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心理学与口才技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等于自己拿空子让别人钻。
言不在多,少说话可以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经过思考之后,再找准说话时机,这样说出的话会更精彩。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应该少说话,特别是当一个比自己更有经验的人在场的时候,如果自己说得太多了,就无异于自曝其短,这样继续下去的结果将对自己很不利。
一家小公司与一家大公司进行了一次毛衣谈判,大公司的代表依仗自己的实力,滔滔不绝地向对方介绍情况,而小公司的代表则一言不发,埋头记录。大公司的代表讲完后,征求对方代表的意见。小公司的代表好像突然睡醒了一样,迷迷糊糊地回答说:“哦,讲完了?我们完全不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研究一下。”于是,第一轮会谈结束。
几星期后,谈判重新开始,小公司的代表声称自己的技术人员没有搞懂对方的讲解。结果大公司代表没有办法,只好再次给他们介绍了一遍。谁知,讲完后小公司代表的态度仍然不明朗,仍是要求道:“我们还是没有完全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再研究一下。”就这样,结束了第二次的会谈。
过了几天后,第三次会谈小公司的代表还是一言不发,在谈判桌上故伎重演。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告诉大公司,一旦有讨论结果立即通知对方。过了一段时间,大公司觉得这次合作已经没戏的时候,小公司的代表找上门来开始谈判,并且拿出了最后的方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迫大公司,使对手措手不及。最后,达成了这一项明显有利于小公司的协议。
一家小小的公司居然能够打败大公司,在谈判中获得了成功,关键在于小公司懂得沉默,懂得掌握说话的时机。在说话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他们一直不说话,使对方摸不着头脑,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时间去研究对手的方案,给了大公司措手不及的一击。可见,说话看准时机比说话多更有效,它能起到滔滔不绝完全达不到的效果。
心理点拔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看准说话的时机呢?
1.占据优势时少说话
在谈话过程中,我们完全占据了优势的位置,这时候需要少说话,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方在无措之时自会露出破绽。
2.不了解情况时少说话
有时候,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时不要盲目地乱说,这有可能会给对方提供可乘之机,使自己遭受很大的损失。所以,在不了解对方情况的时候,不要轻易把话说出口,需要谨慎用语。
3.气氛不对时少说话
当自己或对方的情绪正在激烈的时候最好少说话,这时候一旦开口不慎就会引发一场争执。最佳的说话时机是等双方都冷静下来,能够心平气和地谈话才安排时间交谈,只有这个时候双方的交流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动之以情的言语,使人无法抗拒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情是最能触动人心的,正所谓“欲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一般情况下,当我们与他人展开交谈的时候,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双方都不为所动。这时候,你要想说服对方,就需要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从一定程度上说,防范是一种潜意识里的自卫心理,也就是当我们把对方当做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而消除对方这种防范心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情动人,通过那些充满真情的话语使对方感到你是朋友而不是敌人,用真情去瓦解对方筑起来的“防范墙”,继而有效地影响其心理。真情,可以是嘘寒问暖,可以是予以关心,可以是予以帮助等。所以,我们在日常交际中,要善于用情说话,使对方无法抗拒。
罗斯福是美国第26任总统,他是一位善于用情说话的人。有一次,他仆人的太太问总统:“鹌鹑鸟长得是什么样子?”仆人太太从没有见过鹌鹑鸟,于是,罗斯福总统详细地描述了一番。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罗斯福却突然亲自打电话给仆人太太说:“在你窗口外面恰巧有一只鹌鹑鸟,你这时候往外看,可能还看得到。”每次,他经过仆人的小屋,就算是看不到人,也会轻声地叫出:“呜,呜,呜,安妮!”或“咆,咆,詹姆斯!”这是他路过时一种友善的招呼。
实际上,罗斯福总统之所以能成为美国伟大的领导人之一,就在于他在运用语言时善于以情动人,而不是以权压人。他们在作报告或者讲话的时候,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亲切入耳,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赢得人们的喜爱。
