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佳偶天成,绝爱倾城商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上倒想不到萧天熠竟然会如此坦然地承认,心底有些意外,对这个才华无双的侄儿,他也一直存宽宥之心,激赏之态。
有的时候,皇上心底甚至有不为人知的隐叹,为什么天熠不是他的儿子呢?
天熠站在众多皇子身边,非但毫不逊色,而且太子也好,燕王也好,其他皇子也好,都隐隐有被他的风华压倒的气势。
所以皇上平日偶有闲暇教导皇子之时,挂在口头的榜样就是文武双全的世子萧天熠,他当然明白,这会让太子心中不爽,但世子再优秀,也终究是世子,永远与储君之位无缘,所以,世子不可能是太子真正的敌人,反倒应该是他的有力助手才对。
世子之才,必是将来的国之栋梁,皇上一直希望太子能驯服这头桀骜猛虎,将来收为己用,以助定国安邦,可惜太子始终不明白他这个父皇的良苦用心,面对父皇对世子的圣*,不但不能心领神会,反而多存怨怼。
而世子亦是冰雪傲气之人,久而久之,太子世子两人之间的关系越发疏远,但如今的天熠已经从那个青春放纵的少年,变成了行动不便的残废之躯,皇弟的爱子,生生折断了翅膀,也让皇上心有不忍,生出唏嘘之叹。
天熠的出色,他这个帝王也是看在眼里的,而且是护国大将军颜绩爱徒,就算年轻莽撞,贪多冒进,血气方刚,一时犯下错误,也不是不能理解,何况,糊弄一个人容易,糊弄千万将士可没那么容易,世子赫赫军功,不可能全是水分,就算勉强有,也瑕不掩瑜。
想到这里,皇上也觉得自己过于严肃了,这个架势有兴师问罪的嫌疑,于是,他清了一下嗓子,舒缓了一下语气,柔和道:“世子遇刺一事,相信你们都听说过了吧,还牵扯出了什么七年前的一桩旧事,其实朕今日召你们来,也就是问问,了解了解当时的情况,没有什么别的意思,都不用太紧张。”
东方尚书和颜绩对视一眼,东方尚书久在朝堂,还能混得圆润一些,但颜绩是带兵的人,气质粗硬,脸色紧绷,自从进了御书房,见了礼之后,就一言不发,现在听皇上这样说,依然不改刚硬之态。
皇上终究是皇上,话虽然说得亲切,但御书房的气氛还是很肃然,皇上见状微微一笑,看向东方尚书,话锋一转,开始拉家常,“东方卿家,明玉的病养得怎么样了?”
一提到明玉,东方尚书立即心生惶恐,眉宇担忧,忙道:“多谢皇上关心,明玉误中花溪草之毒,幸得苏太医妙手回春,捡回一条命,可解毒之后,一直身体疲乏,卧*不起,只得在府中休养,原本已经好转了些,可前几天又加重了。”
皇上微微颔首,原本是想聊些家常活跃活跃气氛的,随口道:“卿家不用太担心,明玉是习武之人,年纪轻底子厚,多加休养也就没事了。”
“多谢皇上。”东方尚书忙谢恩,他隐约猜出了皇上此时问明玉的用意,皇上此时聊家常,只是为了活跃气氛,明玉并不是今天的主角,于是他聪明地点到即止,截住了话头。
依现在的情形来看,皇上只是想过问一下,并没有打算真把世子怎么样,东方尚书心里有了底。
皇上见气氛没有那般凝重了,看向萧天熠,用一个长辈对待晚辈的和蔼口气,“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朕是知道的,你现在和朕说说,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派人扫平了潘家庄?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皇上的话已经暗示得相当明显了,这个事情的基调已经基本定了,如果还没有理解皇上的意思,那实在是蠢得无可救药,事实是,皇上在有意偏袒世子。
问题是,萧天熠却不领情,只是摇了摇头,目光纯澈,但又仿佛蕴含愤怒之火,“当年旗岭战火一起,生灵涂炭,铁骑过处,寸草不生,臣奉旨与浣月国交战,自然是为了保龙腾王朝江山永固,保护皇上的子民不被敌国荼毒,潘家庄村民是龙腾王朝的子民,臣为何要杀他们?如果是这样,臣当初与浣月国拼死力战的意义又何在?”
