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个人读书很厉害啊,李旭看了一眼牛僧孺,这人相貌平平,看着不过三十来岁就能中进士,文采应该是很好的,不过应该不怎么会做人。监察御史虽然品秩不高只有正八品上,但是位卑权重,可以分察百僚,巡按郡县。作过监察御史,往往就可进入六部作郎中或者员外郎,亦或者外放某一州作刺史,没有特别的变故,应该不会到弘文馆来抄书。
“微臣李德裕,未有功名,曾任校书郎,在几个藩镇作过司农、司刑之类的参军,现在绕了一圈接着在弘文馆抄书。”
李德裕,这个名字好熟悉。虽然能用的渠道有限,但是李旭一直尽心收集朝廷上的信息,心中是有一本英雄谱的,李德裕这个名字也是屡次出现。
“你……你不是朔方军的录事参军吗?”李旭忽然想起,回鹘南下的消息是一个名叫元稹的监察御史上报朝廷的,而这条情报的原始出处便是朔方军录事参军李德裕所报。
“人说陛下雅似太祖太宗,陛下实有过之。”李德裕笑道,他是一个很温文的青年,虽然穿着浅绿色的袍子站在皇帝之前,可是笑容里依旧透露着自信。
“李学士,你的奏疏今日才上报朝廷,按理来说,你应当还在朔方军中才是,怎么会到弘文馆作直学士呢?”李旭好奇问道。
“启禀圣上,微臣上报回鹘南下的奏章是两个月前上给陆相国的,微臣一个月前就给吏部选来抄书了,至于元稹为何前日上书朝廷,那是因为陆贽他胆子太小,没有确切的消息不敢搅动风雨,等到丰州防御使得告急文书一到,他才拿出微臣的奏章,让手底下的监察御史出来探风头。”
这个人,很不一般啊。李旭又看了看这与自己同姓的年轻人,继续问道:“这么说,回鹘两月前便已经南下?”
“回鹘什么时候南下的,微臣不知。”
“那你又怎么知道他们要南下呢?你两月之前上书朝廷说回鹘要南下,就算丰州的消息来的再慢,要知道回鹘是否南下也要一个月前,你又怎么敢妄自将没有发生的边情上报朝廷?”
李旭心里产生一种厌恶,这个李德裕真是不懂得朝廷的体例。如今兵力捉襟见肘,府库空虚,他瞎报军情不要紧,中枢如果因此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将宝贵的兵力和物资浪费,那个时候这个责任又要谁来负责?
“陛下,一到九月份的时候天气就会转凉,对吧。”
“不错。”李旭点点头,他倒要看看这个李德裕到底有多牙尖齿利还在这里狡辩。
“九月份的时候,京中的神策军就要调往陇西各镇防秋,因为到了九月份麦熟的时候,吐蕃就要犯边了。”
“是啊,”李旭叹了口气,大虞国力衰弱之后,吐蕃东来,不仅吃下了西域,就连陇西之地也沦入吐蕃之手,敦煌、武威、兰州、秦州的百姓被吐蕃酋长驱为奴隶,生不如死。而吐蕃每年一到秋天便会西来入侵,他们只要越过白玉京西的凤翔节度使,便能兵锋直指咸阳桥。为了防御吐蕃,每年秋天都要抽调大量兵力预备防秋。
“秋风一吹,不用想就知道叶子要枯黄落下。春风一到,不用猜也知道桃花会开。回鹘会不会南下,微臣不知,但是往年边贸一开,我朝商贾都会拿着绢帛去和回鹘的商人换马匹、皮毛,但是自今年年初开始,来换丝帛的回鹘商人就少了很多。微臣便知道回鹘必然有变,因为回鹘人将我朝的丝帛贩卖到波斯、大秦等国可以得利百倍,这样的买卖没有人做,其中必有蹊跷。”
“于是我便查阅了商贾的账本,发现自去年开始,回鹘良马的价格就一路走高,而回鹘人竟然愿意用丝帛换我们的粮食回草原去。那时微臣便知道回鹘必定发生了战事,什么时候商人们愿意用丝帛换粮食呢,必然是贩卖粮食的利润比丝帛的利润还大的时候。若要粮食的利润暴涨,不是大战就是大灾。这两条不管发生了哪一样,回鹘都必定会南下,于是我才写了这么一道奏章,就是希望朝廷早做预防。”
李旭看着李德裕心里一阵翻覆,见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本事,能从边贸中看出回鹘的动向这就是大本领了,更何况李德裕说得容易,那些商家的账本就那么容易看到?回鹘人要换粮食的消息就那么容易查明?正所谓功夫在诗外,要弄清情况这里面肯定还有许多文章。然而这李德裕举重若轻,娓娓道来,真真是有大才的人。
如果说李从贤有宰相之才,他的才多半是太平宰相之才,这李德裕可是真真正正的救时宰相之才。
