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桃李满宫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瑾堂,你在写什么?”黎膺结束了几天的集中操练,急忙忙回来找凌蔚安慰他被那群软趴趴的士兵伤害的“幼小心灵”,结果看见凌蔚根本不理他,反而在奋笔疾书,“给皇兄的上表不是已经写好了吗?”
说完,黎膺就趴在了凌蔚的背上。
凌蔚被压了一下,毛笔立刻在信纸上戳了个大黑团,顿时怒了:“黎鹰飞!”
黎膺从背后抱着凌蔚,下巴在凌蔚肩膀上蹭:“累。”
凌蔚回头就看见黎膺两浓厚的黑眼圈,顿时气消了一半。
得了,重写就重写吧,反正也没写多少。
“你去兵营了六天,难道都没睡觉?”凌蔚抬手摸了摸黎膺的脸,“难道谁还敢为难你?”
黎膺在凌蔚手心上蹭了蹭:“宁贤把他手下的将士都要带回去领赏,留下的兵都是当地的,这几天在重新编列操练。”
听起来就很累。凌蔚了然的点点头:“你快去休息吧。”
然后我重新写。
黎膺又在凌蔚手心蹭了蹭:“一起。”
凌蔚脸一红。糟糕,想到不好的方面了。
说起来也确实很久没见面了,凌蔚看着自己那有了个大黑团的信纸,果断的把纸团成一团扔掉。
走,洗澡睡觉去!
不能辜负这良辰美景啊。
凌蔚爽歪歪的堕落了一个晚上,被伺候的舒舒服服的。他一边趴在床上让黎膺给他按摩腰,一边抱怨:“我好不容易写了那么多,你就给我毁了,怎么赔我?”
黎膺一边按摩一边继续吃豆腐:“不就写了几行?要真多写点,你肯定会强迫自己把一整封信都写完,还要不要休息了?你看着比我还疲惫。”
凌蔚把头埋在被子里。好吧,也是,这文思一旦被打断,就很难续上了,所以他总是要写完再休息。
这段时间好像也真的太累了。
“启辰是不是和你抱怨什么了?”黎膺突然问道。
凌蔚冷哼:“你也早知道了?”
黎膺道:“当然,告诉你,你肯定得东想西想。我觉得你比皇兄还宠启辰,偶尔也让他独立点,他可是太子。”
凌蔚又冷哼一声,没说话。
其实他也觉得自己明明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忍不住。
凌蔚也剖析过自己这种心理,回头想想,估计他也是把太子当精神寄托了。
当年他莫名其妙的穿越,莫名其妙的身体缩水,莫名其妙的有了陌生的家人。虽说是个成年人,但现代社会顺顺利利读书就业的成年人又见过多少风浪?被吓懵了也是理所当然。
虽然强自忍着惶恐,装小孩编身世到处忽悠,但凌蔚那段时间真的是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深怕哪里忽悠错了,在这个没人权的封建社会,自己脑袋就落地了。
就算脑袋没落地,只是被赶了出去,他也不确定自己能活成什么样子。
看一百篇穿越文,也没给自己做好穿越的心理建设。
凌蔚那时候就感觉着,自己是在玩传说中的全系游戏,周围人都是npc,他是玩家。自然,他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但幸好他有个“海归”背景,年纪又“小”,所以那种状态也没有引起人的注意。
这个时代,人和人总会注意距离。比如公主娘对凌蔚再好,那也是和颜悦色而已。凌蔚“十二岁”了,肢体接触是不可能有的。
当然,虽然公主娘的年纪够当凌蔚年纪没缩水时候的老妈了,但要凌蔚和她多亲近也是不可能的。
我的意思是,人在极端缺乏安全感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肌肤饥渴症状。这表现在希望和人有一定的肢体接触,感受到别人的体温,以维持安全感。
而现代社会,除了可能将来想要爬床的丫头,凌蔚身边还真没有一个和他能有肢体接触的。就连下人,也最多扶一把手,然后诚惶诚恐的缩回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甚至比现代社会还来得夸张。
当然,这和凌蔚身边没有个亲近的同龄人也有很大关系。如果凌蔚是在这里长大,别说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总会有几个相熟的。
现在凌蔚就是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
而太子的出现,则打破了凌蔚和外界的隔阂。
凌蔚十二岁的时候,太子才六岁,整一个精力旺盛的小魔王,和锦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凌蔚一进宫,就被疯跑的太子撞到,然后太子觉得,这人很合眼缘,就扒拉着凌蔚不动了。
