人比老子、孔子这些人所在的时代都早,也就是说,他早在诸子百家形成之前,就已经写了这么一本兼容包并的书。
朱敬伦从管子中看到了孔子的一些思想,比如尊王攘夷,这是孔子都很推崇管仲的原因之一。
管子说国有思维,曰礼义廉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如果不是读了管子,朱敬伦还以为这是儒家思想呢。管子说,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好像又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管子还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说,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说,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绳不信,不可以求直。看到这些又以为管子是法家中人。事实上管仲也被推为法家代表,不知道当初商鞅那些人是不是手持管子在立法。
最让朱敬伦惊叹的是,《管子》中的富民理论。最有力的是“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句名言,接着引出一段论述:民富则易治也。治国常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有秩序的国家容易富裕,混乱的国家肯定贫困,这种道理没错。
管子还说,“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留处”,让朱敬伦不由得想到后世无数穷国的人都脑门削尖往发达国家移民,不惜偷渡,同样中国北上广地区的学生绝对不会把户口转到外地,因为地辟举****留处啊。
朱敬伦又放下了书,以他的超强大脑,也需要好好消化一下,管子一书,当真是一字千金,每一字都需认真品读。
真是感慨万千,诸子百家都能从管子中找到影子,跟吕不韦编著的吕氏春秋杂而不精不同,管子虽然分门别类,可是思想却很统一,各家各派中能理出一整条清晰的逻辑线来。
这意味着:
管子是一套系统的政治思想体系!
他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解释社会,从法律的角度解释社会,也能从道德,从教育的角度来解释,更厉害的是他能把这些都窜连起来。
管子说,“明智礼足以教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生矣”,短短的一句话中,包含了教育(明智礼),立法(申宪令),经济奖励(庆赏),执法(振刑罚),民心(皆说善),做到这些就能“暴乱之行无由生矣”,也就是成为发达国家了。
感慨归感慨,当然朱敬伦也读到了许多管子中落后于时代的内容,比如用很大的篇幅解释农耕,警告统治者不要误农时等等,当然也不能说落后,因为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误一次农时弄不好就要亡了一个国家,就是到了明清这个封建末期,遇到灾荒,不也产生****。
虽然管子强调,从君王到官员都必须守法,君王要:“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官员要:“奉主之法,行主之令。”“有法度之制,故群臣皆出于方正之治而不敢为奸”,“百官之事,案之以法,则奸不生;暴慢之人,诛之以刑,则祸不起”。“法立令行,故群臣奉法守职,百官有常”。
强调法律要公正:“有法不正,有度不直,则治辟。治辟则国乱。”
强调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立而还废之,令出而后返之,枉法而从私,毁令而不全。“
还描述了法制社会的目标:“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即人人守法。
可是朱敬伦还是看出,管子的思想还是多有不足之处,比如基本上认为国君对于法律,只需要自治,需要自我约束,而不是法律能够强行约束君权。
在比如立法程序方面,管子说“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绳不信,不可以求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说的是法令是君臣共立,而不是全民共立,这一点跟现代法律思想还有差距。
但总之他在绝大多数方面,已经达到后世法治社会才会出现的各种要素了,而这是中国古人在两千七百多年前写出的书。
朱敬伦觉得他手持《管子》可以读的心绪共鸣,放下《管子》就能有强烈的以此治国的愿望,朱敬伦真的对管仲这个人时隔两千多年投去了深深的敬佩之心。
可有一点,《管子》真的是管仲写的吗?对此朱敬伦开始严重怀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