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明朝那些事儿1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耿炳文是十分精明的,他知道只要自己在这里坚守下去,北军就会逐渐瓦解,到时就能不攻自破,因为毕竟这些人是反叛者。
但是随后朝廷中的一场争论让他的如意算盘化为了泡影。
黄子澄的第二次误判
当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后,朱允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终于慌了。此时黄子澄又出了一个馊主意,他提议由李景隆担任主帅。关键时刻,齐泰坚决反对这一提议,但遗憾的是,他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
黄子澄又一次误判了形势,一个人做一件蠢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做蠢事。只要回顾一下此人以往提出的各种天才意见,就会发现他确实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任务。如果此人后来不是尽忠而死,恐怕逃脱不了燕王间谍的嫌疑。
于是纨绔子弟李景隆就成为了新的统帅,这次他的兵力达到了五十万,他带着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赴战场,一同带走的还有朱允炆获胜的希望。
李景隆的悲哀
朱棣正在自己的大营里发愁,耿炳文确实是老狐狸,知道自己不能久战,便坚守不出。这一招使得朱棣焦急无比却又无法可施。
时间对于耿炳文来说并不重要,他大可每天喝喝茶、浇浇花打发时间,但对于朱棣来说,时间比黄金还要宝贵。因为朱棣是一个造反者。造反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归入假冒伪劣产品之列,这种东西在乱世可能还很有市场,但现在是太平天下,对政府不满的人并不多,要想找闹事的人实在并不容易,万一哪一天这些人不想造反了改当良民,把自己一个人丢下当光杆司令,那可就不妙了。
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也就在此时,他的情报人员告诉他,耿炳文被撤换,由李景隆接任指挥职务。
朱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想什么来什么,他跳了起来,兴高采烈地发表了一番演讲。如果要给这个演讲取个名字的话,可以命名为《论李景隆是军事白痴及其失败之必然性》。
演讲共有五点,这里就不列举了,总之推出的结论就是李景隆必败!
一个统帅刚走马上任,还未打一仗,居然会让对方主帅高兴得手舞足蹈!
悲哀!李景隆,我真为你感到悲哀!
无论李景隆在朱棣的眼中是多么的无能,但他毕竟有五十万军队。朱棣可以瞧不起李景隆,但不能瞧不起那些士兵。在短暂的高兴后,他又陷入了沉思。
以自己目前的兵力如要硬拼,胜算并不大,而对方的后勤补给能力要远远胜过自己,拼消耗也并不是理想的方法。只有积聚力量给对方一个致命的打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虽然士兵们战斗力强,但数量并不多,并且还要派人防守北平附近的大片根据地,总不能找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老百姓去打仗吧。可是目前能够召集的有战斗力的士兵就这么多了,还有什么力量可以借助呢?
只有那个人了,只能借助他的力量才能确保获得胜利,没有其他办法!
但这件事情必须要仔细策划、亲自执行,因为别人是对付不了那个人的。可是大敌当前,李景隆就是再白痴,只要知道自己带兵外出,就一定会来攻击北平。北平能够抵挡得住五十万大军的攻击吗?
顾不了那么多了!死守在这里也是凶多吉少,反正已经豁出去了,就赌一把吧!
朱棣把防守北平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长子朱高炽,并郑重地告诉他:“我把城池交给你,你一定要守住,待我大军归来之日即是全胜之时!”
身有残疾的朱高炽还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用如此严肃的语气和自己说话,他隐约地感到,一场严峻的考验即将到来。
朱高炽的感觉没有错,这一战不但将决定朱棣的命运,也将影响他自己未来的人生。
宁王!
