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人一概不知,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玩意儿确实能响,能用。
陈璘的自信,正是来源于此。
岛津义弘却依然是满脑糨糊。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地方,如果继续前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于是他下令,停止前进。
前行已无可能,绝望的日军只得掉头,向身后那个可怕的敌人发起最后的冲锋。
敌人的回归让李舜臣十分兴奋,他知道,最后的决战即将开始。
在乱军之中,李舜臣亲自擂鼓,率旗舰冲向日军舰群。
此时日军虽受重创,但主力尚存,李舜臣竟然孤军冲入敌阵,应该说,他很勇敢,但勇敢的另一个解释,就是愚蠢。
估计是打藤堂高虎之类的废物上了瘾,李舜臣压根就没把日军放在眼里,一路冲进了日军中军。然而岛津义弘用实际行动证明,作为二杆子的优秀代表,他并不白给。
很快,身经百战的岛津水军便理清了头绪,组织五十余条战船,将李舜臣的旗舰围得严严实实,不断用火枪弓箭射击。虽然龟船十分坚固,也实在扛不住这么个打法,船身多处起火,形势不妙。
眼看李舜臣就要落海喂鱼,陈璘赶到了。
我确信,这两个人之间的交情是很铁的,因为发现李舜臣被围之后,陈璘不等部队列阵,便义无反顾地冲了进去,而此时他的身边,仅有四条战舰。
于是,他也被围住了。
此时,已是十九日清晨。
无论岛津义弘、陈璘,或是李舜臣,都没有料到,战局竟会如此复杂。明朝联军围住了日军,日军却又围住了明朝两军主帅,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成了一团乱麻。
而第一个理出头绪的人,是岛津义弘。
在他的统一调配下,日军开始集中兵力,围攻陈璘和李舜臣的旗舰。
陈璘的处境比李舜臣还要惨,因为他的旗舰不是龟船,也没有铁刺铁钩,几名敢玩命的日军趁人不备,拼死跳了上来,抽刀直奔陈璘而去。
事发突然,船上的所有人目瞪口呆,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关键时刻,陈璘的儿子陈九经出场了。
这位仁兄很是生猛,拼死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挡刀,被砍得鲜血淋漓,岿然不动(血淋漓,犹不动)。
明军护卫这才反应过来,一拥而上,把那几名日军乱刀砍死。
惊出一头冷汗的陈璘没有丝毫喜悦,他很清楚,日军包围圈越来越小,跳上来的人会越来越多,援兵到来之前,如果不玩一招狠的,下个被砍死的,必定是自己。
沉吟片刻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很快,奇特的景象出现了,逐渐靠拢的日军惊奇地发现,陈璘的旗舰上竟然看不到任何士兵!船上空空荡荡,无人活动,十分之安静。
这是十分诡异的一幕,但在头脑简单的日军士兵看来,答案十分简单:陈璘船上的人,已经全部阵亡。
于是他们毫无顾忌,纷纷跳了上去。
然而他们终究看到了明军,在即将着陆的时候。
其实明军一直都在,只不过他们趴在了甲板上。
为了给日军一个深刻的印象和教训,陈璘命令,所有明军一律伏身,并用盾牌盖住自己(挨牌而伏),手持长枪,仰视上方,当看见从天而降的人时,立即对准目标——出枪。
伴随着凄厉惨叫声,无数士兵被扎成了人串,这一血腥的场景彻底吓住了日军,无人再敢靠近。
趁此机会,圈外的部分明军战舰冲了进来,与陈璘会师,企图攻破包围圈。但日军十分顽固,死战不退,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然而,就在这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刻,陈璘的船上突然响起了鸣金声。
按日军的思维,鸣金,就是不准备打了,可如今大家都在海上,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收兵回营这一说,您现在鸣金,算怎么回事?