太子是凌蔚在这个世界,第一次亲密接触到的人。
当抱着这个小孩子,感觉这个小孩子对自己的亲近的时候,凌蔚不知道怎么的,就突然想通了。
到了这个世界就好好过吧,浑浑噩噩的也不是办法。
凌蔚哄着孩子,如是想到。
有时候也觉得这转变很奇怪的,但就是这么突然一下,一个非要闹着凌蔚抱的小孩子,就把他和这个世界的隔膜给折腾没了。
后来凌蔚因无意间救下了呛奶的双胞胎——当时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呛奶,凌蔚有过一定的医学知识看了出来,连忙把孩子抱起来抖动,让孩子把奶吐出来。当御医来的时候,两孩子已经开始缓过起来,但脸色因为憋气憋久了,都不怎么好看。御医当时说,若两小孩再窒息一段时间,就算救得回来,估计身体也会出问题。
且不管御医是不是有夸大说辞的迹象,也不说那些宫人们的疏忽最后给他们自己造成了多大的灾难。凌蔚因为这件事彻底在帝后心中留下了印象,并被真正当做子侄看待。而太子也可以和他更亲近了。
在两双胞胎长大前,别看凌蔚才十二岁,但抱起六岁的太子可以走的非快。他的怀里和背上,也是太子专用位置。
帝后常常笑话,凌蔚简直不像个十二岁的小少年,倒像是溺爱孩子的成年人。
凌蔚有时候也觉得,这太子就是个被宠大的孩子,没城府没心机偶尔有点熊,天真烂漫傻白甜。但就是这种孩子,才会让凌蔚在最开始放下心防,开始接纳这个世界。
孩子是小恶魔,也是小天使。
所以凌蔚对太子的感情,可想而知。那真的是当自家儿子看待。即使理智上告诉自己,太子长大了,以后牵扯的越来越多,他不适合再和太子走的过近。
但理智是一回事,行为会不会跟着理智走又是一回事。
看着太子对他一如既往的亲近,人也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聪慧,凌蔚心中的自豪是与日增长,哪还提什么疏远。
这不,太子一诉苦,凌蔚就琢磨着,能不能在力所能及,又不威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来帮帮忙。
.......................................
黎膺这段时间一直在兵营,对凌蔚的事不是很了解。
在凌蔚解释了他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之后,他首先对凌蔚“威胁”当地豪强的行为表示认可,然后就开始思考凌蔚帮太子小忙的行为。
凌蔚这忙,帮的很委婉。至少从目前来看,是看不出和太子有什么关系的。
前面说了,这劝谏最厉害言辞最激烈的国子监司业郑博,正好是凌蔚老师赵昭的副手。凌蔚作为赵昭的关门弟子,自然和郑博也有往来。
凌蔚曾经向郑博讨教过学问,也被郑博赞扬过。总的说来,郑博跟凌蔚的关系还不错,特使凌蔚分家出来后,第一波向凌蔚送贺礼的人家之一。
因此凌蔚以不愿意耽误学业为由,继续往京中送书信,讨论学问、见闻、疑惑,都是不会让人怀疑什么的。
凌蔚除了向郑博写信,他老师赵昭,以及其他几位有学之士,他都有写信。
当然,因为黎隶选的东宫辅臣都是顶尖的大学问家,自然这些人都囊括在内。
凌蔚现在写的问题,是史书上的一些见闻,再结合社会上见到的一些事,装作自己涉世未深,来向那些大学问人讨教。
凌蔚写了历史上关于劝谏的一些例子,比如《韩非子·喻老》里关于“一飞冲天”的故事等,史书上很著名的机智劝诫的例子,然后又结合了史书上一些很著名的“死谏”的例子,提出疑问。历史中,死谏并怒骂的没有一个成功,机智劝说的基本上都成功。面对的君主当时可能都是昏君暴君,但结果完全不同。这是君王的问题还是劝诫方法的问题?
凌蔚还问,换位思考,若是他被一个人天天责骂,即使知道自己有错,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但若有人好言相劝,即使他觉得自己没错,也会考虑一下是否有不妥。君王也是人,人无完人,不然连曾子都要“三省吾身”,何况普通人?既然圣人都不完美,怎么能要求君王是完美的?但是历史上一直以死谏未荣,即使死谏从未产生过任何利国利民的效应(至少史书上没有),除了彰显出自己的清高和气结,对国对民的用处也不大。虽然说彰显了正气,但是国家少了一个有才有德的人,本来就是损失。何况极端的行为可能激化和君王之间的矛盾,... -->>
“瑾堂,你在写什么?”黎膺结束了几天的集中操练,急忙忙回来找凌蔚安慰他被那群软趴趴的士兵伤害的“幼小心灵”,结果看见凌蔚根本不理他,反而在奋笔疾书,“给皇兄的上表不是已经写好了吗?”
