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伍崇曜在英国并没有完成朱敬伦交给他的任务,朱敬伦来的时候告诉他?32??如果能够见到英王的话,就送一座茶园给英王。印度虽然有茶园,但那是阿萨姆茶叶公司的商业茶园,如果能有一座中国茶园成为英国王室的皇家茶园的话,那对中国茶的广告效应就太大了。
朱敬伦眼里只有经济效应,根本就没其他想法,倒是伍崇曜这个商贾眼中,还有一些尊严问题,把本国的茶园送给夷人的酋长,如此讨好夷人,在他看来太丢上国的脸了。
幸亏英王根本没有接见他们,这倒是省的他丢丑了,转而去关注投机美国战争的事情,虽然这次在英国的操作规模比在美国时候更大,但是伍崇曜却比在美国轻松多了,因为在英国有一个完整的团队在帮他。
首先是怡和洋行,怡和洋行在被朱敬伦敲走了三成股份之后,倒也一直很老实,之后又合作了汇丰银行,业务发展相当迅猛,因为朱敬伦让厘局跟汇丰银行签订了协议,厘局经受的现金全都通过汇丰银行来处理,这给这个刚成立的银行不但注入了一笔庞大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他的信用,这才是无价的,让他们瞬间就打开了在洋人和中国人贸易的金融服务市场。
大批在新安有交易的洋人和中国商人,都愿意通过汇丰银行来完成转账,这可是一笔高达上千万两的一个交易额,让汇丰受益匪浅。
这样的合作,让怡和洋行认为,付出的股份是值得的,因此他们十分乐意跟新安厘局及新安官府继续合作,甚至在九龙司一事上,怡和洋行是坚决反对额尔金等人贸然进入九龙,以免引起战争,影响到了他们的声音,甚至纠结了一大帮子洋行商人去给额尔金施压。
有这样的关系,让怡和洋行帮朱敬伦在美国做点事就太容易了,怡和洋行代表的可不是一个商行那么简单,他们背后站着一群伦敦的金融家。
当年的东印度公司其实就是伦敦银行家们的提款机,东印度公司被政府拆除了,但是在东印度公司时代成长起来的三大洋行,英国怡和洋行、宝顺洋行和美国旗昌洋行,却等于继承了东印度公司的地位,继承的同行还有东印度公司作为伦敦银行家提款机的职能。
有大批银行家在分享怡和洋行的成功,比如巴林银行家族垄断了怡和洋行的金融业务,负责为他们在伦敦融资,帮他们周转资金。
所以怡和洋行在伦敦根本就不缺人脉,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可以为他们所用。
伍崇曜通过怡和洋行往伦敦汇了两百万两银子,这几乎是他手里能够动用的所有现金,伍家在这么多年的没落之后,已经远没有传说之中强大了。
伍秉鉴生前,伍家就进行了分家,将伍秉鉴之前,祖父伍国莹一生积攒的财富划入伍家祠堂,购买土地,租息除了用来祭祀之用,其余平分给各房,产业也由各房轮流打理,永不分割。
伍秉鉴时代怡和行积攒的财富,则平均分为四份,由伍家各房抓阄分家。包括商铺,房产,土地以及投资美国的债券和一些账务,都平均分配。
分家之后,伍秉鉴曾经告诉别人他的家产有2600万银元,而他的朋友说他有6000万银元,伍秉鉴恐怕是想用这2600万银元引诱政府官员,因为他早就表示,愿意交出八成的家产,换取退出洋行业,事实上这些钱,不过是他分家后的资产。
当年确实是豪富,可毕竟是当年了,伍秉鉴已经死了快20年了,掌握在伍崇曜手里的资本也就是当年的四分之一,然后这些年他又诸事不顺,赔了不少钱,家族却人丁兴旺,几百口子人过着豪奢的生活,他是家长,可是他能不给哪一个弟弟银子,少给都不行,大宅门都得要,仆役下人都得要,一个都不能少。
伍家的豪宅,洋人说能住下一个军,比欧洲任何一个国王的宫殿都要奢华,可是还只是伍家一个分支的。
这样的豪奢,就是在富贵,也经不住连续20年的消耗。破产倒还不至于,但却已经有些捉襟见肘,尤其是心理上的压力极大。
伍崇曜又不是伍秉鉴,他本来就没有什么天分,完全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没有办法才继承了家业,看着家族日益窘促,这份压力都让他难以承受了。
如果没有新的机遇,再过20年,伍家大概要泯然众人了。
但这一趟到欧美开了眼界后,伍崇曜却有些蠢蠢欲动了,他看到了一种新的生意模式,看到洋人在用完全不一样的方法在做生意,让他犹如日渐干涸的湖中巨鱼突然看到了一片新的海洋一般。
