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我不是汉献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讨价还价这种事放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这回三路诸侯与朝廷的谈判,作为使者的诸葛亮、顾雍、审配便向朝廷提出了非分的要求。不过作为朝廷代表的郭嘉并不为所动,你开你的价,我不答应就是,没必要为此生气。
不过刘协就没有郭嘉的好涵养了,在看到三家诸侯开出的条件以后,刘协被气乐了。若不是自己坚持百姓为重,孙权、刘备、袁熙这三家还不知道这时候被自己给吊打成什么样呢,现在倒好,竟敢跑来自己这里嘚瑟,看他们开出的条件,仿佛他们已经是胜利者了。
“奉孝,你怎么看?”刘协随手丢掉手里的报告,问郭嘉道。
“圣上何必动怒,这不过是诸葛亮等人的一种策略,朝廷不答应便是。”郭嘉不慌不忙的答道。
“我当然知道这点,我是问你对此条件有何看法?”
“这种条件恐怕就是诸葛亮他们自己都不认为会被朝廷接受,圣上何必对此耿耿于怀。依臣之见,不必理会。”
“……好吧,你既然不肯说,那我也不勉强你。”
“多谢圣上,还请圣上告知朝廷的底线,这样臣才好去与诸葛亮等人谈判。”
“……只要不吃亏,怎么谈是你的事。”刘协想了想,给了郭嘉一个模糊的答案。郭嘉对此倒是挺满意。
……
话分两头,回到驿馆的诸葛亮等人此时也正聚在一起讨论今日与郭嘉的第一次见面。今日是双方正式谈判的头一天,肯定是谈不出什么结果。而诸葛亮等人之所以会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不过是为了试探一下朝廷的底细,朝廷不答应是必然,答应了才会叫人心生疑虑,怀疑朝廷同意此次谈判的真正意图。
说是讨论,实际上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诸葛亮、顾雍、审配分别代表三方势力,若不是朝廷此时势大,三家早就开打,哪还会坐在一块商量对付朝廷的办法。而且即便是此时的对手一致,各自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审配的目的是维持现状,以壶关为界,壶关以东归属袁熙,而顾雍的目的则是确保江东的完整,若是能够拿下广陵、庐江二地,这便算是意外之喜。孙权很有自知之明,不似河北那样光想好事,孙权知道,这回不出血恐怕难以让朝廷罢兵。不过眼下审配所代表的河北明显在吸引朝廷的仇恨,作为使者的顾雍自然没有必要过早将江东的底线告知他人。无有对比就体现不出江东的诚意,有河北这个强硬分子作为比较,朝廷也能更容易接受江东的条件。
而诸葛亮此时所想已经不仅仅是与朝廷暂止兵戈这个问题了,他此行来长安的目的,是希望可以让朝廷承认刘备在荆南的合法地位,只要朝廷承认,刘备对南方的蚕食就师出有名。为了让朝廷承认,在诸葛亮离开荆南前,刘备甚至表示愿意为朝廷永镇南方。不过诸葛亮对此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谁都不是傻子!即便刘协一时犯了糊涂,他身边的那些人精也不可能放任刘备在南方休养生息的做大。所以诸葛亮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朝廷承认刘备对荆南的合法占有即可,至于以后的事情,那就只能等到以后再说了。
三家诸侯,各怀不同目的,能商量出个结果才怪。不过由于朝廷这个当前最大的敌人存在,三家都没有撕破脸,就仿佛三只浑身尖刺的刺猬,为了取暖小心靠近,又担心会被“同伴”刺伤。
诸葛亮等人在驿馆的一举一动,自然躲不过朝廷耳目的监视。这里是长安,是天眼的大本营,对于外来人口,尤其是像诸葛亮等人这样带着明显标识的监视,自然要做到滴水不漏,哪怕是上个茅房,都会有几双眼睛在暗中盯着。
第一日的谈判就这样没有任何成果的过去,而在第二次谈判的时候,谈判双方开始了真正的交锋。头一回是诸葛亮等人出招,这一回自然就轮到郭嘉了。
相比起诸葛亮等人提出的不切实际的条件,郭嘉拿出的条件显得更符合实际。可诸葛亮等人的目的并不是想要与朝廷化干戈为玉帛,因为他们知道,朝廷是不可能容忍大汉江山被人割据一方的,此时的妥协只是为了拖延时间。既然如此,那为何又要舍弃自身的利益,除非是为了达到目的,否则任何利益都不能被允许轻易舍弃。
诸葛亮等人头回提出的条件是要求朝廷承认他们三家对大汉的割据,承认大汉的宗主国地位,但大汉无有对其治下干涉的权利,三大诸侯属于听调不听宣的特殊存在。这种条件大汉怎么可能答应!
