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字经(3) (2/2)
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1]麻,五服终。
【注释】
[1]缌:细麻布。
【译文】
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解读】
亲人去世时候,按照亲近程度的不同,服丧者分别穿着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种丧服进行不同程度的哀悼。
礼乐射,御[1]书数,古六艺[2],今不具[3]。
【注释】
[1]御:驾驶车马。[2]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才能技艺。[3]具:齐全。
【译文】
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术是古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才能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人能同时具备了。
【解读】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模式的变化,今天的人不可能再去完全地学习这六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古今都重视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惟书学[1],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2]。
【注释】
[1]书学:研究文字的学问。[2]说文:指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
【译文】
在六艺中,现在只有文字学大家还是推崇的。当一个人识字之后,就可以去学习《说文解字》,对于提升学问是有帮助的。
【解读】
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基础学科,也是深入研究其他学科的工具课。如果一个思想家不能用语言表达思想,一个数学家不能用逻辑表达内容,一个语言学家完全不懂得另一种语言的精妙,那就是“悲剧”了。
有古文[1],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2]。
【注释】
[1]古文、篆(zhuàn)、隶、草:中国文字历史演变当中出现的文字形体样式。[2]乱:搞混淆。
【译文】
我国的文字历史发展经历了古象形文字、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样的演变过程,这一定要记清楚,不能混淆。
【解读】
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这四种字体样式,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写毛笔字。学习写毛笔字,不仅可以锻炼身正、笔正、心正,而且可以了解字的起源和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掘其中的奥妙与智慧。
若[1]广学,惧其繁[2],但略说[3],能知源。
【注释】
[1]若:如果,假如。[2]繁:繁杂。[3]略说:大概掌握。
【译文】
如果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的海洋实在浩瀚繁杂,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能做到大致了解、大体研究,还是能晓得许多基本道理的。
【解读】
在信息更新飞快的时代,掌握所有的信息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要掌握的是如何学习和搜索信息的技巧与能力,也就是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更重要。对于纷繁复杂的信息,能够理清思路、提纲挈领地抓住问题本质,才能掌握问题的根本所在。
凡训[1]蒙[2],须讲[3]究[4],详训诂[5],明句读[6]。
【注释】
[1]训:训诫,教诲。[2]蒙:如草之初生,比喻幼稚的小孩。[3]讲:讲解。[4]究:考究。[5]诂(gǔ):用通行的话解释。[6]句读(dòu):古文中没有标点符号,文中停顿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有完的叫“读”。
【译文】
凡是教导刚入学孩子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解释明白,并且让学生读书时知道怎么断句。
【解读】
关于断句的学问有很多典故,如一位卖豆芽的人家里的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乍一看,字都一样,这要怎么读呢?当然是他希望豆芽长(zhǎng)得长(cháng)一点,所以上联读作: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下联读作: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发音正确,词意清楚,正确划分句子,才能领会字里行间表达的意思。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1]终,至四书[2]。
【注释】
[1]小学:指南宋朱熹编写学习六艺等基础知识的《小学》。[2]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译文】
为学必有初始阶段,要打好基础,学完《小学》,再学习“四书”。
【解读】
任何一个专家学者,他的学问都是点滴积累下来的。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才能掌握更深入的知识。做学问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莫以善小而不为”。
论语[1]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2]。
【注释】
[1]论语:论是议论,语是答语,《论语》是辑录孔子与弟子言行、思想的一本书。[2]善言:孔子和弟子们的高论。
【译文】
《论语》是四书之首,共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载有关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本书。
【解读】
孔子,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是儒家传教的集大成,包涵儒家思想的精髓,核心内容是如何“做人”及“做人”的道理。更有智者呼吁“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孟子[1]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2]。
【注释】
[1]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这里指《孟子》这本书。[2]仁义:孟子认为人具有恻隐、羞耻、憎恶等天性。
【译文】
孟轲所作《孟子》,全书共分七篇。内容是宣讲品行修养、发扬仁义思想等优良品德的言论。
【解读】
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前文提到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成功与孟母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这里讲述孟子的著作及思想。
作中庸[1],乃孔伋[2],中不偏[3],庸[4]不易[5]。
【注释】
[1]中庸:书名,儒家重要经典。[2]孔伋(jí):孔子的孙子,字子思。[3]偏:偏差。[4]庸:平常。[5]易:改变。
【译文】
《中庸》这本书是孔伋所作,“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庸”是平和不变的意思。
【解读】
《中庸》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对于中国人的人生观有极大影响。《中庸》主张个人的修养平和适度,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要力求和谐,社会就能由此安定。
作大学[1],乃曾子,自修[2]齐,至平治[3]。
【注释】
[1]大学:“四书”之一,孔子学生曾参著,共十章。[2]修:修身、齐家。[3]平治:指治国、平天下。
【译文】
《大学》这本书是曾参所作,主张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
【解读】
