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试炼三国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是诛杀一个宦官。宦官势力不除,杀一个还有另一个站起来。宫中上万的宦官,杀的尽吗?
当时何进手下可是又不少的能人志士,包括后来曹操手下最著名的谋士,曹操的谋主荀攸。试想,这样的人物都没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可见何进的两难抉择。
何进的想法,就是逼迫何太后死心,放弃宦官。从长远来看,宦官之祸如蚀骨之蛆,危及社稷根本,剿除宦官势力势在必行,何进此举是明智之举。但是也因为何进与太后的关系而进退维谷,在自己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只有听取了袁绍的建议,召诸侯进京勤王。
其实,这个想法并非不能成事。何进几乎已经成功了,而且他的行动也经过了深思熟虑,并非有演义中说的那么简单粗暴。
首先,奉召的几支兵马有并州刺史丁原,本来就是何进的心腹。济北相鲍信,也是何进的亲信之臣,要不然也不会首倡举兵讨伐董卓。还有西凉刺史董卓、北海孔融等人。大多数都是何进的心腹,只不过是在外招些兵马以壮声势,说白了就是吓唬人的。
而且,这些人都没有进入京师。董卓被命令停军上林,里洛阳三百里呢,丁原停在孟津,鲍信停在了荣阳。
其目的无非是想让太后知道天下人都想要诛杀宦官,用天下人之口,逼太后妥协。何进成功了吗?成功了。
事实上,在丁原火烧孟津的时候太后就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妥协了。
十常侍全部免职,一干人等都准备告老还乡。这时候,事情似乎已经解决了,剩下的只需要善后,将诸侯打发回去就完成了。
何进的策略是,只要让宦官告老还乡就可以了。和平解决,不用发生流血事件。这就看出何进这人的高明之处,可见他的政治素养至少属于中上水平。
但是,就在这时候,有一个人的行动改变了这一切,那就是袁绍。袁绍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他认为必须诛杀宦官才是圆满完成这一使命。袁绍的动作是进一步下令,督促董卓进京。事实上,真正让董卓进京的是袁绍啊。
为什么袁绍能不听何进的命令?
因为之前说了,袁绍隶属的西园八校尉直属皇权,并不归属大将军何进。而且袁绍是西园八校尉的中军校尉,只比蹇硕低一个等级。蹇硕一死,袁绍理所应当成为了西园军的领军人物,更何况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叔父袁隗更是当今太傅。
至此,袁绍与何进在决策上发生了冲突。而这个冲突,才是造成何进意外被杀、董卓祸乱朝纲的根源所在。
袁绍要杀宦官,那就使得本来要告老还乡的十常侍只能放手一搏。诛杀何进,试图能够自保。他们以为是何进要杀他们,哪里知道是袁绍背着何进暗中动作。
想想看,在何进死后,为什么袁绍等人简简单单就杀了十常侍?如果十常侍明知有活路可走,为什么要与何进同归于尽?
就是因为十常侍本身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上。而这件事情,何进想必是不知道的。为什么不知道?因为如果何进知道,他就不会轻易进宫面见何太后,之前蹇硕密谋杀害何进的时候何进已经成功躲避了,可见这种计谋奈何不了何进。
那么这一次何进为什么会中招?因为他不知道十常侍要与他鱼死网破,他以为十常侍已经束手,准备告老还乡了。但是他没想到,袁绍私下里的动作,招致了十常侍拼死反扑。
所以三国演义中十常侍、何进都扮演了极其愚蠢的角色。结果是同归于尽,便宜了董卓。但是,事实上真正愚蠢的不是何进,而是袁绍。袁绍的愚蠢,葬送了何进苦心经营的计划,也葬送了大汉。
但是如果因此认为袁绍愚蠢,那又是小看了古人的智慧。袁绍虽然称不上明君,但是至少也是一方枭雄,如果认为他没有心机,那就错了。
这其实是袁绍为了争夺权力而想出的一石二鸟之计,毕竟何进在政治立场上与袁家是冲突的。何进代表的是掌握军权的外戚,而袁绍代表的则是掌握文臣的士族。何进虽然想进办法融入士族,但是终究还是没能被他们所接受。
十常侍与何进的同归于尽,对袁家是有好处的。宦官与外戚同时被消灭了,士族成了最大的赢家。
