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复国[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月初五,正是端阳佳节。
西北边郡哈唯塔城,家家户户都挂起了艾草。
临近初夏,天气已然炎热起来。正午时分,天上太阳金灿灿的,烤的大地都跟火烧一般。
哈唯塔是大褚西北最靠近乌鹤的都城,从哈唯塔北门出来,经过鹰崖关,就到了乌鹤领地。
乌鹤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跟大褚子民截然不同。
因为草原生活贫瘠,每年九月麦收,乌鹤就会组织马队到哈唯塔抢掠食物,为了保护子民,大褚在哈唯塔特设了哈唯塔边军,总有两千余人。
可是,无论大褚边军多么矫勇善战,乌鹤死多少族人,他们也从来不放弃到哈唯塔抢掠。也不光是他们,哈唯塔西边的令氏虽然不到哈唯塔来,却总是帮着乌鹤退兵。百年以来,大褚派了无数使臣,增设无数边军,也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荣氏皇帝难道不想斩草除根吗?他们当然想,可令氏与乌鹤联通一气,成夹角窥伺哈唯塔。而大褚毕竟已经繁荣百年,百姓们世代安居乐业,打仗这个词,离他们太过遥远。
于是就这样,一年年,一月月,拖到了今日。
哈唯塔的百姓恨透了乌鹤,也恨透了总来帮着捣乱的令氏。可他们也只能这样,朝廷年年增兵,说实话乌鹤占不了多少便宜,可那种时刻担惊受怕的滋味却并不好受。
从哈唯塔经鹰崖关出大褚的这条官道,也渐渐衰败下来,根本不会有大褚子民愿意去乌鹤。
然而就在大陈天顺元年五月端午,两个年约不惑的中年男子来到城门边关。
现在并不是乌鹤来犯的时节,守在北城门的只有一队人马,守城军官连百夫长都不是,只是个总旗,手下管着五个什长,人也不算少了。
守城并不是什么好差事,墙头兵有什么好干的?手下的兵不得休息,没工夫操练不说,这边关荒凉得没油水可捞,作为长官的陆总旗更是提不起什么精神。
所以,当手下的兵头来报说有两个中年人持通关文牒要出城时,他只是问:“有文牒否?”
兵头回:“有,请邹祭酒看了,说是走商的。”
陆总旗一听,大手一挥:“劳什子这个时候出城,甭管他们,让他们走。”
兵头诺了一声,手中捏了捏刚得的碎银,咧着一口黄牙出去了。
城门口,一前一后站着两位四十几许的中年人,两个人风尘仆仆,都是高高瘦瘦的身材,只不过前面那个是结实修长,后面那个是羸弱消瘦。
他们头发都有些脏乱,脸也都是灰,身上还背着大大的包袱,一看便是要出城做买卖的。
虽说乌鹤粮草不丰,但个小却矫健耐力久的矮脚马和只有草原才有的草菇及叶香却十分难得。百姓们不愿意出城,却也隔三差五有从南边来的商人过去行走。
为了钱不要命的人,这年头多得是。
那黄牙兵头说是请了祭酒来看,实际却只是他自己看了文牒,他不识字,红色的朱砂章和玉宣纸却认得,所以想也没想就点头应了。
毕竟,他也是收了钱的。
果然,不过半盏茶的功夫,那兵头便回来了,也不跟他俩寒暄,只吆喝小兵开城门。
那扇破旧的城门缓缓而开,前头褐衣人似有些激动,他不由得往前踏了几步,然而只是呼吸之间,却又忍了下来。
他身后的青衣人没有动。
等到城门开了一条容纳一人通行的缝隙,那兵头便过来喊道:“行了,赶紧走吧,这门得马上关。”
褐衣人没讲话,他只是向兵头弯腰行礼,然后头也不回就走出了大门,青衣人呆呆看着他决绝的背影,依旧没有动。
那褐衣人似乎察觉了他犹豫不定的目光,回过头来冷冷瞧着他。
青衣人浑身一抖,在前头同路人冰冷的目光下,踟蹰着往前迈了两步。
突然,身后两个妇人从巷口走出,似本就认识,不由站在街角寒暄起来。
哈唯塔的姑娘都勇敢健康,嗓门清亮,那对话声直接钻入青衣人的耳中。
“雾娘,这是去哪?”
“张嫂子,俺家那混小子要吃肉粽,俺这不就给他买去了?一年就过一回节,吃一次也使得。”
“哎呦,你可真疼儿子,不过你家那小子是个好孩子,长大准有出息。”
“那就谢嫂子吉言,我家去啦。”
“去吧,我也家去了,二妞还等我哩。”
俩人说完就分道扬镳了,剩下那青衣人如遭雷击,愣在当场。
在早年的记忆里,他也有一个人人称赞的儿子。他不记得那是儿子几岁时,也不记得是在哪一处宫室,他只记得儿子也曾捧着一枚肉粽,问他:“父皇,吃不吃。”
他当时怎么回答的?
