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三国之群芳寻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者,当涂高,刘氏亡,袁氏兴’,我还以为是谣言,原来都是真的,定是袁家故意派人散布的。爱卿,你可要帮助本宫,本宫可不想刘汉数百年基业尽丧本宫之手。”
金良心中窃喜,其实“刘氏亡,袁氏兴”这六个字,是轩辕雪派唐家一些心腹下属在洛阳城里散布的,目的是为了分化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们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很是汹涌,只要这个谣言散布开来,许多还忠于刘汉的世家必定对袁家侧目视之,而且袁家在普天之下安插了那么多门生故吏,天下的官位本来就那么多,此长彼消,袁家的霸道必然损害到了其他世家的利益,对袁家暗含敌意的世家绝不止一两家,这个谣言没准也能把那些反袁世家联合起来,这样一来,也加速了何太后心中的危机感,加深了何太后对他的信任,真可谓一举两得。
金良继续诡言道:“虽然先帝说那是天数,但他作为刘汉子孙,不能坐看刘汉社稷崩溃,于是他牺牲掉成仙的功德,逆天改命,传我诸多本领,命我辅佐少主,中兴汉室。先帝也交代了,中兴汉室第一步是联合袁家除掉董卓,然后再联合其他诸侯除掉袁家,最后再慢慢剪除心怀不轨的其他诸侯。”
何太后听金良这么一说,便拜道:“一切都仰仗爱卿了。”
金良赶紧扶起何太后:“微臣愧不敢当,只要太后信得过微臣,微臣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金良伸手扶起何太后时,触手便是玉脂凝膏般的柔滑肌肤,心里不禁一荡,何莲这娘们年近三旬,保养得还真好,这皮肤摸着真好,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才能好好地摸上一把。金良便跟何太后细细商议该如何限制袁家的势力,想要打动敌人,必须要知己知彼。
金良原本对袁家知之甚少,除了袁绍、袁术二人之外,几乎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袁家四世三公到底是什么来历,但他麾下陈琳、郭嘉都对袁家了解甚多,金良向他们探询后,越发觉得袁家的可怕。而且最重要的是轩辕雪察觉蚩尤手下可能有最少一个最多几个潜伏在袁家,以便左右凡间大势。所以金良跟袁家敌对是必然的结果。
自从那个装逼犯袁安开始,袁家便飞黄腾达了上百年,袁安做过司徒,袁安的次子袁敞做过司空,袁安的长子袁京虽然只做到蜀郡太守。但袁京的儿子袁汤却官至太尉,并且袁汤的三子袁逢、四子袁隗也都位至三公,这便是所谓的“四世三公”。实际上。在历史上,到了袁绍和袁术这一代,更可谓是五世三公,袁术那家伙还自称过皇帝,算是“五世三公一帝王”。四世三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东汉时期那个狗屁的察举制度。察举制度让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举荐贤才,袁家那些公们都有权力举荐贤才。而被举之人成为这些举主、府主的门生、古吏,门生故吏为了利禄。以君臣、父子之礼对待举主,甚至不惜谄附、贿赂以求固结,这四世一百年下来,袁家在朝野上下不知道培育了多少门生故吏。普天之下大部分州郡县都密布了他们的门生故吏,这个势力甚至是比皇室还要强大几分吧。