朱棣一向眼界甚高,在众多藩王中,他瞧得起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宁王绝对是其中的一个。时有人评价诸王,有“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之语。以燕王如此狡猾之辈,竟然还有宁王善谋之语,可见此人确实厉害。
而在朱棣看来,宁王最厉害的就是他手下的那支特殊武装——朵颜三卫。这是一支朱棣做梦都想得到的部队,也是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但这些部队已经明令归宁王指挥,想要染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先解决宁王。
在这场削藩的斗争中,宁王也未能幸免。建文帝对这个能征善战的叔叔并不放心,在对燕王动手的同时,也把手伸向了宁王,而宁王显然没有朱棣那样的反抗精神,他虽然不愿意服从,却也没有反叛的企图。不过在他的内心确实存在着兔死狐悲的复杂情感。
朱棣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他率领自己的军队到达了宁王的属地,引起了宁王的警觉,虽然自己目前境况不得意,但还是不想做反贼的。他命令自己的军队做好准备,如有意外,就让这位善战的燕王受点教训。
可是朱棣的行为让他大吃一惊,这位王兄把军队部署在城外,单枪匹马进了城,宁王这才接见了他。一见面,朱棣就摆出了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痛斥建文帝对他的迫害,并表示自己已经无处可去,只好来找兄弟当中间人向朝廷求情,赦免自己,顺便在这里混吃混喝。
宁王终于摸清了朱棣的来意,他欣然答应了朱棣的要求。在他看来,这位一向号称藩王中最强的人也不过是个软蛋,靖难靖到一半就准备投降了,信自然会写,但朝廷是否饶恕他那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此时一副可怜相的朱棣小心翼翼地提出了另一个要求,由于自己的部下都在城外,多有不便,能否允许手下部分官吏进城,也好安排相关事宜。当然大批军队是不会入城的。
宁王本来有些犹豫,但在得到军队不进入城内的保证后,也就同意了。他相信一群不带武器的人翻不起滔天巨浪。
朱棣严格遵守了规定,没有派大批军队入城,但他派入城中的人却带着另一样威力巨大的武器——金钱。
朱棣就在宁王的地盘待了下来,每天除了吃吃喝喝就是和宁王谈天。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劝说宁王参加自己的队伍,也没有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这样的客人自然是受宁王欢迎的,但意思意思也就够了,宁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眼前的这个人毕竟是反贼,还是早点礼送出门的好。
但还没等他表达出这个意思,朱棣自己就主动提出来了,他表示在此地已经待得太久了,希望回去。宁王大喜过望,这个瘟神终于要开路了。他十分高兴,表示要亲自去送行。
送行的仪式在郊外举行,无论真情假意,自然也有一番依依话别。宁王此时也有些愧疚,遗憾地对朱棣说:“可惜我没有能够帮上老兄什么啊。”
朱棣笑了,他一把拉住宁王,说道:“既然如此,老兄和我一起去靖难如何?”
这就不是客... -->>
耿炳文是十分精明的,他知道只要自己在这里坚守下去,北军就会逐渐瓦解,到时就能不攻自破,因为毕竟这些人是反叛者。
但是随后朝廷中的一场争论让他的如意算盘化为了泡影。
黄子澄的第二次误判
当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后,朱允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终于慌了。此时黄子澄又出了一个馊主意,他提议由李景隆担任主帅。关键时刻,齐泰坚决反对这一提议,但遗憾的是,他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
黄子澄又一次误判了形势,一个人做一件蠢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做蠢事。只要回顾一下此人以往提出的各种天才意见,就会发现他确实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任务。如果此人后来不是尽忠而死,恐怕逃脱不了燕王间谍的嫌疑。
于是纨绔子弟李景隆就成为了新的统帅,这次他的兵力达到了五十万,他带着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赴战场,一同带走的还有朱允炆获胜的希望。
李景隆的悲哀
朱棣正在自己的大营里发愁,耿炳文确实是老狐狸,知道自己不能久战,便坚守不出。这一招使得朱棣焦急无比却又无法可施。
时间对于耿炳文来说并不重要,他大可每天喝喝茶、浇浇花打发时间,但对于朱棣来说,时间比黄金还要宝贵。因为朱棣是一个造反者。造反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归入假冒伪劣产品之列,这种东西在乱世可能还很有市场,但现在是太平天下,对政府不满的人并不多,要想找闹事的人实在并不容易,万一哪一天这些人不想造反了改当良民,把自己一个人丢下当光杆司令,那可就不妙了。
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也就在此时,他的情报人员告诉他,耿炳文被撤换,由李景隆接任指挥职务。
朱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想什么来什么,他跳了起来,兴高采烈地发表了一番演讲。如果要给这个演讲取个名字的话,可以命名为《论李景隆是军事白痴及其失败之必然性》。
演讲共有五点,这里就不列举了,总之推出的结论就是李景隆必败!
一个统帅刚走马上任,还未打一仗,居然会让对方主帅高兴得手舞足蹈!
悲哀!李景隆,我真为你感到悲哀!
