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发生在上海的战争,大明政府显得不太关心,因为政府高层基本上都被太平天国白送的江西给吸引了所有注意。
谁都不敢相信,太平天国竟然敢送出一个省来,目的仅仅是为了换取一千万两银子的一笔贷款。
所以一时间都被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给砸的走不动路,砸了两眼金星,谁还管太平军在上海和洋人是不是打生打死的问题。
此时从陈芝廷到六部,都忙着吞并消化江西,军队是第一时间就进驻了江西各地,跟太平军完成了接防,然后从各地官府中抽调大量的官员,以应付太平军撤离后的权力真空,权力交接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各个地方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这是他们能够预料到的,军队一走,秩序也就走了,在接防的明军还没熟悉环境之前,各路牛鬼蛇神就都钻了出来,偷盗、抢劫时有发生。
反倒是当初明军进入福健的时候,遭遇的地方势力的对抗没有发生,因为当地的地方势力主要是地主武装,这几年在太平军治下,早就没有了他们生存的空间,不是逃到邻省投靠湘军,就是被镇压,被剿灭,或者钻到山里当土匪了。
因此军队交界反倒是相对平静。
对于大明的扩张,西方国家完全没有反应,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种情况,太平天国这个疯狂的邪教政权,竟然能够割舍掉一半领土给另一个国家,而且江西深处内陆,让他们鞭长莫及,所幸就默认了此事。
他们更担心的是,太平天国以割让领土为代价,到底跟大明政府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如果说太平天国没有任何诉求,仅仅是希望得到一笔贷款,打死洋人都不会相信的,他们非常担心太平天国跟大明国此时联盟对清廷发起进攻,这会大大影响到他们的利益,而且由于大明的卷入,让英法都感觉镇压的成本太过高昂了,毕竟大明也是拥有铁甲舰的国家,而且大明跟英法的贸易利益比清廷还大,交恶的话,机会成本太高,可任由太平天国和大明消灭满清,他们又觉得无法承受长江流域利益的损失。
越是复杂的局面,有时候反而不容易失控,因为大家算计出利弊更难,就更难以马上做决定,任何事情一旦拖延的久了,往往就会产生僵局,很难爆发性的变成冲突或战争。
所以在没有弄清大明和太平天国到底有什么猫腻之前,英法都没有立刻表态,但是私下已经达成了共同进退的一致,他们先采取和平手段,在上海向太平天国施加压力,警告他们不要攻打上海,否则洋人不会坐视不理。一边在广州向大明发出照会,询问大明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同时希望大明不要卷入战争。
大明洋务司的回函让他们松了一口气,逐条答复了他们的照会,告诉他们大明既没有加入战争的兴趣,也不想加入这场战争。洋人又询问大明对山海的态度,大明表态说,大明将唉战争中保持中立,但是也不允许任何势力损害大明商人在上海的利益。
英法觉得他们基本上摸清了大明的态度,竟然天真的希望大明能跟他们保持一致,这点被大明拒绝了,李秀成明摆着就是冲洋人去的,跟洋人保持一致那岂不是要参战了。
能将战略玩成这种水平,朱敬伦对李秀成还真有点刮目相看了,大胆抛弃一个江西,将来自湖南湘军的压力全都抛给大明,收缩兵力不但能够更加安全,而且还能有余力图谋上海,继而发动北伐。
可仅仅是如此的话,那还算不得什么高明,毕竟他们付出了一个省的代价,换取的却只是一个或许成功或许失败的虚无缥缈的机会。但如果是李秀成依次为机会,从而彻底完成对太平天国内部力量的整合,那就不一样了。
太平天国意外的发展到现在,诸王制度已经成了既成事实,尽管严重的制约了太平天国的凝聚力,各王互相制衡,谁也不服谁,但却已经形成了一种平衡,谁也无法打破。
太平天国拥兵60万,这是一个实数,而且绝大多数士兵,都是经历过战阵的老兵,可这些军队,并不在太平天国政权手中,不再洪秀全手中,而是分别控制在一个个王爷手中,其中势力最大的,当然是李秀成忠王系势力。
李秀成本部人马二十万人,其中有十万人都是经历过天京围困的老兵,那种经历过长达两三年的围困,在饥饿、疾病的侵袭之下,确实非常锻炼人的意志,犹如爬雪山过草地之于红军一样,经过天京围困战之后,这批士兵已经完成了一种精神蜕变,在精神意志上,已经不输给早期的太平军老弟兄了。而他们的火力却比当年的老... -->>
