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大夏文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为国立言?”
“顾锦年有这么大的本事?”
“嘶,我没有听错吧?顾锦年居然要为国立言?”
“古今往来,为自身立言者常见,为国立言?这是要做什么?”
“为自身立言者,为圣人也,为国之立言者,为圣贤也。”
随着顾锦年的声音响起,无数人震撼不已。
如若今日是顾锦年立言,说些什么激昂热血之言,他们绝对不会说什么,也不会有如此震撼,可顾锦年现在要做的事情。
是要为国家立言。
这是什么概念?
满朝文武都不敢为国家立言,天下这么多读书人,德高望重者也不少吧?
谁敢说为国家立言?自己都没有立言,还为国家立言?
可顾锦年就敢。
不但敢,而且还凝聚出如此可怕的异象。
大夏书院,苏文景望着这一切,眼神当中满是震撼。
前些日子,他知道顾锦年因为和亲之事,产生了心结。
所以他才会亲自去找一趟顾锦年。
希望能让顾锦年走出困境,只是在他看来,顾锦年这个心结太深了,想要解开需要一定的时间。
却不曾想到,顾锦年没有选择解开心结,而是打破规矩,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这是他无法想象的。
面对和亲,这件事情苏文景都没有半点办法,他也认为和亲不妥,可他找不到办法去解决这件事情。
只能保持沉默。
身份越高,地位越高,所思考的事情就越多,一时的热血,一时的意气,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尤其是自己也已经不是少年了。
可顾锦年做到了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
他打破了规矩。
宰相府内。
听着顾锦年的声音,李善陷入了沉默。
今日,顾锦年为国立言,如若成功,将会给朝堂带来巨大的变化。
这个人若是再入朝堂,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他沉默,心中盘算无数事情。
可此时此刻。
大夏京都。
所有人痴痴呆呆地看向顾锦年。
北门出口。
出嫁队伍已经不敲锣打鼓,热闹景象瞬间全无。
两旁百姓在高楼之处,痴痴呆呆地看着这一切。
大夏王朝,这次和亲,让他们感到压抑,感到愤怒。
区区匈奴人,娶大夏公主为妻,这本身就是丢人现眼的事情。
但很多百姓其实心里知道,朝廷既然这样选择,必然有朝廷的想法。
他们这种平民百姓也没什么好说的,议论两句,谩骂两句也就算了,而后顾锦年作千古名词,再削匈奴国国运,这让他们无比的激动。
以为大夏要开战了。
可没想到的是,匈奴国居然借此机会,借题发挥,不但要求更换一位真正的公主。
更是要娶两个公主离开。
这是奇耻大辱。
真正的奇耻大辱。
只是朝廷答应了,有很多消息散开,百姓们也知道,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纷纷插手。
这让他们感到气愤,但更多的还是无奈。
公主出嫁,为的是友好发展。
但这何尝又不是给人一种,送女人和亲呢?
大夏王朝所面临的困境就在这里,永盛大帝知道,若和亲,百姓不答应,必然民怨四起,大夏子民都会怪罪他,认为他和亲丢人。
可如若不和亲,边境骚乱,百姓提心吊胆,住在京城的百姓,感受不到那种恐慌。
可住在边境的百姓却知道,这有多恐怖,每到深夜,听到有马蹄声就吓得浑身发抖,全村人不敢睡好一个安稳觉。
就怕匈奴来人,铁骑横扫,烧杀抢掠。
所以为了百姓,永盛大帝宁可背负骂名,可若问他心中甘不甘心,他自然也是不甘心的。
只是这一切都没有任何办法。
而眼下。
顾锦年的出现,打破了一切僵局。
礼部尚书杨开望着这一切。
那远处,顾锦年光芒万丈,他看似喝醉酒了,可却给人一种世人皆醉他独醒的感觉。
宣纸飘动。
顾锦年持笔,方才的声音震耳发聩。
“吾名顾锦年,今日于京都北门,为大夏立下国言。”
“以此文章,扬我大夏国威,凝我大夏国魂,塑我大夏国骨。”
“此文,上敬天地,下敬九幽,尊古今往来,一切先贤。”
声音在耳边久久不能消失。
传遍京都每个人耳中。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出嫁队伍都已经启动了,顾锦年却还想着力挽狂澜,改变和亲之事,这让杨开不知道该说什么。
可他也不想阻止,他想看看,顾锦年要为大夏王朝,立下何等国言。
出嫁队伍当中。
齐齐木脸色阴沉无比,到了这一刻,顾锦年竟然还出来搅局,公主他都要娶走了。
顾锦年为何还要来搅局?