这个时候的世子,仿佛不是那个沉寂已久清雅灵秀的世子,而是浴血奋战的热血将军,眉目间傲气凛然,隐有质问之态,不过在场的人都明白,他质问的并不是皇上,而是那些无处不在的流言蜚语。
皇上自然也明白,他最为欣赏的也是天熠这一点,世子骨子里有股傲气,满朝文武,当然不能全是唯唯诺诺阿谀奉承之辈,如果真是那样,也离亡国不远了。
像世子这样的人,才是未来的中流砥柱,有才之人,大多清高傲骨,不屑于趋炎附势随波逐流,正是因为皇上有此远见,所以龙腾王朝的官场并不像有些国家腐朽不堪贪污横行,龙腾王朝的有才之人,如果有幸上达天听,也是能得到一席之位的。
明君在上,这也是龙腾王朝得以成为朗朗盛世的最大原因。
世子虽然高傲,可若是心甘情愿臣服一个人,能为其所用,那才是这个人最大的幸事,可惜这一点,太子一直看不穿。
太子是龙腾王朝未来的帝王,责任重大,不可能事事都需要皇上去点破,有些东西只能他自己去领悟。
当然,从少不更事的小儿到胸有全局的帝王,这也需要一个过程,皇上也给了太子这个成长的过程。
如今外面的流言只说世子屠杀村民,是想杀良冒功,累计军功,获得快速提升,可世子言辞激烈,断然否认此举是他所为。
皇上见天熠眉宇间有股愠怒之色,眼眸一眯,并不表态,看向东方尚书,“东方卿家,你怎么看?”
东方尚书起身应道:“皇上,臣也听到了些传言,所以特地查过这个位于旗岭的潘家庄的一些情况,潘家庄当年人数不过七八十,世子当年擒匪首,攻城池,剿军备,斩敌将,和这些军功相比,区区七八十人,并不是滔天之功,世子何以要这么做呢?不仅根本挣不到大的军功,但若杀良冒功一事曝光于世人眼前,世子英名就尽毁了,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傻事呢?”
东方尚书自然言之有理,但外面也有人说,潘家庄不过是冰山一角,既然世子已经彻底体会到杀良冒功的好处,自然难以收手,七八十人也许不算什么,但万一背后还有隐藏没有被翻出来的,有七八百人,七八千人呢?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皇上正要开口说话,东方尚书又道:“皇上请细想,潘家庄就在战区,战火弥漫的时候,村里的青年壮丁,要么从军,要么外逃,所留下的大多不过是跑不动的老弱妇孺,总共才七八十人,剩下些老弱妇孺不过三四十人,就算是真的屠尽全村人,首级也全是些老弱妇孺,不会是壮年士兵,这样明显的破绽,如何瞒得过朝廷派去清点军功的钦差?根本起不到增加军功的作用。”
东方卿家虽为兵部尚书,掌管京城铁甲军,可也是心思细腻明察秋毫的人,所以皇上才把他一并召来了。
皇上微微颔首,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这么明显的破绽,居然没看出来,看向东方尚书,意味深长道:“你倒是看得明白。”
东方尚书忙道:“皇上天威之下,臣不敢妄言,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外面有些不知兵事的人,说些不负责任的闲言碎语,无伤大雅,但臣受皇上天恩,忝为兵部尚书,不能不尽心竭力,澄清事实,还原真相。”
皇上沉思片刻,看向颜绩,“颜卿,朕记得,世子是你一手带出来的徒弟,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颜绩虽然当时并不知实情如何,但他笃定自己爱徒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虽然他年纪不小了,却依然精神朗朗,声如洪钟,“皇上,就是您不召见老臣,老臣也会请旨来见皇上。”
“哦,颜老将军有何事要向朕禀报?”
“老臣与世子有师徒之谊,世子的为人品性,老臣最是清楚,何况刚才东方尚书所言句句在理,以往世子领兵所到之处,尽忠恪守,数次殊死力战,驱逐外敌,保家卫国,百姓无不感激皇上天恩,世子的品行,皇上必定了如指掌,试问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出屠杀手无寸铁的村民之举?”
颜绩花白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眸盛藏怒火,皇上知道他们军旅之人骨子里的血性,“颜卿言之有理,可一是潘彩儿临死前交代的话,二是大理寺的储成智也有奏报,潘彩儿的姑母也证实是世子所为。”
颜绩正欲开口,萧天熠忽道:“皇上,臣请求召大理寺正卿见驾。”
皇上颔首,田学禄忙去传旨,很快,大理寺正卿褚成智就到了,是个面容圆润五十上下的男人,“臣参... -->>
皇上倒想不到萧天熠竟然会如此坦然地承认,心底有些意外,对这个才华无双的侄儿,他也一直存宽宥之心,激赏之态。
有的时候,皇上心底甚至有不为人知的隐叹,为什么天熠不是他的儿子呢?