发生在上海的战争,大明政府显得不太关心,因为政府高层基本上都被太平天国白送的江西给吸引了所有注意。
谁都不敢相信,太平天国竟然敢送出一个省来,目的仅仅是为了换取一千万两银子的一笔贷款。
所以一时间都被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给砸的走不动路,砸了两眼金星,谁还管太平军在上海和洋人是不是打生打死的问题。
此时从陈芝廷到六部,都忙着吞并消化江西,军队是第一时间就进驻了江西各地,跟太平军完成了接防,然后从各地官府中抽调大量的官员,以应付太平军撤离后的权力真空,权力交接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各个地方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这是他们能够预料到的,军队一走,秩序也就走了,在接防的明军还没熟悉环境之前,各路牛鬼蛇神就都钻了出来,偷盗、抢劫时有发生。
反倒是当初明军进入福健的时候,遭遇的地方势力的对抗没有发生,因为当地的地方势力主要是地主武装,这几年在太平军治下,早就没有了他们生存的空间,不是逃到邻省投靠湘军,就是被镇压,被剿灭,或者钻到山里当土匪了。
因此军队交界反倒是相对平静。
对于大明的扩张,西方国家完全没有反应,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种情况,太平天国这个疯狂的邪教政权,竟然能够割舍掉一半领土给另一个国家,而且江西深处内陆,让他们鞭长莫及,所幸就默认了此事。
他们更担心的是,太平天国以割让领土为代价,到底跟大明政府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如果说太平天国没有任何诉求,仅仅是希望得到一笔贷款,打死洋人都不会相信的,他们非常担心太平天国跟大明国此时联盟对清廷发起进攻,这会大大影响到他们的利益,而且由于大明的卷入,让英法都感觉镇压的成本太过高昂了,毕竟大明也是拥有铁甲舰的国家,而且大明跟英法的贸易利益比清廷还大,交恶的话,机会成本太高,可任由太平天国和大明消灭满清,他们又觉得无法承受长江流域利益的损失。
越是复杂的局面,有时候反而不容易失控,因为大家算计出利弊更难,就更难以马上做决定,任何事情一旦拖延的久了,往往就会产生僵局,很难爆发性的变成冲突或战争。
所以在没有弄清大明和太平天国到底有什么猫腻之前,英法都没有立刻表态,但是私下已经达成了共同进退的一致,他们先采取和平手段,在上海向太平天国施加压力,警告他们不要攻打上海,否则洋人不会坐视不理。一边在广州向大明发出照会,询问大明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同时希望大明不要卷入战争。
大明洋务司的回函让他们松了一口气,逐条答复了他们的照会,告诉他们大明既没有加入战争的兴趣,也不想加入这场战争。洋人又询问大明对山海的态度,大明表态说,大明将唉战争中保持中立,但是也不允许任何势力损害大明商人在上海的利益。
英法觉得他们基本上摸清了大明的态度,竟然天真的希望大明能跟他们保持一致,这点被大明拒绝了,李秀成明摆着就是冲洋人去的,跟洋人保持一致那岂不是要参战了。
能将战略玩成这种水平,朱敬伦对李秀成还真有点刮目相看了,大胆抛弃一个江西,将来自湖南湘军的压力全都抛给大明,收缩兵力不但能够更加安全,而且还能有余力图谋上海,继而发动北伐。
可仅仅是如此的话,那还算不得什么高明,毕竟他们付出了一个省的代价,换取的却只是一个或许成功或许失败的虚无缥缈的机会。但如果是李秀成依次为机会,从而彻底完成对太平天国内部力量的整合,那就不一样了。
太平天国意外的发展到现在,诸王制度已经成了既成事实,尽管严重的制约了太平天国的凝聚力,各王互相制衡,谁也不服谁,但却已经形成了一种平衡,谁也无法打破。
太平天国拥兵60万,这是一个实数,而且绝大多数士兵,都是经历过战阵的老兵,可这些军队,并不在太平天国政权手中,不再洪秀全手中,而是分别控制在一个个王爷手中,其中势力最大的,当然是李秀成忠王系势力。
李秀成本部人马二十万人,其中有十万人都是经历过天京围困的老兵,那种经历过长达两三年的围困,在饥饿、疾病的侵袭之下,确实非常锻炼人的意志,犹如爬雪山过草地之于红军一样,经过天京围困战之后,这批士兵已经完成了一种精神蜕变,在精神意志上,已经不输给早期的太平军老弟兄了。而他们的火力却比当年的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