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水浒求生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上山好汉每人要发一千贯那么多安家费吗?
答:这个问题不好答,毕竟怎么定都可以,水浒原著中好像还没有这一说法。本书参照的是林教头买刀时轻轻松松就拿出这一千贯钱(都不用回家跟媳妇商量的哈),根据原著中描写出林冲那种中级军官的意境(北宋教头地位很低),这钱对于一般出身不错的好汉根本算不上多大数目,王太尉曾要花三万贯钱买徐宁宝甲,徐宁这个御前金枪班中级军官硬是不动心,还有柴进营救卢俊义时,轻松就对蔡家兄弟出手一千两黄金(一万贯钱),这还只是托蔡福在大牢里看觑卢俊义,并没叫他放人,毕竟老蔡生在大城市做监狱长,上面婆婆太多,远不如小地方管营行私方便,比如施恩父子。但这个数目对于出身较低的好汉来说,确实就是天文数字了,主角这时将出钱来,所起到的效果不言而喻。而且凑齐一百单八好汉,也只要花费十万零八千贯,劫一次生辰纲就够了,很划算的。
2.小喽啰们工资太高啦!这样下去就要破产啦!
答:小喽啰们是没有工资的,有的也只是奖金。原著中描写数个不同山寨每次打劫后的分成都是一般,一半归公,一班头领与小喽啰平分另一半,也就是各占25%。
本书呢,一次借粮后,有七成入库,剩下的30%里面头领占半成,也就是5%,下山战兵15%,守寨官兵与后勤10%,小喽啰们的赏赐在本书里应该没超过原著吧?同样都是25%。
至于主角在东京每人花五十贯钱拉拢一般工匠,是特殊情况下拉拢急需人才,并不是每个上山的普通一员都有五十贯安家费的。而且小喽啰们是没有固定工资的,收入来源于每次缴获,而他们每次得了25%的赏金,必有70%的收获入库。
3.抚恤金太高了,竟然有一百贯,搞不起啊,山寨又要破产了!
答:假设一万人阵亡,需要一百万贯的抚恤金。原著中每次攻州破府也没见死这么多人啊,就是花一万人的代价打破一座州府,凑不出一百万贯钱来?
假设牺牲一百万人的代价解放整个大宋,泱泱中华凑不出一亿贯钱来?
这一百贯钱看着很多,却起着凝聚人心的作用,省吃省喝省穿省用也不能省这个钱的。
4.主角花钱太大方,十足败家子啊,还每家每户发十石粮食,早晚把底子败光!
答:本书主角身为山大王,不能用其他书中身份不同的主角行事风格、花钱作风来硬套,毕竟是跟大宋朝廷对着干的角色,仅凭大义如何招得那么多人来?我记得《上海皇帝》里面有一幕很经典,当然这不能作为论据,只是说出来大家一笑,当时杜月笙的师爷说钱入不敷出了,能不能省着点花,杜月笙说:“现在已经够省了,再省人家就会说,杜先生不如以前了,这样信用立马就会下降”(大意)
至于每家每户发多少粮食,这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有说干脆不发,不骚扰他们就不错了,嗯,都有道理!只是要看发粮的人抱着什么目的,宋江假仁假义,一家一户发一石算不错了,他又没指望人家举家来投,搞个根据地什么的,为日后谋划打基础,落个嘴巴上的名誉就好了。所以宋江发粮的数目跟他的目的相合,所以不显得突凸。但主角目的明显跟宋江不一样,他心中的想法想必各位读者肚子里明镜似得,我就不再多说了。
5.一贯钱到底是多少?相当于现如今多少钱的购买力?
答:这个宋史专家都没有定论,只能从当时留下的古籍中推算,故而有人说一贯钱相当如现如今1000块甚至更多的购买力,还有人说没那么多,也就一两百块人民币啦,其实各有各的道理。作者觉得大家可以看看下文,很有见解。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北宋一贯钱大部分时间都不是1000文整,根据铜钱成色、朝廷政策总是变来变去,故而本书约定俗成为770文。
转:关于北宋货币购买力作者:无斋主人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的,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不作为货币使用。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770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将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宋史有记载,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年),“金上等旧估两十千,今请估八千”(食货志),一两金子从兑10贯到8贯。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每两价钱二十贯,银每两一贯五百文。岳飞的孙子岳珂的《金陀续编》记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银每两二贯三百文,金每两三十贯文。从这里能看出,金银的兑换率差不多1:10,但金银贵而铜钱便宜,差不多银铜兑换率在1两对2贯左右。这是因为宣和7年(1125年)金兵入侵后,物价飞涨、铜钱贬值的缘故。金兵南下后,大片国土沦陷、税基减小,产铜量也下降,而同时政府开支却并没有减少,宋政府财务紧张,钱币也开始粗制滥造(含铜量... -->>
1.上山好汉每人要发一千贯那么多安家费吗?
