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末世重生之地震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每批成品时间间隔在十天左右,这样正好轮换着做,他一个人也能忙得过来。
宁启言暂时只能趴在炕上,所以他让杜程帮着翻出以前画的灌溉设计图。设计图并不是宁启言自己设计出来的,虽然同属工业系统,但宁启言专精于机械设计,对工程系统方面一窍不通,所谓隔行如隔山,能分清楚渠道灌溉和管道灌溉就算不错了。而他能画出灌溉系统的设计图纯粹是因为地震前的准备充分,各方面的专业书籍他都从网络上订购了一批,其中就有能作用于农业灌溉的工程系统分析案例。
花费一段时间,研究明白各个案例的前提区别,宁启言直接照搬了一套材料相对容易寻找,而且设计也能贴近d市土地情况的设计。不过现在宁启言家承包的土地已经确定下来,规划出各个区域之后,他还得根据具体的面积、地势,让设计图更适用于划分出来做农田的土地。
整个农场一共六百五十亩,现在能收集到的大棚材料,往多了算,能凑齐五十亩的大棚就不错了,而且还是最简易的大棚。宁启言和宁晓文他们一起商量的,打算分出二百亩地建成温室大棚。就d市这两年的情况来看,燃烧的煤炭虽不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只要有信用点,就能买到足够的数量。再加上大棚的支架完全可以用废墟里的钢筋来做,保温被也能扎干草凑合用,唯一紧缺的就是塑料膜或者透光玻璃。
玻璃就不用想了,d市连玻璃厂都没有,收集来的都是些在地震中残存下来的玻璃,没有几块是边角整齐的。
塑料膜倒是可以想想办法。毕竟塑料膜的用途很广,不一定非得从废弃的大棚上寻找。
除了预计建大棚的二百亩土地,剩下四百五十亩,用在搭建猪圈、养鸡场等的面积暂时可以忽略不计,就自家现有的这些家畜,撑死也用不上一亩地。剩下的就先继续种植玉米、黄豆等农作物。等大棚的材料有多余的,在慢慢扩展大棚的面积。
初步规划确定,宁启言花了大半天的时间重新修整一遍灌溉图,就等着水源确定以后,到换购点直接购买材料,进行安装就行了。
相比一直为自家农场忙碌准备的宁启言一家,春耕之后就下山参加政府组织的重建工作的白诚毅他们也没轻松到哪去。
汪洋三个医学院的学生到卫生部报道以后,就被安排到医院后勤,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不少同校的学生。不需要他们动手清理物资,而是把军队找回来的医疗卫生方面的物资分类归档。医疗器械的损坏情况,对应的说明书;药品的种类,保质期等都要一一登记。看似不需要太多体力消耗,但架不住时间紧迫,汪洋他们恨不得直接睡在仓库里。想想整个d市原本有多少家医院、药房、卫生所,可想而知收集回来的东西有多少,而且很多药品的储藏条件很苛刻,发现这种需要特别环境保存的药品后,还要送到实验室检验活性。
而白诚毅、张伟和曲东三人则是和绝大多数应招投入建设的市民一样,每天聚集在各个工地上,用地震之后军队士兵陆陆续续从废墟中收集回来的建筑材料,沿着新兴路两侧建造房屋。
不同于地震前各种朝向、户型的住宅房屋,政府这一次在新城统一建造的住宅区清一色的七层楼,南北朝向。每层四户,每户小两室一厅一卫,居住面积六十平米。
统一的房型,统一的建筑材料。白诚毅三人正好是第一批投入新城建设的人,将近两个月的建设下来,最大的感慨就是,盖房子也能熟能生巧。眼看着越到后期,同样的楼房建设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建成的房屋越来越多,不少人都在猜测,按照现在的速度,今年冬天前,估计就能搬回新城居住。
虽然在苍云山住了两年,大家都适应了山上的生活,但能回到城市,住进供暖、水电完善的楼房里,没人不想早点搬回来。
由于建设的时间紧迫,不管是白诚毅他们,还是汪洋三人都直接住在政府提供的集体宿舍里,虽然同住的人很多,很杂,但距离工作的地点很近,方便每天上下班。而宁启言之前让他们带下来的宁启言家的钥匙,一直在董文安身上。相比其他人,莫名其妙编进调配部的董文安工作最清闲,没有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工作量,也不用进行体力劳动。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同部门的同事们一起研究地图,根据当前能够了解到的各个地区的灾后情况,分析各个地区哪种物资储备充足,从中找出d市目前稀缺的材料,然后再用d市如今库存充足的粮食和对方交易。
至于双方之间的道路畅不畅通,就不是董文安他们需要考虑的,那是运输部门的事。
d市现存的政府部门已经被分成两个方向,一是对内加紧重建工作,恢复城市运行的内层部门,另一个就是外层部门,负责从d市之外的各个地方,往回收集、交换有利于加快d市发展的物资材料和技术等。
对内对外两方面同时着手,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董文安不得不佩服d市的领导班子。有这么一群目标坚定,为了城市的发展,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的领导们坐镇,将来社会稳定,d市要是不走在整个国家,或者整个世界的最前沿,董文安觉得肯定是老天爷瞎了眼。
说是坑蒙拐骗一点都不为过。面对国内其他灾情严重的城市,d市还能出于中央的调控和人道主义精神,提供一些粮食支援。但同样取得联系的国外各城市就没这么好的事儿了。
国家不同,人道主义精神是啥?
