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直上青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黄老爷想要杨熙跟两个儿子一起去官学的念头并不是刚刚产生的,实际上,自从决定让三个孩子都去县里念书的时候起,黄老爷就已经做出了让杨熙一并跟去的决定。
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只是因为与杨老爷的交情或者是对杨熙这个孩子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黄家确实没有比杨熙更合适的人选了,苗二喜要跟着黄老爷去做生意,胡老三是看门的,弄个小丫鬟去学校也不现实,所以算下来让杨熙过去最合适,当然黄老爷也不指望真的让杨熙全天候的伺候俩儿子,就是有个什么事儿起码有人跑腿儿就行。其实这件事儿早该跟杨熙说,只是黄老爷办事儿一向拖拉,拖来拖去又赶上女儿受伤,接着儿子就跑去考试了,等他想起来这回事儿,已经是儿子们收拾好行装准备去县里的时候了。
其实黄老爷很想让杨熙也正经上学而不是做个书童,但是想想一年好几十两的花销,他还是把这话吞回肚子里去了,心里头默默安慰自己:书童也能蹭个课呢!这不是跟在家给刘先生当书童差不多?杨熙对这个安排更是没话说,黄家兄弟并不真的把他当下人,说是去当书童,说不得也能跟着学不少东西,这真是极好的了。
黄家众人对这个安排没什么话说,便是最小气的钱氏也舍不得儿子没人伺候,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
对于杨熙要去县里读书的事情,大概最遗憾的便是刘八明了!
作为一个考了二十多年举人的老秀才,刘八明在决定放弃科举去做一个给人教书的先生的时候,人生目标便从考上举人变成了:教出起码一个举人学生来。当然桃李满天下或许是绝大部分做老师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最深层次的追求,但是对于刘八明这么个老秀才来说,能教出几个秀才再出那么一两个举人恐怕就已经是他的最高追求了。在这种情况下,刘八明又哪里舍得他眼里最有可能考上举人的杨熙飞走?
是的,刘八明对杨熙的评价相当高,比黄鹤更聪明,比黄鹏更刻苦,这样的学生有什么道理考不中秀才?他的记忆力或许达不到黄鹂那样过目不忘的妖孽程度,但也绝对要比黄鹤等人的记忆力更好了而且经过一阵子的教授,刘八明惊讶的发现,杨熙竟然具备了他所有学生都缺乏的一种天分:在吟诗作赋方面的天分。
作为一个传统文人,刘八明是相当在意学生们的诗赋水平的,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吟诗作赋在可局中的分量越来越轻,二十多年前,皇帝下旨宣布今后不会在会试中考考校诗赋,十年前诗赋更是再次从乡试考场中被逐出,但在科举的第一关,考取秀才资格的童试里,诗赋的重要性依然相当突出:光是县试的五场考试里,最少就有两场试帖诗的考试,如果赶上个喜欢诗赋的考官,五场考试中三场出现诗赋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可以说,擅长诗赋不能保证一个学生一定考上秀才,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不擅长诗赋一定不可能在童试取得好的名次。
所以当刘八明发现杨熙居然能够对着屁股大的池塘都能吟上一首荷花一首金鱼之后还能再诌上几句垂柳,且居然蛮有意境之后,那种惊喜是无以言表的:这样一个孩子,考秀才简直信手拈来,运气好的话说不得能考个举人呢?这么好的学生,偏偏要走了!
刘八明简直郁闷死了,每每想到飞走了个未来的举人学生,总要心如刀绞,再想起也准备踏上科举路的另一个小天才黄鹂,心如刀绞的感觉登时变成了真的心绞痛,恨不能捂着胸口哭一场,扭头看看手头这俩学生:聪明是都够聪明的,奈何基础太差,且皮相好虽好,偏一张口就成了一对儿逗比!这么两个家伙,要驴年马月才能考上秀才啊!刘八明伤心之余,对苏怡窦英越发严格,只把这两个家伙给折腾的叫苦不迭!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时的刘先生,得知杨熙要跟着黄家兄弟去县里的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把他叫到身边教育了一通,要他切不可放松学业,便是蹭也要蹭出个秀才来!
