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帝王师:刘伯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士诚除了祷告上天保佑泰州不失守外,别无他法。1365年阴历闰十月二十六日,泰州失守。徐达兵团乘战胜余威,直逼兴化、高邮。张士诚大为恼火,发动反攻。他把一支主力兵团投到朱元璋控制区内,进攻目标是宜兴(今江苏宜兴)、安吉(今浙江安吉)、江阴(今江苏江阴)。
朱元璋想不到张士诚还有进取精神,慌忙命正在高邮城下攻击的徐达兵团后撤长江,支援宜兴。徐达兵团赶到宜兴城下时,张士诚兵团还未发动攻击,两支兵团就在宜兴城下展开野战。无数次朱张兵团的战役都证明,张士诚兵团不是朱元璋兵团的对手。所以,这支攻城部队连宜兴城城门都未摸到,就被徐达兵团全歼。宜兴之围一解,徐达兵团迅速掉头再北渡长江,挺进高邮城下,全面攻击开始。
张士诚两次“围魏救赵”的失败,不能证明他智慧的枯竭,只能证明他兵团的朽木不可雕。他只好再派一支救援部队去解救高邮城,可这支部队在太仓(今江苏太仓)停了下来,战战兢兢,面无人色。张士诚多次催促,这支部队多次不动,最后,由于恐怖气氛的不断降压,这支部队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张士诚在垂头丧气中过了一个毫无生气的春节。1366年正月,他提起精神,三次使用“围魏救赵”之计,水陆并进。海军进驻君山,步兵团和骑兵团出驮沙,攻击目标:江阴。
朱元璋难以置信,张士诚这时候还有心情攻江阴。刘伯温却说,他现在只有这一招,希望东方不亮西方亮。朱元璋对张士诚这次进攻很是谨慎,决定亲自率军驰援江阴。张士诚闻听朱元璋亲自来了,忽然魂不附体起来,水陆两军掉头就跑。朱元璋下令舰队追击,张士诚的海军逃跑起来的速度都相当慢,很快被朱元璋舰队追上。张士诚再不战就太说不过去了。他后队变前队,仓促展开队形,迎战如泰山压顶般的朱元璋舰队。
事实又重新证明了一点,张士诚的陆军不如朱元璋,海军更是如此。一个时辰后,这场海战无悬念地结束,张士诚扔下几百艘战舰的躯壳狼狈而逃。
1366年阴历二月,明玉珍在重庆睁着大眼去世时,徐达兵团攻陷高邮城。多年以前,高邮城是张士诚的一块招牌,他在这座城下创造了击溃元政府军最后一支主力的传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张士诚缔造的那个传奇销声匿迹,再也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惊喜的消息。现在,张士诚内心深处最得意的高邮城永远地离他而去了。据说,当得知高邮城失守后,他呆若木鸡,许久才叹道:“想不到它也丢了。”
使他想不到的事还有很多。高邮城一下,徐达兵团于1366年阴历四月进抵淮安(今江苏淮安)城下,张士诚政府在淮安的守将立即投降。淮安的丧失使张士诚在淮东的大门敞开。徐达兵团如暴风一样,一连串攻陷兴化、通州(今江苏南通)、濠州、徐州等地。张士诚的北境被击碎,他只能局促于长江以南。
自此,刘伯温制定的灭张战略第一阶段胜利完成,历时半年。张士诚在苏州城的宫殿里不停地踱步,他的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需要恢复很久。
朱元璋可不想让他复原,哪怕是心灵上的创伤都不许。就在灭张战争的第一阶段圆满结束后,朱元璋回老家看了老爹老妈的坟墓,只一个月时间,他就匆匆地回到应天,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传檄声讨张士诚。
传檄,其实是公布檄文。檄文是合法政府用于征召、晓谕的公告或不合法政府声讨、揭发敌人罪行的文书。