无论李景隆在朱棣的眼中是多么的无能,但他毕竟有五十万军队。朱棣可以瞧不起李景隆,但不能瞧不起那些士兵。在短暂的高兴后,他又陷入了沉思。
以自己目前的兵力如要硬拼,胜算并不大,而对方的后勤补给能力要远远胜过自己,拼消耗也并不是理想的方法。只有积聚力量给对方一个致命的打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虽然士兵们战斗力强,但数量并不多,并且还要派人防守北平附近的大片根据地,总不能找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老百姓去打仗吧。可是目前能够召集的有战斗力的士兵就这么多了,还有什么力量可以借助呢?
只有那个人了,只能借助他的力量才能确保获得胜利,没有其他办法!
但这件事情必须要仔细策划、亲自执行,因为别人是对付不了那个人的。可是大敌当前,李景隆就是再白痴,只要知道自己带兵外出,就一定会来攻击北平。北平能够抵挡得住五十万大军的攻击吗?
顾不了那么多了!死守在这里也是凶多吉少,反正已经豁出去了,就赌一把吧!
朱棣把防守北平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长子朱高炽,并郑重地告诉他:“我把城池交给你,你一定要守住,待我大军归来之日即是全胜之时!”
身有残疾的朱高炽还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用如此严肃的语气和自己说话,他隐约地感到,一场严峻的考验即将到来。
朱高炽的感觉没有错,这一战不但将决定朱棣的命运,也将影响他自己未来的人生。
宁王!
朱棣一向眼界甚高,在众多藩王中,他瞧得起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宁王绝对是其中的一个。时有人评价诸王,有“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之语。以燕王如此狡猾之辈,竟然还有宁王善谋之语,可见此人确实厉害。
而在朱棣看来,宁王最厉害的就是他手下的那支特殊武装——朵颜三卫。这是一支朱棣做梦都想得到的部队,也是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但这些部队已经明令归宁王指挥,想要染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先解决宁王。
在这场削藩的斗争中,宁王也未能幸免。建文帝对这个能征善战的叔叔并不放心,在对燕王动手的同时,也把手伸向了宁王,而宁王显然没有朱棣那样的反抗精神,他虽然不愿意服从,却也没有反叛的企图。不过在他的内心确实存在着兔死狐悲的复杂情感。
朱棣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他率领自己的军队到达了宁王的属地,引起了宁王的警觉,虽然自己目前境况不得意,但还是不想做反贼的。他命令自己的军队做好准备,如有意外,就让这位善战的燕王受点教训。
可是朱棣的行为让他大吃一惊,这位王兄把军队部署在城外,单枪匹马进了城,宁王这才接见了他。一见面,朱棣就摆出了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痛斥建文帝对他的迫害,并表示自己已经无处可去,只好来找兄弟当中间人向朝廷求情,赦免自己,顺便在这里混吃混喝。
宁王终于摸清了朱棣的来意,他欣然答应了朱棣的要求。在他看来,这位一向号称藩王中最强的人也不过是个软蛋,靖难靖到一半就准备投降了,信自然会写,但朝廷是否饶恕他那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此时一副可怜相的朱棣小心翼翼地提出了另一个要求,由于自己的部下都在城外,多有不便,能否允许手下部分官吏进城,也好安排相关事宜。当然大批军队是不会入城的。
宁王本来有些犹豫,但在得到军队不进入城内的保证后,也就同意了。他相信一群不带武器的人翻不起滔天巨浪。
朱棣严格遵守了规定,没有派大批军队入城,但他派入城中的人却带着另一样威力巨大的武器——金钱。
朱棣就在宁王的地盘待了下来,每天除了吃吃喝喝就是和宁王谈天。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劝说宁王参加自己的队伍,也没有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这样的客人自然是受宁王欢迎的,但意思意思也就够了,宁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眼前的这个人毕竟是反贼,还是早点礼送出门的好。
但还没等他表达出这个意思,朱棣自己就主动提出来了,他表示在此地已经待得太久了,希望回去。宁王大喜过望,这个瘟神终于要开路了。他十分高兴,表示要亲自去送行。
送行的仪式在郊外举行,无论真情假意,自然也有一番依依话别。宁王此时也有些愧疚,遗憾地对朱棣说:“可惜我没有能够帮上老兄什么啊。”
朱棣笑了,他一把拉住宁王,说道:“既然如此,老兄和我一起去靖难如何?”
这就不是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