而明军战船在收到这一信号后,却极为一致地停止了攻击。日军不明就里,加上之前吃过大亏,也不敢动,平静又一次降临了战场。
这正是陈璘所期盼的,因为这一次,他并没有故弄玄虚,之所以鸣金,只因为他需要时间,去准备另一样秘密武器。
他得到了足够的时间。
随即,日军看到了另一幕奇景,无数后部带火的竹筒自明军舰上呼啸而出,重重地击打在自己的船上,所到之处爆炸起火,浓烟四起,日军舰队陷入一片火海。
这种武器的名字,叫做火龙出水。
虽然许多年后,面对拿火枪的英军,手持长矛、目光呆滞的清军几乎毫无抵抗之力,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几百年前的明军,却有着先进的思维、创意,以及登峰造极的火器。
火龙出水,就是明代军事工业最为优秀的杰作。
该武器由竹筒或木筒制成,中间填充火药弹丸,后部装有火药引信,射程可达两百步,专门攻击对方舰船,是明军水战的专用武器,点燃后尾部,带火在水上滑翔,故称为火龙出水。这也是人类军事史上最早的舰对舰导弹雏形。
什么新玩意儿都好,反正日军是经不起折腾了,陈璘和李舜臣趁机突围,开始组织追击。
至此,战场的主动权已完全操控在陈璘手中,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乎他的意料。
在猫岛设下水雷,在观音浦安置伏兵,正如陈璘计划的那样,日军的所有去路被一一切断,与顺天敌人会师的梦想也彻底破灭,然而他依然疏漏了一点:失败后的敌人,将只有一个选择——撤退。
而撤退的唯一通道,是露梁海。
此时防守露梁海的,是邓子龙,他的手下,只有三千人。
岛津义弘已无任何幻想,他明白自己落入了圈套,此刻唯一的奢望,就是逃离此处。
在这最后的时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穷寇莫追这个成语。遭受重创的日军舰队再次聚拢,不顾一切地向堵截他们去路的邓子龙水师发动了近乎疯狂的进攻。
明军毕竟人少,在日军的拼死攻击下,防线渐渐不支,行将崩溃。
关键时刻,邓子龙出现了。
他虽然年过七十,却依然挺身而出,率领自己的旗舰,不顾一切地冲入日军船阵,因为这是唯一能够阻拦日军、争取时间的方法。
邓子龙的战舰成功地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在数十艘日舰的围攻下,邓子龙的船只很快起火燃烧,部下随即请示,希望邓子龙放弃此船,转乘小艇,暂避他处。
然而邓子龙回答:
“此船即我所守之土,誓死不退!”
然后,他整装正容,在那艘燃烧的战舰上,坚持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坚守自己的岗位,无论何时、何地。在他看来,这是他应尽的职责。
从军四十余年,一贯如此。
本人一概不知,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玩意儿确实能响,能用。
陈璘的自信,正是来源于此。
岛津义弘却依然是满脑糨糊。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地方,如果继续前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于是他下令,停止前进。
前行已无可能,绝望的日军只得掉头,向身后那个可怕的敌人发起最后的冲锋。
敌人的回归让李舜臣十分兴奋,他知道,最后的决战即将开始。
在乱军之中,李舜臣亲自擂鼓,率旗舰冲向日军舰群。
此时日军虽受重创,但主力尚存,李舜臣竟然孤军冲入敌阵,应该说,他很勇敢,但勇敢的另一个解释,就是愚蠢。
估计是打藤堂高虎之类的废物上了瘾,李舜臣压根就没把日军放在眼里,一路冲进了日军中军。然而岛津义弘用实际行动证明,作为二杆子的优秀代表,他并不白给。
很快,身经百战的岛津水军便理清了头绪,组织五十余条战船,将李舜臣的旗舰围得严严实实,不断用火枪弓箭射击。虽然龟船十分坚固,也实在扛不住这么个打法,船身多处起火,形势不妙。
眼看李舜臣就要落海喂鱼,陈璘赶到了。
我确信,这两个人之间的交情是很铁的,因为发现李舜臣被围之后,陈璘不等部队列阵,便义无反顾地冲了进去,而此时他的身边,仅有四条战舰。
于是,他也被围住了。
此时,已是十九日清晨。
无论岛津义弘、陈璘,或是李舜臣,都没有料到,战局竟会如此复杂。明朝联军围住了日军,日军却又围住了明朝两军主帅,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成了一团乱麻。
而第一个理出头绪的人,是岛津义弘。
在他的统一调配下,日军开始集中兵力,围攻陈璘和李舜臣的旗舰。
陈璘的处境比李舜臣还要惨,因为他的旗舰不是龟船,也没有铁刺铁钩,几名敢玩命的日军趁人不备,拼死跳了上来,抽刀直奔陈璘而去。