历史上,关东诸侯讨伐董卓之战与官渡之战之间的十年间,曹操依附袁绍发展,袁绍雄霸华北,孙坚依附袁术发展,袁术雄霸华南,公孙瓒则跟袁术联手对付袁绍,曹操则跟袁绍联手对付袁术。刘表则跟袁绍联手对付孙坚,这十年间打的战,除了捣乱的吕布之外。中原混战多是袁氏兄弟的内讧,可见袁氏势力有多么庞大,多么可怕。要不是因为袁氏兄弟不合,怕是这天下也不会落到曹操手里,有那么多门生故吏帮忙,莫说是复兴汉室。就算是兄弟联手、另起炉灶,取代整个大汉朝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可是两兄弟都极其看不起对方,兄弟倪墙,自相残杀,致使袁家应了孟子那句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金良稍微思量了一下,便对何太后进言道:“大将军此前误信袁绍之言,征召四方将士入京,真乃大错特错,尤其是招了董卓入京,几乎能将刘汉社稷毁于一旦。董卓原本只是西凉的一介小军官,是由名将段颎推荐给时任司徒的袁隗,在袁隗的司徒府上担任掾属,从此才开始屡屡升官,他的发家离不开袁家的支持,算是袁家故吏,后来袁绍蒙骗大将军召外兵进京铲除十常侍首先想到的便是董卓,便是有这样一个渊源在。袁家和董卓都心怀不轨,这样内外夹攻,若非太后英明,及时命我聚拢兵权,则大势倾颓一发不可收拾。”
何太后点头称是:“爱卿所言极是,本宫也曾劝大兄莫要引入外兵,怎奈大兄刚愎自用,不听良言,致使绝好局面毁于一旦。”
金良见何太后听得进去,便又继续直言进谏道:“大将军实在不该重用袁家的人,太后也实在不应该信任袁隗等人。”
何太后疑道:“袁家已经这样糟糕了,本太后决意再也不信任他们了,为何爱卿还要再三强调?”
金良便引用郭嘉和陈琳曾给他讲过的史实:“袁家自袁安兴起,而袁安假借卧雪之虚名得到朝廷信用,和帝时,窦太后临朝,窦宪时任大将军,袁安多次上书,弹劾污蔑窦氏,但因袁安道貌岸然,素能伪装,窦太后找不到他的把柄。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免冠上朝力争达10余次,若非窦宪大将军坚持,则北匈奴必定继续肆虐大汉边疆。袁家对外戚的态度自袁安之时便已经奠定,可惜大将军不明史实,误信袁绍之言,遂有今日之患。”
何太后哀声叹息道:“大哥虽然经常一副雄赳气昂姿态,可本宫知道他生性懦弱,只因自己出身寒门,便惧怕世家大族三分,懦而信人,以为重用了世家子弟,便能得到他们的忠诚,如今听爱卿之言,本宫也看得明白,大将军被袁绍利用了,大将军死了,袁家便乘机坐大了。本宫答应你,从此之后,不会再听信任何世家子弟了。为今之计,该如何对付袁家,爱卿有何计策?”
金良便把此前在离开颍川之时曾跟徐庶、郭嘉一起合计过的抑袁大策说给何太后,如此这般这般,何太后听后大喜:“明日早朝,就以此计办理。”
痛陈完袁氏之害,商议完该如何对付袁家,何太后又让金良转移话题到那个天界天帝之事:“听爱卿这么一说,原来爱卿接连把本宫、天子、陈留王救下来都是先帝嘱咐的。那爱卿纵兵劫掠皇宫、用劫掠来的财物封赏部下收买军心、淘汰劣兵留给卢植大人、私自招贤纳士、收纳宫女在家,应该不是先帝嘱咐的吧?”语气平静,但杀机四伏。
金良很早之前就猜到何太后手里用一支精锐的皇家密探组织,在历史上没呈现出来,是因为董卓入京太快,何太后来不及反应,而这个时空里,金良收拢何进、何苗的余部,使得董卓惊惧,不敢擅入洛阳城,何太后才可以从容联系那个皇家密探组织,分派他们去监视各个势力。金良近些日的一举一动,恐怕大部分都瞒不过那些皇家密探的眼睛。(未完待续)
ps:前几天突然接到任务去了山区乡下做了几天苦活儿,耽误更新了。跪求原谅。在国外挣口饭钱不容易呀。什么时候我的作品能让我吃上饭我绝对回国。呵呵,今天明天两天爆发。持续更新更到总数三万字位置。其实也没多少对吧。第一更献上。后面还有两更请期待。
