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问鼎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好,甚好。”文昌举示意手下开题,“闲话少叙,现在开题。开题之后,各人入得单间,不再自行出入。”
话一说完,便有二人抬出一块帘幕,帘幕上面便写有今年的试题——刑赏忠厚之至论。
题目一出,众学子顿时议论纷纷。
文昌举朗声说道:“尔等有何不解之处,尽管提问。若无疑问,就可以回去答题了。”
大夏科举通常要考四个科目,诗赋,经义,论,策。策一般是在殿试之上。诗赋,经义,论三个科目,是在试卷之时。“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以试诗赋考查应试者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能力,以试经义考查对经典义理的理解与阐释,以试论考查应试者的学识与见解,以试策考查解决时务的识见与才干。
因大夏对士子的选拔更看重学识与见解以及识见和才干,再加上欧阳明极力反对以诗赋之才作为录取进士的标准,大夏科举重经义与策论而轻诗赋。
有考生只看了一眼,便负手而去,自以为明了了题意。也有考生思忖良久,才露出会心一笑,也转身离去。片刻之后,考场之上还有大半考生驻足,有人摇头晃脑念个不停,有人皱眉思索,有人背手而立,有人转来转去。
“这位仁兄,依你之见,该如何点题?”一名年约五旬的老者朝张厚拱手施礼,他两鬓花白,老态龙钟,却精神饱满,“在下姓吴名永旺,泸州人氏,今年是小老儿第十五次科举了。惭愧,前十四次皆未高中。”
“今年第十五举?恭喜吴兄高中进士。”张厚拱手回了一礼,调侃地一笑,“吴兄不必再费心解题了,只管在试卷上随意写写画画,或是题诗一首,便可高枕无忧得中进士,何必再劳神费力?”
大夏有恩科特奏名,凡应试十五举以上未被录取的,可不再经过考试,特赐本科出身。
吴永旺拂然变色:“竖子不足与语!哼,哼,哼,老朽虽老,志向犹存,况且应试本是国之大事人之大事,怎能玩笑?”
张厚见状,哈哈一笑:“老汉不足与语。”
沈包忙道:“吴兄不必动怒,张兄并无恶意,只是调侃之语。此题以我之见,应该从轻刑而重赏来点题……”
“倒也有几分道理。”吴永旺瞬间气消,抚须点头,一脸思索之意,“不过,总是觉得有所欠缺,不知道哪里不够透彻,哪位仁兄可以再为老朽指点一二……”
考生之间,在没有进入单间之前,也可以就题目讨论一二。是以主考官在上,考生在下,互相切磋或是直接向主考官发问,都是正常之事。
他不发问还好,一发问,周围考生转眼又走了十之四五,只剩下了不到几百人了。吴永旺站在全是少年才俊的考生之中,颇有鸡立鹤群的感觉,他自嘲地嘿嘿一笑:“也罢,也罢,既然你们都嫌弃我老而不死是为贼,我闭嘴就是了。”
“吴翁,在下对题目有一知半解的想法……”
吴永旺颇为失望,沧桑而风霜的脸上闪过浓浓的失落,也是,即使是他高中进士,也很难再有机会高升,论若远大前程,自然比不上来日方长的少年青年考子。他转身就要离去,孤单的背影满是无奈和落寞。不想才一迈步,身后就传来了一个少年郎君清脆且轻快的声音。
吴永旺回身一看,是一个一身灰色布衫,唇红齿白,相貌英俊的考子,他虽衣着普通,却难掩眉间英气和一脸友善笑意。
吴永旺拱手一礼:“兄台请了。”话虽如此,他却并不对眼前的考子抱有太大希望,只是想应付一下了事,“未请教兄台高姓大名?”