&n... -->>
黄老爷想要杨熙跟两个儿子一起去官学的念头并不是刚刚产生的,实际上,自从决定让三个孩子都去县里念书的时候起,黄老爷就已经做出了让杨熙一并跟去的决定。
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只是因为与杨老爷的交情或者是对杨熙这个孩子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黄家确实没有比杨熙更合适的人选了,苗二喜要跟着黄老爷去做生意,胡老三是看门的,弄个小丫鬟去学校也不现实,所以算下来让杨熙过去最合适,当然黄老爷也不指望真的让杨熙全天候的伺候俩儿子,就是有个什么事儿起码有人跑腿儿就行。其实这件事儿早该跟杨熙说,只是黄老爷办事儿一向拖拉,拖来拖去又赶上女儿受伤,接着儿子就跑去考试了,等他想起来这回事儿,已经是儿子们收拾好行装准备去县里的时候了。
其实黄老爷很想让杨熙也正经上学而不是做个书童,但是想想一年好几十两的花销,他还是把这话吞回肚子里去了,心里头默默安慰自己:书童也能蹭个课呢!这不是跟在家给刘先生当书童差不多?杨熙对这个安排更是没话说,黄家兄弟并不真的把他当下人,说是去当书童,说不得也能跟着学不少东西,这真是极好的了。
黄家众人对这个安排没什么话说,便是最小气的钱氏也舍不得儿子没人伺候,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
对于杨熙要去县里读书的事情,大概最遗憾的便是刘八明了!
作为一个考了二十多年举人的老秀才,刘八明在决定放弃科举去做一个给人教书的先生的时候,人生目标便从考上举人变成了:教出起码一个举人学生来。当然桃李满天下或许是绝大部分做老师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最深层次的追求,但是对于刘八明这么个老秀才来说,能教出几个秀才再出那么一两个举人恐怕就已经是他的最高追求了。在这种情况下,刘八明又哪里舍得他眼里最有可能考上举人的杨熙飞走?
是的,刘八明对杨熙的评价相当高,比黄鹤更聪明,比黄鹏更刻苦,这样的学生有什么道理考不中秀才?他的记忆力或许达不到黄鹂那样过目不忘的妖孽程度,但也绝对要比黄鹤等人的记忆力更好了而且经过一阵子的教授,刘八明惊讶的发现,杨熙竟然具备了他所有学生都缺乏的一种天分:在吟诗作赋方面的天分。
作为一个传统文人,刘八明是相当在意学生们的诗赋水平的,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吟诗作赋在可局中的分量越来越轻,二十多年前,皇帝下旨宣布今后不会在会试中考考校诗赋,十年前诗赋更是再次从乡试考场中被逐出,但在科举的第一关,考取秀才资格的童试里,诗赋的重要性依然相当突出:光是县试的五场考试里,最少就有两场试帖诗的考试,如果赶上个喜欢诗赋的考官,五场考试中三场出现诗赋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可以说,擅长诗赋不能保证一个学生一定考上秀才,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不擅长诗赋一定不可能在童试取得好的名次。
所以当刘八明发现杨熙居然能够对着屁股大的池塘都能吟上一首荷花一首金鱼之后还能再诌上几句垂柳,且居然蛮有意境之后,那种惊喜是无以言表的:这样一个孩子,考秀才简直信手拈来,运气好的话说不得能考个举人呢?这么好的学生,偏偏要走了!
刘八明简直郁闷死了,每每想到飞走了个未来的举人学生,总要心如刀绞,再想起也准备踏上科举路的另一个小天才黄鹂,心如刀绞的感觉登时变成了真的心绞痛,恨不能捂着胸口哭一场,扭头看看手头这俩学生:聪明是都够聪明的,奈何基础太差,且皮相好虽好,偏一张口就成了一对儿逗比!这么两个家伙,要驴年马月才能考上秀才啊!刘八明伤心之余,对苏怡窦英越发严格,只把这两个家伙给折腾的叫苦不迭!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时的刘先生,得知杨熙要跟着黄家兄弟去县里的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把他叫到身边教育了一通,要他切不可放松学业,便是蹭也要蹭出个秀才来!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