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暗香盈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册立皇后的大典在宣帝登基后可说是第一次。
之前虽然已册有两位皇后,但都只是颁过一道诏书,并没有正式行礼就都被废了。
这次宣帝属意礼部大操大办此册后大典,可见对这个皇后的不同,群臣们也就不敢疏忽,精心准备了足足一月。
想到宣帝混乱不堪的后宫终于要有正式的主人,而后一切就都会和别朝的后宫一样渐渐建立起应有的秩序了,众大臣们的心中还是十分欣喜的。
尽管这个皇后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的贵女,但好歹也是出身清白,经过正规的程序进宫,依古法选出来的,比起之前那个让人提起来就觉得丢脸的前皇后到底好了太多。
重要的是这位皇后她没有娘家亲人,这样也就彻底不会有外戚之忧,总算也是一个附带之喜吧。
是的,就在摇光启程前往京城的路上,她寄名的养父母就已经相继逝世了。
在那之前大先知已经安排了下人仆从专门照顾,去世之后又精心为他们送殡安葬,也算是养老送终了。
摇光在深宫中对此一无所知,还是礼部在封后的旨意昭告天下之后,按照规矩要加封皇后娘家,才发现她娘家三族以内已无活着的亲属,这个消息才传到了摇光的耳朵里。
摇光问询也就是徒然叹息了一阵,便放下了。终究不是她真正的亲人,虽然感念他们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出身,但更多的感情就真的没有了。
所以礼部尚书前来询问她是否需要从三族以外的远亲中选出一房来承继她家的香火时,她果断地拒绝了。
因此最终礼部也只能追封了莫家二老一个虚衔,重新择地厚葬了事。
朝臣们反而因为此事。觉得这位新皇后并没有一朝得志后的骄纵跋扈,处事十分得体,倒是有点贤淑之德,反而对她生出了些许好感。
册后大典的前三天,皇帝就需要斋戒沐浴,然后求告祖庙和宗庙,向上天和祖宗们禀报即将为皇族增添一位皇后。
如果三天之内没有什么特别的灾祸传出。就证明上天和祖宗们都同意了此次的册封。然后就可以举行册后仪式了。
当然这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皇帝已经下了诏书的人,又怎么可能因为祭天之后出现些许事故就变动呢?所以就算这三天有个什么灾情或事故。六省的官员都会暂时压下不报的。
到了正日子的这天,摇光早早起来沐浴焚香,之后就是冗长的梳妆打扮。
皇后的礼服里外共有九件,件件都有一个专门的名堂。这一层层地穿在身上,已经让她觉得喘不过气来了。更别提那有十二只凤尾的凤冠,压得她整个头皮都在发麻。
她心中感叹,果然皇后这个工作,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其实都是无限看不见的代价顶出来的。
不过是个封后大典,就已经这般考验人了,以后天天要端着母仪天下的风范现身人前。那日子可真是不好过啊。
她心中这样叫苦,但一想到从此以后可以常伴宣帝身侧。与他并肩共看所有的风起云涌,顿时又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遂又打起精神来在心中默默地复习诵起仪式中的各种细节来。
到得吉时,她在桂宫的正殿内接受了宣帝的临轩授册。
在礼官长史的簇拥下,身着由闪亮的金线绣成的十二尾翟鸟纹大红礼服的摇光,盈盈跪倒在香案前,端着一张紧张到十分肃穆的脸边听宣帝宣读金册:
“皇后之尊,与帝齐体,供奉天地,袛承宗庙,母临天下。故有箤兴殷,姜任母周,二代之隆,盖有内德。长秋宫阙,中宫旷位秉淑媛之懿,体河山之仪,威容昭濯,德冠后庭。今侍太尉袭使持节奉玺绶,宗正祖为副,立莫氏摇光为皇后。后其往践尔位,敬宗礼典,肃慎中馈,无替朕命,永终天禄。”