者,当涂高,刘氏亡,袁氏兴’,我还以为是谣言,原来都是真的,定是袁家故意派人散布的。爱卿,你可要帮助本宫,本宫可不想刘汉数百年基业尽丧本宫之手。”
金良心中窃喜,其实“刘氏亡,袁氏兴”这六个字,是轩辕雪派唐家一些心腹下属在洛阳城里散布的,目的是为了分化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们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很是汹涌,只要这个谣言散布开来,许多还忠于刘汉的世家必定对袁家侧目视之,而且袁家在普天之下安插了那么多门生故吏,天下的官位本来就那么多,此长彼消,袁家的霸道必然损害到了其他世家的利益,对袁家暗含敌意的世家绝不止一两家,这个谣言没准也能把那些反袁世家联合起来,这样一来,也加速了何太后心中的危机感,加深了何太后对他的信任,真可谓一举两得。
金良继续诡言道:“虽然先帝说那是天数,但他作为刘汉子孙,不能坐看刘汉社稷崩溃,于是他牺牲掉成仙的功德,逆天改命,传我诸多本领,命我辅佐少主,中兴汉室。先帝也交代了,中兴汉室第一步是联合袁家除掉董卓,然后再联合其他诸侯除掉袁家,最后再慢慢剪除心怀不轨的其他诸侯。”
何太后听金良这么一说,便拜道:“一切都仰仗爱卿了。”
金良赶紧扶起何太后:“微臣愧不敢当,只要太后信得过微臣,微臣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金良伸手扶起何太后时,触手便是玉脂凝膏般的柔滑肌肤,心里不禁一荡,何莲这娘们年近三旬,保养得还真好,这皮肤摸着真好,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才能好好地摸上一把。金良便跟何太后细细商议该如何限制袁家的势力,想要打动敌人,必须要知己知彼。
金良原本对袁家知之甚少,除了袁绍、袁术二人之外,几乎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袁家四世三公到底是什么来历,但他麾下陈琳、郭嘉都对袁家了解甚多,金良向他们探询后,越发觉得袁家的可怕。而且最重要的是轩辕雪察觉蚩尤手下可能有最少一个最多几个潜伏在袁家,以便左右凡间大势。所以金良跟袁家敌对是必然的结果。
自从那个装逼犯袁安开始,袁家便飞黄腾达了上百年,袁安做过司徒,袁安的次子袁敞做过司空,袁安的长子袁京虽然只做到蜀郡太守。但袁京的儿子袁汤却官至太尉,并且袁汤的三子袁逢、四子袁隗也都位至三公,这便是所谓的“四世三公”。实际上。在历史上,到了袁绍和袁术这一代,更可谓是五世三公,袁术那家伙还自称过皇帝,算是“五世三公一帝王”。四世三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东汉时期那个狗屁的察举制度。察举制度让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举荐贤才,袁家那些公们都有权力举荐贤才。而被举之人成为这些举主、府主的门生、古吏,门生故吏为了利禄。以君臣、父子之礼对待举主,甚至不惜谄附、贿赂以求固结,这四世一百年下来,袁家在朝野上下不知道培育了多少门生故吏。普天之下大部分州郡县都密布了他们的门生故吏,这个势力甚至是比皇室还要强大几分吧。