他心中有滔天怒火,可这怒火他宣泄不出。
至于一旁的木哈尔,却脸色难看。
他眼中是无奈,也充满着好奇,好奇顾锦年要做什么。
而且,他彻底明白进京时,杨开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不要招惹顾锦年。
他有些后悔了,后悔没有拦住齐齐木,倘若不招惹顾锦年,就不会弄成现在这个局面。
匈奴国第二次被削国运。
顾锦年现在为国立言。
倘若当真立下国言,大夏国运将会增强,敌人变强,就是自己变弱啊。
出嫁队伍面前。
感受到众人目光,顾锦年心如止水。
他今日所言,既是为大夏所言,也是为自己心中不平所言。
一个国家。
即便遇到任何问题,也绝对不能以和亲来解决。
这并非是意气之争,而是国运之争。
大夏王朝,不需要和亲,也不需要靠牺牲女人来换取和平。
和亲的好处,是边境太平。
然而这几日的思考,顾锦年找到了打破规矩的点。
天命之争。
塑造国魂,铸大夏国骨。
宣纸面前。
顾锦年深吸一口气,随后提起毛笔,不过他没有落笔,而是高声而出。
“大夏为东荒中原,自十国而起,上承大乾,下开盛世,太祖立国,救苍生万民于水火之中。”
“大夏之魂,不可磨灭。”
“边境之耻,不可忘却。”
“今日,吾提笔,望大夏太祖,望十国君主,望大乾英魂,显于此世,铸我中原之魂。”
“大夏国言。”
“不和亲!”
顾锦年出声,他没有去夸赞大夏王朝,而是讲述这片土地的故事。
无数年前,有一个大乾王朝。
几千年前,这里十国争霸。
七十多年前,太祖出世,一介布衣,横扫十国,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而今,大夏王朝,居然要以和亲来换取太平?
这岂不是耻辱?
国有国骨,为上国。
人有傲骨,为君子
何为不和亲?
堂堂大国,上国之上,岂能靠女子和亲来平息战乱?
顾锦年动笔,洋洋洒洒,书写文章,和亲者为弱国,强国无需和亲。
以此塑骨。
当这三个字出现,这一刻,大夏皇宫,祖庙当中,一束光芒冲天而起,整个祖庙震颤。
无数人将目光看去。
这一刻,即便是永盛大帝也坐不住了,他露出惊愕之色,望着祖庙。
此时,祖庙上空,光芒璀璨,夺目不已,是一道人影。
一个身穿布衣的天子。
大夏太祖。
布衣天子。
没有奢华的龙袍,也没有高高在上的目光,一切都显得很平凡,可就是这般的极致平凡,却拯救了一个国家。
平推了十个国家。
这便是大夏太祖。
开元大帝。
“儿臣,拜见父皇。”
这一刻,皇宫当中,永盛大帝直接跪了下来,朝着自己父亲拜去。
皇帝一跪,皇宫内所有人立刻跪下,臣子也好,妃子也罢,太监侍女,全部跪下,不敢直视这位太祖。
顾锦年简简单单三个字,将大夏太祖召唤而出,这等伟力,也唯独儒道才能做到。
随着大夏太祖的出现,京都百姓,也纷纷跪拜下来,没有人不尊重这位太祖。
大夏没有跪拜礼。
可面对这位皇帝,人们是由心的跪下,因为这位皇帝,他爱民如子,他是真正将百姓放在心上。
嫉恶如仇。
他曾颁布律法,持大夏律本者,可入京告状,所有官员不得阻拦。
有百姓这般做,被官员拦截,甚至牵扯到一位王爷。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以卵击石,想要击败一位王爷,这可能吗?
这不可能。
古金往来,就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屁民而已。
但结果呢?