宣读完毕之后,由摇光叩首三拜,口称臣妾,而后接过金册。
随即便是帝后同乘御撵,摆开依仗前往未央宫。
摇光从没有离开过西六宫,自移居桂宫之后又从未出过宫门,这次坐在高高的御撵之上,倒是看到了完全不一般的风景。
那些平日在地上觉得高耸无比的宫墙此刻在她的眼中都变得低矮许多。
她这才发现这上位者最讲究的一个东西,就是位置一定要高,总之一切在他们面前都只能被俯视,那就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了。
此时在未央宫宽大无比的正殿中央,早已立好了一个大香案,皇后的金宝玺绶就放立其上。
上书令太尉大人已经带领百官静候在此处,等待而后的授印正位仪式。
当帝后的依仗抵达未央宫外的广场前时,礼官在殿前挥舞长鞭,三声鞭响过后,礼乐齐奏。
于辉煌的礼乐声中,帝后将一同步入大殿受礼。
宣帝在下车后却并未径直前行,反而待摇光来到她身后半步的距离停下时,转身执起了摇光的手,微微用力一握,示意她不必太过紧张,随后就携着她的手并肩一道登上了八层的高台,从未央宫正殿中门步入殿中。
殿内乌压压一片的人影,全都敛目屏息,肃身静立。除了连绵的礼乐声外再无别的声息。
当摇光被宣帝带着踏上了北面后座的高台上站好后,太尉谢相才出列从香案上拿过装着金宝玺绶的托盘,高举过头,代表百官跪地奏请皇后正位中宫。
内务府总管肖公公接过金宝,递给侍立在一旁的两位临时女史,再由二位女史大人把此宝交到摇光的手上。
本来如果宫中有三品以上高位的嫔妃,这金宝则要由女史交到这些嫔妃的手上,按照她们的品级由低到高的传递过去,直到皇后的手中。以此宣告后妃在后宫中身为皇后陪衬的地位。
只是宣帝的后宫最高位的嫔妃也只是一个嫔级,等级完全不够到这大典中来参加授印正位的仪式,所以就只能略过这一节,直接由女史把金宝受上。
 ... -->>
册立皇后的大典在宣帝登基后可说是第一次。
之前虽然已册有两位皇后,但都只是颁过一道诏书,并没有正式行礼就都被废了。
这次宣帝属意礼部大操大办此册后大典,可见对这个皇后的不同,群臣们也就不敢疏忽,精心准备了足足一月。
想到宣帝混乱不堪的后宫终于要有正式的主人,而后一切就都会和别朝的后宫一样渐渐建立起应有的秩序了,众大臣们的心中还是十分欣喜的。
尽管这个皇后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的贵女,但好歹也是出身清白,经过正规的程序进宫,依古法选出来的,比起之前那个让人提起来就觉得丢脸的前皇后到底好了太多。
重要的是这位皇后她没有娘家亲人,这样也就彻底不会有外戚之忧,总算也是一个附带之喜吧。
是的,就在摇光启程前往京城的路上,她寄名的养父母就已经相继逝世了。
在那之前大先知已经安排了下人仆从专门照顾,去世之后又精心为他们送殡安葬,也算是养老送终了。
摇光在深宫中对此一无所知,还是礼部在封后的旨意昭告天下之后,按照规矩要加封皇后娘家,才发现她娘家三族以内已无活着的亲属,这个消息才传到了摇光的耳朵里。
摇光问询也就是徒然叹息了一阵,便放下了。终究不是她真正的亲人,虽然感念他们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出身,但更多的感情就真的没有了。
所以礼部尚书前来询问她是否需要从三族以外的远亲中选出一房来承继她家的香火时,她果断地拒绝了。
因此最终礼部也只能追封了莫家二老一个虚衔,重新择地厚葬了事。
朝臣们反而因为此事。觉得这位新皇后并没有一朝得志后的骄纵跋扈,处事十分得体,倒是有点贤淑之德,反而对她生出了些许好感。
册后大典的前三天,皇帝就需要斋戒沐浴,然后求告祖庙和宗庙,向上天和祖宗们禀报即将为皇族增添一位皇后。
