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末世重生之地震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减少,天气太冷,换购点的交易量也会下降的十分明显。
等到进入十一月,搬迁到新城的市民们也适应的差不多了,宁家农场重新对外招工。
这一次招的就不是随时来随时走的短期雇工,而是得签一整年的合同,也有稳定的薪酬和福利的正式员工。
虽然这次宁家农场依旧没把招人的年龄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但却需要考察劳动能力和技能。
除了胡子和白诚毅他们在新城到处招工外,董文安在政府部门也有意无意的往外散播消息。
没有正式工作的家庭,绝大多数都舍不得放弃自家在苍云山的农田,开春以后大部分人还是会回苍云山种地,这样虽然没有固定薪酬,但地里一整年的庄稼收入也不少,足够养活一家人外带还能攒下不少信用点。
而政府部门的人就不同了,首先他们本身在地震前就是公务员,地震后只要政府还在运作,他们就得坚守岗位。而地震后填补空缺招上来的半正式公务员,除了缺少国家认证的档案外,不管是薪酬还是待遇,都和正式公务员一样。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更愿意留在新城生活。
事实证明,董文安似有似无的宣传,还真招上来两家人。
其中一个就和董文安隶属同一部门的同事家庭,家里有一对五十多岁的父母,身体不错,不过身体再好,年纪也在这摆着,做儿子的不想让父母起早贪黑的种地,也不想他们累死累活的参与重建,做父母的又不愿意光靠儿子养着。干脆就和宁家农场签了合同,夫妻俩就负责农场每天的灌溉,打开阀门,注意灌溉的水量就行,也不累,就是个磨人的活。
剩下的正式员工也都是拖家带口的,凡是有劳动力的,都被宁启言签了下来,满打满算,一共签了六家,十七个人。这六家里唯四没签合同的,就是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和一个八岁,一个两岁的孩子。
趁着下雪前,签完合同的六家人直接搬进了宁家农场提供的员工宿舍。虽然得自己烧煤取暖,但火炕炉子厨房都齐全,独门独户,哪怕和其他的员工家庭比邻而居,也比在市里好几家人挤在一起,跟鸽子笼似的强。
有了正式员工,宁启言他们才从大棚里解脱出来,趁着冬天事情少,再加上搬来农场以后,地方足够大,宁启言就帮着宁晓文大量的酿醋,做辣酱和番茄酱。
自从他们第一批醋制成,销量一直居高不下,不光是做调味品,如今药品紧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醋还能消毒杀菌,自然畅销。
而辣酱,平日里还好说,买的多是嗜辣的人,但天气一冷,除了一点辣味沾不得的,大家都愿意买点配饭。
番茄酱倒是和辣酱相反,适合平日吃,不光能补充点微量元素,口味上也酸甜可口,就是男人们也喜欢偶尔舀一勺换换口味,更别提女人孩子们了。
而宁家的调味品在d市范围内一点点开始有了名气。相比换购点从其他家进的货,宁家出货量越拉越大不说,就连种类也越来越多。条件简陋,就连瓶子都是回收之后消毒再利用的,所以宁启言他们也没制作什么品牌标签,直接在玻璃瓶上写个“宁”字,一点点也让大家养成了习惯,除了制作方法和原料复杂的调味品,但凡常见的种类,“宁”牌都涵盖了,所以不少人到换购点都会直接选择宁家的商品。而不少消息灵通的人,也听说了除了军队以外,唯一一个私人承包的整片田地,就是宁家的,这样也让人更愿意相信,“宁牌”不再是换购点里出售的其他“杂牌子”,而是有足够原料支撑的“正规”品牌。
所以宁家现在是不管能做出多少调味品成品,换购点都吃得下,甚至不需要宁晓文开口,但凡市里清理出一批坛坛罐罐,换购点那边都会先紧着宁家换,宁家不要的,才会挂到换购清单的列表里,对外交易。
忙碌制作调味品的时间里,不知不觉,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随着今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负责照顾猪圈和羊圈的员工也传来了好消息。几乎是同一时间,预产期相近的母猪和母羊都有了动静。
接到消息,宁启言他们放下手里的活就往外走。
负责专门照看猪圈和羊圈的员工只有两个人,要生崽子了,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而且家畜的繁殖对现在的农场来说非常重要,不亲眼盯着,宁启言他们没办法放心。