太祖知晓此事后,雷霆大怒,所有阻拦官员全部处于极刑,至于这名犯事的王爷,更是满门抄斩。
这就是太祖所做的事情。
他视民为子,虽然有一些人谩骂他,想要抹黑他,可结果呢?
百姓的眼睛雪亮,他们知道太祖所作所为,他们尊重太祖。
太祖驾崩,举国悲伤,家家户户都挂起白布,是真正的爱戴。
如今,太祖出现,虽然世人知道,这位太祖不是真正的太祖,而是他的精神。
可人们依旧跪下,发自内心的敬重。
而当不和亲三个字落笔后。
顾锦年再度落笔。
“不赔款!”
大夏王朝,历经七十多年,千年前,十国争霸,也从未向外赔款,战败则修生养息,赔款之事,丢人现眼。
“不割地!”
这片土地,只有内斗,割地之辱,非上国之魂,十二边境,此乃耻辱,不夺边城,不为上国。
这就是顾锦年的精气神在内。
“不称臣!”
大夏王朝,是上国,无论面对任何王朝,自今日起,不可称臣,大夏的臣子,高于一切。
大夏的子民,也高于一切。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皇帝镇守国门,君王宁死不屈,绝不苟活。
这是皇帝意志。
大夏意志。
更是顾锦年前世最钦佩的国家意志。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
纵然凄凉。
可骨气在。
输在天意,并非输在民心。
顾锦年下笔如有神,他将心中的想法写出来。
为大夏塑骨。
塑国家之骨。
感染无数百姓。
而文章一出,瞬间引来哗然一片。
无数将士望着这一幕,他们内心遭到巨大的冲击。
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文武百官更是诧异无比地看着这一切。
他们没有想到,顾锦年竟然为大夏立下如此国言,这当真是霸气。
霸气无双啊。
皇宫当中,永盛大帝也反反复复咀嚼着这几句话,眼神当中浮现出不一样的光彩。
不和亲。
不赔款。
不纳贡。
不称臣。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这.......太震撼人心了。
若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一切,这个国家将彻底鼎盛起来。
这是国家的骨气。
百姓都会被感染到。
而北门当中。
顾锦年落笔之后,每一个字都化作金色古字,悬浮在天空当中。
如此。
一道雄厚无比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朕,为大夏太祖,今日立祖制,凡大夏后世君王,须遵此祖制。”
“大夏王朝,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若有违背者,不得民心,不为帝。”
太祖之声响起。
铿锵有力,震耳发聩。
此言一出。
京都百姓也在这一刻彻底沸腾。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呼之声不断,百姓们朝着太祖跪拜。
“儿臣遵旨。”
而此时,大夏皇宫内,永盛大帝没有任何一句话了。
他本来也不想要和亲。
只是形势所迫,如今太祖都出现了,立下祖制,他不可能不同意。
而且自他登基之后,太祖所立下的一切规矩,他都会严格执行。
更何况是太祖亲口所言?
随着永盛大帝开口。
文武百官也随之出声。
“臣等遵旨。”
没有人再生怨言了,他们不敢忤逆太祖,更不敢忤逆现在的民心。
百姓对和亲之事,本身就充满着不满,如今太祖出面,他们若是还不遵守,那下场将极为惨烈。
可就在此时。
齐齐木的声音却不由响起。
他望着顾锦年,眼神当中充满着冷意。
“顾锦年。”
“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你阻止这次和亲,大夏王朝与我匈奴国将会面临开战,到时候尸骨如山,血流成河。”
“此番和亲,错在何处?就因为你一己之言,就要葬送这么多条人命,你还是不是儒者?”
齐齐木怒吼。
他真的愤怒不已啊。
万里迢迢而来,前来迎娶公主。
公主不算什么。
可他知道,公主对匈奴国意味着什么。
倘若公主不去匈奴国,那么匈奴国连续两次被削国运,这是天大的损失,若娶走了公主,匈奴国运将会恢复。
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匈奴国最在乎的事情。
这件事情办好了,他这个皇子的位置,就彻底坐实。
没有人再敢挑衅他的地位,可如今顾锦年三言两语,阻止了这场和亲。
他不服!
