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清穿]再沐皇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番四次想拉拢邹奕孝,却都被严词拒绝了。
和珅被他油盐不进的态度激怒了,按邹奕孝的资历,原本有许多升迁的机会,却因为和珅从中作梗,使得他在国子监祭酒的位子上一呆就是七年。同僚都笑话他不识时务,邹奕孝本人却安之若素。
没想到这一回,和珅的前程命运居然掌握在他的手里。
刘全见和珅自顾自地笑起来,焦急道:“我的主子爷,各地赴京的举子都上门递拜帖去了,您要是再不去,可就晚了。”
和珅摆了摆手,笑道:“这拜帖还是不递的好。”
和珅不上门,各地的举子可不会放过这个挣脸熟的机会,邹奕孝府邸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这一日亥时时分,邹奕孝看着苦着脸的老管家,长叹一声:“今日收了几份拜帖?”
老管家将一叠子拜帖递给邹奕孝:“今日总共八十六份。”
邹奕孝并没有伸手去接,他淡淡地抿了口茶,冷声道:“拿去烧了。”
管家应了,刚欲转身,忽然想起了什么,疑惑道:“今年顺天府的解元,倒是没有投帖。”
邹奕孝怔愣了片刻,不屑地嗤笑道:“等着看吧,不出三天,肯定上门投帖。”
然而这一回,邹奕孝猜错了,一直到礼部投文当天,他都没有等到和珅的拜帖。
有过乡试的经验,和珅这回备考就简便多了。会试开考之日定在次年的二月初九,共分三场:第一场考四书,第二场考五言诗,最后一场考五经和策问。前两场出的题都中规中矩,和珅答得也十分顺畅。
最后一场,和珅展开策问的试题,瞬间怔住了。雪白的试卷上写着一行小字:“农工商诸政各有专官论。”
和珅手中的笔停住了,他是知道这道策问的标准答案的。商事,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就一直排在最末,无数富商大贾无论家境多么殷实,挤破了头都想捐个官儿做,让自己的家族与第一等的“士”沾上边。
可和珅在现代教育的洗礼下,打心眼儿里不认同这种士农工商的排位。他深知,正是由于重农抑商,清代才会从乾隆之后逐渐走向衰落。一味固守着农为本,商为末,最终的结果只会自取灭亡。
和珅思索良久,脑海中天人交战:一时想着,不能将自己的前程葬送在一纸策论上,一时又无法违背自己的理智与良知,写下满篇昧心话。
最终,还是理智与良知占了上风,他深吸一口气,提笔写道:“学生以为,士农工商,四政平等,无首末之分,皆有利于江山社稷....”
走出贡院的那一刻,和珅只觉得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连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纵然名落孙山,他也不悔今日的决定。
如和珅所料,他的答卷在阅卷官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几千份策论中,没有第二个举子胆敢写出诸政平等的话。有些恪守礼法的官员,甚至险些气得掀了桌子。邹奕孝却盯着和珅的策论出了神,他虽清正,却不固执。和珅的话,咋一看惊世骇俗,仔细琢磨却挑不出错处。
邹奕孝在山西当过学政。山西一带的某些府县,土地贫瘠,老百姓光靠几亩薄田根本维持不了生计,最后被迫沦为流民。若能寻个由头让他们从商,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面对和珅的这篇策论,他没有出离愤怒,有的只是满心的快慰。一位涉世未深的举子,单靠着几本圣贤书就能想得如此深入,实属不易。他坚持要将和珅取为贡士,不料却遭到同僚的强烈反对。
几位翰林认为,答卷之人罔顾先贤之言,通篇观点大逆不道。邹奕孝却力排众议,寸步不让地要为答卷者取一个名次。
两方争执不下,最后商议当场开封验名,众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卷子上的名讳。“哎呀,是和珅!”邹奕孝身旁的一位官员忽然惊呼出声:“这人是今年顺天府乡试的解元!”
