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无人愿意谈判,攻占北亰城的消息,早就点爆了这个国家,这么一个新生的国家,突然间就涌现出无数的爱国者,茶馆里,酒楼里,都在大肆鼓吹大明才是正统,大明皇帝才是天命所归。
林福祥回到阔别了五年多的家乡后,他觉得他都有些不认识家乡了,当年他走的时候,朱敬伦和他以及其他广州官员和乡勇才刚刚参与收复了广州城,五年后他回来的时候,朱敬伦已经成了皇帝。
他这几年其实过的一点都不比朱敬伦平淡,尽管没有爬上朱敬伦那样的高度,那是因为他走的路荆棘比较多,也因为他从来就没往做皇帝这条路上走。
当年因为收复广州城之功,他被黄宗汉保举做了赣州同知,带着他的八百水勇,到江西跟太平军作战,由于他手里有兵,而江西正是用兵之地,他升官很快,历任南昌、抚州、饶州知府,吉安赣宁兵备道,二品浙江布政使。
可就在事业如日中天,如果不出意外,他很有可能成为左宗棠这样的晚清名臣,但功劳是军功得来的,总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他终于战败了,败在了新近崛起的太平军名将李秀成手里,也幸好是摆在李秀成手里,换任何一个太平军将领,他都死定了。
可是李秀成没有杀他,当时李秀成已经开始施展抱负,纠正了太平军之前的所有做法,开始向文人士大夫倾斜,也就是说他背叛了农民革命,竟然试图跟地主阶级同流合污,在乡下他保护地主的财产,在城里他安抚投降的清朝官员。
林福祥没有投降李秀成,李秀成也没有杀他,而是给了他100两银子,将他释放。
李秀成释放他后,兵荒马乱的,林福祥一路南下,进入了浙江衢州地界,而这时候左宗棠已经崛起,从太平军手里收复了衢州将林福祥抓捕,历史上左宗棠直接将他捕杀,因为听说他曾经帮太平军做过事。
可是这一次左宗棠没有,因为左宗棠听说广東的朱敬伦曾经是林福祥手下的兵,仔细问过确认消息后,左宗棠认为奇货可居,可还没想明白要怎么用这个人呢,明军就打过来了,顷刻间占了福健,次年衢州又被太平军复占,林福祥再一次落入了太平军手中,李秀成依然没有杀他。
这时候林福祥才得以返回家乡,他内心羞愧,直叹八百家乡子弟随他北上,竟无一人得以全身而退,身边就只有一个仆人,广州人肖阿巧。
肖阿巧也是命运多变,本来就是广州城一个买菜的,家人被洋人摧残,他奋起反抗,最后竟然成了英雄,跟林福祥南征北战,他觉得这辈子不亏了,比当一个菜贩子值了太多。
“大人,朱大人现在是大明的皇上了,要不咱去找他去,大人满腹经纶在哪里都不愁有官做。”
肖阿巧长了几年见识,虽然依然没学会读书写字,但是见的东西多了,见识也就多了,过去的他可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林福祥叹了口气:“老夫倦了,不想参加政事了,老夫只求回乡做一老农,了此残生,阿巧你想去哪里?”
肖阿巧叹道:“大人去哪里,阿巧自然去哪里了。”
林福祥点点头:“好吧,你亲人都已经不在,就随本官去香山吧,给你娶个媳妇,买上几十亩地,也不枉你跟了本官一场。”
肖阿巧高兴的张嘴笑起来,嘴里的牙都不多了,很多都是在战斗中被打掉的。
走下了香山的码头,比林福祥过去见到的码头,何止大了十倍,竟然也有那高大的,冒着黑烟的轮船停靠,之前林福祥只在上海见过。
但钱一样好使,花了几两银子,雇了一艘船直接就开到了香山县城附近,他弟弟林福勇早就在码头上等候他了。
弟弟告诉林福祥,这几年托朱敬伦的福,没有官吏欺压,生意好做了很多,林家在澳门的生意做的也不错,因此还能维持家业,既然林福祥回来了,就交给林福祥打理。
林福祥拒绝了弟弟的说法,他说他不想过问世事,打算专心著书立说,此前他在江西和浙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写了,但还没有完成,他还需要写很多,关于鴉片战争的,关于太平天国的,他有太多的故事需要写下来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平海心筹》,是后世研究太平天国和鴉片战争历史的重要资料。
林福祥想安宁,但是他这样的人,尤其是还跟朱敬伦有过关系的人,别人是不会让他安宁的,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一些新办的报纸,中外新报出名之后,很多闲的无聊的文人也心生办报的念头,这样的文人很多,都是不想出仕新朝的旧文人,其中就有认识林福祥的,他们上门来请林福祥写文章投稿,林福祥也不好拒绝。
他们知道林福祥是见过世面的,想请林福祥评价一下国际大事,这个国际主要就是目前清廷、太平天国和大明三个国家,其他英法等国,林福祥不清楚,文人们也不大看得懂,也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只是他们认识的天下。