但是,另外一股势力的入侵,让袁绍的美梦破碎了,那就是代表藩镇诸侯的董卓。
此时,刚进京城的董卓其实依然没有绝对的优势。因为京城的军队还在,何进虽死,但是袁绍手中有西园军,依然有很强的作战能力。
可是,袁绍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依然决定让董卓进京。而且董卓也是运气好,一进京,直接碰到了被宦官挟持的皇帝和太后,直接把皇帝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更重要的是,袁绍是把董卓作为盟友来看待的,甚至在董卓进京之后还支持董卓当上了三公的职位。袁绍知道董卓也是另有图谋,但是袁绍小看了董卓的胃口,一个三公的职位并不能满足董卓的野心。
其实这时候董卓手中的兵力不过三五千,试想何进如何能让董卓带着全部西凉军入京?五千人马已经是极限了。丁原、鲍信等人所带人马大致相等。这样的人马是不足以对付西园军的。
这时候,董卓则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计策,他首先京城郊外安营安营驻寨。然后趁深夜,让军士化妆出营,白天再大张旗鼓的回来。如此一来,西凉军天天有人到来。这就造成了西凉军声势浩大的一种假象,谁也不知道西凉军到底有多少兵马。
这样一来,别人看来董卓的势力就变得异常庞大。然后,董卓收编了北军五营,可以猜测这时候袁绍仍然是持支持态度的,至少是不反对。还是那个原因,是袁绍帮助董卓进的京,在袁绍看来,董卓只不过是帮他实现自己目的帮手。
但是,董卓显然不是这么想的,他要的是自己当家做主。因此,董卓收买吕布杀死丁原,收其部众。这样一来,董卓的实际控制力就超过了袁绍。
至此,博弈结束,董卓成了最后的赢家。这是何进绝对没有想到的事情,也是袁绍没有想到的事情。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何进是这三人之中实力最大、能力最强的,但是他却死的最惨。因为强大的人,必然会被小人暗算。董卓是三人之中实力最弱的,但是他却击败了另外两人。一是他比袁绍聪明,二是他比袁绍运气好,先找到了天子。
不是诛杀一个宦官。宦官势力不除,杀一个还有另一个站起来。宫中上万的宦官,杀的尽吗?
当时何进手下可是又不少的能人志士,包括后来曹操手下最著名的谋士,曹操的谋主荀攸。试想,这样的人物都没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可见何进的两难抉择。
何进的想法,就是逼迫何太后死心,放弃宦官。从长远来看,宦官之祸如蚀骨之蛆,危及社稷根本,剿除宦官势力势在必行,何进此举是明智之举。但是也因为何进与太后的关系而进退维谷,在自己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只有听取了袁绍的建议,召诸侯进京勤王。
其实,这个想法并非不能成事。何进几乎已经成功了,而且他的行动也经过了深思熟虑,并非有演义中说的那么简单粗暴。
首先,奉召的几支兵马有并州刺史丁原,本来就是何进的心腹。济北相鲍信,也是何进的亲信之臣,要不然也不会首倡举兵讨伐董卓。还有西凉刺史董卓、北海孔融等人。大多数都是何进的心腹,只不过是在外招些兵马以壮声势,说白了就是吓唬人的。
而且,这些人都没有进入京师。董卓被命令停军上林,里洛阳三百里呢,丁原停在孟津,鲍信停在了荣阳。
其目的无非是想让太后知道天下人都想要诛杀宦官,用天下人之口,逼太后妥协。何进成功了吗?成功了。
事实上,在丁原火烧孟津的时候太后就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妥协了。
十常侍全部免职,一干人等都准备告老还乡。这时候,事情似乎已经解决了,剩下的只需要善后,将诸侯打发回去就完成了。
何进的策略是,只要让宦官告老还乡就可以了。和平解决,不用发生流血事件。这就看出何进这人的高明之处,可见他的政治素养至少属于中上水平。
但是,就在这时候,有一个人的行动改变了这一切,那就是袁绍。袁绍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他认为必须诛杀宦官才是圆满完成这一使命。袁绍的动作是进一步下令,督促董卓进京。事实上,真正让董卓进京的是袁绍啊。
为什么袁绍能不听何进的命令?