他也极其愤怒。
有些歇斯底里,失去了理智。
然而,面对齐齐木的质问。
顾锦年却显得异常澹定,他没有直接看着齐齐木,而是将目光看向左边几千名读书人。
声音澹然道。
“敢问诸位大夏儒生,我大夏惧战否?”
这是第一次询问。
而这些聚集而来的读书人,早就被这般情况搞得热血沸腾。
听到顾锦年所言。
众人异口同声,回答的斩钉截铁。
人群当中,有读书人目呲欲裂,他自幼没有父母,因为他的父母,死在了边境。
死在了这帮匈奴人手中。
所以他读书就是为了为国效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帮助大夏,马踏王庭。
今日顾锦年问是否惧战?
他不惧!
他无畏!
他眼前是父母大仇。
“不惧!”
得到回答后,顾锦年将目光看向右边的大夏百姓。
“敢问大夏百姓们,我大夏惧战否?”
随着声音响起。
这群百姓也露出坚毅无比之色。
有一商贾,攥紧拳头,他立在窗口,声音最大。
他的兄弟,死在了边境。
他恨。
恨死了这帮匈奴。
问我惧战否?
我不惧。
恨不得生吃匈奴肉。
“不惧。”
声音如雷,震耳发聩。
下一刻,顾锦年的目光望着齐齐木。
一时之间,
声音如雷,响彻京都。
“顾某今日,敢问我大夏子民。”
“我大夏,惧战否?”
顾锦年开口
这一次,声音传遍整个大夏京都,每个百姓,每个人耳中。
“不惧。”
震耳欲聋之声响起。
整个京都,所有百姓攥紧拳头,无论男女老少,所有人齐齐开口。
他们目光坚定。
大夏何曾惧战?
听着这恐怖的声音响起,齐齐木脸色难看。
而顾锦年再度开口。
“敢问我大夏将领,惧战否?”
他再度询问。
这一刻,京都周围,所有将士们也在这一刻,鼓足劲怒吼道。
“不惧。”
甚至北门当中,负责维持秩序的两千多精锐将士们,目光冷冽无比,发出整齐的声音。
更是有将士,亮出身上的伤痕,有一道疤痕从肩膀一直到腹部,可怕无比。
渗人无比。
这一刀,就是在边境被匈奴人砍的。
他的队伍,一百人,就他一个人活着回来了。
这道伤痕,触目惊心。
死了这么多战友。
他根本无惧。
他甚至希望自己死在边境。
希望死的是自己。
今日顾锦年问他怕不怕。
他不怕。
他无惧。
因为他是大夏将士。
真正的精锐。
不畏死的大夏将士。
“不惧!”
大夏不惧!
区区匈奴,有何畏惧?
恐怖的声音,震散天上的云团。
这就是大夏的气势。
无敌气势。
得到所有的回答后。
顾锦年的声音继续响起。
“齐齐木。”
“你问我两国开战,我怕不怕?”
“今日,本世子就告诉你,莫说两国开战,就算是全面开战。”
“我大夏也不惧。”
“今日,大夏之骨已经塑成,大夏将迎来千年之变局,大夏崛起,便从北方边境开始。”
“你给我记住。”
“匈奴人,杀我大夏一人,我灭匈奴一百人。”
“你屠我大夏一村。”
“我灭你匈奴一国。”
“不假时日,我大夏的铁骑,将马踏王庭。”
顾锦年开口,这一刻,他将心中所有的怨气全部吐出来。
什么匈奴不匈奴。
这天底下就没有和亲换来的太平。
尊严只在刀剑之上。
听着顾锦年所言,齐齐木脸色更加难看。
而木哈尔则立刻出声,想要试图缓解尴尬。
“世子殿下,不能说气话。”
“此次和亲,是为了两国友好。”
“没必要如此,即便是和亲不了,两国也依旧友好,万不可打仗。”
木哈尔笑着开口。
眼下真继续吵起来的话,指不定他们都走不了,不如赶紧劝和,免得真闹起来了。
然而,木哈尔不说这话还好。
一说这话。
顾锦年更是冷笑不已了。
“和亲是为了两国友好?”
