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底层逻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冠军头衔还是很有分量的,因为节目本身影响力很大,我去很多地方做活动,或者在一些场合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加一句“我是《一站到底》的冠军”,大家就会觉得我好厉害。
2
好运气羡慕不来,可“不二赛霸”真的算输吗?
你们身边有没有像李莉一样的女孩?凡事都希望得第一,永远抱着追求卓越的心态,他们的父母和所受的家庭教育也应该很优秀吧。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他们的父母可能是老师,他们或许从小就活在父母的期待、同学的期待里,不断地想要做得更好。这样的追求渐渐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当优秀成为习惯时,一般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件挺“吓人”的事情。2018年,北京大学的徐凯文副教授在做报告时谈到,在出现自杀危机的学生中,父母从事教师职业的比例最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其次是医护人员和公务员。
这只是一个小样本数据,虽无法作为严谨的结论,但也反映了一些现象。有些父母,特别是从事教师职业的父母,尤其在意孩子的成绩,不停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当你得第二名时,他们会问你为什么没得第一名;当你考98分时,他们会希望你下次能考100分。
当然,也有“佛系”父母,相当随意,觉得孩子快乐成长最重要。“知足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挺好的”之类的话,是这类父母常说的话。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长远的,并非处于高压之下就一定能成长为优秀的人,也并非“放养式教育”之下就不能培养出成功人士。
3
我的一位朋友叫小苏,北京女孩,短发,长相可爱,喜欢日系穿衣风格,看起来很文艺、知性,给人感觉就是个“乖乖女”。她本科攻读的是国内名牌大学的会计专业,她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考上那所大学。但熬过了大学四年,她却没有按照既定的路线发展。她说这个专业是她母亲选的,她自己不喜欢。毕业后,在与母亲的一次争吵中,小苏终于爆发了,她哭诉说自己从小就受到压力,她说自己喜欢文字,想去国外读传媒专业。后来,她去了英国。毕竟是亲生父母,他们苛刻的爱也是爱,双方中终会有一方妥协。
现在小苏是自由职业者,从家里搬出来自己住,接一些零碎的活,挣的钱也够用。她时常带着苹果笔记本电脑出门,虽然不用像普通白领早起去公司打卡,但也很少能睡到自然醒,有时还得熬夜整理采访稿。她还在爱彼迎(Airbnb)平台上挂了体验项目:夜晚带人逛北京胡同里的特色酒吧,听世界各地的人讲他们的故事。我曾经跟她讨论过当前的生活,问她是否觉得满意。她答:平淡,知足,挺好的。当时在名牌大学就读的小苏是赢家吗?现在活得开心潇洒、自由自在的小苏是输家吗?
撇开单身这一点,现在的我是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人生赢家的标准的,有车有房,年薪百万,《一站到底》的冠军,出版的书曾在某榜单排名第一,等等。可曾经的我又何尝不是别人眼里的输家呢?曾经班里专业课第一名的同学这么想过,曾经接到我所发传单的路人这么想过,曾经在公司里见证我的稿子被“毙”50次的同事这么想过。如果当年我把所学的专业(以前我学的是航空乘务专业)掌握好,在头等舱服务,看到前女友和她的老公卿卿我我,我也一定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输家。
我现在能成功,多亏曾经那些力争第一,追求卓越的人。
一种情况是,他们太想得到第一,反而没有得到,让我“躺赢”了。另一种情况是,他们让我懂得合理地分散精力,在自己更有潜力的地方做得更好。
我不太喜欢事事都追求卓越,也没有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在腾讯工作的那段时间,公司的绩效考核采用五星制。“大厂”的职级分明,给员工提供了双通道职业发展体系,不管你是走专业发展通道,从骨干到权威,还是从基层管理者到高层管理者,都得用绩效说话。除了晋升之外,绩效跟你的直接收入也紧密相关。工作做得好,就会有各种名目的奖励,这些都会体现在收入上。每一块粗糙的奖牌和每一面小红旗背后,都意味着获得更多的年终奖和奖金红包。但是,五星员工的比例只有5%左右。连续几年被评为五星员工,除了年终奖多以外,第二年的加薪幅度也会随之提高。
大家都想得五星,而当时我的工作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继续努力的话,完全可以冲五星,但是我没有。我觉得能得到普普通通的三星以上的及格成绩就好,我没有在冲五星这件事情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是去做了其他的事情。因为我发现,做其他事情所获得的收益远比年末绩效考核拿五星所得的奖金多。当同事们还在为拿五星评级而不断努力的时候,我已经跳槽到其他地方当总监了。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对工作消极、懈怠,而是让大家换一种角度看待卓越与输赢。把优秀当作习惯当然很好,追求卓越,能力出众,要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努力也是成倍的。