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我不是汉献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由于没有爆发袁曹之间的官渡之战,自然也就没有了之后曹操统一北方的事情。历史早已面目全非,以刘协为首的汉室正统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正在逐步恢复到出兵收复兖豫二州前的状态,而随着朝廷的逐渐恢复,割据一方的曹操、孙策、刘备、袁熙四人也越来越感到形势向着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倾倒。
结盟迫在眉睫!仅凭一家之力,实难抵挡汉军的全力一击,唯有结盟,方有生机。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的四家早在去年便开始相互联络,寻求结盟,只是由于“分赃不均”的缘故,四家一直就没有谈拢。
首先便是指挥权的问题,谁也不愿将自家的人马交予他人,统一指挥。可若四家各自为战,那也不过是给汉军逐一击破的机会而已。
其次便是四家相隔甚远,尤其是袁熙跟刘备,一个在北一个在南,想要合兵一处,谈何容易。
但在汉军的无形威胁下,四家诸侯最终还是决定合兵一处,将打一家。每一家出兵三万,集中到徐州曹操那里,由四家推选出的将领统率。人马好派,四家诸侯都知道刘协的大汉不会任由他们各自为政,收复故土是迟早的事情,为此这几年各家都是不断征兵,扩充自己的实力,尤其是曹操,在失去了兖豫二州后,为了保证不被袁熙、孙策伺机吞并,曹军一直保持着七万上下的人数,一旦到了战时,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军一倍,三万人并不能叫曹操伤筋动骨。
可人马好派,领军的将领却不好挑选,谁都希望是自家的将领来领导这支联合军,可这样一来推选就变成了王婆卖瓜,都只知道推选隶属自家的将领。
孙策推荐了周瑜,曹操推荐了曹仁,袁熙推荐了张颌,刘备则推出了诸葛亮。四家互不相让,为了此事日日争吵,都认为只有自家才有资格统领联合。直到最后,曹操选择了退让,放弃了竞争转而支持孙策推荐的周瑜,在袁熙跟刘备谈不拢谁退出这个问题以后,十二万联合军的主帅被确定下来,江东周瑜。
周瑜文武兼备,诸葛亮足智多谋,曹仁、张颌也皆是上将之选,若是这四人聚到了一处,那还真够让刘协感到头疼的。好在四家诸侯只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选择结盟,私底下却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在确定了联合军的主帅花落谁家后,除了周瑜要留在联合军内外,其余三人则被各家主公另委重任。
……
曹、孙、袁、刘四家结盟的事情刘协知道,早在四家开始各自派人接触联络的时候,就有“心向汉室的有心人”暗中禀报了刘协。刘协知道四家有意结盟对抗自己的事,也曾经想过要派人阻止或者是先下手为强。只是此时的大汉尚在恢复期,一旦决定出兵,那势必会打乱原先朝廷指定的计划。
刘协并不愿意为了打乱四家的结盟而影响到自身的大计,因为只要朝廷一直保持强势,四家即便不结盟也不会任由朝廷将他们四家逐一击破,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不能先发制人,那就只能暗中派人捣捣乱,敲敲边鼓拖延时间了。
而对于四家结盟组成联合军一事,刘协也不是太担心。周瑜是牛人,关于这点刘协承认。但一样米养百样人,众口难调啊,别看周瑜是联合军的主帅,但想要将手下来自四方势力的人马整合出战力,拧成一股绳,有的周瑜忙的。
至于联合军的十二万人,要按人数算已经可以与汉军的六支主力人数相当,可刘协早年间就施行藏兵于民的策略,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各郡郡兵中的精锐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正规军。
在得知四家结盟组成联合军后,刘协便密令各军做好扩军准备,先期人数上限为五万,只为应对四家联合军的先发制人。
而随着四家联合军在徐州集结,战争的乌云也再次开始笼罩中原大地。大汉七支主力军纷纷放开手脚,收纳自各郡赶来的郡兵,抓紧时间训练。庞德在三年前奉命建立新军,以骁骑营为骨干,扩营成军,此番将是这支新军的首战,身为主将的庞德很期待。
大汉七支主力,汉安、解烦、游奕、踏白、伏波、乞活、骁骑,再加上隶属天子直辖的天子亲军,汉军的常备兵力达到二十万。此番扩军也并非全员扩军,远在西域的乞活以及守卫雁门的解烦就未动。但即便是只有五支人马扩军,人数也有二十五万。