答:这个问题不好答,毕竟怎么定都可以,水浒原著中好像还没有这一说法。本书参照的是林教头买刀时轻轻松松就拿出这一千贯钱(都不用回家跟媳妇商量的哈),根据原著中描写出林冲那种中级军官的意境(北宋教头地位很低),这钱对于一般出身不错的好汉根本算不上多大数目,王太尉曾要花三万贯钱买徐宁宝甲,徐宁这个御前金枪班中级军官硬是不动心,还有柴进营救卢俊义时,轻松就对蔡家兄弟出手一千两黄金(一万贯钱),这还只是托蔡福在大牢里看觑卢俊义,并没叫他放人,毕竟老蔡生在大城市做监狱长,上面婆婆太多,远不如小地方管营行私方便,比如施恩父子。但这个数目对于出身较低的好汉来说,确实就是天文数字了,主角这时将出钱来,所起到的效果不言而喻。而且凑齐一百单八好汉,也只要花费十万零八千贯,劫一次生辰纲就够了,很划算的。
2.小喽啰们工资太高啦!这样下去就要破产啦!
答:小喽啰们是没有工资的,有的也只是奖金。原著中描写数个不同山寨每次打劫后的分成都是一般,一半归公,一班头领与小喽啰平分另一半,也就是各占25%。
本书呢,一次借粮后,有七成入库,剩下的30%里面头领占半成,也就是5%,下山战兵15%,守寨官兵与后勤10%,小喽啰们的赏赐在本书里应该没超过原著吧?同样都是25%。
至于主角在东京每人花五十贯钱拉拢一般工匠,是特殊情况下拉拢急需人才,并不是每个上山的普通一员都有五十贯安家费的。而且小喽啰们是没有固定工资的,收入来源于每次缴获,而他们每次得了25%的赏金,必有70%的收获入库。
3.抚恤金太高了,竟然有一百贯,搞不起啊,山寨又要破产了!
答:假设一万人阵亡,需要一百万贯的抚恤金。原著中每次攻州破府也没见死这么多人啊,就是花一万人的代价打破一座州府,凑不出一百万贯钱来?
假设牺牲一百万人的代价解放整个大宋,泱泱中华凑不出一亿贯钱来?
这一百贯钱看着很多,却起着凝聚人心的作用,省吃省喝省穿省用也不能省这个钱的。
4.主角花钱太大方,十足败家子啊,还每家每户发十石粮食,早晚把底子败光!
答:本书主角身为山大王,不能用其他书中身份不同的主角行事风格、花钱作风来硬套,毕竟是跟大宋朝廷对着干的角色,仅凭大义如何招得那么多人来?我记得《上海皇帝》里面有一幕很经典,当然这不能作为论据,只是说出来大家一笑,当时杜月笙的师爷说钱入不敷出了,能不能省着点花,杜月笙说:“现在已经够省了,再省人家就会说,杜先生不如以前了,这样信用立马就会下降”(大意)
至于每家每户发多少粮食,这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有说干脆不发,不骚扰他们就不错了,嗯,都有道理!只是要看发粮的人抱着什么目的,宋江假仁假义,一家一户发一石算不错了,他又没指望人家举家来投,搞个根据地什么的,为日后谋划打基础,落个嘴巴上的名誉就好了。所以宋江发粮的数目跟他的目的相合,所以不显得突凸。但主角目的明显跟宋江不一样,他心中的想法想必各位读者肚子里明镜似得,我就不再多说了。
5.一贯钱到底是多少?相当于现如今多少钱的购买力?
答:这个宋史专家都没有定论,只能从当时留下的古籍中推算,故而有人说一贯钱相当如现如今1000块甚至更多的购买力,还有人说没那么多,也就一两百块人民币啦,其实各有各的道理。作者觉得大家可以看看下文,很有见解。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北宋一贯钱大部分时间都不是1000文整,根据铜钱成色、朝廷政策总是变来变去,故而本书约定俗成为770文。
转:关于北宋货币购买力作者:无斋主人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的,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不作为货币使用。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770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将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宋史有记载,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年),“金上等旧估两十千,今请估八千”(食货志),一两金子从兑10贯到8贯。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每两价钱二十贯,银每两一贯五百文。岳飞的孙子岳珂的《金陀续编》记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银每两二贯三百文,金每两三十贯文。从这里能看出,金银的兑换率差不多1:10,但金银贵而铜钱便宜,差不多银铜兑换率在1两对2贯左右。这是因为宣和7年(1125年)金兵入侵后,物价飞涨、铜钱贬值的缘故。金兵南下后,大片国土沦陷、税基减小,产铜量也下降,而同时政府开支却并没有减少,宋政府财务紧张,钱币也开始粗制滥造(含铜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