“你当真不知... -->>
“为国立言?”
“顾锦年有这么大的本事?”
“嘶,我没有听错吧?顾锦年居然要为国立言?”
“古今往来,为自身立言者常见,为国立言?这是要做什么?”
“为自身立言者,为圣人也,为国之立言者,为圣贤也。”
随着顾锦年的声音响起,无数人震撼不已。
如若今日是顾锦年立言,说些什么激昂热血之言,他们绝对不会说什么,也不会有如此震撼,可顾锦年现在要做的事情。
是要为国家立言。
这是什么概念?
满朝文武都不敢为国家立言,天下这么多读书人,德高望重者也不少吧?
谁敢说为国家立言?自己都没有立言,还为国家立言?
可顾锦年就敢。
不但敢,而且还凝聚出如此可怕的异象。
大夏书院,苏文景望着这一切,眼神当中满是震撼。
前些日子,他知道顾锦年因为和亲之事,产生了心结。
所以他才会亲自去找一趟顾锦年。
希望能让顾锦年走出困境,只是在他看来,顾锦年这个心结太深了,想要解开需要一定的时间。
却不曾想到,顾锦年没有选择解开心结,而是打破规矩,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这是他无法想象的。
面对和亲,这件事情苏文景都没有半点办法,他也认为和亲不妥,可他找不到办法去解决这件事情。
只能保持沉默。
身份越高,地位越高,所思考的事情就越多,一时的热血,一时的意气,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尤其是自己也已经不是少年了。
可顾锦年做到了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
他打破了规矩。
宰相府内。
听着顾锦年的声音,李善陷入了沉默。
今日,顾锦年为国立言,如若成功,将会给朝堂带来巨大的变化。
这个人若是再入朝堂,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他沉默,心中盘算无数事情。
可此时此刻。
大夏京都。
所有人痴痴呆呆地看向顾锦年。
北门出口。
出嫁队伍已经不敲锣打鼓,热闹景象瞬间全无。
两旁百姓在高楼之处,痴痴呆呆地看着这一切。
大夏王朝,这次和亲,让他们感到压抑,感到愤怒。
区区匈奴人,娶大夏公主为妻,这本身就是丢人现眼的事情。
但很多百姓其实心里知道,朝廷既然这样选择,必然有朝廷的想法。
他们这种平民百姓也没什么好说的,议论两句,谩骂两句也就算了,而后顾锦年作千古名词,再削匈奴国国运,这让他们无比的激动。
以为大夏要开战了。
可没想到的是,匈奴国居然借此机会,借题发挥,不但要求更换一位真正的公主。
更是要娶两个公主离开。
这是奇耻大辱。
真正的奇耻大辱。
只是朝廷答应了,有很多消息散开,百姓们也知道,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纷纷插手。
这让他们感到气愤,但更多的还是无奈。
公主出嫁,为的是友好发展。
但这何尝又不是给人一种,送女人和亲呢?
大夏王朝所面临的困境就在这里,永盛大帝知道,若和亲,百姓不答应,必然民怨四起,大夏子民都会怪罪他,认为他和亲丢人。
可如若不和亲,边境骚乱,百姓提心吊胆,住在京城的百姓,感受不到那种恐慌。
可住在边境的百姓却知道,这有多恐怖,每到深夜,听到有马蹄声就吓得浑身发抖,全村人不敢睡好一个安稳觉。
就怕匈奴来人,铁骑横扫,烧杀抢掠。
所以为了百姓,永盛大帝宁可背负骂名,可若问他心中甘不甘心,他自然也是不甘心的。
只是这一切都没有任何办法。
而眼下。
顾锦年的出现,打破了一切僵局。
礼部尚书杨开望着这一切。
那远处,顾锦年光芒万丈,他看似喝醉酒了,可却给人一种世人皆醉他独醒的感觉。
宣纸飘动。
顾锦年持笔,方才的声音震耳发聩。
“吾名顾锦年,今日于京都北门,为大夏立下国言。”
“以此文章,扬我大夏国威,凝我大夏国魂,塑我大夏国骨。”
“此文,上敬天地,下敬九幽,尊古今往来,一切先贤。”
声音在耳边久久不能消失。
传遍京都每个人耳中。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出嫁队伍都已经启动了,顾锦年却还想着力挽狂澜,改变和亲之事,这让杨开不知道该说什么。
可他也不想阻止,他想看看,顾锦年要为大夏王朝,立下何等国言。
出嫁队伍当中。
齐齐木脸色阴沉无比,到了这一刻,顾锦年竟然还出来搅局,公主他都要娶走了。
顾锦年为何还要来搅局?