... -->>
伍崇曜在英国并没有完成朱敬伦交给他的任务,朱敬伦来的时候告诉他?32??如果能够见到英王的话,就送一座茶园给英王。印度虽然有茶园,但那是阿萨姆茶叶公司的商业茶园,如果能有一座中国茶园成为英国王室的皇家茶园的话,那对中国茶的广告效应就太大了。
朱敬伦眼里只有经济效应,根本就没其他想法,倒是伍崇曜这个商贾眼中,还有一些尊严问题,把本国的茶园送给夷人的酋长,如此讨好夷人,在他看来太丢上国的脸了。
幸亏英王根本没有接见他们,这倒是省的他丢丑了,转而去关注投机美国战争的事情,虽然这次在英国的操作规模比在美国时候更大,但是伍崇曜却比在美国轻松多了,因为在英国有一个完整的团队在帮他。
首先是怡和洋行,怡和洋行在被朱敬伦敲走了三成股份之后,倒也一直很老实,之后又合作了汇丰银行,业务发展相当迅猛,因为朱敬伦让厘局跟汇丰银行签订了协议,厘局经受的现金全都通过汇丰银行来处理,这给这个刚成立的银行不但注入了一笔庞大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他的信用,这才是无价的,让他们瞬间就打开了在洋人和中国人贸易的金融服务市场。
大批在新安有交易的洋人和中国商人,都愿意通过汇丰银行来完成转账,这可是一笔高达上千万两的一个交易额,让汇丰受益匪浅。
这样的合作,让怡和洋行认为,付出的股份是值得的,因此他们十分乐意跟新安厘局及新安官府继续合作,甚至在九龙司一事上,怡和洋行是坚决反对额尔金等人贸然进入九龙,以免引起战争,影响到了他们的声音,甚至纠结了一大帮子洋行商人去给额尔金施压。
有这样的关系,让怡和洋行帮朱敬伦在美国做点事就太容易了,怡和洋行代表的可不是一个商行那么简单,他们背后站着一群伦敦的金融家。
当年的东印度公司其实就是伦敦银行家们的提款机,东印度公司被政府拆除了,但是在东印度公司时代成长起来的三大洋行,英国怡和洋行、宝顺洋行和美国旗昌洋行,却等于继承了东印度公司的地位,继承的同行还有东印度公司作为伦敦银行家提款机的职能。
有大批银行家在分享怡和洋行的成功,比如巴林银行家族垄断了怡和洋行的金融业务,负责为他们在伦敦融资,帮他们周转资金。
所以怡和洋行在伦敦根本就不缺人脉,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可以为他们所用。
伍崇曜通过怡和洋行往伦敦汇了两百万两银子,这几乎是他手里能够动用的所有现金,伍家在这么多年的没落之后,已经远没有传说之中强大了。
伍秉鉴生前,伍家就进行了分家,将伍秉鉴之前,祖父伍国莹一生积攒的财富划入伍家祠堂,购买土地,租息除了用来祭祀之用,其余平分给各房,产业也由各房轮流打理,永不分割。
伍秉鉴时代怡和行积攒的财富,则平均分为四份,由伍家各房抓阄分家。包括商铺,房产,土地以及投资美国的债券和一些账务,都平均分配。
分家之后,伍秉鉴曾经告诉别人他的家产有2600万银元,而他的朋友说他有6000万银元,伍秉鉴恐怕是想用这2600万银元引诱政府官员,因为他早就表示,愿意交出八成的家产,换取退出洋行业,事实上这些钱,不过是他分家后的资产。
当年确实是豪富,可毕竟是当年了,伍秉鉴已经死了快20年了,掌握在伍崇曜手里的资本也就是当年的四分之一,然后这些年他又诸事不顺,赔了不少钱,家族却人丁兴旺,几百口子人过着豪奢的生活,他是家长,可是他能不给哪一个弟弟银子,少给都不行,大宅门都得要,仆役下人都得要,一个都不能少。
伍家的豪宅,洋人说能住下一个军,比欧洲任何一个国王的宫殿都要奢华,可是还只是伍家一个分支的。
这样的豪奢,就是在富贵,也经不住连续20年的消耗。破产倒还不至于,但却已经有些捉襟见肘,尤其是心理上的压力极大。
伍崇曜又不是伍秉鉴,他本来就没有什么天分,完全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没有办法才继承了家业,看着家族日益窘促,这份压力都让他难以承受了。
如果没有新的机遇,再过20年,伍家大概要泯然众人了。
但这一趟到欧美开了眼界后,伍崇曜却有些蠢蠢欲动了,他看到了一种新的生意模式,看到洋人在用完全不一样的方法在做生意,让他犹如日渐干涸的湖中巨鱼突然看到了一片新的海洋一般。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