历史上,关东诸侯讨伐董卓之战与官渡之战之间的十年间,曹操依附袁绍发展,袁绍雄霸华北,孙坚依附袁术发展,袁术雄霸华南,公孙瓒则跟袁术联手对付袁绍,曹操则跟袁绍联手对付袁术。刘表则跟袁绍联手对付孙坚,这十年间打的战,除了捣乱的吕布之外。中原混战多是袁氏兄弟的内讧,可见袁氏势力有多么庞大,多么可怕。要不是因为袁氏兄弟不合,怕是这天下也不会落到曹操手里,有那么多门生故吏帮忙,莫说是复兴汉室。就算是兄弟联手、另起炉灶,取代整个大汉朝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可是两兄弟都极其看不起对方,兄弟倪墙,自相残杀,致使袁家应了孟子那句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金良稍微思量了一下,便对何太后进言道:“大将军此前误信袁绍之言,征召四方将士入京,真乃大错特错,尤其是招了董卓入京,几乎能将刘汉社稷毁于一旦。董卓原本只是西凉的一介小军官,是由名将段颎推荐给时任司徒的袁隗,在袁隗的司徒府上担任掾属,从此才开始屡屡升官,他的发家离不开袁家的支持,算是袁家故吏,后来袁绍蒙骗大将军召外兵进京铲除十常侍首先想到的便是董卓,便是有这样一个渊源在。袁家和董卓都心怀不轨,这样内外夹攻,若非太后英明,及时命我聚拢兵权,则大势倾颓一发不可收拾。”
何太后点头称是:“爱卿所言极是,本宫也曾劝大兄莫要引入外兵,怎奈大兄刚愎自用,不听良言,致使绝好局面毁于一旦。”
金良见何太后听得进去,便又继续直言进谏道:“大将军实在不该重用袁家的人,太后也实在不应该信任袁隗等人。”
何太后疑道:“袁家已经这样糟糕了,本太后决意再也不信任他们了,为何爱卿还要再三强调?”
金良便引用郭嘉和陈琳曾给他讲过的史实:“袁家自袁安兴起,而袁安假借卧雪之虚名得到朝廷信用,和帝时,窦太后临朝,窦宪时任大将军,袁安多次上书,弹劾污蔑窦氏,但因袁安道貌岸然,素能伪装,窦太后找不到他的把柄。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免冠上朝力争达10余次,若非窦宪大将军坚持,则北匈奴必定继续肆虐大汉边疆。袁家对外戚的态度自袁安之时便已经奠定,可惜大将军不明史实,误信袁绍之言,遂有今日之患。”
何太后哀声叹息道:“大哥虽然经常一副雄赳气昂姿态,可本宫知道他生性懦弱,只因自己出身寒门,便惧怕世家大族三分,懦而信人,以为重用了世家子弟,便能得到他们的忠诚,如今听爱卿之言,本宫也看得明白,大将军被袁绍利用了,大将军死了,袁家便乘机坐大了。本宫答应你,从此之后,不会再听信任何世家子弟了。为今之计,该如何对付袁家,爱卿有何计策?”
金良便把此前在离开颍川之时曾跟徐庶、郭嘉一起合计过的抑袁大策说给何太后,如此这般这般,何太后听后大喜:“明日早朝,就以此计办理。”
痛陈完袁氏之害,商议完该如何对付袁家,何太后又让金良转移话题到那个天界天帝之事:“听爱卿这么一说,原来爱卿接连把本宫、天子、陈留王救下来都是先帝嘱咐的。那爱卿纵兵劫掠皇宫、用劫掠来的财物封赏部下收买军心、淘汰劣兵留给卢植大人、私自招贤纳士、收纳宫女在家,应该不是先帝嘱咐的吧?”语气平静,但杀机四伏。
金良很早之前就猜到何太后手里用一支精锐的皇家密探组织,在历史上没呈现出来,是因为董卓入京太快,何太后来不及反应,而这个时空里,金良收拢何进、何苗的余部,使得董卓惊惧,不敢擅入洛阳城,何太后才可以从容联系那个皇家密探组织,分派他们去监视各个势力。金良近些日的一举一动,恐怕大部分都瞒不过那些皇家密探的眼睛。(未完待续)
ps:前几天突然接到任务去了山区乡下做了几天苦活儿,耽误更新了。跪求原谅。在国外挣口饭钱不容易呀。什么时候我的作品能让我吃上饭我绝对回国。呵呵,今天明天两天爆发。持续更新更到总数三万字位置。其实也没多少对吧。第一更献上。后面还有两更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