他心中有滔天怒火,可这怒火他宣泄不出。
至于一旁的木哈尔,却脸色难看。
他眼中是无奈,也充满着好奇,好奇顾锦年要做什么。
而且,他彻底明白进京时,杨开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不要招惹顾锦年。
他有些后悔了,后悔没有拦住齐齐木,倘若不招惹顾锦年,就不会弄成现在这个局面。
匈奴国第二次被削国运。
顾锦年现在为国立言。
倘若当真立下国言,大夏国运将会增强,敌人变强,就是自己变弱啊。
出嫁队伍面前。
感受到众人目光,顾锦年心如止水。
他今日所言,既是为大夏所言,也是为自己心中不平所言。
一个国家。
即便遇到任何问题,也绝对不能以和亲来解决。
这并非是意气之争,而是国运之争。
大夏王朝,不需要和亲,也不需要靠牺牲女人来换取和平。
和亲的好处,是边境太平。
然而这几日的思考,顾锦年找到了打破规矩的点。
天命之争。
塑造国魂,铸大夏国骨。
宣纸面前。
顾锦年深吸一口气,随后提起毛笔,不过他没有落笔,而是高声而出。
“大夏为东荒中原,自十国而起,上承大乾,下开盛世,太祖立国,救苍生万民于水火之中。”
“大夏之魂,不可磨灭。”
“边境之耻,不可忘却。”
“今日,吾提笔,望大夏太祖,望十国君主,望大乾英魂,显于此世,铸我中原之魂。”
“大夏国言。”
“不和亲!”
顾锦年出声,他没有去夸赞大夏王朝,而是讲述这片土地的故事。
无数年前,有一个大乾王朝。
几千年前,这里十国争霸。
七十多年前,太祖出世,一介布衣,横扫十国,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而今,大夏王朝,居然要以和亲来换取太平?
这岂不是耻辱?
国有国骨,为上国。
人有傲骨,为君子
何为不和亲?
堂堂大国,上国之上,岂能靠女子和亲来平息战乱?
顾锦年动笔,洋洋洒洒,书写文章,和亲者为弱国,强国无需和亲。
以此塑骨。
当这三个字出现,这一刻,大夏皇宫,祖庙当中,一束光芒冲天而起,整个祖庙震颤。
无数人将目光看去。
这一刻,即便是永盛大帝也坐不住了,他露出惊愕之色,望着祖庙。
此时,祖庙上空,光芒璀璨,夺目不已,是一道人影。
一个身穿布衣的天子。
大夏太祖。
布衣天子。
没有奢华的龙袍,也没有高高在上的目光,一切都显得很平凡,可就是这般的极致平凡,却拯救了一个国家。
平推了十个国家。
这便是大夏太祖。
开元大帝。
“儿臣,拜见父皇。”
这一刻,皇宫当中,永盛大帝直接跪了下来,朝着自己父亲拜去。
皇帝一跪,皇宫内所有人立刻跪下,臣子也好,妃子也罢,太监侍女,全部跪下,不敢直视这位太祖。
顾锦年简简单单三个字,将大夏太祖召唤而出,这等伟力,也唯独儒道才能做到。
随着大夏太祖的出现,京都百姓,也纷纷跪拜下来,没有人不尊重这位太祖。
大夏没有跪拜礼。
可面对这位皇帝,人们是由心的跪下,因为这位皇帝,他爱民如子,他是真正将百姓放在心上。
嫉恶如仇。
他曾颁布律法,持大夏律本者,可入京告状,所有官员不得阻拦。
有百姓这般做,被官员拦截,甚至牵扯到一位王爷。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以卵击石,想要击败一位王爷,这可能吗?
这不可能。
古金往来,就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屁民而已。
但结果呢?