天熠站在众多皇子身边,非但毫不逊色,而且太子也好,燕王也好,其他皇子也好,都隐隐有被他的风华压倒的气势。
所以皇上平日偶有闲暇教导皇子之时,挂在口头的榜样就是文武双全的世子萧天熠,他当然明白,这会让太子心中不爽,但世子再优秀,也终究是世子,永远与储君之位无缘,所以,世子不可能是太子真正的敌人,反倒应该是他的有力助手才对。
世子之才,必是将来的国之栋梁,皇上一直希望太子能驯服这头桀骜猛虎,将来收为己用,以助定国安邦,可惜太子始终不明白他这个父皇的良苦用心,面对父皇对世子的圣*,不但不能心领神会,反而多存怨怼。
而世子亦是冰雪傲气之人,久而久之,太子世子两人之间的关系越发疏远,但如今的天熠已经从那个青春放纵的少年,变成了行动不便的残废之躯,皇弟的爱子,生生折断了翅膀,也让皇上心有不忍,生出唏嘘之叹。
天熠的出色,他这个帝王也是看在眼里的,而且是护国大将军颜绩爱徒,就算年轻莽撞,贪多冒进,血气方刚,一时犯下错误,也不是不能理解,何况,糊弄一个人容易,糊弄千万将士可没那么容易,世子赫赫军功,不可能全是水分,就算勉强有,也瑕不掩瑜。
想到这里,皇上也觉得自己过于严肃了,这个架势有兴师问罪的嫌疑,于是,他清了一下嗓子,舒缓了一下语气,柔和道:“世子遇刺一事,相信你们都听说过了吧,还牵扯出了什么七年前的一桩旧事,其实朕今日召你们来,也就是问问,了解了解当时的情况,没有什么别的意思,都不用太紧张。”
东方尚书和颜绩对视一眼,东方尚书久在朝堂,还能混得圆润一些,但颜绩是带兵的人,气质粗硬,脸色紧绷,自从进了御书房,见了礼之后,就一言不发,现在听皇上这样说,依然不改刚硬之态。
皇上终究是皇上,话虽然说得亲切,但御书房的气氛还是很肃然,皇上见状微微一笑,看向东方尚书,话锋一转,开始拉家常,“东方卿家,明玉的病养得怎么样了?”
一提到明玉,东方尚书立即心生惶恐,眉宇担忧,忙道:“多谢皇上关心,明玉误中花溪草之毒,幸得苏太医妙手回春,捡回一条命,可解毒之后,一直身体疲乏,卧*不起,只得在府中休养,原本已经好转了些,可前几天又加重了。”
皇上微微颔首,原本是想聊些家常活跃活跃气氛的,随口道:“卿家不用太担心,明玉是习武之人,年纪轻底子厚,多加休养也就没事了。”
“多谢皇上。”东方尚书忙谢恩,他隐约猜出了皇上此时问明玉的用意,皇上此时聊家常,只是为了活跃气氛,明玉并不是今天的主角,于是他聪明地点到即止,截住了话头。
依现在的情形来看,皇上只是想过问一下,并没有打算真把世子怎么样,东方尚书心里有了底。
皇上见气氛没有那般凝重了,看向萧天熠,用一个长辈对待晚辈的和蔼口气,“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朕是知道的,你现在和朕说说,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派人扫平了潘家庄?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皇上的话已经暗示得相当明显了,这个事情的基调已经基本定了,如果还没有理解皇上的意思,那实在是蠢得无可救药,事实是,皇上在有意偏袒世子。
问题是,萧天熠却不领情,只是摇了摇头,目光纯澈,但又仿佛蕴含愤怒之火,“当年旗岭战火一起,生灵涂炭,铁骑过处,寸草不生,臣奉旨与浣月国交战,自然是为了保龙腾王朝江山永固,保护皇上的子民不被敌国荼毒,潘家庄村民是龙腾王朝的子民,臣为何要杀他们?如果是这样,臣当初与浣月国拼死力战的意义又何在?”