减少,天气太冷,换购点的交易量也会下降的十分明显。
等到进入十一月,搬迁到新城的市民们也适应的差不多了,宁家农场重新对外招工。
这一次招的就不是随时来随时走的短期雇工,而是得签一整年的合同,也有稳定的薪酬和福利的正式员工。
虽然这次宁家农场依旧没把招人的年龄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但却需要考察劳动能力和技能。
除了胡子和白诚毅他们在新城到处招工外,董文安在政府部门也有意无意的往外散播消息。
没有正式工作的家庭,绝大多数都舍不得放弃自家在苍云山的农田,开春以后大部分人还是会回苍云山种地,这样虽然没有固定薪酬,但地里一整年的庄稼收入也不少,足够养活一家人外带还能攒下不少信用点。
而政府部门的人就不同了,首先他们本身在地震前就是公务员,地震后只要政府还在运作,他们就得坚守岗位。而地震后填补空缺招上来的半正式公务员,除了缺少国家认证的档案外,不管是薪酬还是待遇,都和正式公务员一样。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更愿意留在新城生活。
事实证明,董文安似有似无的宣传,还真招上来两家人。
其中一个就和董文安隶属同一部门的同事家庭,家里有一对五十多岁的父母,身体不错,不过身体再好,年纪也在这摆着,做儿子的不想让父母起早贪黑的种地,也不想他们累死累活的参与重建,做父母的又不愿意光靠儿子养着。干脆就和宁家农场签了合同,夫妻俩就负责农场每天的灌溉,打开阀门,注意灌溉的水量就行,也不累,就是个磨人的活。
剩下的正式员工也都是拖家带口的,凡是有劳动力的,都被宁启言签了下来,满打满算,一共签了六家,十七个人。这六家里唯四没签合同的,就是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和一个八岁,一个两岁的孩子。
趁着下雪前,签完合同的六家人直接搬进了宁家农场提供的员工宿舍。虽然得自己烧煤取暖,但火炕炉子厨房都齐全,独门独户,哪怕和其他的员工家庭比邻而居,也比在市里好几家人挤在一起,跟鸽子笼似的强。
有了正式员工,宁启言他们才从大棚里解脱出来,趁着冬天事情少,再加上搬来农场以后,地方足够大,宁启言就帮着宁晓文大量的酿醋,做辣酱和番茄酱。
自从他们第一批醋制成,销量一直居高不下,不光是做调味品,如今药品紧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醋还能消毒杀菌,自然畅销。
而辣酱,平日里还好说,买的多是嗜辣的人,但天气一冷,除了一点辣味沾不得的,大家都愿意买点配饭。
番茄酱倒是和辣酱相反,适合平日吃,不光能补充点微量元素,口味上也酸甜可口,就是男人们也喜欢偶尔舀一勺换换口味,更别提女人孩子们了。
而宁家的调味品在d市范围内一点点开始有了名气。相比换购点从其他家进的货,宁家出货量越拉越大不说,就连种类也越来越多。条件简陋,就连瓶子都是回收之后消毒再利用的,所以宁启言他们也没制作什么品牌标签,直接在玻璃瓶上写个“宁”字,一点点也让大家养成了习惯,除了制作方法和原料复杂的调味品,但凡常见的种类,“宁”牌都涵盖了,所以不少人到换购点都会直接选择宁家的商品。而不少消息灵通的人,也听说了除了军队以外,唯一一个私人承包的整片田地,就是宁家的,这样也让人更愿意相信,“宁牌”不再是换购点里出售的其他“杂牌子”,而是有足够原料支撑的“正规”品牌。
所以宁家现在是不管能做出多少调味品成品,换购点都吃得下,甚至不需要宁晓文开口,但凡市里清理出一批坛坛罐罐,换购点那边都会先紧着宁家换,宁家不要的,才会挂到换购清单的列表里,对外交易。
忙碌制作调味品的时间里,不知不觉,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随着今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负责照顾猪圈和羊圈的员工也传来了好消息。几乎是同一时间,预产期相近的母猪和母羊都有了动静。
接到消息,宁启言他们放下手里的活就往外走。
负责专门照看猪圈和羊圈的员工只有两个人,要生崽子了,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而且家畜的繁殖对现在的农场来说非常重要,不亲眼盯着,宁启言他们没办法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