太祖知晓此事后,雷霆大怒,所有阻拦官员全部处于极刑,至于这名犯事的王爷,更是满门抄斩。
这就是太祖所做的事情。
他视民为子,虽然有一些人谩骂他,想要抹黑他,可结果呢?
百姓的眼睛雪亮,他们知道太祖所作所为,他们尊重太祖。
太祖驾崩,举国悲伤,家家户户都挂起白布,是真正的爱戴。
如今,太祖出现,虽然世人知道,这位太祖不是真正的太祖,而是他的精神。
可人们依旧跪下,发自内心的敬重。
而当不和亲三个字落笔后。
顾锦年再度落笔。
“不赔款!”
大夏王朝,历经七十多年,千年前,十国争霸,也从未向外赔款,战败则修生养息,赔款之事,丢人现眼。
“不割地!”
这片土地,只有内斗,割地之辱,非上国之魂,十二边境,此乃耻辱,不夺边城,不为上国。
这就是顾锦年的精气神在内。
“不称臣!”
大夏王朝,是上国,无论面对任何王朝,自今日起,不可称臣,大夏的臣子,高于一切。
大夏的子民,也高于一切。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皇帝镇守国门,君王宁死不屈,绝不苟活。
这是皇帝意志。
大夏意志。
更是顾锦年前世最钦佩的国家意志。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
纵然凄凉。
可骨气在。
输在天意,并非输在民心。
顾锦年下笔如有神,他将心中的想法写出来。
为大夏塑骨。
塑国家之骨。
感染无数百姓。
而文章一出,瞬间引来哗然一片。
无数将士望着这一幕,他们内心遭到巨大的冲击。
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文武百官更是诧异无比地看着这一切。
他们没有想到,顾锦年竟然为大夏立下如此国言,这当真是霸气。
霸气无双啊。
皇宫当中,永盛大帝也反反复复咀嚼着这几句话,眼神当中浮现出不一样的光彩。
不和亲。
不赔款。
不纳贡。
不称臣。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这.......太震撼人心了。
若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一切,这个国家将彻底鼎盛起来。
这是国家的骨气。
百姓都会被感染到。
而北门当中。
顾锦年落笔之后,每一个字都化作金色古字,悬浮在天空当中。
如此。
一道雄厚无比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朕,为大夏太祖,今日立祖制,凡大夏后世君王,须遵此祖制。”
“大夏王朝,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若有违背者,不得民心,不为帝。”
太祖之声响起。
铿锵有力,震耳发聩。
此言一出。
京都百姓也在这一刻彻底沸腾。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呼之声不断,百姓们朝着太祖跪拜。
“儿臣遵旨。”
而此时,大夏皇宫内,永盛大帝没有任何一句话了。
他本来也不想要和亲。
只是形势所迫,如今太祖都出现了,立下祖制,他不可能不同意。
而且自他登基之后,太祖所立下的一切规矩,他都会严格执行。
更何况是太祖亲口所言?
随着永盛大帝开口。
文武百官也随之出声。
“臣等遵旨。”
没有人再生怨言了,他们不敢忤逆太祖,更不敢忤逆现在的民心。
百姓对和亲之事,本身就充满着不满,如今太祖出面,他们若是还不遵守,那下场将极为惨烈。
可就在此时。
齐齐木的声音却不由响起。
他望着顾锦年,眼神当中充满着冷意。
“顾锦年。”
“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你阻止这次和亲,大夏王朝与我匈奴国将会面临开战,到时候尸骨如山,血流成河。”
“此番和亲,错在何处?就因为你一己之言,就要葬送这么多条人命,你还是不是儒者?”
齐齐木怒吼。
他真的愤怒不已啊。
万里迢迢而来,前来迎娶公主。
公主不算什么。
可他知道,公主对匈奴国意味着什么。
倘若公主不去匈奴国,那么匈奴国连续两次被削国运,这是天大的损失,若娶走了公主,匈奴国运将会恢复。
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匈奴国最在乎的事情。
这件事情办好了,他这个皇子的位置,就彻底坐实。
没有人再敢挑衅他的地位,可如今顾锦年三言两语,阻止了这场和亲。
他不服!