如果你天性如此,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及成长环境也让你能欣然接受,这样做,并且享受其中,那也未尝不可。因为成为家长们茶余饭后闲谈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是一种荣光。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不管是“二八定律”还是“正态分布”,都直观地告诉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是过轻松平淡的日子,还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又或是关注当下,知足常乐,都可以。所谓的成功、卓越,所谓的输赢,都没有绝对的定义。
你的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别人只会看结果。真正的人生是一段经历,是一个过程,包含着最真实的切身体验,这其中的艰难困苦、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只能自己去感受,因为世上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李莉、小苏,都不是输家。在不同的道路上,她们成了自己理想中的样子。我也是。
思维落地:重新审视蓝图,看清你自己
生活要有目标,但不能只为了目标而活。当你追逐一个又一个第一名,并实现目标以后,你可能会发现,这些目标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罢了。
1.你可以多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
2.想一想那些让你能坦然面对的生活,那些让你能更轻松地保持专注的时刻,那些让你多年后回想起来依旧骄傲满满的片段……这里面究竟有什么事是你真正热爱的。
电影《无问西东》中有个人物叫吴岭澜,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是一个文科成绩优异,但理科成绩糟糕的学生。梅贻琦找他谈话,想劝他读文科。他不愿意,因为他觉得在那个时代,所有优秀的人都在学实科。
梅贻琦接着问他求学的目的是什么。他回答,不管学什么,把自己交给书本,就觉得踏实。
梅贻琦又对他说,他忽略了一件事——真实。
吴岭澜不解。
梅贻琦娓娓道来:“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短暂的、有限的,希望大家拥有放松的心态和自信,活出最闪耀、热情、真实的自己!
,这冠军头衔还是很有分量的,因为节目本身影响力很大,我去很多地方做活动,或者在一些场合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加一句“我是《一站到底》的冠军”,大家就会觉得我好厉害。
2
好运气羡慕不来,可“不二赛霸”真的算输吗?
你们身边有没有像李莉一样的女孩?凡事都希望得第一,永远抱着追求卓越的心态,他们的父母和所受的家庭教育也应该很优秀吧。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他们的父母可能是老师,他们或许从小就活在父母的期待、同学的期待里,不断地想要做得更好。这样的追求渐渐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当优秀成为习惯时,一般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件挺“吓人”的事情。2018年,北京大学的徐凯文副教授在做报告时谈到,在出现自杀危机的学生中,父母从事教师职业的比例最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其次是医护人员和公务员。
这只是一个小样本数据,虽无法作为严谨的结论,但也反映了一些现象。有些父母,特别是从事教师职业的父母,尤其在意孩子的成绩,不停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当你得第二名时,他们会问你为什么没得第一名;当你考98分时,他们会希望你下次能考100分。
当然,也有“佛系”父母,相当随意,觉得孩子快乐成长最重要。“知足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挺好的”之类的话,是这类父母常说的话。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长远的,并非处于高压之下就一定能成长为优秀的人,也并非“放养式教育”之下就不能培养出成功人士。
3
我的一位朋友叫小苏,北京女孩,短发,长相可爱,喜欢日系穿衣风格,看起来很文艺、知性,给人感觉就是个“乖乖女”。她本科攻读的是国内名牌大学的会计专业,她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考上那所大学。但熬过了大学四年,她却没有按照既定的路线发展。她说这个专业是她母亲选的,她自己不喜欢。毕业后,在与母亲的一次争吵中,小苏终于爆发了,她哭诉说自己从小就受到压力,她说自己喜欢文字,想去国外读传媒专业。后来,她去了英国。毕竟是亲生父母,他们苛刻的爱也是爱,双方中终会有一方妥协。
现在小苏是自由职业者,从家里搬出来自己住,接一些零碎的活,挣的钱也够用。她时常带着苹果笔记本电脑出门,虽然不用像普通白领早起去公司打卡,但也很少能睡到自然醒,有时还得熬夜整理采访稿。她还在爱彼迎(Airbnb)平台上挂了体验项目:夜晚带人逛北京胡同里的特色酒吧,听世界各地的人讲他们的故事。我曾经跟她讨论过当前的生活,问她是否觉得满意。她答:平淡,知足,挺好的。当时在名牌大学就读的小苏是赢家吗?现在活得开心潇洒、自由自在的小苏是输家吗?