这个时候的世子,仿佛不是那个沉寂已久清雅灵秀的世子,而是浴血奋战的热血将军,眉目间傲气凛然,隐有质问之态,不过在场的人都明白,他质问的并不是皇上,而是那些无处不在的流言蜚语。
皇上自然也明白,他最为欣赏的也是天熠这一点,世子骨子里有股傲气,满朝文武,当然不能全是唯唯诺诺阿谀奉承之辈,如果真是那样,也离亡国不远了。
像世子这样的人,才是未来的中流砥柱,有才之人,大多清高傲骨,不屑于趋炎附势随波逐流,正是因为皇上有此远见,所以龙腾王朝的官场并不像有些国家腐朽不堪贪污横行,龙腾王朝的有才之人,如果有幸上达天听,也是能得到一席之位的。
明君在上,这也是龙腾王朝得以成为朗朗盛世的最大原因。
世子虽然高傲,可若是心甘情愿臣服一个人,能为其所用,那才是这个人最大的幸事,可惜这一点,太子一直看不穿。
太子是龙腾王朝未来的帝王,责任重大,不可能事事都需要皇上去点破,有些东西只能他自己去领悟。
当然,从少不更事的小儿到胸有全局的帝王,这也需要一个过程,皇上也给了太子这个成长的过程。
如今外面的流言只说世子屠杀村民,是想杀良冒功,累计军功,获得快速提升,可世子言辞激烈,断然否认此举是他所为。
皇上见天熠眉宇间有股愠怒之色,眼眸一眯,并不表态,看向东方尚书,“东方卿家,你怎么看?”
东方尚书起身应道:“皇上,臣也听到了些传言,所以特地查过这个位于旗岭的潘家庄的一些情况,潘家庄当年人数不过七八十,世子当年擒匪首,攻城池,剿军备,斩敌将,和这些军功相比,区区七八十人,并不是滔天之功,世子何以要这么做呢?不仅根本挣不到大的军功,但若杀良冒功一事曝光于世人眼前,世子英名就尽毁了,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傻事呢?”
东方尚书自然言之有理,但外面也有人说,潘家庄不过是冰山一角,既然世子已经彻底体会到杀良冒功的好处,自然难以收手,七八十人也许不算什么,但万一背后还有隐藏没有被翻出来的,有七八百人,七八千人呢?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皇上正要开口说话,东方尚书又道:“皇上请细想,潘家庄就在战区,战火弥漫的时候,村里的青年壮丁,要么从军,要么外逃,所留下的大多不过是跑不动的老弱妇孺,总共才七八十人,剩下些老弱妇孺不过三四十人,就算是真的屠尽全村人,首级也全是些老弱妇孺,不会是壮年士兵,这样明显的破绽,如何瞒得过朝廷派去清点军功的钦差?根本起不到增加军功的作用。”
东方卿家虽为兵部尚书,掌管京城铁甲军,可也是心思细腻明察秋毫的人,所以皇上才把他一并召来了。
皇上微微颔首,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这么明显的破绽,居然没看出来,看向东方尚书,意味深长道:“你倒是看得明白。”
东方尚书忙道:“皇上天威之下,臣不敢妄言,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外面有些不知兵事的人,说些不负责任的闲言碎语,无伤大雅,但臣受皇上天恩,忝为兵部尚书,不能不尽心竭力,澄清事实,还原真相。”
皇上沉思片刻,看向颜绩,“颜卿,朕记得,世子是你一手带出来的徒弟,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颜绩虽然当时并不知实情如何,但他笃定自己爱徒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虽然他年纪不小了,却依然精神朗朗,声如洪钟,“皇上,就是您不召见老臣,老臣也会请旨来见皇上。”
“哦,颜老将军有何事要向朕禀报?”
“老臣与世子有师徒之谊,世子的为人品性,老臣最是清楚,何况刚才东方尚书所言句句在理,以往世子领兵所到之处,尽忠恪守,数次殊死力战,驱逐外敌,保家卫国,百姓无不感激皇上天恩,世子的品行,皇上必定了如指掌,试问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出屠杀手无寸铁的村民之举?”
颜绩花白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眸盛藏怒火,皇上知道他们军旅之人骨子里的血性,“颜卿言之有理,可一是潘彩儿临死前交代的话,二是大理寺的储成智也有奏报,潘彩儿的姑母也证实是世子所为。”
颜绩正欲开口,萧天熠忽道:“皇上,臣请求召大理寺正卿见驾。”
皇上颔首,田学禄忙去传旨,很快,大理寺正卿褚成智就到了,是个面容圆润五十上下的男人,“臣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