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旧都 (1/2)
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九州河山皆华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隆武十年六月二十二下午,由庞岳亲率的左府军北路军全部抵达南京城下。随军出征的水师洞庭营、鄱阳营在江浦附近水域与清军江南水师爆发首战,鏖战半日后大破其军,掌握了南京周边水域的控制权。
庞岳派出第二近卫营在长江北岸的江浦附近安营扎寨、建立据点,派出反正的原安庆、池州等四镇绿营开赴杭州府配合右府军进攻浙江清军后方,派出第三镇第三营、第八营和水师鄱阳营过江去攻打扬州。其余各部在长江南岸自西、南、东三面绕南京环城驻营。一时间,长江江面上舳舻相接、不见头尾,南京城外红旗蔽空、营寨连绵。自弘光元年后,平静了十年之久的南京城再次被大军包围,大战一触即发。
驻营当晚,庞岳与左府军一众高级将领来到城东北紫金山南麓玩珠峰下,拜祭孝陵。
孝陵乃是大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陵寝。然而自弘光元年之后,南京陷入鞑虏之手,十年来守陵、祭陵之人尽皆马褂胡服、金钱鼠尾,这对当年驱逐元虏恢复汉家江山的太祖皇帝而言无疑是莫大的讽刺,想想都叫人感慨不已。
兵临南京城下后首先拜祭孝陵,这也是庞岳在出征之前就已经决定好的。不仅为了告慰太祖皇帝的在天之灵,也为了凝聚起所有抗清军民的人心士气。
当前正值战时,又在军中,所以一切仪式从简。参与拜祭的将士人人素衣缟服,举目望去一片庄重肃然。不少人想起多年来征战岁月的坎坷,又看到如今故都在望,太祖皇帝的陵寝就在眼前,胸中潮涌澎湃的情绪再也难以自抑,纷纷失声痛哭。
拜祭完毕,庞岳于孝陵前提笔作诗一首《出师讨满夷至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虏,兵戈绕城气吞吴。
千里长江投鞭渡,十万虎贲还旧都。
随后,此诗被传示全军以激励三军将士。战船林立的江面、旌旗蔽空的各处营寨中相继响起了“光复旧都”的齐声呐喊,海潮般澎湃的声浪直冲云霄。
……
城外左府军将士的欢呼雷动,城中却是一片死寂。
自从驻扎江南省西部的四镇绿营相继反正归明之后,江南清军的总兵力只剩下了不到五万,除了驻守镇江和扬州、看守后路的部分兵力之外,南京城内的清军还有三万多人。兵力上已处于劣势,军心士气及战斗力与左府军相比也是远远不如,唯一所能依仗的也只有南京的坚固城墙了。
和寻常城池相比,南京的城防体系的确堪称坚固宏伟。但这坚固的城墙也似乎不能再给城中的满清文武带来足够的安全感。敬谨亲王尼堪在结束了二十一日晚的军议,完成了明军围城前的最后部署之后几乎就再也没有发过一言。五省经略洪承畴、江南总督朗廷佐、漕运总督林起龙等地方大员更是忧心忡忡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尤其是洪承畴,几年间从湖广“经略”到南京的失败经历早已让他失去了清廷的信任,只不过因为他的“马骨”身份,清廷才留着点面子没有让他的政治生涯彻底终结。这两年好不容易稳定住了局势,洪承畴正准备发挥余热为主子献策献力、让天底下的汉人都像他一样留上辫子的时候,明军却又兵临江浙、兵临南京城下。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让洪承畴不禁又想起了当年的松锦之战,当时他被奴酋洪太围在城中时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感受。
当晚,城外射进几十封书信,书信的内容也给了洪承畴一个惊喜。书信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他的长子洪士铭。
几十封书信都是洪士铭亲自书写。在信中,洪士铭先是简单地介绍了自己和家人的情况,称自己如今在左军都督府深得庞都督的信任和器重,祖母和其他家人也在泉州老家过得很好,还经常能得到大明官府的照料。随后,洪士铭话锋一转,言辞激烈地抨击了洪承畴卖身事虏、数典忘祖的卑劣行径,各种引经据典、几乎全然不顾父子之情将洪承畴骂得体无完肤。最后又郑重表示,洪承畴只有彻底洗心革面、翻然悔悟,才能获得唯一的出路。
整封信铿锵有力、正气凛然,充满了一个忠臣儿子对汉奸父亲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其中有一句话更是掷地有声:若父不为忠臣,则子为不孝子也!