说完,黎膺就趴在了凌蔚的背上。
凌蔚被压了一下,毛笔立刻在信纸上戳了个大黑团,顿时怒了:“黎鹰飞!”
黎膺从背后抱着凌蔚,下巴在凌蔚肩膀上蹭:“累。”
凌蔚回头就看见黎膺两浓厚的黑眼圈,顿时气消了一半。
得了,重写就重写吧,反正也没写多少。
“你去兵营了六天,难道都没睡觉?”凌蔚抬手摸了摸黎膺的脸,“难道谁还敢为难你?”
黎膺在凌蔚手心上蹭了蹭:“宁贤把他手下的将士都要带回去领赏,留下的兵都是当地的,这几天在重新编列操练。”
听起来就很累。凌蔚了然的点点头:“你快去休息吧。”
然后我重新写。
黎膺又在凌蔚手心蹭了蹭:“一起。”
凌蔚脸一红。糟糕,想到不好的方面了。
说起来也确实很久没见面了,凌蔚看着自己那有了个大黑团的信纸,果断的把纸团成一团扔掉。
走,洗澡睡觉去!
不能辜负这良辰美景啊。
凌蔚爽歪歪的堕落了一个晚上,被伺候的舒舒服服的。他一边趴在床上让黎膺给他按摩腰,一边抱怨:“我好不容易写了那么多,你就给我毁了,怎么赔我?”
黎膺一边按摩一边继续吃豆腐:“不就写了几行?要真多写点,你肯定会强迫自己把一整封信都写完,还要不要休息了?你看着比我还疲惫。”
凌蔚把头埋在被子里。好吧,也是,这文思一旦被打断,就很难续上了,所以他总是要写完再休息。
这段时间好像也真的太累了。
“启辰是不是和你抱怨什么了?”黎膺突然问道。
凌蔚冷哼:“你也早知道了?”
黎膺道:“当然,告诉你,你肯定得东想西想。我觉得你比皇兄还宠启辰,偶尔也让他独立点,他可是太子。”
凌蔚又冷哼一声,没说话。
其实他也觉得自己明明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忍不住。
凌蔚也剖析过自己这种心理,回头想想,估计他也是把太子当精神寄托了。
当年他莫名其妙的穿越,莫名其妙的身体缩水,莫名其妙的有了陌生的家人。虽说是个成年人,但现代社会顺顺利利读书就业的成年人又见过多少风浪?被吓懵了也是理所当然。
虽然强自忍着惶恐,装小孩编身世到处忽悠,但凌蔚那段时间真的是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深怕哪里忽悠错了,在这个没人权的封建社会,自己脑袋就落地了。
就算脑袋没落地,只是被赶了出去,他也不确定自己能活成什么样子。
看一百篇穿越文,也没给自己做好穿越的心理建设。
凌蔚那时候就感觉着,自己是在玩传说中的全系游戏,周围人都是npc,他是玩家。自然,他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但幸好他有个“海归”背景,年纪又“小”,所以那种状态也没有引起人的注意。
这个时代,人和人总会注意距离。比如公主娘对凌蔚再好,那也是和颜悦色而已。凌蔚“十二岁”了,肢体接触是不可能有的。
当然,虽然公主娘的年纪够当凌蔚年纪没缩水时候的老妈了,但要凌蔚和她多亲近也是不可能的。
我的意思是,人在极端缺乏安全感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肌肤饥渴症状。这表现在希望和人有一定的肢体接触,感受到别人的体温,以维持安全感。
而现代社会,除了可能将来想要爬床的丫头,凌蔚身边还真没有一个和他能有肢体接触的。就连下人,也最多扶一把手,然后诚惶诚恐的缩回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甚至比现代社会还来得夸张。
当然,这和凌蔚身边没有个亲近的同龄人也有很大关系。如果凌蔚是在这里长大,别说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总会有几个相熟的。
现在凌蔚就是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
而太子的出现,则打破了凌蔚和外界的隔阂。
凌蔚十二岁的时候,太子才六岁,整一个精力旺盛的小魔王,和锦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凌蔚一进宫,就被疯跑的太子撞到,然后太子觉得,这人很合眼缘,就扒拉着凌蔚不动了。
太子是凌蔚在这个世界,第一次亲密接触到的人。
当抱着这个小孩子,感觉这个小孩子对自己的亲近的时候,凌蔚不知道怎么的,就突然想通了。