撇开单身这一点,现在的我是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人生赢家的标准的,有车有房,年薪百万,《一站到底》的冠军,出版的书曾在某榜单排名第一,等等。可曾经的我又何尝不是别人眼里的输家呢?曾经班里专业课第一名的同学这么想过,曾经接到我所发传单的路人这么想过,曾经在公司里见证我的稿子被“毙”50次的同事这么想过。如果当年我把所学的专业(以前我学的是航空乘务专业)掌握好,在头等舱服务,看到前女友和她的老公卿卿我我,我也一定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输家。
我现在能成功,多亏曾经那些力争第一,追求卓越的人。
一种情况是,他们太想得到第一,反而没有得到,让我“躺赢”了。另一种情况是,他们让我懂得合理地分散精力,在自己更有潜力的地方做得更好。
我不太喜欢事事都追求卓越,也没有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在腾讯工作的那段时间,公司的绩效考核采用五星制。“大厂”的职级分明,给员工提供了双通道职业发展体系,不管你是走专业发展通道,从骨干到权威,还是从基层管理者到高层管理者,都得用绩效说话。除了晋升之外,绩效跟你的直接收入也紧密相关。工作做得好,就会有各种名目的奖励,这些都会体现在收入上。每一块粗糙的奖牌和每一面小红旗背后,都意味着获得更多的年终奖和奖金红包。但是,五星员工的比例只有5%左右。连续几年被评为五星员工,除了年终奖多以外,第二年的加薪幅度也会随之提高。
大家都想得五星,而当时我的工作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继续努力的话,完全可以冲五星,但是我没有。我觉得能得到普普通通的三星以上的及格成绩就好,我没有在冲五星这件事情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是去做了其他的事情。因为我发现,做其他事情所获得的收益远比年末绩效考核拿五星所得的奖金多。当同事们还在为拿五星评级而不断努力的时候,我已经跳槽到其他地方当总监了。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对工作消极、懈怠,而是让大家换一种角度看待卓越与输赢。把优秀当作习惯当然很好,追求卓越,能力出众,要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努力也是成倍的。如果你天性如此,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及成长环境也让你能欣然接受,这样做,并且享受其中,那也未尝不可。因为成为家长们茶余饭后闲谈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是一种荣光。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不管是“二八定律”还是“正态分布”,都直观地告诉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是过轻松平淡的日子,还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又或是关注当下,知足常乐,都可以。所谓的成功、卓越,所谓的输赢,都没有绝对的定义。
你的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别人只会看结果。真正的人生是一段经历,是一个过程,包含着最真实的切身体验,这其中的艰难困苦、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只能自己去感受,因为世上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李莉、小苏,都不是输家。在不同的道路上,她们成了自己理想中的样子。我也是。
思维落地:重新审视蓝图,看清你自己
生活要有目标,但不能只为了目标而活。当你追逐一个又一个第一名,并实现目标以后,你可能会发现,这些目标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罢了。
1.你可以多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
2.想一想那些让你能坦然面对的生活,那些让你能更轻松地保持专注的时刻,那些让你多年后回想起来依旧骄傲满满的片段……这里面究竟有什么事是你真正热爱的。
电影《无问西东》中有个人物叫吴岭澜,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是一个文科成绩优异,但理科成绩糟糕的学生。梅贻琦找他谈话,想劝他读文科。他不愿意,因为他觉得在那个时代,所有优秀的人都在学实科。
梅贻琦接着问他求学的目的是什么。他回答,不管学什么,把自己交给书本,就觉得踏实。
梅贻琦又对他说,他忽略了一件事——真实。
吴岭澜不解。
梅贻琦娓娓道来:“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短暂的、有限的,希望大家拥有放松的心态和自信,活出最闪耀、热情、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