“的姐”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对方掏出尖刀逼她把钱都交出来,她装作害怕交给歹徒200元钱说:“今天就挣这么点儿,要嫌少就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拿出30元的零用钱。见“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发愣。“的姐”趁机说:“你家在哪儿住?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该等着急了。”见“的姐”是个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来,让“的姐”把他送到火车站去。见气氛缓和,“的姐”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非常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这一行来。虽然挣钱不算多,可日子过得也不错。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我呢!”见歹徒沉默不语,“的姐”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毁了。”火车站到了,见歹徒要下车,“的姐”又说:“我的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把200多元钱往“的姐”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低着头走了。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的姐的话语里充满了真情,感动了那个穷凶极恶的歹徒,最终达到了说服对方的目的。心理学家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道理好比种子。没有情感的沃土,道理的种子再好,也发不了芽。”
心理点拔
我们在说服对方的时候,更需要以情动人,否则,即使你说再多的道理,对方还是会不为所动。
1.话语中注满真诚
谚语说:“真诚贵于珠宝,信实乃人民之珍。”要想自己的话语能够打动对方,就需要在话语里注满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如果你仅仅是几句花言巧语或者虚情假意地表达,反而令对方厌恶。
2.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
人都是有感情的,说话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最完美的沟通。我们在说话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学会从对方的反应中修正自己的话语,尽可能把话说到对方心里。把说说到对方心里,才能真正地打动人。
3.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
如果你在说话时总是想着自己,光顾着自己,这样说出来的话是不会有感情的。因此,我们应该处处为他人着想,让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这样说出的话才有感情,才能打动对方。
说话避开险境,别踏入对方“雷区”
说话,是我们天天都在做的事情,但善于说话,能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使对方乐意接受,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心理学家理查得·班得勒说过,当你对他人说话时,你不是想给他传递信息,就是想改变他。但在这过程中,对方是否会接受你的意思,你的沟通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其中的症结点在于你是否说了避讳的语言,或者把话题置于危险的境地,这将会关系到你沟通的成与败。许多人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只图嘴巴痛苦,常常“语出惊人”,踏入“雷区”,最后导致了整个沟通的失败。其实,善于说话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将意味着你所说的话能够令对方乐意接受,而且,你的话语能够巧妙绕过险境,直入对方心里,继而影响对方心理。沟通是双向的交流,它的成败不取决于你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对方的反应,对方不接受你所说的话,那你说得再多也没用。所以,为了让对方乐意接受,我们在说话时需要避开险境,把“危险语”吞进肚子里,这样才能有效地影响他人心理。
古代有一个国王,一天晚上做梦,满嘴的牙都掉了。第二天,他找了两位解梦的人。国王问:“梦见满口牙全掉了,到底是怎么一说?”第一个解梦人说:“皇上,这个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个都不剩。”皇上一听,非常生气。第二个解梦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事情,两个人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个把皇帝说生气了,皇帝龙颜大怒,杖他一百棍;然后,拿出一百个金币,奖给第二个解梦人。
上面这个案例中,同样的一件事情,两人表达的同一个意思,为什么一个挨打,一个却受赏呢?分析他们所说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明白了。在沟通过程中,往往因为一两个“危险词语”而使整个话题都处于危险的境地,第一个解梦人话里出现了“死”这样的危险字眼,而且还不止出现一次;第二个解梦人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巧妙地解释为“长寿”。于是,两人话里的字眼不同,最终两人的待遇也千差万别。
心理点拔
在日常交际中,有一些话题是沟通的“雷区”,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开这些危险区,避开一些敏感、危险的词汇,这样才能促使沟通的顺利进行。
1.避开隐私
隐私就是不可公开或不必公开的某些事情,有可能是缺陷,有可能是秘密。因此,我们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需要避开彼此的隐私,这既是一种礼貌,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保护话语的“安全性”。
2.切勿不懂装懂
我们并不是万能博士或者百事通,即使自己知识渊博,但总有一些方面不如人,总有不懂得的一些知识。因此,无论是面对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还是面对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我们都应该谦虚谨慎,不可妄发言论。
3.避开忌讳
在谈话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开一些忌讳,比如关于“死”“棺材”“寿材”等;对方的生理缺陷,比如“残疾人”;对一些不可公开的事物行为,比如“大小便”等,这些避讳词语都是需要避开的。
4.避开粗口秽语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开粗口秽语,使用文明的语言。言语粗鄙是最无礼的语言,而且,有可能会为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等于自己拿空子让别人钻。