四家诸侯穷兵黩武,也将将是凑出了六十万人,其中河北袁熙占了一半,其次便是曹操的十四万,剩下的十六万则是孙策与刘备的总和。因为每家的家底不同,所拿出加入联合军的人马精锐程度也不相同。
孙策照顾自己的好兄弟,拿出的三万人可说是江东军中的精锐,将领方面则是派出了程普、黄盖、韩当三位老臣以及凌统、徐盛这两个江东军中的后起之秀。
曹操、袁熙也还算厚道,各自派出的三万人虽不能算是自家军中的精锐,但也属于中上水准,拥有一战之力。
最让人无语的是刘备拿出的三万人,将领名不见经传也就罢了,三万人马也多是老弱残兵,做做军中后勤还行,上阵只会拖后腿。而刘备对此还振振有词,说自己势单力薄,荆南人口稀薄,向朝廷发难以后自己更需要人手防备朝廷的报复。
袁熙跟刘备打交道的时间不长,对刘备的为人不甚了解,他也不愿刚结盟就闹出不合的笑话,对此事也就不予置评。而曹操、孙策则是太了解刘备的为人,知道这刘大耳一向如此,虽与袁熙的顾虑一样,但二人却不打算吃这个哑巴亏,来日方长,早晚有叫刘大耳后悔的时候。
四家结盟的目标当然是打倒朝廷,平分天下。但四家同样也清楚想要一举击溃朝廷是不现实的。为此四家为此次结盟定下了一个目标,先取兖豫,再夺并荆,将朝廷控制的区域压缩到虎牢关以北。
兖豫因为离得徐州最近,所以是联合军的首要目标。四家约定,在拿下兖豫之后,自寿春至江夏以南归江东所有,而袁熙则可以得到自濮阳往北的区域。曹操则是收回剩余的兖豫之地。至于荆北以及并州,那是在将汉军赶到虎牢关以北以后才会考虑的事情,按照约定,荆北会归刘备所有,而并州则归袁熙,但何时出兵,到时就要看各人的心情了。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刘备自以为自己此次在四家结盟中占了大便宜,却不知之后还有一个大麻烦在等着他。诸葛亮的劝告并未让其改变心意,由于先前进攻巴蜀失利,损兵折将不说还失去了关羽,刘备对诸葛亮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虽不至于不信任诸葛亮的能力,但也不似一开始那样盲目了。
而诸葛亮也是有苦无处说,刘备在成都的屠城之举,导致本就不多的人才出现流失,先是马良马谡兄弟离开,再就是回家探亲的崔钧一去不返,不再联络,算上在南蛮被擒的孟建和江夏被擒的廖立,刘备手下的文官里能拿得出手的就剩下诸葛亮跟蒋琬。
演义中刘备真正发迹是在取了巴蜀以后,那时刘璋黯弱,而巴蜀又多是躲避兵祸的人才,刘备去了巴蜀以后,那些不甘寂寞的文臣武将纷纷来投,这才让刘备有了跟曹操、孙权叫板的底气。
可如今的... -->>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由于没有爆发袁曹之间的官渡之战,自然也就没有了之后曹操统一北方的事情。历史早已面目全非,以刘协为首的汉室正统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正在逐步恢复到出兵收复兖豫二州前的状态,而随着朝廷的逐渐恢复,割据一方的曹操、孙策、刘备、袁熙四人也越来越感到形势向着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倾倒。
结盟迫在眉睫!仅凭一家之力,实难抵挡汉军的全力一击,唯有结盟,方有生机。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的四家早在去年便开始相互联络,寻求结盟,只是由于“分赃不均”的缘故,四家一直就没有谈拢。
首先便是指挥权的问题,谁也不愿将自家的人马交予他人,统一指挥。可若四家各自为战,那也不过是给汉军逐一击破的机会而已。
其次便是四家相隔甚远,尤其是袁熙跟刘备,一个在北一个在南,想要合兵一处,谈何容易。
但在汉军的无形威胁下,四家诸侯最终还是决定合兵一处,将打一家。每一家出兵三万,集中到徐州曹操那里,由四家推选出的将领统率。人马好派,四家诸侯都知道刘协的大汉不会任由他们各自为政,收复故土是迟早的事情,为此这几年各家都是不断征兵,扩充自己的实力,尤其是曹操,在失去了兖豫二州后,为了保证不被袁熙、孙策伺机吞并,曹军一直保持着七万上下的人数,一旦到了战时,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军一倍,三万人并不能叫曹操伤筋动骨。
可人马好派,领军的将领却不好挑选,谁都希望是自家的将领来领导这支联合军,可这样一来推选就变成了王婆卖瓜,都只知道推选隶属自家的将领。
孙策推荐了周瑜,曹操推荐了曹仁,袁熙推荐了张颌,刘备则推出了诸葛亮。四家互不相让,为了此事日日争吵,都认为只有自家才有资格统领联合。直到最后,曹操选择了退让,放弃了竞争转而支持孙策推荐的周瑜,在袁熙跟刘备谈不拢谁退出这个问题以后,十二万联合军的主帅被确定下来,江东周瑜。