他已经想不起来了。
时间……已经太久了。
因为从那一日之后,他们父子俩个,似乎就再没说过几句话。
&n... -->>
五月初五,正是端阳佳节。
西北边郡哈唯塔城,家家户户都挂起了艾草。
临近初夏,天气已然炎热起来。正午时分,天上太阳金灿灿的,烤的大地都跟火烧一般。
哈唯塔是大褚西北最靠近乌鹤的都城,从哈唯塔北门出来,经过鹰崖关,就到了乌鹤领地。
乌鹤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跟大褚子民截然不同。
因为草原生活贫瘠,每年九月麦收,乌鹤就会组织马队到哈唯塔抢掠食物,为了保护子民,大褚在哈唯塔特设了哈唯塔边军,总有两千余人。
可是,无论大褚边军多么矫勇善战,乌鹤死多少族人,他们也从来不放弃到哈唯塔抢掠。也不光是他们,哈唯塔西边的令氏虽然不到哈唯塔来,却总是帮着乌鹤退兵。百年以来,大褚派了无数使臣,增设无数边军,也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荣氏皇帝难道不想斩草除根吗?他们当然想,可令氏与乌鹤联通一气,成夹角窥伺哈唯塔。而大褚毕竟已经繁荣百年,百姓们世代安居乐业,打仗这个词,离他们太过遥远。
于是就这样,一年年,一月月,拖到了今日。
哈唯塔的百姓恨透了乌鹤,也恨透了总来帮着捣乱的令氏。可他们也只能这样,朝廷年年增兵,说实话乌鹤占不了多少便宜,可那种时刻担惊受怕的滋味却并不好受。
从哈唯塔经鹰崖关出大褚的这条官道,也渐渐衰败下来,根本不会有大褚子民愿意去乌鹤。
然而就在大陈天顺元年五月端午,两个年约不惑的中年男子来到城门边关。
现在并不是乌鹤来犯的时节,守在北城门的只有一队人马,守城军官连百夫长都不是,只是个总旗,手下管着五个什长,人也不算少了。
守城并不是什么好差事,墙头兵有什么好干的?手下的兵不得休息,没工夫操练不说,这边关荒凉得没油水可捞,作为长官的陆总旗更是提不起什么精神。
所以,当手下的兵头来报说有两个中年人持通关文牒要出城时,他只是问:“有文牒否?”
兵头回:“有,请邹祭酒看了,说是走商的。”
陆总旗一听,大手一挥:“劳什子这个时候出城,甭管他们,让他们走。”
兵头诺了一声,手中捏了捏刚得的碎银,咧着一口黄牙出去了。
城门口,一前一后站着两位四十几许的中年人,两个人风尘仆仆,都是高高瘦瘦的身材,只不过前面那个是结实修长,后面那个是羸弱消瘦。
他们头发都有些脏乱,脸也都是灰,身上还背着大大的包袱,一看便是要出城做买卖的。
虽说乌鹤粮草不丰,但个小却矫健耐力久的矮脚马和只有草原才有的草菇及叶香却十分难得。百姓们不愿意出城,却也隔三差五有从南边来的商人过去行走。
为了钱不要命的人,这年头多得是。
那黄牙兵头说是请了祭酒来看,实际却只是他自己看了文牒,他不识字,红色的朱砂章和玉宣纸却认得,所以想也没想就点头应了。
毕竟,他也是收了钱的。
果然,不过半盏茶的功夫,那兵头便回来了,也不跟他俩寒暄,只吆喝小兵开城门。
那扇破旧的城门缓缓而开,前头褐衣人似有些激动,他不由得往前踏了几步,然而只是呼吸之间,却又忍了下来。
他身后的青衣人没有动。
等到城门开了一条容纳一人通行的缝隙,那兵头便过来喊道:“行了,赶紧走吧,这门得马上关。”
褐衣人没讲话,他只是向兵头弯腰行礼,然后头也不回就走出了大门,青衣人呆呆看着他决绝的背影,依旧没有动。
那褐衣人似乎察觉了他犹豫不定的目光,回过头来冷冷瞧着他。
青衣人浑身一抖,在前头同路人冰冷的目光下,踟蹰着往前迈了两步。
突然,身后两个妇人从巷口走出,似本就认识,不由站在街角寒暄起来。
哈唯塔的姑娘都勇敢健康,嗓门清亮,那对话声直接钻入青衣人的耳中。
“雾娘,这是去哪?”
“张嫂子,俺家那混小子要吃肉粽,俺这不就给他买去了?一年就过一回节,吃一次也使得。”
“哎呦,你可真疼儿子,不过你家那小子是个好孩子,长大准有出息。”
“那就谢嫂子吉言,我家去啦。”
“去吧,我也家去了,二妞还等我哩。”
俩人说完就分道扬镳了,剩下那青衣人如遭雷击,愣在当场。
在早年的记忆里,他也有一个人人称赞的儿子。他不记得那是儿子几岁时,也不记得是在哪一处宫室,他只记得儿子也曾捧着一枚肉粽,问他:“父皇,吃不吃。”
他当时怎么回答的?
他已经想不起来了。
时间……已经太久了。
因为从那一日之后,他们父子俩个,似乎就再没说过几句话。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