如果三天之内没有什么特别的灾祸传出。就证明上天和祖宗们都同意了此次的册封。然后就可以举行册后仪式了。
当然这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皇帝已经下了诏书的人,又怎么可能因为祭天之后出现些许事故就变动呢?所以就算这三天有个什么灾情或事故。六省的官员都会暂时压下不报的。
到了正日子的这天,摇光早早起来沐浴焚香,之后就是冗长的梳妆打扮。
皇后的礼服里外共有九件,件件都有一个专门的名堂。这一层层地穿在身上,已经让她觉得喘不过气来了。更别提那有十二只凤尾的凤冠,压得她整个头皮都在发麻。
她心中感叹,果然皇后这个工作,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其实都是无限看不见的代价顶出来的。
不过是个封后大典,就已经这般考验人了,以后天天要端着母仪天下的风范现身人前。那日子可真是不好过啊。
她心中这样叫苦,但一想到从此以后可以常伴宣帝身侧。与他并肩共看所有的风起云涌,顿时又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遂又打起精神来在心中默默地复习诵起仪式中的各种细节来。
到得吉时,她在桂宫的正殿内接受了宣帝的临轩授册。
在礼官长史的簇拥下,身着由闪亮的金线绣成的十二尾翟鸟纹大红礼服的摇光,盈盈跪倒在香案前,端着一张紧张到十分肃穆的脸边听宣帝宣读金册:
“皇后之尊,与帝齐体,供奉天地,袛承宗庙,母临天下。故有箤兴殷,姜任母周,二代之隆,盖有内德。长秋宫阙,中宫旷位秉淑媛之懿,体河山之仪,威容昭濯,德冠后庭。今侍太尉袭使持节奉玺绶,宗正祖为副,立莫氏摇光为皇后。后其往践尔位,敬宗礼典,肃慎中馈,无替朕命,永终天禄。”
宣读完毕之后,由摇光叩首三拜,口称臣妾,而后接过金册。
随即便是帝后同乘御撵,摆开依仗前往未央宫。
摇光从没有离开过西六宫,自移居桂宫之后又从未出过宫门,这次坐在高高的御撵之上,倒是看到了完全不一般的风景。
那些平日在地上觉得高耸无比的宫墙此刻在她的眼中都变得低矮许多。
她这才发现这上位者最讲究的一个东西,就是位置一定要高,总之一切在他们面前都只能被俯视,那就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了。
此时在未央宫宽大无比的正殿中央,早已立好了一个大香案,皇后的金宝玺绶就放立其上。
上书令太尉大人已经带领百官静候在此处,等待而后的授印正位仪式。
当帝后的依仗抵达未央宫外的广场前时,礼官在殿前挥舞长鞭,三声鞭响过后,礼乐齐奏。
于辉煌的礼乐声中,帝后将一同步入大殿受礼。
宣帝在下车后却并未径直前行,反而待摇光来到她身后半步的距离停下时,转身执起了摇光的手,微微用力一握,示意她不必太过紧张,随后就携着她的手并肩一道登上了八层的高台,从未央宫正殿中门步入殿中。
殿内乌压压一片的人影,全都敛目屏息,肃身静立。除了连绵的礼乐声外再无别的声息。
当摇光被宣帝带着踏上了北面后座的高台上站好后,太尉谢相才出列从香案上拿过装着金宝玺绶的托盘,高举过头,代表百官跪地奏请皇后正位中宫。
内务府总管肖公公接过金宝,递给侍立在一旁的两位临时女史,再由二位女史大人把此宝交到摇光的手上。
本来如果宫中有三品以上高位的嫔妃,这金宝则要由女史交到这些嫔妃的手上,按照她们的品级由低到高的传递过去,直到皇后的手中。以此宣告后妃在后宫中身为皇后陪衬的地位。
只是宣帝的后宫最高位的嫔妃也只是一个嫔级,等级完全不够到这大典中来参加授印正位的仪式,所以就只能略过这一节,直接由女史把金宝受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