《大学》中强调品德修养,指出首先要修养个人的品性德行,管好自己的家庭,才可能治理好国家,最终达到平天下。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1]麻,五服终。
【注释】
[1]缌:细麻布。
【译文】
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解读】
亲人去世时候,按照亲近程度的不同,服丧者分别穿着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种丧服进行不同程度的哀悼。
礼乐射,御[1]书数,古六艺[2],今不具[3]。
【注释】
[1]御:驾驶车马。[2]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才能技艺。[3]具:齐全。
【译文】
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术是古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才能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人能同时具备了。
【解读】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模式的变化,今天的人不可能再去完全地学习这六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古今都重视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惟书学[1],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2]。
【注释】
[1]书学:研究文字的学问。[2]说文:指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
【译文】
在六艺中,现在只有文字学大家还是推崇的。当一个人识字之后,就可以去学习《说文解字》,对于提升学问是有帮助的。
【解读】
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基础学科,也是深入研究其他学科的工具课。如果一个思想家不能用语言表达思想,一个数学家不能用逻辑表达内容,一个语言学家完全不懂得另一种语言的精妙,那就是“悲剧”了。
有古文[1],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2]。
【注释】
[1]古文、篆(zhuàn)、隶、草:中国文字历史演变当中出现的文字形体样式。[2]乱:搞混淆。
【译文】
我国的文字历史发展经历了古象形文字、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样的演变过程,这一定要记清楚,不能混淆。
【解读】
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这四种字体样式,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写毛笔字。学习写毛笔字,不仅可以锻炼身正、笔正、心正,而且可以了解字的起源和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掘其中的奥妙与智慧。
若[1]广学,惧其繁[2],但略说[3],能知源。
【注释】
[1]若:如果,假如。[2]繁:繁杂。[3]略说:大概掌握。
【译文】
如果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的海洋实在浩瀚繁杂,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能做到大致了解、大体研究,还是能晓得许多基本道理的。
【解读】
在信息更新飞快的时代,掌握所有的信息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要掌握的是如何学习和搜索信息的技巧与能力,也就是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更重要。对于纷繁复杂的信息,能够理清思路、提纲挈领地抓住问题本质,才能掌握问题的根本所在。
凡训[1]蒙[2],须讲[3]究[4],详训诂[5],明句读[6]。
【注释】
[1]训:训诫,教诲。[2]蒙:如草之初生,比喻幼稚的小孩。[3]讲:讲解。[4]究:考究。[5]诂(gǔ):用通行的话解释。[6]句读(dòu):古文中没有标点符号,文中停顿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有完的叫“读”。
【译文】
凡是教导刚入学孩子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解释明白,并且让学生读书时知道怎么断句。
【解读】
关于断句的学问有很多典故,如一位卖豆芽的人家里的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乍一看,字都一样,这要怎么读呢?当然是他希望豆芽长(zhǎng)得长(cháng)一点,所以上联读作: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下联读作: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发音正确,词意清楚,正确划分句子,才能领会字里行间表达的意思。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1]终,至四书[2]。
【注释】
[1]小学:指南宋朱熹编写学习六艺等基础知识的《小学》。[2]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译文】
为学必有初始阶段,要打好基础,学完《小学》,再学习“四书”。
【解读】
任何一个专家学者,他的学问都是点滴积累下来的。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才能掌握更深入的知识。做学问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莫以善小而不为”。
论语[1]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2]。
【注释】
[1]论语:论是议论,语是答语,《论语》是辑录孔子与弟子言行、思想的一本书。[2]善言:孔子和弟子们的高论。
【译文】
《论语》是四书之首,共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载有关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本书。
【解读】
孔子,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是儒家传教的集大成,包涵儒家思想的精髓,核心内容是如何“做人”及“做人”的道理。更有智者呼吁“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孟子[1]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2]。
【注释】
[1]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这里指《孟子》这本书。[2]仁义:孟子认为人具有恻隐、羞耻、憎恶等天性。
【译文】
孟轲所作《孟子》,全书共分七篇。内容是宣讲品行修养、发扬仁义思想等优良品德的言论。
【解读】
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前文提到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成功与孟母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这里讲述孟子的著作及思想。
作中庸[1],乃孔伋[2],中不偏[3],庸[4]不易[5]。
【注释】
[1]中庸:书名,儒家重要经典。[2]孔伋(jí):孔子的孙子,字子思。[3]偏:偏差。[4]庸:平常。[5]易:改变。
【译文】
《中庸》这本书是孔伋所作,“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庸”是平和不变的意思。
【解读】
《中庸》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对于中国人的人生观有极大影响。《中庸》主张个人的修养平和适度,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要力求和谐,社会就能由此安定。
作大学[1],乃曾子,自修[2]齐,至平治[3]。
【注释】
[1]大学:“四书”之一,孔子学生曾参著,共十章。[2]修:修身、齐家。[3]平治:指治国、平天下。
【译文】
《大学》这本书是曾参所作,主张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
【解读】
《大学》中强调品德修养,指出首先要修养个人的品性德行,管好自己的家庭,才可能治理好国家,最终达到平天下。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