中国人在传檄上有着精深的造诣。不过,中国人里写出优秀檄文的都是不合法政府人员。
比如商汤声讨夏桀的《汤誓》,周武王声讨商纣的《牧誓》,都是不合法政府声讨合法政府的檄文。唐朝武则天时期,徐敬业造反,骆宾王写了篇《讨武曌檄》,把武则天看得直愣。可徐敬业是造反派,武则天才是合法政府的代言人。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檄文,都是不合法政府摆出一种不要脸的高昂姿态来声讨合法政府的。或者可以这样说,檄文就是为了师出有名。书写檄文的人不管是否能打败敌人,都想先过过嘴瘾再说。
由于檄文是声讨性质的文章,所以,里面只有两种话,一种是好话,这是要扣在自己头上的;一种是坏话,这是要扣到对手头上去的。檄文的行文方式是典型的两分法:我什么都好,对手就没有一点好的;我高尚如圣人,对手则是彻头彻尾的小人。
这叫不厚道的造势,朱元璋肯定有这种造势,因为他本来就是个极不厚道的暗黑人物。
在声讨张士诚的檄文中,朱元璋断定张士诚有八宗罪。
第一宗:张士诚你当初贩卖私盐,后来最先造反,四处杀人,还有根据地,大罪第一(为民则私贩盐货,行劫于江湖,兵兴则首聚凶徒,负固于海岛,其罪一也)。
第二宗:后来发现根据地危如累卵,就假装投降元政府,可不久就杀了元政府官员,大罪第二(又恐海隅一区,难抗天下全势,诈降于元,坑其参政赵琏,囚其待制孙撝,其罪二也)。
第三宗:再后来又占了浙西,擅自称王,大罪第三(厥后掩袭浙西,兵不满万数,地不足千里,僭号改元,其罪三也)。
第四宗:冒犯我的疆域,被我打败,又投降元政府,大罪第四(初寇我边,一战而生擒其亲弟,再犯浙省,扬矛直捣于近郊,首尾畏缩,又诈降于元,其罪四也)。
第五宗:占了那么富裕的江浙地区,却不向政府交税,大罪第五(占据江浙,钱粮十年不贡,其罪五也)。
第六宗:对元政府阳奉阴违,谋害元政府官员,大罪第六(阳受元朝之诏,阴行假王之令,挟制达丞相,谋害杨左相,其罪六也)。
第七宗:知道元王朝已没落,就把元政府在江浙的行政人员一窝端,大罪第七(知元纲已坠,公然害其江浙丞相达识帖睦迩、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其罪七也)。
第八宗:诱我的大将投靠你,又掠夺我的百姓,大罪第八(诱我叛将,劫我边民,其罪八也)。
张士诚听闻这八条罪状,跳了起来,失声叫道:“朱秃子神经错乱啦。”
朱秃子没有神经错乱,这八条罪状看上去是无稽之谈,其实,它们有很深的渊源。而这渊源,如果张士诚能绕过现象的漩涡,就会发现这篇檄文的本质所在。这一本质正是刘伯温几年来对朱元璋的教诲,才使他迷途知返、恍然大悟的。
檄文声讨的到底是谁
朱元璋对旧社会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恨。多年以后,他泪水在眼里打转地回忆说:“在万恶的旧社会,州县官吏对百姓如对待牲畜,贪财好色,饮酒废事,从不认为民间有疾苦。我当时愤怒得发狂。”
刘伯温在1360年初见朱元璋时,无法理解朱元璋浑身散发出来的对元王朝的刻骨仇恨,这是因为他对年轻时的朱元璋不了解。朱元璋没有知识、没有背景,处在社会最底层,受了太多的苦。就是后来拿着饭碗以和尚的身份要饭,也是过了今日没明天。用民间的说法,朱元璋的人生就是“强活”——奋力勉强地活着。
刘伯温即使知道朱元璋那段凄惨岁月,由于二人的经历不同,他也无法理解朱元璋的仇恨。刘伯温不想改变朱元璋对元王朝的看法,因为他本身就义无反顾地抛弃了元王朝,他对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很有心得。他只是希望朱元璋在反元的时候,抛掉朱元璋头上顶着的红巾军的帽子。其实抛掉的不是红巾军这顶帽子,而是这顶帽子的白莲教的质料。
他在给朱元璋的《时务十八策》中就特意用文字透露了这一信息。他说朱元璋赤手空拳创建了应天政府,而丝毫未提朱元璋是红巾军的一员将领。