林福祥以笔名平海先生为名,就随便写了写自己的看法,由于他是亲眼所见这几个国家的军队,因此内容详实,加上文笔确实不错,一下子竟提高了报纸不少销量,于是办报的朋友就死缠着他不断的写稿子。
其实最主要的是林福祥敢说话,他评价太平天国竟然认为对方的皇帝很贤明,而清朝皇帝比较昏庸,主要是他接触的是李秀成这种人,而没有接触过杨秀清那些人,可大多数文人的观感都停留在洪秀全、杨秀清这些人的时代,因此难免有争议,有争议才有话题,有话题才有销量。
但是林福祥只字不提大明的事情,他不想对朱敬伦做任何评价,这让办报的朋友非常的遗憾,当然也不太敢说朱敬伦的事情,他们不想出仕,但也不想惹麻烦,万一官府找上门来,关了他们的报纸得不偿失。
不过和谈是目前最热的一个话题,这个却不能不写,逼着林福祥也要他写。
林福祥这才开始关注和谈的问题。
英法美俄四国调停,他们可不是用嘴调停的,尤其是英法两国,军舰已经派驻上海,并且在宁波外的杭州湾一带徘徊,照会明军撤出宁波,认为明军占领宁波,损害了两国利益。
大明则坚持认为明军占领宁波,有力的提高了宁波的管理水平,不但没有损害,反而对两国利益是大大的促进,还拿出宁波海关的最新数据,证明这段时间出口大幅度增长,而不是萎缩,这些数据发表到报纸上,让英法两国十分难堪。
法国最先退让,他们在宁波的利益不大,主要就是拿破仑三世的面子问题,他们至今没有跟大明建交。
英国人则拒不让步,宁波海关是英国人掌管的,北亰条约让英国取得了对满清海关的控制权,海关都需要用英国人做监督,所以他们不能放弃宁波这样海港。
另一个争论就是在北亰,四国公使的调停大明接受,愿意撤出北亰,并且与满清签订一份和平条约,但是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
第一,要求满清赔偿大明军费3000万两,这是这几年大明所有的军费支出,而这些军费支出当然是用来跟满清作战的。
&... -->>
大明无人愿意谈判,攻占北亰城的消息,早就点爆了这个国家,这么一个新生的国家,突然间就涌现出无数的爱国者,茶馆里,酒楼里,都在大肆鼓吹大明才是正统,大明皇帝才是天命所归。
林福祥回到阔别了五年多的家乡后,他觉得他都有些不认识家乡了,当年他走的时候,朱敬伦和他以及其他广州官员和乡勇才刚刚参与收复了广州城,五年后他回来的时候,朱敬伦已经成了皇帝。
他这几年其实过的一点都不比朱敬伦平淡,尽管没有爬上朱敬伦那样的高度,那是因为他走的路荆棘比较多,也因为他从来就没往做皇帝这条路上走。
当年因为收复广州城之功,他被黄宗汉保举做了赣州同知,带着他的八百水勇,到江西跟太平军作战,由于他手里有兵,而江西正是用兵之地,他升官很快,历任南昌、抚州、饶州知府,吉安赣宁兵备道,二品浙江布政使。
可就在事业如日中天,如果不出意外,他很有可能成为左宗棠这样的晚清名臣,但功劳是军功得来的,总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他终于战败了,败在了新近崛起的太平军名将李秀成手里,也幸好是摆在李秀成手里,换任何一个太平军将领,他都死定了。
可是李秀成没有杀他,当时李秀成已经开始施展抱负,纠正了太平军之前的所有做法,开始向文人士大夫倾斜,也就是说他背叛了农民革命,竟然试图跟地主阶级同流合污,在乡下他保护地主的财产,在城里他安抚投降的清朝官员。
林福祥没有投降李秀成,李秀成也没有杀他,而是给了他100两银子,将他释放。
李秀成释放他后,兵荒马乱的,林福祥一路南下,进入了浙江衢州地界,而这时候左宗棠已经崛起,从太平军手里收复了衢州将林福祥抓捕,历史上左宗棠直接将他捕杀,因为听说他曾经帮太平军做过事。
可是这一次左宗棠没有,因为左宗棠听说广東的朱敬伦曾经是林福祥手下的兵,仔细问过确认消息后,左宗棠认为奇货可居,可还没想明白要怎么用这个人呢,明军就打过来了,顷刻间占了福健,次年衢州又被太平军复占,林福祥再一次落入了太平军手中,李秀成依然没有杀他。
这时候林福祥才得以返回家乡,他内心羞愧,直叹八百家乡子弟随他北上,竟无一人得以全身而退,身边就只有一个仆人,广州人肖阿巧。
肖阿巧也是命运多变,本来就是广州城一个买菜的,家人被洋人摧残,他奋起反抗,最后竟然成了英雄,跟林福祥南征北战,他觉得这辈子不亏了,比当一个菜贩子值了太多。
“大人,朱大人现在是大明的皇上了,要不咱去找他去,大人满腹经纶在哪里都不愁有官做。”
肖阿巧长了几年见识,虽然依然没学会读书写字,但是见的东西多了,见识也就多了,过去的他可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林福祥叹了口气:“老夫倦了,不想参加政事了,老夫只求回乡做一老农,了此残生,阿巧你想去哪里?”