因为之前说了,袁绍隶属的西园八校尉直属皇权,并不归属大将军何进。而且袁绍是西园八校尉的中军校尉,只比蹇硕低一个等级。蹇硕一死,袁绍理所应当成为了西园军的领军人物,更何况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叔父袁隗更是当今太傅。
至此,袁绍与何进在决策上发生了冲突。而这个冲突,才是造成何进意外被杀、董卓祸乱朝纲的根源所在。
袁绍要杀宦官,那就使得本来要告老还乡的十常侍只能放手一搏。诛杀何进,试图能够自保。他们以为是何进要杀他们,哪里知道是袁绍背着何进暗中动作。
想想看,在何进死后,为什么袁绍等人简简单单就杀了十常侍?如果十常侍明知有活路可走,为什么要与何进同归于尽?
就是因为十常侍本身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上。而这件事情,何进想必是不知道的。为什么不知道?因为如果何进知道,他就不会轻易进宫面见何太后,之前蹇硕密谋杀害何进的时候何进已经成功躲避了,可见这种计谋奈何不了何进。
那么这一次何进为什么会中招?因为他不知道十常侍要与他鱼死网破,他以为十常侍已经束手,准备告老还乡了。但是他没想到,袁绍私下里的动作,招致了十常侍拼死反扑。
所以三国演义中十常侍、何进都扮演了极其愚蠢的角色。结果是同归于尽,便宜了董卓。但是,事实上真正愚蠢的不是何进,而是袁绍。袁绍的愚蠢,葬送了何进苦心经营的计划,也葬送了大汉。
但是如果因此认为袁绍愚蠢,那又是小看了古人的智慧。袁绍虽然称不上明君,但是至少也是一方枭雄,如果认为他没有心机,那就错了。
这其实是袁绍为了争夺权力而想出的一石二鸟之计,毕竟何进在政治立场上与袁家是冲突的。何进代表的是掌握军权的外戚,而袁绍代表的则是掌握文臣的士族。何进虽然想进办法融入士族,但是终究还是没能被他们所接受。
十常侍与何进的同归于尽,对袁家是有好处的。宦官与外戚同时被消灭了,士族成了最大的赢家。
但是,另外一股势力的入侵,让袁绍的美梦破碎了,那就是代表藩镇诸侯的董卓。
此时,刚进京城的董卓其实依然没有绝对的优势。因为京城的军队还在,何进虽死,但是袁绍手中有西园军,依然有很强的作战能力。
可是,袁绍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依然决定让董卓进京。而且董卓也是运气好,一进京,直接碰到了被宦官挟持的皇帝和太后,直接把皇帝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更重要的是,袁绍是把董卓作为盟友来看待的,甚至在董卓进京之后还支持董卓当上了三公的职位。袁绍知道董卓也是另有图谋,但是袁绍小看了董卓的胃口,一个三公的职位并不能满足董卓的野心。
其实这时候董卓手中的兵力不过三五千,试想何进如何能让董卓带着全部西凉军入京?五千人马已经是极限了。丁原、鲍信等人所带人马大致相等。这样的人马是不足以对付西园军的。
这时候,董卓则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计策,他首先京城郊外安营安营驻寨。然后趁深夜,让军士化妆出营,白天再大张旗鼓的回来。如此一来,西凉军天天有人到来。这就造成了西凉军声势浩大的一种假象,谁也不知道西凉军到底有多少兵马。
这样一来,别人看来董卓的势力就变得异常庞大。然后,董卓收编了北军五营,可以猜测这时候袁绍仍然是持支持态度的,至少是不反对。还是那个原因,是袁绍帮助董卓进的京,在袁绍看来,董卓只不过是帮他实现自己目的帮手。
但是,董卓显然不是这么想的,他要的是自己当家做主。因此,董卓收买吕布杀死丁原,收其部众。这样一来,董卓的实际控制力就超过了袁绍。
至此,博弈结束,董卓成了最后的赢家。这是何进绝对没有想到的事情,也是袁绍没有想到的事情。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何进是这三人之中实力最大、能力最强的,但是他却死的最惨。因为强大的人,必然会被小人暗算。董卓是三人之中实力最弱的,但是他却击败了另外两人。一是他比袁绍聪明,二是他比袁绍运气好,先找到了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