每批成品时间间隔在十天左右,这样正好轮换着做,他一个人也能忙得过来。
宁启言暂时只能趴在炕上,所以他让杜程帮着翻出以前画的灌溉设计图。设计图并不是宁启言自己设计出来的,虽然同属工业系统,但宁启言专精于机械设计,对工程系统方面一窍不通,所谓隔行如隔山,能分清楚渠道灌溉和管道灌溉就算不错了。而他能画出灌溉系统的设计图纯粹是因为地震前的准备充分,各方面的专业书籍他都从网络上订购了一批,其中就有能作用于农业灌溉的工程系统分析案例。
花费一段时间,研究明白各个案例的前提区别,宁启言直接照搬了一套材料相对容易寻找,而且设计也能贴近d市土地情况的设计。不过现在宁启言家承包的土地已经确定下来,规划出各个区域之后,他还得根据具体的面积、地势,让设计图更适用于划分出来做农田的土地。
整个农场一共六百五十亩,现在能收集到的大棚材料,往多了算,能凑齐五十亩的大棚就不错了,而且还是最简易的大棚。宁启言和宁晓文他们一起商量的,打算分出二百亩地建成温室大棚。就d市这两年的情况来看,燃烧的煤炭虽不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只要有信用点,就能买到足够的数量。再加上大棚的支架完全可以用废墟里的钢筋来做,保温被也能扎干草凑合用,唯一紧缺的就是塑料膜或者透光玻璃。
玻璃就不用想了,d市连玻璃厂都没有,收集来的都是些在地震中残存下来的玻璃,没有几块是边角整齐的。
塑料膜倒是可以想想办法。毕竟塑料膜的用途很广,不一定非得从废弃的大棚上寻找。
除了预计建大棚的二百亩土地,剩下四百五十亩,用在搭建猪圈、养鸡场等的面积暂时可以忽略不计,就自家现有的这些家畜,撑死也用不上一亩地。剩下的就先继续种植玉米、黄豆等农作物。等大棚的材料有多余的,在慢慢扩展大棚的面积。
初步规划确定,宁启言花了大半天的时间重新修整一遍灌溉图,就等着水源确定以后,到换购点直接购买材料,进行安装就行了。
相比一直为自家农场忙碌准备的宁启言一家,春耕之后就下山参加政府组织的重建工作的白诚毅他们也没轻松到哪去。
汪洋三个医学院的学生到卫生部报道以后,就被安排到医院后勤,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不少同校的学生。不需要他们动手清理物资,而是把军队找回来的医疗卫生方面的物资分类归档。医疗器械的损坏情况,对应的说明书;药品的种类,保质期等都要一一登记。看似不需要太多体力消耗,但架不住时间紧迫,汪洋他们恨不得直接睡在仓库里。想想整个d市原本有多少家医院、药房、卫生所,可想而知收集回来的东西有多少,而且很多药品的储藏条件很苛刻,发现这种需要特别环境保存的药品后,还要送到实验室检验活性。
而白诚毅、张伟和曲东三人则是和绝大多数应招投入建设的市民一样,每天聚集在各个工地上,用地震之后军队士兵陆陆续续从废墟中收集回来的建筑材料,沿着新兴路两侧建造房屋。
不同于地震前各种朝向、户型的住宅房屋,政府这一次在新城统一建造的住宅区清一色的七层楼,南北朝向。每层四户,每户小两室一厅一卫,居住面积六十平米。
统一的房型,统一的建筑材料。白诚毅三人正好是第一批投入新城建设的人,将近两个月的建设下来,最大的感慨就是,盖房子也能熟能生巧。眼看着越到后期,同样的楼房建设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建成的房屋越来越多,不少人都在猜测,按照现在的速度,今年冬天前,估计就能搬回新城居住。
虽然在苍云山住了两年,大家都适应了山上的生活,但能回到城市,住进供暖、水电完善的楼房里,没人不想早点搬回来。
由于建设的时间紧迫,不管是白诚毅他们,还是汪洋三人都直接住在政府提供的集体宿舍里,虽然同住的人很多,很杂,但距离工作的地点很近,方便每天上下班。而宁启言之前让他们带下来的宁启言家的钥匙,一直在董文安身上。相比其他人,莫名其妙编进调配部的董文安工作最清闲,没有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工作量,也不用进行体力劳动。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同部门的同事们一起研究地图,根据当前能够了解到的各个地区的灾后情况,分析各个地区哪种物资储备充足,从中找出d市目前稀缺的材料,然后再用d市如今库存充足的粮食和对方交易。
至于双方之间的道路畅不畅通,就不是董文安他们需要考虑的,那是运输部门的事。
d市现存的政府部门已经被分成两个方向,一是对内加紧重建工作,恢复城市运行的内层部门,另一个就是外层部门,负责从d市之外的各个地方,往回收集、交换有利于加快d市发展的物资材料和技术等。
对内对外两方面同时着手,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董文安不得不佩服d市的领导班子。有这么一群目标坚定,为了城市的发展,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的领导们坐镇,将来社会稳定,d市要是不走在整个国家,或者整个世界的最前沿,董文安觉得肯定是老天爷瞎了眼。
说是坑蒙拐骗一点都不为过。面对国内其他灾情严重的城市,d市还能出于中央的调控和人道主义精神,提供一些粮食支援。但同样取得联系的国外各城市就没这么好的事儿了。
国家不同,人道主义精神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