考子还了一礼:“在下姓夏名祥。”夏祥并不在意吴永旺眼中一闪而过的搪塞,他也不在意周围考子纷纷投来的质疑、戏谑或是不以为然的目光,从容地说道,“刑赏忠厚之至论——出自《尚书》孔安国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依我之见,此题的要点在于疑罪从轻,而不是轻刑重赏之意。”
沈包本来已经走出数丈之遥,听到夏祥之话,蓦然站住,回身朝夏祥深揖一礼:“夏兄一句话,惊醒梦中人。若我得中状元,必是你的提醒之功。多谢。”
张厚和沈包并肩而行,也同时站住,他却并没有回头,思忖少许,暗暗点头,嘴角闪过一丝会心的微笑。
周围考子静默片刻,忽然纷纷叫好,不少人向夏祥拱手致意。
吴永旺先是一愣,低头想了良久,忽然抚掌大笑:“妙,妙极,夏兄一语,在下如醍醐灌顶。夏兄如不嫌弃,自今以后,我奉你为师。”
“不敢,岂敢。”夏祥摆手一笑,“吴翁过谦了。以吴翁之才,任一地知县,造福一方百姓,替皇上分忧,为朝廷效力,绰绰有余。”
“哈哈,借夏兄吉言。”吴永旺仰天大笑,大笑声中,负手而去。
周围考子不下数十人朝夏祥拱手施礼,以谢他点化之情。夏祥不厌其烦,一一回礼。忽然一人分开人群,来到夏祥面前,手指夏祥鼻子,张口便骂:“夏祥,你这般品行也配为人师表?别人不知道你的底细,我却是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夏祥顿时惊呆当场,仔细一看,眼前站了一人,圆脸、大眼、浓眉,络腮胡子,若不是书生打扮,再手中提了一对板斧的话,任谁第一眼看去都以为是张飞再世。
“怎么,不记得我了?上次在大街之上,你和见王殿下对峙,我在一旁观战,还助了你一臂之力……”圆脸书生见夏祥对他一脸陌生表情,不由愤愤不平地说道,“你记住了,我姓滕名正元,乃是镇守东南的大将军滕向天之后。来日高中状元之时,我再好好教导教导你。”
话一说完,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夏祥一脸愕然,不知所措地笑了笑,想起了当时滕正元还曾声援他,后来因他以退为进逼迫见王夏存先让步之时,他愤然离去,不由摇了摇头。和张厚的勇敢、沈包的直爽相比,滕正元的激愤更显率真。
夏祥朝周围考子拱手致意,朝自己的单间而去。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文昌举微眯双眼,眼中闪过一丝冷峻的笑意。
直到全部考子陆续进入单间,考场之中空无一人之时,文昌举才回身对身后三名考官之一的高亥说道:“高侍郎,今年大比,凡是将‘刑赏忠厚之至论以疑罪从轻’的论点破题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高亥躬身答道:“是,文尚书。”
考官之一的陈封和高亥同为礼部侍郎,他起身问道:“文尚书,自从司马大学士提倡平实文风以来,十多年来,风气一向清明,考生可以自由解经、传注、质疑古说、阐发新见,并且借他题目说自家道理,即使是全不顾经文,各自立说,心粗胆大,敢为新奇诡异之论者,也是无妨,不拘一格发现人才,才能让天下英才为朝廷所用,才能做到野无遗贤……”
考官之一的章则是身为翰林学士,他也起身说道:“文尚书所言过于偏颇了,怎能一概而论?何况以下官之见,夏祥的点题甚是体贴,值得嘉许才对。”
>
“好,甚好。”文昌举示意手下开题,“闲话少叙,现在开题。开题之后,各人入得单间,不再自行出入。”
话一说完,便有二人抬出一块帘幕,帘幕上面便写有今年的试题——刑赏忠厚之至论。
题目一出,众学子顿时议论纷纷。
文昌举朗声说道:“尔等有何不解之处,尽管提问。若无疑问,就可以回去答题了。”
大夏科举通常要考四个科目,诗赋,经义,论,策。策一般是在殿试之上。诗赋,经义,论三个科目,是在试卷之时。“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以试诗赋考查应试者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能力,以试经义考查对经典义理的理解与阐释,以试论考查应试者的学识与见解,以试策考查解决时务的识见与才干。
因大夏对士子的选拔更看重学识与见解以及识见和才干,再加上欧阳明极力反对以诗赋之才作为录取进士的标准,大夏科举重经义与策论而轻诗赋。
有考生只看了一眼,便负手而去,自以为明了了题意。也有考生思忖良久,才露出会心一笑,也转身离去。片刻之后,考场之上还有大半考生驻足,有人摇头晃脑念个不停,有人皱眉思索,有人背手而立,有人转来转去。
“这位仁兄,依你之见,该如何点题?”一名年约五旬的老者朝张厚拱手施礼,他两鬓花白,老态龙钟,却精神饱满,“在下姓吴名永旺,泸州人氏,今年是小老儿第十五次科举了。惭愧,前十四次皆未高中。”
“今年第十五举?恭喜吴兄高中进士。”张厚拱手回了一礼,调侃地一笑,“吴兄不必再费心解题了,只管在试卷上随意写写画画,或是题诗一首,便可高枕无忧得中进士,何必再劳神费力?”
大夏有恩科特奏名,凡应试十五举以上未被录取的,可不再经过考试,特赐本科出身。
吴永旺拂然变色:“竖子不足与语!哼,哼,哼,老朽虽老,志向犹存,况且应试本是国之大事人之大事,怎能玩笑?”