到了这个世界就好好过吧,浑浑噩噩的也不是办法。
凌蔚哄着孩子,如是想到。
有时候也觉得这转变很奇怪的,但就是这么突然一下,一个非要闹着凌蔚抱的小孩子,就把他和这个世界的隔膜给折腾没了。
后来凌蔚因无意间救下了呛奶的双胞胎——当时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呛奶,凌蔚有过一定的医学知识看了出来,连忙把孩子抱起来抖动,让孩子把奶吐出来。当御医来的时候,两孩子已经开始缓过起来,但脸色因为憋气憋久了,都不怎么好看。御医当时说,若两小孩再窒息一段时间,就算救得回来,估计身体也会出问题。
且不管御医是不是有夸大说辞的迹象,也不说那些宫人们的疏忽最后给他们自己造成了多大的灾难。凌蔚因为这件事彻底在帝后心中留下了印象,并被真正当做子侄看待。而太子也可以和他更亲近了。
在两双胞胎长大前,别看凌蔚才十二岁,但抱起六岁的太子可以走的非快。他的怀里和背上,也是太子专用位置。
帝后常常笑话,凌蔚简直不像个十二岁的小少年,倒像是溺爱孩子的成年人。
凌蔚有时候也觉得,这太子就是个被宠大的孩子,没城府没心机偶尔有点熊,天真烂漫傻白甜。但就是这种孩子,才会让凌蔚在最开始放下心防,开始接纳这个世界。
孩子是小恶魔,也是小天使。
所以凌蔚对太子的感情,可想而知。那真的是当自家儿子看待。即使理智上告诉自己,太子长大了,以后牵扯的越来越多,他不适合再和太子走的过近。
但理智是一回事,行为会不会跟着理智走又是一回事。
看着太子对他一如既往的亲近,人也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聪慧,凌蔚心中的自豪是与日增长,哪还提什么疏远。
这不,太子一诉苦,凌蔚就琢磨着,能不能在力所能及,又不威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来帮帮忙。
.......................................
黎膺这段时间一直在兵营,对凌蔚的事不是很了解。
在凌蔚解释了他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之后,他首先对凌蔚“威胁”当地豪强的行为表示认可,然后就开始思考凌蔚帮太子小忙的行为。
凌蔚这忙,帮的很委婉。至少从目前来看,是看不出和太子有什么关系的。
前面说了,这劝谏最厉害言辞最激烈的国子监司业郑博,正好是凌蔚老师赵昭的副手。凌蔚作为赵昭的关门弟子,自然和郑博也有往来。
凌蔚曾经向郑博讨教过学问,也被郑博赞扬过。总的说来,郑博跟凌蔚的关系还不错,特使凌蔚分家出来后,第一波向凌蔚送贺礼的人家之一。
因此凌蔚以不愿意耽误学业为由,继续往京中送书信,讨论学问、见闻、疑惑,都是不会让人怀疑什么的。
凌蔚除了向郑博写信,他老师赵昭,以及其他几位有学之士,他都有写信。
当然,因为黎隶选的东宫辅臣都是顶尖的大学问家,自然这些人都囊括在内。
凌蔚现在写的问题,是史书上的一些见闻,再结合社会上见到的一些事,装作自己涉世未深,来向那些大学问人讨教。
凌蔚写了历史上关于劝谏的一些例子,比如《韩非子·喻老》里关于“一飞冲天”的故事等,史书上很著名的机智劝诫的例子,然后又结合了史书上一些很著名的“死谏”的例子,提出疑问。历史中,死谏并怒骂的没有一个成功,机智劝说的基本上都成功。面对的君主当时可能都是昏君暴君,但结果完全不同。这是君王的问题还是劝诫方法的问题?
凌蔚还问,换位思考,若是他被一个人天天责骂,即使知道自己有错,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但若有人好言相劝,即使他觉得自己没错,也会考虑一下是否有不妥。君王也是人,人无完人,不然连曾子都要“三省吾身”,何况普通人?既然圣人都不完美,怎么能要求君王是完美的?但是历史上一直以死谏未荣,即使死谏从未产生过任何利国利民的效应(至少史书上没有),除了彰显出自己的清高和气结,对国对民的用处也不大。虽然说彰显了正气,但是国家少了一个有才有德的人,本来就是损失。何况极端的行为可能激化和君王之间的矛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