而郭嘉拿出的条件则是抛开了明确双方关系这一环节,直接对双方通商以及人员往来等等方面做了更加详细的说明。只是朝廷势大,三家诸侯无人可以独立抗衡。尤其是如今朝廷治下的百姓生活明显要优于三家诸侯治下,一旦放开人员往来的限制,很有可能三家诸侯就要面临治下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趋吉避凶本就是人之常情,觉悟高到宁愿吃苦受罪都要留下的人终归是少数,而且都是大汉子民,这中间压根就不存在谁是叛徒这个问题。在你这里生活过得不好,还不许我去别的地方讨生活?扯淡!
郭嘉的条件看似无害,实际上却是包藏祸心,双方加强通商的确可以给三家诸侯带来利益,可放开人员往来的提议,那就是在挖三家诸侯的墙角。
第二次谈判不欢而散,紧接着便是第三次谈判,而这次谈判不过是前两次的延续,依旧没有谈出什么结果。为了给双方留下重新考虑的时间,郭嘉提议暂缓几日再开始第四次谈判,诸葛亮等人对此并无异议。
谈判暂时中止,诸葛亮等人也没有闲着,各自拜访长安城中说话有些份量的权贵,希望可以从这些权贵的口中知道一些对我们来说有用的消息。只是可惜礼物送出去不少,可真正有用的消息却一点都没探听到。尤其是诸葛亮等人所提的请求,那些被拜访的人是直接摇头,当场拒绝。不过拒绝归拒绝,该收的礼物倒是收的很痛快。诸葛亮等人不知道,这些权贵之所以敢放心大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收礼物,那是因为事先刘协已经跟他们打过招呼,到时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的结果。
在权贵那里的连连碰壁,让诸葛亮的心情有些糟糕,这一日从杨彪府上出来,诸葛亮没有立刻返回驿馆,而是带着随从在长安城里闲逛,想要借此散散心,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这次的谈判。
走着走着,便到了午时,眼看着到了饭点,诸葛亮也没回驿馆的打算,带着随从就近找了家饭馆,打算用罢了饭后再回。
随便点了一些酒食,诸葛亮坐在靠窗的一张桌旁等着酒菜上来,耳边就无意中听到了一个消息。这里就是一家普通的饭馆,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与诸葛亮邻桌的就是两个匠人。如今在大汉,士农工商之间的界定已经变得模糊,不是说你做了商人就一辈子只能做商人,若是想要改行做农夫,那只需要到官府报备,得到许可以后便可以改行。
与诸葛亮邻桌的二人应该以前就是农夫,只不过后来改行做了匠人,这才留在城中居住。二人谈论的当然不可能是国家大事,说的只是家长里短,其中就谈到了最近城里的粮价有不小的上涨。虽然这点涨幅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 -->>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讨价还价这种事放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这回三路诸侯与朝廷的谈判,作为使者的诸葛亮、顾雍、审配便向朝廷提出了非分的要求。不过作为朝廷代表的郭嘉并不为所动,你开你的价,我不答应就是,没必要为此生气。
不过刘协就没有郭嘉的好涵养了,在看到三家诸侯开出的条件以后,刘协被气乐了。若不是自己坚持百姓为重,孙权、刘备、袁熙这三家还不知道这时候被自己给吊打成什么样呢,现在倒好,竟敢跑来自己这里嘚瑟,看他们开出的条件,仿佛他们已经是胜利者了。
“奉孝,你怎么看?”刘协随手丢掉手里的报告,问郭嘉道。
“圣上何必动怒,这不过是诸葛亮等人的一种策略,朝廷不答应便是。”郭嘉不慌不忙的答道。
“我当然知道这点,我是问你对此条件有何看法?”
“这种条件恐怕就是诸葛亮他们自己都不认为会被朝廷接受,圣上何必对此耿耿于怀。依臣之见,不必理会。”
“……好吧,你既然不肯说,那我也不勉强你。”
“多谢圣上,还请圣上告知朝廷的底线,这样臣才好去与诸葛亮等人谈判。”
“……只要不吃亏,怎么谈是你的事。”刘协想了想,给了郭嘉一个模糊的答案。郭嘉对此倒是挺满意。
……
话分两头,回到驿馆的诸葛亮等人此时也正聚在一起讨论今日与郭嘉的第一次见面。今日是双方正式谈判的头一天,肯定是谈不出什么结果。而诸葛亮等人之所以会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不过是为了试探一下朝廷的底细,朝廷不答应是必然,答应了才会叫人心生疑虑,怀疑朝廷同意此次谈判的真正意图。
说是讨论,实际上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诸葛亮、顾雍、审配分别代表三方势力,若不是朝廷此时势大,三家早就开打,哪还会坐在一块商量对付朝廷的办法。而且即便是此时的对手一致,各自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审配的目的是维持现状,以壶关为界,壶关以东归属袁熙,而顾雍的目的则是确保江东的完整,若是能够拿下广陵、庐江二地,这便算是意外之喜。孙权很有自知之明,不似河北那样光想好事,孙权知道,这回不出血恐怕难以让朝廷罢兵。不过眼下审配所代表的河北明显在吸引朝廷的仇恨,作为使者的顾雍自然没有必要过早将江东的底线告知他人。无有对比就体现不出江东的诚意,有河北这个强硬分子作为比较,朝廷也能更容易接受江东的条件。