张厚见状,哈哈一笑:“老汉不足与语。”
沈包忙道:“吴兄不必动怒,张兄并无恶意,只是调侃之语。此题以我之见,应该从轻刑而重赏来点题……”
“倒也有几分道理。”吴永旺瞬间气消,抚须点头,一脸思索之意,“不过,总是觉得有所欠缺,不知道哪里不够透彻,哪位仁兄可以再为老朽指点一二……”
考生之间,在没有进入单间之前,也可以就题目讨论一二。是以主考官在上,考生在下,互相切磋或是直接向主考官发问,都是正常之事。
他不发问还好,一发问,周围考生转眼又走了十之四五,只剩下了不到几百人了。吴永旺站在全是少年才俊的考生之中,颇有鸡立鹤群的感觉,他自嘲地嘿嘿一笑:“也罢,也罢,既然你们都嫌弃我老而不死是为贼,我闭嘴就是了。”
“吴翁,在下对题目有一知半解的想法……”
吴永旺颇为失望,沧桑而风霜的脸上闪过浓浓的失落,也是,即使是他高中进士,也很难再有机会高升,论若远大前程,自然比不上来日方长的少年青年考子。他转身就要离去,孤单的背影满是无奈和落寞。不想才一迈步,身后就传来了一个少年郎君清脆且轻快的声音。
吴永旺回身一看,是一个一身灰色布衫,唇红齿白,相貌英俊的考子,他虽衣着普通,却难掩眉间英气和一脸友善笑意。
吴永旺拱手一礼:“兄台请了。”话虽如此,他却并不对眼前的考子抱有太大希望,只是想应付一下了事,“未请教兄台高姓大名?”
考子还了一礼:“在下姓夏名祥。”夏祥并不在意吴永旺眼中一闪而过的搪塞,他也不在意周围考子纷纷投来的质疑、戏谑或是不以为然的目光,从容地说道,“刑赏忠厚之至论——出自《尚书》孔安国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依我之见,此题的要点在于疑罪从轻,而不是轻刑重赏之意。”
沈包本来已经走出数丈之遥,听到夏祥之话,蓦然站住,回身朝夏祥深揖一礼:“夏兄一句话,惊醒梦中人。若我得中状元,必是你的提醒之功。多谢。”
张厚和沈包并肩而行,也同时站住,他却并没有回头,思忖少许,暗暗点头,嘴角闪过一丝会心的微笑。
周围考子静默片刻,忽然纷纷叫好,不少人向夏祥拱手致意。
吴永旺先是一愣,低头想了良久,忽然抚掌大笑:“妙,妙极,夏兄一语,在下如醍醐灌顶。夏兄如不嫌弃,自今以后,我奉你为师。”
“不敢,岂敢。”夏祥摆手一笑,“吴翁过谦了。以吴翁之才,任一地知县,造福一方百姓,替皇上分忧,为朝廷效力,绰绰有余。”
“哈哈,借夏兄吉言。”吴永旺仰天大笑,大笑声中,负手而去。
周围考子不下数十人朝夏祥拱手施礼,以谢他点化之情。夏祥不厌其烦,一一回礼。忽然一人分开人群,来到夏祥面前,手指夏祥鼻子,张口便骂:“夏祥,你这般品行也配为人师表?别人不知道你的底细,我却是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夏祥顿时惊呆当场,仔细一看,眼前站了一人,圆脸、大眼、浓眉,络腮胡子,若不是书生打扮,再手中提了一对板斧的话,任谁第一眼看去都以为是张飞再世。
“怎么,不记得我了?上次在大街之上,你和见王殿下对峙,我在一旁观战,还助了你一臂之力……”圆脸书生见夏祥对他一脸陌生表情,不由愤愤不平地说道,“你记住了,我姓滕名正元,乃是镇守东南的大将军滕向天之后。来日高中状元之时,我再好好教导教导你。”
话一说完,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夏祥一脸愕然,不知所措地笑了笑,想起了当时滕正元还曾声援他,后来因他以退为进逼迫见王夏存先让步之时,他愤然离去,不由摇了摇头。和张厚的勇敢、沈包的直爽相比,滕正元的激愤更显率真。
夏祥朝周围考子拱手致意,朝自己的单间而去。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文昌举微眯双眼,眼中闪过一丝冷峻的笑意。
直到全部考子陆续进入单间,考场之中空无一人之时,文昌举才回身对身后三名考官之一的高亥说道:“高侍郎,今年大比,凡是将‘刑赏忠厚之至论以疑罪从轻’的论点破题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高亥躬身答道:“是,文尚书。”
考官之一的陈封和高亥同为礼部侍郎,他起身问道:“文尚书,自从司马大学士提倡平实文风以来,十多年来,风气一向清明,考生可以自由解经、传注、质疑古说、阐发新见,并且借他题目说自家道理,即使是全不顾经文,各自立说,心粗胆大,敢为新奇诡异之论者,也是无妨,不拘一格发现人才,才能让天下英才为朝廷所用,才能做到野无遗贤……”
考官之一的章则是身为翰林学士,他也起身说道:“文尚书所言过于偏颇了,怎能一概而论?何况以下官之见,夏祥的点题甚是体贴,值得嘉许才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