周瑜文武兼备,诸葛亮足智多谋,曹仁、张颌也皆是上将之选,若是这四人聚到了一处,那还真够让刘协感到头疼的。好在四家诸侯只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选择结盟,私底下却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在确定了联合军的主帅花落谁家后,除了周瑜要留在联合军内外,其余三人则被各家主公另委重任。
……
曹、孙、袁、刘四家结盟的事情刘协知道,早在四家开始各自派人接触联络的时候,就有“心向汉室的有心人”暗中禀报了刘协。刘协知道四家有意结盟对抗自己的事,也曾经想过要派人阻止或者是先下手为强。只是此时的大汉尚在恢复期,一旦决定出兵,那势必会打乱原先朝廷指定的计划。
刘协并不愿意为了打乱四家的结盟而影响到自身的大计,因为只要朝廷一直保持强势,四家即便不结盟也不会任由朝廷将他们四家逐一击破,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不能先发制人,那就只能暗中派人捣捣乱,敲敲边鼓拖延时间了。
而对于四家结盟组成联合军一事,刘协也不是太担心。周瑜是牛人,关于这点刘协承认。但一样米养百样人,众口难调啊,别看周瑜是联合军的主帅,但想要将手下来自四方势力的人马整合出战力,拧成一股绳,有的周瑜忙的。
至于联合军的十二万人,要按人数算已经可以与汉军的六支主力人数相当,可刘协早年间就施行藏兵于民的策略,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各郡郡兵中的精锐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正规军。
在得知四家结盟组成联合军后,刘协便密令各军做好扩军准备,先期人数上限为五万,只为应对四家联合军的先发制人。
而随着四家联合军在徐州集结,战争的乌云也再次开始笼罩中原大地。大汉七支主力军纷纷放开手脚,收纳自各郡赶来的郡兵,抓紧时间训练。庞德在三年前奉命建立新军,以骁骑营为骨干,扩营成军,此番将是这支新军的首战,身为主将的庞德很期待。
大汉七支主力,汉安、解烦、游奕、踏白、伏波、乞活、骁骑,再加上隶属天子直辖的天子亲军,汉军的常备兵力达到二十万。此番扩军也并非全员扩军,远在西域的乞活以及守卫雁门的解烦就未动。但即便是只有五支人马扩军,人数也有二十五万。
四家诸侯穷兵黩武,也将将是凑出了六十万人,其中河北袁熙占了一半,其次便是曹操的十四万,剩下的十六万则是孙策与刘备的总和。因为每家的家底不同,所拿出加入联合军的人马精锐程度也不相同。
孙策照顾自己的好兄弟,拿出的三万人可说是江东军中的精锐,将领方面则是派出了程普、黄盖、韩当三位老臣以及凌统、徐盛这两个江东军中的后起之秀。
曹操、袁熙也还算厚道,各自派出的三万人虽不能算是自家军中的精锐,但也属于中上水准,拥有一战之力。
最让人无语的是刘备拿出的三万人,将领名不见经传也就罢了,三万人马也多是老弱残兵,做做军中后勤还行,上阵只会拖后腿。而刘备对此还振振有词,说自己势单力薄,荆南人口稀薄,向朝廷发难以后自己更需要人手防备朝廷的报复。
袁熙跟刘备打交道的时间不长,对刘备的为人不甚了解,他也不愿刚结盟就闹出不合的笑话,对此事也就不予置评。而曹操、孙策则是太了解刘备的为人,知道这刘大耳一向如此,虽与袁熙的顾虑一样,但二人却不打算吃这个哑巴亏,来日方长,早晚有叫刘大耳后悔的时候。
四家结盟的目标当然是打倒朝廷,平分天下。但四家同样也清楚想要一举击溃朝廷是不现实的。为此四家为此次结盟定下了一个目标,先取兖豫,再夺并荆,将朝廷控制的区域压缩到虎牢关以北。
兖豫因为离得徐州最近,所以是联合军的首要目标。四家约定,在拿下兖豫之后,自寿春至江夏以南归江东所有,而袁熙则可以得到自濮阳往北的区域。曹操则是收回剩余的兖豫之地。至于荆北以及并州,那是在将汉军赶到虎牢关以北以后才会考虑的事情,按照约定,荆北会归刘备所有,而并州则归袁熙,但何时出兵,到时就要看各人的心情了。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刘备自以为自己此次在四家结盟中占了大便宜,却不知之后还有一个大麻烦在等着他。诸葛亮的劝告并未让其改变心意,由于先前进攻巴蜀失利,损兵折将不说还失去了关羽,刘备对诸葛亮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虽不至于不信任诸葛亮的能力,但也不似一开始那样盲目了。
而诸葛亮也是有苦无处说,刘备在成都的屠城之举,导致本就不多的人才出现流失,先是马良马谡兄弟离开,再就是回家探亲的崔钧一去不返,不再联络,算上在南蛮被擒的孟建和江夏被擒的廖立,刘备手下的文官里能拿得出手的就剩下诸葛亮跟蒋琬。
演义中刘备真正发迹是在取了巴蜀以后,那时刘璋黯弱,而巴蜀又多是躲避兵祸的人才,刘备去了巴蜀以后,那些不甘寂寞的文臣武将纷纷来投,这才让刘备有了跟曹操、孙权叫板的底气。
可如今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