&nb... -->>
张士诚除了祷告上天保佑泰州不失守外,别无他法。1365年阴历闰十月二十六日,泰州失守。徐达兵团乘战胜余威,直逼兴化、高邮。张士诚大为恼火,发动反攻。他把一支主力兵团投到朱元璋控制区内,进攻目标是宜兴(今江苏宜兴)、安吉(今浙江安吉)、江阴(今江苏江阴)。
朱元璋想不到张士诚还有进取精神,慌忙命正在高邮城下攻击的徐达兵团后撤长江,支援宜兴。徐达兵团赶到宜兴城下时,张士诚兵团还未发动攻击,两支兵团就在宜兴城下展开野战。无数次朱张兵团的战役都证明,张士诚兵团不是朱元璋兵团的对手。所以,这支攻城部队连宜兴城城门都未摸到,就被徐达兵团全歼。宜兴之围一解,徐达兵团迅速掉头再北渡长江,挺进高邮城下,全面攻击开始。
张士诚两次“围魏救赵”的失败,不能证明他智慧的枯竭,只能证明他兵团的朽木不可雕。他只好再派一支救援部队去解救高邮城,可这支部队在太仓(今江苏太仓)停了下来,战战兢兢,面无人色。张士诚多次催促,这支部队多次不动,最后,由于恐怖气氛的不断降压,这支部队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张士诚在垂头丧气中过了一个毫无生气的春节。1366年正月,他提起精神,三次使用“围魏救赵”之计,水陆并进。海军进驻君山,步兵团和骑兵团出驮沙,攻击目标:江阴。
朱元璋难以置信,张士诚这时候还有心情攻江阴。刘伯温却说,他现在只有这一招,希望东方不亮西方亮。朱元璋对张士诚这次进攻很是谨慎,决定亲自率军驰援江阴。张士诚闻听朱元璋亲自来了,忽然魂不附体起来,水陆两军掉头就跑。朱元璋下令舰队追击,张士诚的海军逃跑起来的速度都相当慢,很快被朱元璋舰队追上。张士诚再不战就太说不过去了。他后队变前队,仓促展开队形,迎战如泰山压顶般的朱元璋舰队。
事实又重新证明了一点,张士诚的陆军不如朱元璋,海军更是如此。一个时辰后,这场海战无悬念地结束,张士诚扔下几百艘战舰的躯壳狼狈而逃。
1366年阴历二月,明玉珍在重庆睁着大眼去世时,徐达兵团攻陷高邮城。多年以前,高邮城是张士诚的一块招牌,他在这座城下创造了击溃元政府军最后一支主力的传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张士诚缔造的那个传奇销声匿迹,再也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惊喜的消息。现在,张士诚内心深处最得意的高邮城永远地离他而去了。据说,当得知高邮城失守后,他呆若木鸡,许久才叹道:“想不到它也丢了。”
使他想不到的事还有很多。高邮城一下,徐达兵团于1366年阴历四月进抵淮安(今江苏淮安)城下,张士诚政府在淮安的守将立即投降。淮安的丧失使张士诚在淮东的大门敞开。徐达兵团如暴风一样,一连串攻陷兴化、通州(今江苏南通)、濠州、徐州等地。张士诚的北境被击碎,他只能局促于长江以南。
自此,刘伯温制定的灭张战略第一阶段胜利完成,历时半年。张士诚在苏州城的宫殿里不停地踱步,他的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需要恢复很久。
朱元璋可不想让他复原,哪怕是心灵上的创伤都不许。就在灭张战争的第一阶段圆满结束后,朱元璋回老家看了老爹老妈的坟墓,只一个月时间,他就匆匆地回到应天,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传檄声讨张士诚。
传檄,其实是公布檄文。檄文是合法政府用于征召、晓谕的公告或不合法政府声讨、揭发敌人罪行的文书。
中国人在传檄上有着精深的造诣。不过,中国人里写出优秀檄文的都是不合法政府人员。