他也极其愤怒。
有些歇斯底里,失去了理智。
然而,面对齐齐木的质问。
顾锦年却显得异常澹定,他没有直接看着齐齐木,而是将目光看向左边几千名读书人。
声音澹然道。
“敢问诸位大夏儒生,我大夏惧战否?”
这是第一次询问。
而这些聚集而来的读书人,早就被这般情况搞得热血沸腾。
听到顾锦年所言。
众人异口同声,回答的斩钉截铁。
人群当中,有读书人目呲欲裂,他自幼没有父母,因为他的父母,死在了边境。
死在了这帮匈奴人手中。
所以他读书就是为了为国效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帮助大夏,马踏王庭。
今日顾锦年问是否惧战?
他不惧!
他无畏!
他眼前是父母大仇。
“不惧!”
得到回答后,顾锦年将目光看向右边的大夏百姓。
“敢问大夏百姓们,我大夏惧战否?”
随着声音响起。
这群百姓也露出坚毅无比之色。
有一商贾,攥紧拳头,他立在窗口,声音最大。
他的兄弟,死在了边境。
他恨。
恨死了这帮匈奴。
问我惧战否?
我不惧。
恨不得生吃匈奴肉。
“不惧。”
声音如雷,震耳发聩。
下一刻,顾锦年的目光望着齐齐木。
一时之间,
声音如雷,响彻京都。
“顾某今日,敢问我大夏子民。”
“我大夏,惧战否?”
顾锦年开口
这一次,声音传遍整个大夏京都,每个百姓,每个人耳中。
“不惧。”
震耳欲聋之声响起。
整个京都,所有百姓攥紧拳头,无论男女老少,所有人齐齐开口。
他们目光坚定。
大夏何曾惧战?
听着这恐怖的声音响起,齐齐木脸色难看。
而顾锦年再度开口。
“敢问我大夏将领,惧战否?”
他再度询问。
这一刻,京都周围,所有将士们也在这一刻,鼓足劲怒吼道。
“不惧。”
甚至北门当中,负责维持秩序的两千多精锐将士们,目光冷冽无比,发出整齐的声音。
更是有将士,亮出身上的伤痕,有一道疤痕从肩膀一直到腹部,可怕无比。
渗人无比。
这一刀,就是在边境被匈奴人砍的。
他的队伍,一百人,就他一个人活着回来了。
这道伤痕,触目惊心。
死了这么多战友。
他根本无惧。
他甚至希望自己死在边境。
希望死的是自己。
今日顾锦年问他怕不怕。
他不怕。
他无惧。
因为他是大夏将士。
真正的精锐。
不畏死的大夏将士。
“不惧!”
大夏不惧!
区区匈奴,有何畏惧?
恐怖的声音,震散天上的云团。
这就是大夏的气势。
无敌气势。
得到所有的回答后。
顾锦年的声音继续响起。
“齐齐木。”
“你问我两国开战,我怕不怕?”
“今日,本世子就告诉你,莫说两国开战,就算是全面开战。”
“我大夏也不惧。”
“今日,大夏之骨已经塑成,大夏将迎来千年之变局,大夏崛起,便从北方边境开始。”
“你给我记住。”
“匈奴人,杀我大夏一人,我灭匈奴一百人。”
“你屠我大夏一村。”
“我灭你匈奴一国。”
“不假时日,我大夏的铁骑,将马踏王庭。”
顾锦年开口,这一刻,他将心中所有的怨气全部吐出来。
什么匈奴不匈奴。
这天底下就没有和亲换来的太平。
尊严只在刀剑之上。
听着顾锦年所言,齐齐木脸色更加难看。
而木哈尔则立刻出声,想要试图缓解尴尬。
“世子殿下,不能说气话。”
“此次和亲,是为了两国友好。”
“没必要如此,即便是和亲不了,两国也依旧友好,万不可打仗。”
木哈尔笑着开口。
眼下真继续吵起来的话,指不定他们都走不了,不如赶紧劝和,免得真闹起来了。
然而,木哈尔不说这话还好。
一说这话。
顾锦年更是冷笑不已了。
“和亲是为了两国友好?”
“你当真不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