事发突然,船上的所有人目瞪口呆,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关键时刻,陈璘的儿子陈九经出场了。
这位仁兄很是生猛,拼死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挡刀,被砍得鲜血淋漓,岿然不动(血淋漓,犹不动)。
明军护卫这才反应过来,一拥而上,把那几名日军乱刀砍死。
惊出一头冷汗的陈璘没有丝毫喜悦,他很清楚,日军包围圈越来越小,跳上来的人会越来越多,援兵到来之前,如果不玩一招狠的,下个被砍死的,必定是自己。
沉吟片刻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很快,奇特的景象出现了,逐渐靠拢的日军惊奇地发现,陈璘的旗舰上竟然看不到任何士兵!船上空空荡荡,无人活动,十分之安静。
这是十分诡异的一幕,但在头脑简单的日军士兵看来,答案十分简单:陈璘船上的人,已经全部阵亡。
于是他们毫无顾忌,纷纷跳了上去。
然而他们终究看到了明军,在即将着陆的时候。
其实明军一直都在,只不过他们趴在了甲板上。
为了给日军一个深刻的印象和教训,陈璘命令,所有明军一律伏身,并用盾牌盖住自己(挨牌而伏),手持长枪,仰视上方,当看见从天而降的人时,立即对准目标——出枪。
伴随着凄厉惨叫声,无数士兵被扎成了人串,这一血腥的场景彻底吓住了日军,无人再敢靠近。
趁此机会,圈外的部分明军战舰冲了进来,与陈璘会师,企图攻破包围圈。但日军十分顽固,死战不退,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然而,就在这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刻,陈璘的船上突然响起了鸣金声。
按日军的思维,鸣金,就是不准备打了,可如今大家都在海上,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收兵回营这一说,您现在鸣金,算怎么回事?
而明军战船在收到这一信号后,却极为一致地停止了攻击。日军不明就里,加上之前吃过大亏,也不敢动,平静又一次降临了战场。
这正是陈璘所期盼的,因为这一次,他并没有故弄玄虚,之所以鸣金,只因为他需要时间,去准备另一样秘密武器。
他得到了足够的时间。
随即,日军看到了另一幕奇景,无数后部带火的竹筒自明军舰上呼啸而出,重重地击打在自己的船上,所到之处爆炸起火,浓烟四起,日军舰队陷入一片火海。
这种武器的名字,叫做火龙出水。
虽然许多年后,面对拿火枪的英军,手持长矛、目光呆滞的清军几乎毫无抵抗之力,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几百年前的明军,却有着先进的思维、创意,以及登峰造极的火器。
火龙出水,就是明代军事工业最为优秀的杰作。
该武器由竹筒或木筒制成,中间填充火药弹丸,后部装有火药引信,射程可达两百步,专门攻击对方舰船,是明军水战的专用武器,点燃后尾部,带火在水上滑翔,故称为火龙出水。这也是人类军事史上最早的舰对舰导弹雏形。
什么新玩意儿都好,反正日军是经不起折腾了,陈璘和李舜臣趁机突围,开始组织追击。
至此,战场的主动权已完全操控在陈璘手中,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乎他的意料。
在猫岛设下水雷,在观音浦安置伏兵,正如陈璘计划的那样,日军的所有去路被一一切断,与顺天敌人会师的梦想也彻底破灭,然而他依然疏漏了一点:失败后的敌人,将只有一个选择——撤退。
而撤退的唯一通道,是露梁海。
此时防守露梁海的,是邓子龙,他的手下,只有三千人。
岛津义弘已无任何幻想,他明白自己落入了圈套,此刻唯一的奢望,就是逃离此处。
在这最后的时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穷寇莫追这个成语。遭受重创的日军舰队再次聚拢,不顾一切地向堵截他们去路的邓子龙水师发动了近乎疯狂的进攻。
明军毕竟人少,在日军的拼死攻击下,防线渐渐不支,行将崩溃。
关键时刻,邓子龙出现了。
他虽然年过七十,却依然挺身而出,率领自己的旗舰,不顾一切地冲入日军船阵,因为这是唯一能够阻拦日军、争取时间的方法。
邓子龙的战舰成功地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在数十艘日舰的围攻下,邓子龙的船只很快起火燃烧,部下随即请示,希望邓子龙放弃此船,转乘小艇,暂避他处。
然而邓子龙回答:
“此船即我所守之土,誓死不退!”
然后,他整装正容,在那艘燃烧的战舰上,坚持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坚守自己的岗位,无论何时、何地。在他看来,这是他应尽的职责。
从军四十余年,一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