……
抵达南京城下的第二天,庞岳便开始首次试探性的攻城。面对南京城看似坚固宏伟的城防,他并没有将之放在眼里。他记得,在他原来所处的那个时空里,清咸丰三年,建军不过两年之久的太平军都打下了南京。更不要说如今已经过近十年的实战考验、拥有各项攻城武器和手段的左府军... -->>
隆武十年六月二十二下午,由庞岳亲率的左府军北路军全部抵达南京城下。随军出征的水师洞庭营、鄱阳营在江浦附近水域与清军江南水师爆发首战,鏖战半日后大破其军,掌握了南京周边水域的控制权。
庞岳派出第二近卫营在长江北岸的江浦附近安营扎寨、建立据点,派出反正的原安庆、池州等四镇绿营开赴杭州府配合右府军进攻浙江清军后方,派出第三镇第三营、第八营和水师鄱阳营过江去攻打扬州。其余各部在长江南岸自西、南、东三面绕南京环城驻营。一时间,长江江面上舳舻相接、不见头尾,南京城外红旗蔽空、营寨连绵。自弘光元年后,平静了十年之久的南京城再次被大军包围,大战一触即发。
驻营当晚,庞岳与左府军一众高级将领来到城东北紫金山南麓玩珠峰下,拜祭孝陵。
孝陵乃是大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陵寝。然而自弘光元年之后,南京陷入鞑虏之手,十年来守陵、祭陵之人尽皆马褂胡服、金钱鼠尾,这对当年驱逐元虏恢复汉家江山的太祖皇帝而言无疑是莫大的讽刺,想想都叫人感慨不已。
兵临南京城下后首先拜祭孝陵,这也是庞岳在出征之前就已经决定好的。不仅为了告慰太祖皇帝的在天之灵,也为了凝聚起所有抗清军民的人心士气。
当前正值战时,又在军中,所以一切仪式从简。参与拜祭的将士人人素衣缟服,举目望去一片庄重肃然。不少人想起多年来征战岁月的坎坷,又看到如今故都在望,太祖皇帝的陵寝就在眼前,胸中潮涌澎湃的情绪再也难以自抑,纷纷失声痛哭。
拜祭完毕,庞岳于孝陵前提笔作诗一首《出师讨满夷至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虏,兵戈绕城气吞吴。
千里长江投鞭渡,十万虎贲还旧都。
随后,此诗被传示全军以激励三军将士。战船林立的江面、旌旗蔽空的各处营寨中相继响起了“光复旧都”的齐声呐喊,海潮般澎湃的声浪直冲云霄。
……
城外左府军将士的欢呼雷动,城中却是一片死寂。
自从驻扎江南省西部的四镇绿营相继反正归明之后,江南清军的总兵力只剩下了不到五万,除了驻守镇江和扬州、看守后路的部分兵力之外,南京城内的清军还有三万多人。兵力上已处于劣势,军心士气及战斗力与左府军相比也是远远不如,唯一所能依仗的也只有南京的坚固城墙了。
和寻常城池相比,南京的城防体系的确堪称坚固宏伟。但这坚固的城墙也似乎不能再给城中的满清文武带来足够的安全感。敬谨亲王尼堪在结束了二十一日晚的军议,完成了明军围城前的最后部署之后几乎就再也没有发过一言。五省经略洪承畴、江南总督朗廷佐、漕运总督林起龙等地方大员更是忧心忡忡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尤其是洪承畴,几年间从湖广“经略”到南京的失败经历早已让他失去了清廷的信任,只不过因为他的“马骨”身份,清廷才留着点面子没有让他的政治生涯彻底终结。这两年好不容易稳定住了局势,洪承畴正准备发挥余热为主子献策献力、让天底下的汉人都像他一样留上辫子的时候,明军却又兵临江浙、兵临南京城下。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让洪承畴不禁又想起了当年的松锦之战,当时他被奴酋洪太围在城中时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感受。
当晚,城外射进几十封书信,书信的内容也给了洪承畴一个惊喜。书信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他的长子洪士铭。
几十封书信都是洪士铭亲自书写。在信中,洪士铭先是简单地介绍了自己和家人的情况,称自己如今在左军都督府深得庞都督的信任和器重,祖母和其他家人也在泉州老家过得很好,还经常能得到大明官府的照料。随后,洪士铭话锋一转,言辞激烈地抨击了洪承畴卖身事虏、数典忘祖的卑劣行径,各种引经据典、几乎全然不顾父子之情将洪承畴骂得体无完肤。最后又郑重表示,洪承畴只有彻底洗心革面、翻然悔悟,才能获得唯一的出路。
整封信铿锵有力、正气凛然,充满了一个忠臣儿子对汉奸父亲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其中有一句话更是掷地有声:若父不为忠臣,则子为不孝子也!
……
抵达南京城下的第二天,庞岳便开始首次试探性的攻城。面对南京城看似坚固宏伟的城防,他并没有将之放在眼里。他记得,在他原来所处的那个时空里,清咸丰三年,建军不过两年之久的太平军都打下了南京。更不要说如今已经过近十年的实战考验、拥有各项攻城武器和手段的左府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