而诸葛亮此时所想已经不仅仅是与朝廷暂止兵戈这个问题了,他此行来长安的目的,是希望可以让朝廷承认刘备在荆南的合法地位,只要朝廷承认,刘备对南方的蚕食就师出有名。为了让朝廷承认,在诸葛亮离开荆南前,刘备甚至表示愿意为朝廷永镇南方。不过诸葛亮对此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谁都不是傻子!即便刘协一时犯了糊涂,他身边的那些人精也不可能放任刘备在南方休养生息的做大。所以诸葛亮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朝廷承认刘备对荆南的合法占有即可,至于以后的事情,那就只能等到以后再说了。
三家诸侯,各怀不同目的,能商量出个结果才怪。不过由于朝廷这个当前最大的敌人存在,三家都没有撕破脸,就仿佛三只浑身尖刺的刺猬,为了取暖小心靠近,又担心会被“同伴”刺伤。
诸葛亮等人在驿馆的一举一动,自然躲不过朝廷耳目的监视。这里是长安,是天眼的大本营,对于外来人口,尤其是像诸葛亮等人这样带着明显标识的监视,自然要做到滴水不漏,哪怕是上个茅房,都会有几双眼睛在暗中盯着。
第一日的谈判就这样没有任何成果的过去,而在第二次谈判的时候,谈判双方开始了真正的交锋。头一回是诸葛亮等人出招,这一回自然就轮到郭嘉了。
相比起诸葛亮等人提出的不切实际的条件,郭嘉拿出的条件显得更符合实际。可诸葛亮等人的目的并不是想要与朝廷化干戈为玉帛,因为他们知道,朝廷是不可能容忍大汉江山被人割据一方的,此时的妥协只是为了拖延时间。既然如此,那为何又要舍弃自身的利益,除非是为了达到目的,否则任何利益都不能被允许轻易舍弃。
诸葛亮等人头回提出的条件是要求朝廷承认他们三家对大汉的割据,承认大汉的宗主国地位,但大汉无有对其治下干涉的权利,三大诸侯属于听调不听宣的特殊存在。这种条件大汉怎么可能答应!
而郭嘉拿出的条件则是抛开了明确双方关系这一环节,直接对双方通商以及人员往来等等方面做了更加详细的说明。只是朝廷势大,三家诸侯无人可以独立抗衡。尤其是如今朝廷治下的百姓生活明显要优于三家诸侯治下,一旦放开人员往来的限制,很有可能三家诸侯就要面临治下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趋吉避凶本就是人之常情,觉悟高到宁愿吃苦受罪都要留下的人终归是少数,而且都是大汉子民,这中间压根就不存在谁是叛徒这个问题。在你这里生活过得不好,还不许我去别的地方讨生活?扯淡!
郭嘉的条件看似无害,实际上却是包藏祸心,双方加强通商的确可以给三家诸侯带来利益,可放开人员往来的提议,那就是在挖三家诸侯的墙角。
第二次谈判不欢而散,紧接着便是第三次谈判,而这次谈判不过是前两次的延续,依旧没有谈出什么结果。为了给双方留下重新考虑的时间,郭嘉提议暂缓几日再开始第四次谈判,诸葛亮等人对此并无异议。
谈判暂时中止,诸葛亮等人也没有闲着,各自拜访长安城中说话有些份量的权贵,希望可以从这些权贵的口中知道一些对我们来说有用的消息。只是可惜礼物送出去不少,可真正有用的消息却一点都没探听到。尤其是诸葛亮等人所提的请求,那些被拜访的人是直接摇头,当场拒绝。不过拒绝归拒绝,该收的礼物倒是收的很痛快。诸葛亮等人不知道,这些权贵之所以敢放心大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收礼物,那是因为事先刘协已经跟他们打过招呼,到时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的结果。
在权贵那里的连连碰壁,让诸葛亮的心情有些糟糕,这一日从杨彪府上出来,诸葛亮没有立刻返回驿馆,而是带着随从在长安城里闲逛,想要借此散散心,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这次的谈判。
走着走着,便到了午时,眼看着到了饭点,诸葛亮也没回驿馆的打算,带着随从就近找了家饭馆,打算用罢了饭后再回。
随便点了一些酒食,诸葛亮坐在靠窗的一张桌旁等着酒菜上来,耳边就无意中听到了一个消息。这里就是一家普通的饭馆,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与诸葛亮邻桌的就是两个匠人。如今在大汉,士农工商之间的界定已经变得模糊,不是说你做了商人就一辈子只能做商人,若是想要改行做农夫,那只需要到官府报备,得到许可以后便可以改行。
与诸葛亮邻桌的二人应该以前就是农夫,只不过后来改行做了匠人,这才留在城中居住。二人谈论的当然不可能是国家大事,说的只是家长里短,其中就谈到了最近城里的粮价有不小的上涨。虽然这点涨幅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