比如商汤声讨夏桀的《汤誓》,周武王声讨商纣的《牧誓》,都是不合法政府声讨合法政府的檄文。唐朝武则天时期,徐敬业造反,骆宾王写了篇《讨武曌檄》,把武则天看得直愣。可徐敬业是造反派,武则天才是合法政府的代言人。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檄文,都是不合法政府摆出一种不要脸的高昂姿态来声讨合法政府的。或者可以这样说,檄文就是为了师出有名。书写檄文的人不管是否能打败敌人,都想先过过嘴瘾再说。
由于檄文是声讨性质的文章,所以,里面只有两种话,一种是好话,这是要扣在自己头上的;一种是坏话,这是要扣到对手头上去的。檄文的行文方式是典型的两分法:我什么都好,对手就没有一点好的;我高尚如圣人,对手则是彻头彻尾的小人。
这叫不厚道的造势,朱元璋肯定有这种造势,因为他本来就是个极不厚道的暗黑人物。
在声讨张士诚的檄文中,朱元璋断定张士诚有八宗罪。
第一宗:张士诚你当初贩卖私盐,后来最先造反,四处杀人,还有根据地,大罪第一(为民则私贩盐货,行劫于江湖,兵兴则首聚凶徒,负固于海岛,其罪一也)。
第二宗:后来发现根据地危如累卵,就假装投降元政府,可不久就杀了元政府官员,大罪第二(又恐海隅一区,难抗天下全势,诈降于元,坑其参政赵琏,囚其待制孙撝,其罪二也)。
第三宗:再后来又占了浙西,擅自称王,大罪第三(厥后掩袭浙西,兵不满万数,地不足千里,僭号改元,其罪三也)。
第四宗:冒犯我的疆域,被我打败,又投降元政府,大罪第四(初寇我边,一战而生擒其亲弟,再犯浙省,扬矛直捣于近郊,首尾畏缩,又诈降于元,其罪四也)。
第五宗:占了那么富裕的江浙地区,却不向政府交税,大罪第五(占据江浙,钱粮十年不贡,其罪五也)。
第六宗:对元政府阳奉阴违,谋害元政府官员,大罪第六(阳受元朝之诏,阴行假王之令,挟制达丞相,谋害杨左相,其罪六也)。
第七宗:知道元王朝已没落,就把元政府在江浙的行政人员一窝端,大罪第七(知元纲已坠,公然害其江浙丞相达识帖睦迩、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其罪七也)。
第八宗:诱我的大将投靠你,又掠夺我的百姓,大罪第八(诱我叛将,劫我边民,其罪八也)。
张士诚听闻这八条罪状,跳了起来,失声叫道:“朱秃子神经错乱啦。”
朱秃子没有神经错乱,这八条罪状看上去是无稽之谈,其实,它们有很深的渊源。而这渊源,如果张士诚能绕过现象的漩涡,就会发现这篇檄文的本质所在。这一本质正是刘伯温几年来对朱元璋的教诲,才使他迷途知返、恍然大悟的。
檄文声讨的到底是谁
朱元璋对旧社会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恨。多年以后,他泪水在眼里打转地回忆说:“在万恶的旧社会,州县官吏对百姓如对待牲畜,贪财好色,饮酒废事,从不认为民间有疾苦。我当时愤怒得发狂。”
刘伯温在1360年初见朱元璋时,无法理解朱元璋浑身散发出来的对元王朝的刻骨仇恨,这是因为他对年轻时的朱元璋不了解。朱元璋没有知识、没有背景,处在社会最底层,受了太多的苦。就是后来拿着饭碗以和尚的身份要饭,也是过了今日没明天。用民间的说法,朱元璋的人生就是“强活”——奋力勉强地活着。
刘伯温即使知道朱元璋那段凄惨岁月,由于二人的经历不同,他也无法理解朱元璋的仇恨。刘伯温不想改变朱元璋对元王朝的看法,因为他本身就义无反顾地抛弃了元王朝,他对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很有心得。他只是希望朱元璋在反元的时候,抛掉朱元璋头上顶着的红巾军的帽子。其实抛掉的不是红巾军这顶帽子,而是这顶帽子的白莲教的质料。
他在给朱元璋的《时务十八策》中就特意用文字透露了这一信息。他说朱元璋赤手空拳创建了应天政府,而丝毫未提朱元璋是红巾军的一员将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