邹奕孝觉得这个身份有些耳熟,细想之下反应过来,就是那个从头到尾都没往他府上投拜帖的解元。邹奕孝禁不住心生钦佩。
正想着,又听一位官员迟疑道:“今年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是户部的刘侍郎吧。”
此言一出,方才那几位“义正辞严”的翰林都沉默了。户部侍郎可是个有实权的位置,虽然品位不算最高,却也不好得罪。
邹奕孝瞧着几位翰林的表情,计上心来,挑眉笑道:“这和珅可是刘大人亲自挑的,各位不买邹某的帐,总得给刘大人几分薄面吧。”
,三番四次想拉拢邹奕孝,却都被严词拒绝了。
和珅被他油盐不进的态度激怒了,按邹奕孝的资历,原本有许多升迁的机会,却因为和珅从中作梗,使得他在国子监祭酒的位子上一呆就是七年。同僚都笑话他不识时务,邹奕孝本人却安之若素。
没想到这一回,和珅的前程命运居然掌握在他的手里。
刘全见和珅自顾自地笑起来,焦急道:“我的主子爷,各地赴京的举子都上门递拜帖去了,您要是再不去,可就晚了。”
和珅摆了摆手,笑道:“这拜帖还是不递的好。”
和珅不上门,各地的举子可不会放过这个挣脸熟的机会,邹奕孝府邸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这一日亥时时分,邹奕孝看着苦着脸的老管家,长叹一声:“今日收了几份拜帖?”
老管家将一叠子拜帖递给邹奕孝:“今日总共八十六份。”
邹奕孝并没有伸手去接,他淡淡地抿了口茶,冷声道:“拿去烧了。”
管家应了,刚欲转身,忽然想起了什么,疑惑道:“今年顺天府的解元,倒是没有投帖。”
邹奕孝怔愣了片刻,不屑地嗤笑道:“等着看吧,不出三天,肯定上门投帖。”
然而这一回,邹奕孝猜错了,一直到礼部投文当天,他都没有等到和珅的拜帖。
有过乡试的经验,和珅这回备考就简便多了。会试开考之日定在次年的二月初九,共分三场:第一场考四书,第二场考五言诗,最后一场考五经和策问。前两场出的题都中规中矩,和珅答得也十分顺畅。
最后一场,和珅展开策问的试题,瞬间怔住了。雪白的试卷上写着一行小字:“农工商诸政各有专官论。”
和珅手中的笔停住了,他是知道这道策问的标准答案的。商事,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就一直排在最末,无数富商大贾无论家境多么殷实,挤破了头都想捐个官儿做,让自己的家族与第一等的“士”沾上边。
可和珅在现代教育的洗礼下,打心眼儿里不认同这种士农工商的排位。他深知,正是由于重农抑商,清代才会从乾隆之后逐渐走向衰落。一味固守着农为本,商为末,最终的结果只会自取灭亡。
和珅思索良久,脑海中天人交战:一时想着,不能将自己的前程葬送在一纸策论上,一时又无法违背自己的理智与良知,写下满篇昧心话。
最终,还是理智与良知占了上风,他深吸一口气,提笔写道:“学生以为,士农工商,四政平等,无首末之分,皆有利于江山社稷....”
走出贡院的那一刻,和珅只觉得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连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纵然名落孙山,他也不悔今日的决定。
如和珅所料,他的答卷在阅卷官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几千份策论中,没有第二个举子胆敢写出诸政平等的话。有些恪守礼法的官员,甚至险些气得掀了桌子。邹奕孝却盯着和珅的策论出了神,他虽清正,却不固执。和珅的话,咋一看惊世骇俗,仔细琢磨却挑不出错处。
邹奕孝在山西当过学政。山西一带的某些府县,土地贫瘠,老百姓光靠几亩薄田根本维持不了生计,最后被迫沦为流民。若能寻个由头让他们从商,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面对和珅的这篇策论,他没有出离愤怒,有的只是满心的快慰。一位涉世未深的举子,单靠着几本圣贤书就能想得如此深入,实属不易。他坚持要将和珅取为贡士,不料却遭到同僚的强烈反对。
几位翰林认为,答卷之人罔顾先贤之言,通篇观点大逆不道。邹奕孝却力排众议,寸步不让地要为答卷者取一个名次。
两方争执不下,最后商议当场开封验名,众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卷子上的名讳。“哎呀,是和珅!”邹奕孝身旁的一位官员忽然惊呼出声:“这人是今年顺天府乡试的解元!”
邹奕孝觉得这个身份有些耳熟,细想之下反应过来,就是那个从头到尾都没往他府上投拜帖的解元。邹奕孝禁不住心生钦佩。
正想着,又听一位官员迟疑道:“今年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是户部的刘侍郎吧。”
此言一出,方才那几位“义正辞严”的翰林都沉默了。户部侍郎可是个有实权的位置,虽然品位不算最高,却也不好得罪。
邹奕孝瞧着几位翰林的表情,计上心来,挑眉笑道:“这和珅可是刘大人亲自挑的,各位不买邹某的帐,总得给刘大人几分薄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