个人读书很厉害啊,李旭看了一眼牛僧孺,这人相貌平平,看着不过三十来岁就能中进士,文采应该是很好的,不过应该不怎么会做人。监察御史虽然品秩不高只有正八品上,但是位卑权重,可以分察百僚,巡按郡县。作过监察御史,往往就可进入六部作郎中或者员外郎,亦或者外放某一州作刺史,没有特别的变故,应该不会到弘文馆来抄书。
“微臣李德裕,未有功名,曾任校书郎,在几个藩镇作过司农、司刑之类的参军,现在绕了一圈接着在弘文馆抄书。”
李德裕,这个名字好熟悉。虽然能用的渠道有限,但是李旭一直尽心收集朝廷上的信息,心中是有一本英雄谱的,李德裕这个名字也是屡次出现。
“你……你不是朔方军的录事参军吗?”李旭忽然想起,回鹘南下的消息是一个名叫元稹的监察御史上报朝廷的,而这条情报的原始出处便是朔方军录事参军李德裕所报。
“人说陛下雅似太祖太宗,陛下实有过之。”李德裕笑道,他是一个很温文的青年,虽然穿着浅绿色的袍子站在皇帝之前,可是笑容里依旧透露着自信。
“李学士,你的奏疏今日才上报朝廷,按理来说,你应当还在朔方军中才是,怎么会到弘文馆作直学士呢?”李旭好奇问道。
“启禀圣上,微臣上报回鹘南下的奏章是两个月前上给陆相国的,微臣一个月前就给吏部选来抄书了,至于元稹为何前日上书朝廷,那是因为陆贽他胆子太小,没有确切的消息不敢搅动风雨,等到丰州防御使得告急文书一到,他才拿出微臣的奏章,让手底下的监察御史出来探风头。”
这个人,很不一般啊。李旭又看了看这与自己同姓的年轻人,继续问道:“这么说,回鹘两月前便已经南下?”
“回鹘什么时候南下的,微臣不知。”
“那你又怎么知道他们要南下呢?你两月之前上书朝廷说回鹘要南下,就算丰州的消息来的再慢,要知道回鹘是否南下也要一个月前,你又怎么敢妄自将没有发生的边情上报朝廷?”
李旭心里产生一种厌恶,这个李德裕真是不懂得朝廷的体例。如今兵力捉襟见肘,府库空虚,他瞎报军情不要紧,中枢如果因此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将宝贵的兵力和物资浪费,那个时候这个责任又要谁来负责?
“陛下,一到九月份的时候天气就会转凉,对吧。”
“不错。”李旭点点头,他倒要看看这个李德裕到底有多牙尖齿利还在这里狡辩。
“九月份的时候,京中的神策军就要调往陇西各镇防秋,因为到了九月份麦熟的时候,吐蕃就要犯边了。”
“是啊,”李旭叹了口气,大虞国力衰弱之后,吐蕃东来,不仅吃下了西域,就连陇西之地也沦入吐蕃之手,敦煌、武威、兰州、秦州的百姓被吐蕃酋长驱为奴隶,生不如死。而吐蕃每年一到秋天便会西来入侵,他们只要越过白玉京西的凤翔节度使,便能兵锋直指咸阳桥。为了防御吐蕃,每年秋天都要抽调大量兵力预备防秋。
“秋风一吹,不用想就知道叶子要枯黄落下。春风一到,不用猜也知道桃花会开。回鹘会不会南下,微臣不知,但是往年边贸一开,我朝商贾都会拿着绢帛去和回鹘的商人换马匹、皮毛,但是自今年年初开始,来换丝帛的回鹘商人就少了很多。微臣便知道回鹘必然有变,因为回鹘人将我朝的丝帛贩卖到波斯、大秦等国可以得利百倍,这样的买卖没有人做,其中必有蹊跷。”
“于是我便查阅了商贾的账本,发现自去年开始,回鹘良马的价格就一路走高,而回鹘人竟然愿意用丝帛换我们的粮食回草原去。那时微臣便知道回鹘必定发生了战事,什么时候商人们愿意用丝帛换粮食呢,必然是贩卖粮食的利润比丝帛的利润还大的时候。若要粮食的利润暴涨,不是大战就是大灾。这两条不管发生了哪一样,回鹘都必定会南下,于是我才写了这么一道奏章,就是希望朝廷早做预防。”
李旭看着李德裕心里一阵翻覆,见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本事,能从边贸中看出回鹘的动向这就是大本领了,更何况李德裕说得容易,那些商家的账本就那么容易看到?回鹘人要换粮食的消息就那么容易查明?正所谓功夫在诗外,要弄清情况这里面肯定还有许多文章。然而这李德裕举重若轻,娓娓道来,真真是有大才的人。
如果说李从贤有宰相之才,他的才多半是太平宰相之才,这李德裕可是真真正正的救时宰相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