言不在多,少说话可以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经过思考之后,再找准说话时机,这样说出的话会更精彩。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应该少说话,特别是当一个比自己更有经验的人在场的时候,如果自己说得太多了,就无异于自曝其短,这样继续下去的结果将对自己很不利。
一家小公司与一家大公司进行了一次毛衣谈判,大公司的代表依仗自己的实力,滔滔不绝地向对方介绍情况,而小公司的代表则一言不发,埋头记录。大公司的代表讲完后,征求对方代表的意见。小公司的代表好像突然睡醒了一样,迷迷糊糊地回答说:“哦,讲完了?我们完全不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研究一下。”于是,第一轮会谈结束。
几星期后,谈判重新开始,小公司的代表声称自己的技术人员没有搞懂对方的讲解。结果大公司代表没有办法,只好再次给他们介绍了一遍。谁知,讲完后小公司代表的态度仍然不明朗,仍是要求道:“我们还是没有完全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再研究一下。”就这样,结束了第二次的会谈。
过了几天后,第三次会谈小公司的代表还是一言不发,在谈判桌上故伎重演。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告诉大公司,一旦有讨论结果立即通知对方。过了一段时间,大公司觉得这次合作已经没戏的时候,小公司的代表找上门来开始谈判,并且拿出了最后的方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迫大公司,使对手措手不及。最后,达成了这一项明显有利于小公司的协议。
一家小小的公司居然能够打败大公司,在谈判中获得了成功,关键在于小公司懂得沉默,懂得掌握说话的时机。在说话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他们一直不说话,使对方摸不着头脑,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时间去研究对手的方案,给了大公司措手不及的一击。可见,说话看准时机比说话多更有效,它能起到滔滔不绝完全达不到的效果。
心理点拔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看准说话的时机呢?
1.占据优势时少说话
在谈话过程中,我们完全占据了优势的位置,这时候需要少说话,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方在无措之时自会露出破绽。
2.不了解情况时少说话
有时候,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时不要盲目地乱说,这有可能会给对方提供可乘之机,使自己遭受很大的损失。所以,在不了解对方情况的时候,不要轻易把话说出口,需要谨慎用语。
3.气氛不对时少说话
当自己或对方的情绪正在激烈的时候最好少说话,这时候一旦开口不慎就会引发一场争执。最佳的说话时机是等双方都冷静下来,能够心平气和地谈话才安排时间交谈,只有这个时候双方的交流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动之以情的言语,使人无法抗拒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情是最能触动人心的,正所谓“欲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一般情况下,当我们与他人展开交谈的时候,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双方都不为所动。这时候,你要想说服对方,就需要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从一定程度上说,防范是一种潜意识里的自卫心理,也就是当我们把对方当做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而消除对方这种防范心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情动人,通过那些充满真情的话语使对方感到你是朋友而不是敌人,用真情去瓦解对方筑起来的“防范墙”,继而有效地影响其心理。真情,可以是嘘寒问暖,可以是予以关心,可以是予以帮助等。所以,我们在日常交际中,要善于用情说话,使对方无法抗拒。
罗斯福是美国第26任总统,他是一位善于用情说话的人。有一次,他仆人的太太问总统:“鹌鹑鸟长得是什么样子?”仆人太太从没有见过鹌鹑鸟,于是,罗斯福总统详细地描述了一番。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罗斯福却突然亲自打电话给仆人太太说:“在你窗口外面恰巧有一只鹌鹑鸟,你这时候往外看,可能还看得到。”每次,他经过仆人的小屋,就算是看不到人,也会轻声地叫出:“呜,呜,呜,安妮!”或“咆,咆,詹姆斯!”这是他路过时一种友善的招呼。
实际上,罗斯福总统之所以能成为美国伟大的领导人之一,就在于他在运用语言时善于以情动人,而不是以权压人。他们在作报告或者讲话的时候,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亲切入耳,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赢得人们的喜爱。
“的姐”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对方掏出尖刀逼她把钱都交出来,她装作害怕交给歹徒200元钱说:“今天就挣这么点儿,要嫌少就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拿出30元的零用钱。见“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发愣。“的姐”趁机说:“你家在哪儿住?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该等着急了。”见“的姐”是个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来,让“的姐”把他送到火车站去。见气氛缓和,“的姐”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非常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这一行来。虽然挣钱不算多,可日子过得也不错。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我呢!”见歹徒沉默不语,“的姐”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毁了。”火车站到了,见歹徒要下车,“的姐”又说:“我的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把200多元钱往“的姐”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低着头走了。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的姐的话语里充满了真情,感动了那个穷凶极恶的歹徒,最终达到了说服对方的目的。心理学家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道理好比种子。没有情感的沃土,道理的种子再好,也发不了芽。”
