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大宋最强教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蔡京一听就知道可能要坏事,这分明就是要进入细节讨论的意思,无疑给在场的诸位大臣提醒自己的偏好。
两年前蔡京被赵佶重新启用,官复原职更担任辅政一职,算起来已经是第三次上位。对于如何自保蔡京还是明白的,只要能顺着赵佶的心意,就能稳稳的当好这个辅政。
原本蔡童两人互相协助共同对付政敌,但是童贯得宠之后逐渐骄横跋扈,蔑视朝堂之上的士大夫集团。居然仗着赵佶的宠信,在禁军、西北各军大肆提拔安插自己的党羽,很多时候不经过东府而是直接向赵佶奏报。
其中最为明显的事件,是童贯想得到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赵佶找蔡京问询意见,蔡京直截了当的拒绝,“使相的职务不宜授给宦官”。
至此两人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暗中争锋相对时有发生。
其实,蔡京心知肚明,作为帝王是最不希望看到朝堂之上一团和气,所以同为位高权重的蔡童两人如果齐心协力,赵佶就会夜不成寐。
作为帝王之术,将文臣武将拆分成一个个小团体,使之不具备对抗皇帝的能量。再利用各种手段和资源引诱大臣们互相争斗,达到掌控朝局的目的。
赵佶有着艺术家的神经质,更兼具帝王的猜疑,同时还有不成熟的恶作剧心态,使得他对一切的非议极为敏感。
蔡京心中叹了口气,短短十几年间朝政已经风气大坏,以往还能经常看到直言犯谏的御史或宰执,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穷追猛打,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而赵佶往往也会退避三舍以示遵循太祖祖训。
不知道什么时候,赵佶身边敢于说话的官员越来越少,反而是梁师成、王黼、朱腼、高俅、童贯和蔡京等人掌控了朝局。从此赵佶过上了快乐无忧的生活,为兴建工程浩大无以复加的艮岳,宠臣们在全国范围内大肆索取奇花异石,美其名曰花石纲!
这还有什么好商议的,无非是童贯私下给赵佶灌输了若干出兵的好处,而童贯现在是枢密院,如果能打赢伐夏之战,就可能封侯,这才是童贯为了自己的名望,极力怂恿赵佶开战的真正原因。
而赵佶除了在国威军威方面获得红利之外,必定还要求童贯休借机在西军中安插或收买将领。西军三十万兵马尾大不掉,始终是赵佶心头的一根刺,既然童贯跳出来,自然就顺水推舟。
既然如此,除了最后点头,蔡京就不再参合,由着下面的三四线官员自由发挥凑热闹。
片刻之后,童贯如愿以偿的拿到了经略西北的大权,统管西北诸军。等待时机成熟就大军出动,争取一战就能平定西北。
对于此战获胜,蔡京毫不怀疑,因为兴庆府内乱渐渐扩大,对各部族的掌控力度越来越弱,加上连年征讨,国力大不如从前。
但是蔡京多年执掌三司,大宋的家底四处漏风。而且江南,山东,山西等流寇土匪少则数千,多则上万已经揭竿而起,目前已经开始影响汴京的正常运转。
此刻不去将这些看似很弱小的火苗扑灭,反而到数千里之外展开一场国战,简直本末倒置!
蔡京一听就知道可能要坏事,这分明就是要进入细节讨论的意思,无疑给在场的诸位大臣提醒自己的偏好。
两年前蔡京被赵佶重新启用,官复原职更担任辅政一职,算起来已经是第三次上位。对于如何自保蔡京还是明白的,只要能顺着赵佶的心意,就能稳稳的当好这个辅政。
原本蔡童两人互相协助共同对付政敌,但是童贯得宠之后逐渐骄横跋扈,蔑视朝堂之上的士大夫集团。居然仗着赵佶的宠信,在禁军、西北各军大肆提拔安插自己的党羽,很多时候不经过东府而是直接向赵佶奏报。
其中最为明显的事件,是童贯想得到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赵佶找蔡京问询意见,蔡京直截了当的拒绝,“使相的职务不宜授给宦官”。
至此两人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暗中争锋相对时有发生。
其实,蔡京心知肚明,作为帝王是最不希望看到朝堂之上一团和气,所以同为位高权重的蔡童两人如果齐心协力,赵佶就会夜不成寐。
作为帝王之术,将文臣武将拆分成一个个小团体,使之不具备对抗皇帝的能量。再利用各种手段和资源引诱大臣们互相争斗,达到掌控朝局的目的。
赵佶有着艺术家的神经质,更兼具帝王的猜疑,同时还有不成熟的恶作剧心态,使得他对一切的非议极为敏感。
蔡京心中叹了口气,短短十几年间朝政已经风气大坏,以往还能经常看到直言犯谏的御史或宰执,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穷追猛打,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而赵佶往往也会退避三舍以示遵循太祖祖训。
不知道什么时候,赵佶身边敢于说话的官员越来越少,反而是梁师成、王黼、朱腼、高俅、童贯和蔡京等人掌控了朝局。从此赵佶过上了快乐无忧的生活,为兴建工程浩大无以复加的艮岳,宠臣们在全国范围内大肆索取奇花异石,美其名曰花石纲!
这还有什么好商议的,无非是童贯私下给赵佶灌输了若干出兵的好处,而童贯现在是枢密院,如果能打赢伐夏之战,就可能封侯,这才是童贯为了自己的名望,极力怂恿赵佶开战的真正原因。
而赵佶除了在国威军威方面获得红利之外,必定还要求童贯休借机在西军中安插或收买将领。西军三十万兵马尾大不掉,始终是赵佶心头的一根刺,既然童贯跳出来,自然就顺水推舟。
既然如此,除了最后点头,蔡京就不再参合,由着下面的三四线官员自由发挥凑热闹。
片刻之后,童贯如愿以偿的拿到了经略西北的大权,统管西北诸军。等待时机成熟就大军出动,争取一战就能平定西北。
对于此战获胜,蔡京毫不怀疑,因为兴庆府内乱渐渐扩大,对各部族的掌控力度越来越弱,加上连年征讨,国力大不如从前。
但是蔡京多年执掌三司,大宋的家底四处漏风。而且江南,山东,山西等流寇土匪少则数千,多则上万已经揭竿而起,目前已经开始影响汴京的正常运转。
此刻不去将这些看似很弱小的火苗扑灭,反而到数千里之外展开一场国战,简直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