肖阿巧叹道:“大人去哪里,阿巧自然去哪里了。”
林福祥点点头:“好吧,你亲人都已经不在,就随本官去香山吧,给你娶个媳妇,买上几十亩地,也不枉你跟了本官一场。”
肖阿巧高兴的张嘴笑起来,嘴里的牙都不多了,很多都是在战斗中被打掉的。
走下了香山的码头,比林福祥过去见到的码头,何止大了十倍,竟然也有那高大的,冒着黑烟的轮船停靠,之前林福祥只在上海见过。
但钱一样好使,花了几两银子,雇了一艘船直接就开到了香山县城附近,他弟弟林福勇早就在码头上等候他了。
弟弟告诉林福祥,这几年托朱敬伦的福,没有官吏欺压,生意好做了很多,林家在澳门的生意做的也不错,因此还能维持家业,既然林福祥回来了,就交给林福祥打理。
林福祥拒绝了弟弟的说法,他说他不想过问世事,打算专心著书立说,此前他在江西和浙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写了,但还没有完成,他还需要写很多,关于鴉片战争的,关于太平天国的,他有太多的故事需要写下来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平海心筹》,是后世研究太平天国和鴉片战争历史的重要资料。
林福祥想安宁,但是他这样的人,尤其是还跟朱敬伦有过关系的人,别人是不会让他安宁的,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一些新办的报纸,中外新报出名之后,很多闲的无聊的文人也心生办报的念头,这样的文人很多,都是不想出仕新朝的旧文人,其中就有认识林福祥的,他们上门来请林福祥写文章投稿,林福祥也不好拒绝。
他们知道林福祥是见过世面的,想请林福祥评价一下国际大事,这个国际主要就是目前清廷、太平天国和大明三个国家,其他英法等国,林福祥不清楚,文人们也不大看得懂,也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只是他们认识的天下。
林福祥以笔名平海先生为名,就随便写了写自己的看法,由于他是亲眼所见这几个国家的军队,因此内容详实,加上文笔确实不错,一下子竟提高了报纸不少销量,于是办报的朋友就死缠着他不断的写稿子。
其实最主要的是林福祥敢说话,他评价太平天国竟然认为对方的皇帝很贤明,而清朝皇帝比较昏庸,主要是他接触的是李秀成这种人,而没有接触过杨秀清那些人,可大多数文人的观感都停留在洪秀全、杨秀清这些人的时代,因此难免有争议,有争议才有话题,有话题才有销量。
但是林福祥只字不提大明的事情,他不想对朱敬伦做任何评价,这让办报的朋友非常的遗憾,当然也不太敢说朱敬伦的事情,他们不想出仕,但也不想惹麻烦,万一官府找上门来,关了他们的报纸得不偿失。
不过和谈是目前最热的一个话题,这个却不能不写,逼着林福祥也要他写。
林福祥这才开始关注和谈的问题。
英法美俄四国调停,他们可不是用嘴调停的,尤其是英法两国,军舰已经派驻上海,并且在宁波外的杭州湾一带徘徊,照会明军撤出宁波,认为明军占领宁波,损害了两国利益。
大明则坚持认为明军占领宁波,有力的提高了宁波的管理水平,不但没有损害,反而对两国利益是大大的促进,还拿出宁波海关的最新数据,证明这段时间出口大幅度增长,而不是萎缩,这些数据发表到报纸上,让英法两国十分难堪。
法国最先退让,他们在宁波的利益不大,主要就是拿破仑三世的面子问题,他们至今没有跟大明建交。
英国人则拒不让步,宁波海关是英国人掌管的,北亰条约让英国取得了对满清海关的控制权,海关都需要用英国人做监督,所以他们不能放弃宁波这样海港。
另一个争论就是在北亰,四国公使的调停大明接受,愿意撤出北亰,并且与满清签订一份和平条约,但是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
第一,要求满清赔偿大明军费3000万两,这是这几年大明所有的军费支出,而这些军费支出当然是用来跟满清作战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