心理点拔
我们在说服对方的时候,更需要以情动人,否则,即使你说再多的道理,对方还是会不为所动。
1.话语中注满真诚
谚语说:“真诚贵于珠宝,信实乃人民之珍。”要想自己的话语能够打动对方,就需要在话语里注满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如果你仅仅是几句花言巧语或者虚情假意地表达,反而令对方厌恶。
2.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
人都是有感情的,说话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最完美的沟通。我们在说话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学会从对方的反应中修正自己的话语,尽可能把话说到对方心里。把说说到对方心里,才能真正地打动人。
3.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
如果你在说话时总是想着自己,光顾着自己,这样说出来的话是不会有感情的。因此,我们应该处处为他人着想,让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这样说出的话才有感情,才能打动对方。
说话避开险境,别踏入对方“雷区”
说话,是我们天天都在做的事情,但善于说话,能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使对方乐意接受,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心理学家理查得·班得勒说过,当你对他人说话时,你不是想给他传递信息,就是想改变他。但在这过程中,对方是否会接受你的意思,你的沟通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其中的症结点在于你是否说了避讳的语言,或者把话题置于危险的境地,这将会关系到你沟通的成与败。许多人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只图嘴巴痛苦,常常“语出惊人”,踏入“雷区”,最后导致了整个沟通的失败。其实,善于说话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将意味着你所说的话能够令对方乐意接受,而且,你的话语能够巧妙绕过险境,直入对方心里,继而影响对方心理。沟通是双向的交流,它的成败不取决于你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对方的反应,对方不接受你所说的话,那你说得再多也没用。所以,为了让对方乐意接受,我们在说话时需要避开险境,把“危险语”吞进肚子里,这样才能有效地影响他人心理。
古代有一个国王,一天晚上做梦,满嘴的牙都掉了。第二天,他找了两位解梦的人。国王问:“梦见满口牙全掉了,到底是怎么一说?”第一个解梦人说:“皇上,这个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个都不剩。”皇上一听,非常生气。第二个解梦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事情,两个人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个把皇帝说生气了,皇帝龙颜大怒,杖他一百棍;然后,拿出一百个金币,奖给第二个解梦人。
上面这个案例中,同样的一件事情,两人表达的同一个意思,为什么一个挨打,一个却受赏呢?分析他们所说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明白了。在沟通过程中,往往因为一两个“危险词语”而使整个话题都处于危险的境地,第一个解梦人话里出现了“死”这样的危险字眼,而且还不止出现一次;第二个解梦人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巧妙地解释为“长寿”。于是,两人话里的字眼不同,最终两人的待遇也千差万别。
心理点拔
在日常交际中,有一些话题是沟通的“雷区”,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开这些危险区,避开一些敏感、危险的词汇,这样才能促使沟通的顺利进行。
1.避开隐私
隐私就是不可公开或不必公开的某些事情,有可能是缺陷,有可能是秘密。因此,我们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需要避开彼此的隐私,这既是一种礼貌,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保护话语的“安全性”。
2.切勿不懂装懂
我们并不是万能博士或者百事通,即使自己知识渊博,但总有一些方面不如人,总有不懂得的一些知识。因此,无论是面对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还是面对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我们都应该谦虚谨慎,不可妄发言论。
3.避开忌讳
在谈话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开一些忌讳,比如关于“死”“棺材”“寿材”等;对方的生理缺陷,比如“残疾人”;对一些不可公开的事物行为,比如“大小便”等,这些避讳词语都是需要避开的。
4.避开粗口秽语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开粗口秽语,使用文明的语言。言语粗鄙是最无礼的语言,而且,有可能会为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